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杆菌科细菌在肿瘤患者胃肠道中的动态定植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
1
作者 程国平 王登奎 王庆丰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主动筛查肿瘤患者胃肠道中肠杆菌科细菌的动态定植情况,探索血流感染的肿瘤患者胃肠道中定植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与引发血流感染的细菌之间的同源性关系,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有... 目的:主动筛查肿瘤患者胃肠道中肠杆菌科细菌的动态定植情况,探索血流感染的肿瘤患者胃肠道中定植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与引发血流感染的细菌之间的同源性关系,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方法:针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住院的肿瘤患者353份肠道标本中筛出的32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研究,细菌鉴定仪VITEK 2 Compact、碳青霉烯酶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及PCR方法检测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采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比较患者肠道中CRE菌株与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同源性。结果:从肿瘤患者胃肠道中筛选出的3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占1.6%(6/353),均携带blaKPC基因;CRE占比3.3%(12/353)。2例肠道定植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发生血流感染,血流感染由与肠道定植菌相同的CRKp菌株引起。结论:肿瘤患者CRE肠道定植比例不高,但在某些情况下,定植于肿瘤患者肠道内的CRE可引起机体其他部位的异位感染,包括血流,应密切监测。对多次住院且住院时间长的危重患者应加强关注,早期筛查肠道定植微生物,合理规范抗生素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异位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FAP的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癌恶性进展的影响
2
作者 李佳怡 张理 +7 位作者 刘书培 陈攀 张小漫 牛浩瑾 杨平娟 高震东 石林林 高社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目的探究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对其预后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中FAP的表达... 目的探究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对其预后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中FAP的表达对ESCC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TCGA数据库评估FAP在31种肿瘤的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对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收集高发区ESCC患者癌和癌旁新鲜组织用于原代CAFs和癌旁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的提取和分离,利用qRT-PCR、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进行表型鉴定和功能分析;收集NFs、CAFs和经FAP抑制剂(FAPi)处理后的CAFs细胞上清,与KYSE150细胞构建体外共培养模型,通过EdU法、CCK-8法、平板克隆、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探究FAP表达水平对KYSE15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等恶性行为的影响;最后,通过构建食管癌小鼠皮下荷瘤模型,在体内探究CAFs中FAP的表达对ESCC恶性进展的影响。结果在包含ESCC在内的10种恶性肿瘤中,癌组织中FAP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ESCC中FAP的高表达提示患者的不良预后,并且FAP可作为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从ESCC及其癌旁组织中成功提取、分离出原代CAFs和NFs,经鉴定表型正确;体外共培养结果显示,与NFs相比,CAFs高表达FAP并显著促进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而FAPi处理可显著抑制上述恶性行为;体内实验证实FAPi和CAFs去激活处理,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在ESCC中,FAP的高表达与CAFs的活化和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鬼臼毒素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郭源辉 申佰轩 +3 位作者 王佳琳 王婉瑩 段佳佳 刘传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8-521,共14页
目的探讨鬼臼毒素研究现状及趋势,为将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itespace与R软件对科学核心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关于鬼臼毒素的英文文献进行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和突现分析,以此挖掘研... 目的探讨鬼臼毒素研究现状及趋势,为将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itespace与R软件对科学核心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关于鬼臼毒素的英文文献进行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和突现分析,以此挖掘研究热点并分析前沿进展。结果检索到来自77个国家和地区,531家机构发表关于鬼臼毒素的1220篇论文。文献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分析表明作者之间存在合作交流但相对分散,合作并不密切,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同样存在该现象。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机构是兰州大学。869位作者参与了该领域的研究,422种学术期刊发表了关于鬼臼毒素的论文。其中鬼臼毒素、衍生物、类似物、生物评价和依托泊苷5个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说明这些领域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较大的研究潜力。结论近年来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治疗肿瘤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另外,鬼臼毒素的药理作用和基因调控研究亦是新的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呈现多样化趋势,对深入探索鬼臼毒素治疗多种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有力证据。但缺乏相对深入的基础性研究,限制了临床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八角莲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抗肿瘤 毒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 MS在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国平 简雪峰 +1 位作者 许德英 郭海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检测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同源性,... 目的: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检测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同源性,并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探讨质谱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12月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患者分离的以及ICU环境采集的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0株,检测8种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blaKPC、blaIMP、blaNDM、blaVIM、blaOXA。采用PFGE、MLST和MALDI-TOF MS 3种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PFGE证实10株CRKp均为同一克隆株的传播,ST型同属于ST11。MALDI-TOF MS经过对细菌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区分不同型别肺炎克雷伯菌,对同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的同源性检测在80%左右。结论:MALDI-TOF MS在肺炎克雷伯菌的同源性检测方面可以应用于院内爆发局部感染的监测,与PFGE和MLST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但需要尽快建立规范的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DI-TOF MS 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病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及同源性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媛媛 胡红霞 +2 位作者 梁建红 简雪峰 王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29-1533,共5页
目的:分析ICU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耐药状况和同源性。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9月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171株。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 目的:分析ICU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耐药状况和同源性。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9月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171株。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株鉴定,琼脂稀释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测定,m CIM和e CIM实验进行碳青霉烯酶初筛,β-内酰胺酶、血清荚膜分型基因进行PCR扩增后测序。结果:全院共检出CRKP 68株(39.8%,68/171),其中ICU病区46株(67.6%,46/68)。46株CR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0、4.3%、41.7%;菌株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氯霉素、磷霉素、氨曲南、环丙沙星MIC90>128;93.5%(43/46)CRKP为ST11型;60.9%(28/46)荚膜血清分型为K47,23.9%(11/46)为K64;46(100%)株均携带blaKPC-2、blaSHV和blaTEM,40株(86.96%)携带blaCTX-M,6株(13.04%)携带blaDHA。结论:该院流行于ICU病区的CRKP菌株以ST11型为主,大多数菌株同时携带blaKPC-2、blaSHV、blaTEM和blaCTX-M。细菌耐药程度高,感染控制部门应重视ICU病区的CRKP传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里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PERK和ATF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高磊 冯丹丹 +6 位作者 戴发亮 董仕桢 吴玉丹 轩青霞 陈攀 金建军 高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调节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ERK和ATF6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及距离病变组织5 cm以上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调节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ERK和ATF6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及距离病变组织5 cm以上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检测PERK和ATF6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IHC)、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和ATF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ATF6和PERK 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织下调(P<0.05)。IHC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ERK和ATF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PERK和ATF6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中。结论PERK和ATF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下降说明缺乏适当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可能在肿瘤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调节激酶 活化转录因子6 结肠癌 内质网应激 未折叠蛋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DB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小利 许德英 +1 位作者 刘刚 常永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甲基化酶SETDB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其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IHC方法检测38例乳腺癌与癌旁组织及癌细胞株中SETDB1的表达水平;采用稳定转染方法筛选出沉默SETDB1基因的克隆... 目的研究组蛋白甲基化酶SETDB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其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IHC方法检测38例乳腺癌与癌旁组织及癌细胞株中SETDB1的表达水平;采用稳定转染方法筛选出沉默SETDB1基因的克隆细胞株,采用CCK-8、软琼脂克隆形成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SETDB1后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方法检测沉默后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38例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23例癌组织、13例癌旁组织阳性表达(P<0.05),SETDB1的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0.08)、(0.96±0.05)(t=2.44,P<0.05);沉默T47D中SETDB1基因后,GFP、sh2、sh4株形成克隆个数分别是(70.00±2.00)、(42.67±1.53)和(13.33±1.53)个(F=834.00,P<0.001);细胞周期中sh2株出现了G0/G1期阻滞,而sh4株出现了G2/M期阻滞(P<0.01);48 h穿膜个数分别是(54.25±1.71)、(16.50±1.29)、(9.00±0.82)个(F=1344.00,P<0.001)。结论 SETDB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沉默该基因可影响癌细胞株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望作为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ETDB1 基因沉默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剔除食物治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郭虹 王金梁 +2 位作者 江涛 常永超 马海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12-3014,共3页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中的作用,为IB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7例和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对检...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中的作用,为IB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7例和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对检测结果阳性的IBS-D患者,剔除阳性食物治疗12周,观察其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组中有39例患者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升高,阳性率为50.65%,健康对照组为15.39%,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饮食治疗4周后,IBS-D患者的症状总评分由(9.06±2.06)分降至(6.40±2.57)分,8周后降至(4.54±2.59)分,12周后降至(3.60±2.5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泻频率、腹胀程度、粪便性状、IBS总体症状评分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IB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剔除阳性食物治疗IBS-D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食物不耐受 IGG 饮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DSS诱导的慢性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吴玉丹 戴发亮 +4 位作者 董仕桢 郭腾飞 高磊 常永超 高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正常饮用无菌蒸馏水)和慢性炎症组(n=8),先给予10 g/L DSS溶液自由饮用7 d...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正常饮用无菌蒸馏水)和慢性炎症组(n=8),先给予10 g/L DSS溶液自由饮用7 d,然后正常饮用无菌蒸馏水14 d作为1个周期,循环3个周期后建立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于第70天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取结肠组织标本。肠道炎症程度通过测定结肠长度、HE染色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等方法评估。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性因子(IL-6、IL-8和TNF-α),IRE1α和RIG-I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RIG-I、磷酸化(p)-IRE1α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无肠炎表现,而慢性炎症组小鼠结肠出现炎症表现。与对照组相比,慢性炎症组中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量增加,IRE1α和RIG-I mRNA表达量降低(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IG-I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胞质及间质细胞胞质中,p-IRE1α主要在结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浆细胞等细胞的胞质中表达,蛋白定量结果显示慢性炎症组RIG-I、p-IRE1α蛋白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RIG-I可能通过减低IRE1-RIDD-RIG-I在小鼠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维甲酸诱导基因-I 肌醇需求酶1α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调查及耐药监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简雪峰 付艳霞 冯兰英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监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本院2002年3月—2002年10月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15株及肺炎克雷伯菌49株,用双纸片法初筛和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用琼脂扩散法作药敏实验。结... 目的:监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本院2002年3月—2002年10月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15株及肺炎克雷伯菌49株,用双纸片法初筛和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用琼脂扩散法作药敏实验。结果:总检测菌株164株,共检出ESBLs阳性株50株,总阳性率为30.5%,其中大肠埃希菌为29.6%,肺炎克雷伯菌为32.7%,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对头抱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以及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结论:本组中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高达30.5%,且阳性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医生应重视ESBLs的检测报告,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地控制ESBLs菌株在医院内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调查 监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P78-ATF6-CHOP通路相关分子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腾飞 轩青霞 +5 位作者 吴玉丹 董仕桢 高磊 陈攀 常永超 高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6-811,共6页
目的:探讨GRP78-ATF6-CHOP通路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8周龄的健康清洁级129S1/SvJ种系小鼠,随机分为DSS组和对照组(n=8),DSS组饮用30 g/L DSS溶液,对照组饮用无菌蒸馏水;于第6天处死小鼠。通... 目的:探讨GRP78-ATF6-CHOP通路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8周龄的健康清洁级129S1/SvJ种系小鼠,随机分为DSS组和对照组(n=8),DSS组饮用30 g/L DSS溶液,对照组饮用无菌蒸馏水;于第6天处死小鼠。通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结肠长度测定和HE染色等方法评估小鼠肠道炎症程度,采用q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IRE1α、PERK、活化转录因子6(ATF6)和CHOP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GRP78、ATF6和CHOP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无肠炎表现,DSS组有严重的肠炎表现。与对照组相比,DSS组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GRP78、ATF6和CHOP mRNA表达升高(P均<0.001.。免疫组化显示GRP78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细胞的胞质及胞膜,ATF6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细胞的胞质及胞核,CHOP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细胞的胞核中;DSS组GRP78、ATF6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GRP78-ATF6-CHOP通路相关分子可能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葡聚糖硫酸钠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活化转录因子6 CHOP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E1α和IRE1β在DSS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戴发亮 董仕桢 +5 位作者 轩青霞 陈梦露 陈攀 冯丹丹 范永刚 高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肌醇需求酶1(IRE1)α和IRE1β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10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正常饮水;慢性炎症组10只,先给予1.0%DSS自由饮用7 d,然后正常饮水14 d如此... 目的探讨肌醇需求酶1(IRE1)α和IRE1β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10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正常饮水;慢性炎症组10只,先给予1.0%DSS自由饮用7 d,然后正常饮水14 d如此作为一个周期,循环3个周期建立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测定和HE染色等方法评估肠道炎症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内质网应激因子IRE1α、IRE1β、非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u)、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和黏蛋白(MUC)2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RE1α、IRE1β和MUC2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无肠炎表现,而慢性炎症组在3个周期末结肠出现炎症表现。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白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在慢性炎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XBP1s和IRE1αmRNA在两组表达无明显差异;XBP1u mRNA在慢性炎症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IRE1β和MUC2 mRNA在慢性炎症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IRE1α蛋白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的刷状缘、浆细胞等细胞的胞质中,其表达量在炎症组高于对照组,IRE1β蛋白和MUC2蛋白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细胞胞质中,两者表达量在炎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RE1α可能通过对XBP1进行剪接来参与肠道炎症反应,并且IRE1α还有可能通过其他机制来调节自身的表达来参与炎症过程;IRE1β和MUC2可能与结肠上皮的功能维持有关,在肠道炎症过程中IRE1β和MUC2表达功能受到抑制而影响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慢性结肠炎 IRE1α IRE1β 黏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氧化酶2在5-羟色胺加重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仕桢 陈梦露 +5 位作者 戴发亮 轩青霞 陈攀 冯丹丹 常永超 高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对双氧化酶2(Duox2)在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炎症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8周龄的健康清洁级C57BL/6J(B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自由饮用无菌蒸馏水;葡聚糖硫酸钠(DSS)(1.0%、2.5%)组自由饮用...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对双氧化酶2(Duox2)在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炎症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8周龄的健康清洁级C57BL/6J(B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自由饮用无菌蒸馏水;葡聚糖硫酸钠(DSS)(1.0%、2.5%)组自由饮用相应浓度的DSS溶液;5-HT组采用直肠灌药方式(1.0 mg/kg)给药,每3 d 1次;DSS+5-HT组同时给予1.0%DSS和5-HT。于造模第6天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通过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HE染色等方法评估肠道炎症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Duox2 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Du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5-HT组小鼠无肠炎表现;DSS(1.0%)组小鼠表现为轻度肠炎;DSS+5-HT组和DSS(2.5%)组有严重急性肠炎表现。IL-1β、IL-6和TNF-α等表达量随炎症程度加重而增加。Duox2 mRNA在5-HT组和DSS(1.0%)组表达增高(均P<0.05),在DSS+5-HT和DSS(2.5%)组表达下调(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uox2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结肠上皮刷状缘及上皮细胞胞质中,与mRNA表达一致。结论 5-HT可能通过影响Duox2的表达在小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双氧化酶2 5-羟色胺 NADPH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MS/EAE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大苗 王瑞丽 +3 位作者 常永超 许德英 杨延辉 范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2-865,共4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一种以炎症反应、髓鞘脱失、胶质增生等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一种以炎症反应、髓鞘脱失、胶质增生等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由于与MS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已被国际公认为是研究MS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理想动物模型。尽管CD4~+T细胞所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MS/EAE的病理进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作为CNS与免疫系统沟通的“桥梁”,在MS/EAE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除经典的抗原呈递、分泌细胞因子等途径,MG近年来还被证实可通过髓磷脂内化、激活胞内含吡啶结构域3的NOD样受体家族(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3,NLRP3)炎性小体等途径参与MS/EAE病理进程。本文针对MG在MS/EAE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 氧化应激 髓磷脂内化 含吡啶结构域3的NOD样受体家族炎性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促进食管癌细胞NLRX1转位激活线粒体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玲云 原翔 +4 位作者 石林林 张秀森 孔金玉 张顶彧 高社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08-1914,共7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与食管癌细胞线粒体自噬的相关性,挖掘食管癌治疗新靶点。方法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g感染对食管癌细胞线粒体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磷酸化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g表达和ULK1磷酸...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与食管癌细胞线粒体自噬的相关性,挖掘食管癌治疗新靶点。方法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g感染对食管癌细胞线粒体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磷酸化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g表达和ULK1磷酸化水平的相关性;②利用Western blot、ICC、ELISA等方法检测Pg感染对食管癌细胞NOD样受体家族成员X1(NLRX1)由胞质向线粒体转位、线粒体自噬及白介素(IL)-6和活性氧(ROS)分泌水平的影响;③通过qPCR及RNAscope分别检测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及ULK1抑制剂处理对C57小鼠食管组织中和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中Pg定植情况的影响。结果与未处理组相比,食管癌细胞经Pg感染后,其线粒体ULK1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NLRX1表达升高(P<0.001)且自噬增强(P<0.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干预组可抑制Pg在小鼠食管组织及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中的定植(P<0.001)。结论Pg通过上调食管癌细胞线粒体ULK1磷酸化水平,从而促进NLRX1由细胞质向线粒体转位,进而诱导线粒体自噬,导致IL-6和ROS分泌减少,最终维持Pg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牙龈卟啉单胞菌 ULK1 NLRX1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臼毒素类药物的生物合成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源辉 申佰轩 +3 位作者 韩霜 李晶晶 段佳佳 刘传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85-3796,共12页
目的本文总结了鬼臼毒素类药物生物合成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归纳了鬼臼毒素类药物的植物来源、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及合成途径,探讨了这些药物的药理、毒理特点和机制,并梳理了鬼臼毒素药物... 目的本文总结了鬼臼毒素类药物生物合成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归纳了鬼臼毒素类药物的植物来源、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及合成途径,探讨了这些药物的药理、毒理特点和机制,并梳理了鬼臼毒素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结果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是中药八角莲、山荷叶及桃儿七等鬼臼属植物中的重要化学成分。该类药物天然来源较少,可通过化学及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人工生产。鬼臼毒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肿瘤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但其毒性作用对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有着限制,可通过运载体运送药物以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为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新途径。结论鬼臼毒素类药物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未来将在抗炎、抗肿瘤和抗病毒等领域得到更多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鬼臼毒素类药物 人工合成 药理作用 毒理作用 鬼臼毒素新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检测背景下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模式分析
17
作者 郭腾飞 王珍珍 +4 位作者 侯义 赵战勤 祖向阳 江涛 薛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研究洛阳市和县区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与乙胺丁醇耐药模式,指导临床用药,补充当地耐药结核的流行病学数据。方法该研究共纳入2941例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的阳性结果,评估与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被纳入的2941... 目的研究洛阳市和县区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与乙胺丁醇耐药模式,指导临床用药,补充当地耐药结核的流行病学数据。方法该研究共纳入2941例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的阳性结果,评估与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被纳入的2941例HRM阳性病例中,18.4%对链霉素耐药,8.0%对乙胺丁醇耐药,男性对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率均高于女性(19.0%vs 16.9%,P=0.129;8.0%vs 7.9%,P=0.987),城市群体高于乡村(21.3%vs 16.6%,P=0.002;9.8%vs 6.9%,P=0.004),复诊群体远高于初诊患者(25.8%vs 17.3%,P<0.001;12.1%vs 7.4%,P=0.002),年龄<51岁群体链霉素耐药率高于年龄>50岁的群体(21.1%vs 16.1%,P<0.001)。按年龄分层,链霉素及乙胺丁醇最高耐药率,男性分别出现在31~35岁和56~60岁,而女性则分别出现在21~25岁及56~60岁。多变量模型中,在调整了涂片结果和年份检测后,既往治疗史、年龄<51岁、城镇地区与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性呈正相关。结论该地区男性、既往治疗史、年龄<51岁和城镇居住群体是链霉素与乙胺丁醇耐药结核的重点监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模式 分子耐药 链霉素 乙胺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