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改良双钩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代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2期4068-407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改良双钩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鞘膜积液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经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改良双钩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鞘膜积液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经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改良双钩疝针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86%(8/35)、2.86%(1/35)。对照组和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28.57%(10/35)、5.71%(2/3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改良双钩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儿康复,术后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鞘膜积液 经脐单孔腹腔镜 改良双钩疝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肾积水手术中应用双J管与硅胶外支架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代卉 王璐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6期4853-485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肾积水手术中应用双J管与硅胶外支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肾积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抓阄法分为硅胶外支架组和双J管组,各44例。硅胶外支架组接受硅胶外支架引流,双J... 目的探讨小儿肾积水手术中应用双J管与硅胶外支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肾积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抓阄法分为硅胶外支架组和双J管组,各44例。硅胶外支架组接受硅胶外支架引流,双J管组接受双J管引流。比较两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肾功能指标、术后一般情况、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肾积水恢复情况。结果双J管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硅胶外支架组,但拔管时间长于硅胶外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肾积水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硅胶外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20.45%(9/44)]高于双J管组[4.55%(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肾积水手术中,双J管与硅胶外支架引流均可获得满意的肾盂分离效果,但双J管引流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肾积水 双J管 硅胶外支架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康亚萍 付慧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830-832,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腹组(29例)与腹腔镜组(36例)。开腹组接...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腹组(29例)与腹腔镜组(36例)。开腹组接受开腹改良Soave术治疗,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优良率[88.89%(32/36)]高于开腹组[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恢复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56%(2/36)]与开腹组[17.24%(5/2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患儿恢复较快,肛门功能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 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 开腹改良Soave术 肛门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对尿道下裂患儿的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康亚萍 付慧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观察组接受尿道... 目的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观察组接受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及恢复情况(手术用时、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 max)、平均尿流率(Q ave)]、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44/44)]与对照组[95.45%(42/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Q max、Q av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Q max、Q ave均较前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尿道狭窄,对照组2例尿道狭窄,1例尿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1/44)]与对照组[6.82%(3/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较好,能有效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排尿功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最大尿流率 平均尿流率 导尿管拔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常亚丽 杜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0期1813-1814,共2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94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依照手术方案将患儿分为三孔组(44例)和单孔组(50例)。三孔组患儿接受三孔腹腔镜阑...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94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依照手术方案将患儿分为三孔组(44例)和单孔组(50例)。三孔组患儿接受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单孔组患儿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切口美观度评分。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术后VAS评分和切口美观度评分均低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4.00%(2/50)]与三孔组[9.09%(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同时提高切口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经脐单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孔法肾镜手术治疗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璐璐 康亚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2006-2008,共3页
目的探究经单孔法肾镜手术治疗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接受经单孔法肾镜手术治疗的90例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状况、住院时间、术... 目的探究经单孔法肾镜手术治疗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接受经单孔法肾镜手术治疗的90例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状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阴囊参数[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动脉阻力指数(RI)]等。结果90例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患儿经单孔法肾镜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为(9.13±0.49)min,手术出血量为(8.95±1.87)mL,住院时间为(2.64±0.48)d。术后2、4、6个月患儿阴囊EDV、PSV、RI均改善,且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出现睾丸萎缩,无输精管、睾丸、精索、睾丸动脉及其他性腺血管损伤,术后出现3例阴囊水肿,术后2~4 d自行消退。随访6个月切口愈合良好,瘢痕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法肾镜手术治疗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手术状况良好,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 单孔法肾镜手术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灌肠对急性肠套叠患儿的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天 常亚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急性肠套叠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空气灌肠组(42例)与生理盐水组(45例)。空气灌肠组接受X线透... 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急性肠套叠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空气灌肠组(42例)与生理盐水组(45例)。空气灌肠组接受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治疗,生理盐水组接受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比较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复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体温。结果生理盐水组复位成功率[97.78%(44/45)]较空气灌肠组[80.95%(34/42)]高(P<0.05)。两组复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空气灌肠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水平、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水平均升高(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CRP水平低于空气灌肠组(P<0.05)。生理盐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3/45)]较空气灌肠组[26.19%(11/42)]低(P<0.05)。结论采用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急性肠套叠患儿,有利于成功复位,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套叠 B超监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 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癃清片辅助头孢替唑钠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泌尿道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8
作者 付慧敏 周亚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7期5123-5125,共3页
目的探讨癃清片辅助头孢替唑钠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泌尿道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尿道下裂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头孢替唑... 目的探讨癃清片辅助头孢替唑钠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泌尿道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尿道下裂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头孢替唑钠治疗,研究组接受癃清片联合头孢替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第3、6、10天尿沉渣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为1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尿沉渣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10天,研究组尿沉渣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周,两组血清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癃清片联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于尿道下裂患儿术后,能防治泌尿道感染,提高免疫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泌尿道感染 癃清片 头孢替唑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9
作者 付慧敏 周亚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8期5219-522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频次、给药方法和时间、药费...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频次、给药方法和时间、药费构成比。结果本研究86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86/86),使用频数为95次,其中头孢菌素类使用率为83.16%(79/95),β-内酰胺类使用率为7.37%(7/95),喹诺酮类使用率为4.21%(4/95),硝基咪唑类使用率为3.16%(3/95),青霉素类使用率为1.05%(1/95),大环内酯类使用率为1.05%(1/95)。79次使用头孢菌素类中,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5.06%(4/79),第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77.22%(61/79),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17.72%(14/79)。第1剂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术前0.5~2 h内给药64例,术前≥3 h给药4例,术中给药5例,术后给药13例;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为1~16 d,平均(6.23±2.37)d。术前给药地点、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合理率较高,均>80%,给药时间、给药疗程合理率(76.74%、70.93%)一般,药物选择合理率(37.21%)最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4 456.72元,其中平均总药费为772.91元,平均抗菌药费为349.84元,构成比为45.26%。结论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太合理,存在较大的提升和整改空间,临床需进一步加强监督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修补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天 常亚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SC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治疗的HSCR患儿93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Soave组45例,接受常规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SC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治疗的HSCR患儿93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Soave组45例,接受常规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48例,接受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rickenbeck评分评估术前、术后患儿肛门功能。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时间短于Soave组,出血量少于Soa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Soave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oave组比较,术后1 d腹腔镜组患儿血清CRP水平低于Soave组,术后6个月Krickenbeck评分高于Soa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HSCR能减少患儿出血量,减轻应激反应,改善肛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