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冠状动脉...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关系。方法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120例,根据重构指数分为正性重构组47例和非正性重构组7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yG和AIP与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yG和AIP对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正性重构组吸烟、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TyG、AIP显著高于非正性重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水平显著低于非正性重构组(P<0.05,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钙、TyG、AIP是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危险因素(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OR=7.253,95%CI:2.458~13.364,P=0.035)、AIP(OR=6.017,95%CI:2.205~12.025,P=0.030)是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yG、AIP预测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66,联合预测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显著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TyG和AIP与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有效指标,对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制定个体化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后髓内钉失效行FHR治疗的FIF老年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HR术后股骨头是否脱位,分为脱位组(45例)和未脱位组(130例)。评估FHR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术期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影响FHR效果的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通过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校准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各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FHR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86%)、下肢静脉血栓(2.86%)以及心功能障碍(2.86%)。LASSO回归模型获得6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为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21.6分,可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15分)和高危(>15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脱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高龄患者FIF髓内钉固定失效后行FH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等为FHR后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八角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演化趋势做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探讨八角莲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热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与八角莲相关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八角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演化趋势做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探讨八角莲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热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与八角莲相关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间合作关系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793篇中文文献,英文文献771篇。中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曾抗;英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Arora Rajesh;国内年发文量大体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研究八角莲最多的机构,研究领域内各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加深。关键词分析显示八角莲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应用、衍生物的提取与合成。结论八角莲所含木脂素类成分及其相关衍生物的提取与合成,与其在尖锐湿疣治疗、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是八角莲目前的研究热点;八角莲及其活性成分致毒性的损伤机制与治疗方法,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潜在热点。展开更多
目的对ICU患者替代决策者共享决策干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明确干预要素,为开展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JBI范围综述方法学为指导,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目的对ICU患者替代决策者共享决策干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明确干预要素,为开展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JBI范围综述方法学为指导,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20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含13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混合方法研究。9项研究以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认知-情绪决策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理论、促进感知模型等为理论依据进行干预;15项研究的干预方法包括决策辅助工具、沟通促进者、多组分家庭支持措施、护士参与家庭会议及书面沟通;干预时机多为住院期间;结局指标包括心理情绪、决策结局、医疗服务质量与体验、患者结局指标等;共享决策干预可改善ICU患者替代决策者的决策结局,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体验。结论ICU共享决策干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其积极影响已得到初步验证。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理论框架的整合、干预时机的选择、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以及本土化实践创新等方面的拓展。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长期单项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女大学生体成分指标和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的影响,为IGT女大学生这一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目的地运动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12月结合内科护理学内分泌系统疾...目的探讨长期单项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女大学生体成分指标和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的影响,为IGT女大学生这一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目的地运动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12月结合内科护理学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护理实验课,便利调查、筛检出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2009—2012级护理学专业在校女大学生IGT患者29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15例和试验组14例,试验组给予为期24周的中等强度平地跑步或快速步行单项运动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2、24周后测量身高、体质量、BMI、腰围、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Hb A1c水平。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不同时间点体质量、BMI、腰围、2 h PG、胰岛素和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长期单项运动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BMI、腰围、2 h PG、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4周后,试验组体质量、BMI、腰围、2 h PG、胰岛素、Hb 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运动干预可改善IGT女大学生的体成分指标,降低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 PG、胰岛素、Hb A1c水平至参考范围,逆转IGT状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关系。方法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120例,根据重构指数分为正性重构组47例和非正性重构组7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yG和AIP与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yG和AIP对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正性重构组吸烟、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TyG、AIP显著高于非正性重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水平显著低于非正性重构组(P<0.05,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钙、TyG、AIP是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危险因素(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OR=7.253,95%CI:2.458~13.364,P=0.035)、AIP(OR=6.017,95%CI:2.205~12.025,P=0.030)是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yG、AIP预测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66,联合预测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显著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TyG和AIP与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有效指标,对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制定个体化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后髓内钉失效行FHR治疗的FIF老年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HR术后股骨头是否脱位,分为脱位组(45例)和未脱位组(130例)。评估FHR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术期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影响FHR效果的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通过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校准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各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FHR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86%)、下肢静脉血栓(2.86%)以及心功能障碍(2.86%)。LASSO回归模型获得6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为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21.6分,可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15分)和高危(>15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脱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高龄患者FIF髓内钉固定失效后行FH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等为FHR后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
文摘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八角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演化趋势做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探讨八角莲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热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与八角莲相关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间合作关系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793篇中文文献,英文文献771篇。中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曾抗;英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Arora Rajesh;国内年发文量大体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研究八角莲最多的机构,研究领域内各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加深。关键词分析显示八角莲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应用、衍生物的提取与合成。结论八角莲所含木脂素类成分及其相关衍生物的提取与合成,与其在尖锐湿疣治疗、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是八角莲目前的研究热点;八角莲及其活性成分致毒性的损伤机制与治疗方法,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潜在热点。
文摘目的对ICU患者替代决策者共享决策干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明确干预要素,为开展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JBI范围综述方法学为指导,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20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含13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混合方法研究。9项研究以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认知-情绪决策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理论、促进感知模型等为理论依据进行干预;15项研究的干预方法包括决策辅助工具、沟通促进者、多组分家庭支持措施、护士参与家庭会议及书面沟通;干预时机多为住院期间;结局指标包括心理情绪、决策结局、医疗服务质量与体验、患者结局指标等;共享决策干预可改善ICU患者替代决策者的决策结局,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体验。结论ICU共享决策干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其积极影响已得到初步验证。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理论框架的整合、干预时机的选择、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以及本土化实践创新等方面的拓展。
文摘目的探讨长期单项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女大学生体成分指标和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的影响,为IGT女大学生这一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目的地运动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12月结合内科护理学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护理实验课,便利调查、筛检出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2009—2012级护理学专业在校女大学生IGT患者29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15例和试验组14例,试验组给予为期24周的中等强度平地跑步或快速步行单项运动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2、24周后测量身高、体质量、BMI、腰围、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Hb A1c水平。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不同时间点体质量、BMI、腰围、2 h PG、胰岛素和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长期单项运动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BMI、腰围、2 h PG、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4周后,试验组体质量、BMI、腰围、2 h PG、胰岛素、Hb 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运动干预可改善IGT女大学生的体成分指标,降低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 PG、胰岛素、Hb A1c水平至参考范围,逆转IGT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