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利斯比色法用于亚硝酸盐检测的可靠性论证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鹏飞 王福磊 +2 位作者 周海梅 李朴 马锦琦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8年第5期55-57,共3页
分析亚硝酸盐定量检测的重要方法—格利斯比色法的可靠性。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形成重氮盐再与N-1-萘乙二胺反应后,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该法检出限为5ng/mL,亚硝酸盐氮浓度在10~400n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 分析亚硝酸盐定量检测的重要方法—格利斯比色法的可靠性。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形成重氮盐再与N-1-萘乙二胺反应后,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该法检出限为5ng/mL,亚硝酸盐氮浓度在10~400n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7,回收率为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14。亚硝酸盐氮浓度大于80μg/mL时出现假阴性。该方法较α-萘胺比色法显色稳定且简便实用,但应用时要避免假阴性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可靠性 N-1-萘乙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50
2
作者 周海梅 马锦琦 +4 位作者 苗春雨 胡吉良 杨志勇 李朴 郑美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74,共3页
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牡丹籽油,经皂化、甲酯化后用毛细管GC-MS法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同时按国家标准对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共有17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 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牡丹籽油,经皂化、甲酯化后用毛细管GC-MS法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同时按国家标准对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共有17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3.05%,饱和脂肪酸占14.33%;牡丹籽油的酸值(KOH)为1.784 mg/g,碘值(I)为176.2 g/100 g,皂化值(KOH)为194.4 mg/g,相对密度0.930 7。说明牡丹籽是一种良好的油料资源,适宜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理化指标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牡丹花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5
3
作者 周海梅 戚军超 +2 位作者 董苗菊 李朴 马锦琦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8年第3期21-23,共3页
用固相微萃取装置(SPME)顶空提取牡丹花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不同品种牡丹花的挥发性成分,归一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同时对SPME与水气蒸馏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10个品种牡丹花共检出34种成分,其中多... 用固相微萃取装置(SPME)顶空提取牡丹花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不同品种牡丹花的挥发性成分,归一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同时对SPME与水气蒸馏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10个品种牡丹花共检出34种成分,其中多数是烷烃。不同品种牡丹花的成分与相对百分含量不同,少量的醇、酯、烯等成为其特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一欣 丁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42-43,共2页
直接饮用含酒精水建立不同程度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以饮用不含酒精水大鼠作对照组,提取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大脑和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死亡率13.3%,对照组无一死亡;模型组大鼠性情不稳定、呆板、嗜睡、行走不稳,体质量较... 直接饮用含酒精水建立不同程度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以饮用不含酒精水大鼠作对照组,提取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大脑和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死亡率13.3%,对照组无一死亡;模型组大鼠性情不稳定、呆板、嗜睡、行走不稳,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模型组大鼠有脑血管及细胞组织的病理改变,肝脏有脂肪变性和肝炎的病理改变。认为直接饮用含酒精水的动物造模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慢性酒精中毒动物模型的制备,但造模成功率低,造模标本不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慢性酒精中毒 模型 动物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丁香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提取物GC-MS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振 刘普 +2 位作者 周海梅 李朴 马锦琦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7,共3页
通过采用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小叶丁香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用GC-MS对提取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超临界CO2流体流量18L/h,萃取时间2.5h;从小叶丁香提取物中鉴定出30种成分,其中9,12... 通过采用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小叶丁香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用GC-MS对提取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超临界CO2流体流量18L/h,萃取时间2.5h;从小叶丁香提取物中鉴定出30种成分,其中9,12-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19.6%),显示了优良的保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小叶丁香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胺磷的薄层色谱及GC-MS定性检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海梅 李朴 马锦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4-96,共3页
探讨了甲胺磷的定性分析方法。根据甲胺磷的特点 ,用薄层色谱法对甲胺磷的展开剂进行了实验选定 ,并对其 GC- MS分析的色谱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 ,甲胺磷的薄层色谱展开剂中需含极性溶剂如乙醇、甲醇、乙酸等方能将其很好地展开 ,... 探讨了甲胺磷的定性分析方法。根据甲胺磷的特点 ,用薄层色谱法对甲胺磷的展开剂进行了实验选定 ,并对其 GC- MS分析的色谱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 ,甲胺磷的薄层色谱展开剂中需含极性溶剂如乙醇、甲醇、乙酸等方能将其很好地展开 ,适合甲胺磷的展开剂为 :氯仿 -乙醇、氯仿 -甲醇 -环己烷等 ;用 GC- MS更能准确定性甲胺磷 ,保留时间 3.4 8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薄层色谱 GC-MS 定性检验 展开剂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红蛋白在人肿瘤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鹏 秦豪杰 +5 位作者 刘渊 刘晓菲 朱海标 陈夏梦 张林 官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多种人肿瘤细胞系/株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胶质母细胞瘤(U87、U118)、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MKN-45)、结肠癌细胞(HCT...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多种人肿瘤细胞系/株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胶质母细胞瘤(U87、U118)、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MKN-45)、结肠癌细胞(HCT-116)、肺癌细胞(A549)和宫颈癌细胞(Hela)等细胞系/株中脑红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红蛋白mRNA和蛋白在以上检测的细胞系/株都有阳性表达.结论:脑红蛋白在多种人肿瘤细胞系均有表达,基于脑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脑红蛋白可能对肿瘤细胞的氧利用及能量代谢等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红蛋白 人肿瘤细胞系 逆转录PCR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患者猝死病理分析2例
8
作者 马书玲 李凡 +2 位作者 秦豪杰 莫耀南 李庭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583-1584,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死亡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尿样中的氯氮卓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谈 周娜 +2 位作者 梁玲琳 周海梅 齐孝蕊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12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检测生物检材中的氯氮卓。方法:以氯仿为微萃取剂,甲醇为分散剂,在pH8提取尿样中的氯氮卓,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氯氮卓的含量。结果:尿样中氯氮卓的线性范围为0.01... 目的: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检测生物检材中的氯氮卓。方法:以氯仿为微萃取剂,甲醇为分散剂,在pH8提取尿样中的氯氮卓,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氯氮卓的含量。结果:尿样中氯氮卓的线性范围为0.01~2μg/ml,检出限为0.002?g/ml;方法回收率为87.3%,RSD=3.47%(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于尿样中氯氮卓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卓 分散液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中缝苍白核黑素皮素能系统参与能量代谢平衡的调节
10
作者 雷留根 陈宝生 范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9-753,共5页
目的:研究脑干中缝苍白核黑素皮素能系统在能量代谢调节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素皮素能神经纤维在中缝苍白核内的分布;将黑素皮素4受体激动剂(α-MSH)/拮抗剂(AgRP)微量注入中缝苍白核观察其对耗氧量及进食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干中缝苍白核黑素皮素能系统在能量代谢调节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素皮素能神经纤维在中缝苍白核内的分布;将黑素皮素4受体激动剂(α-MSH)/拮抗剂(AgRP)微量注入中缝苍白核观察其对耗氧量及进食的影响.结果:α-MSH能神经终末密集分布于中缝苍白核内,未见AgRP能神经终末.中缝苍白核注射黑素皮素4受体激动剂MTII可增加小鼠的耗氧量,并抑制大鼠进食;将黑素皮素4受体拮抗剂SHU9119注入中缝苍白核可使大鼠进食量增高.结论:中缝苍白核内表达黑素皮素4受体的神经元接受来自脑内黑素皮素能神经元的投射,参与机体对能量代谢和进食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素 进食 能量代谢 中缝苍白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