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minar教学法与专业硕士教育的结合——以河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茜 张跃伟 杨英军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1期187-189,共3页
源自德国的Seminar教学法,推崇学术自由的理念,与传统“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不同,与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更加契合。自其引入中国高等教育之中,已有百年。该教学法在我国大学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 源自德国的Seminar教学法,推崇学术自由的理念,与传统“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不同,与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更加契合。自其引入中国高等教育之中,已有百年。该教学法在我国大学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结合更加紧密,对学生的各项要求更加具体和明确。多数实操性较强的专业均推崇采用Seminar教学法,也有一些高校和老师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和现代大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简要分析了Seminar教学法的现代发展,以河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教学为例,探讨了Seminar教学环节的架构和内容设置。该校将Seminar主题清单分为理论型、案例型和交叉型,通过分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讨论,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专业硕士 主题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析——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跃伟 陈浩 陈茜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4期175-176,共2页
教学改革作为促进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研究生课程,需针对学生不同的学科背景、教育背景和学科设置的情况,加之对教学内容的审度,最终确定改革措施和具体内容。河南科技大学的《风景区规划》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 教学改革作为促进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研究生课程,需针对学生不同的学科背景、教育背景和学科设置的情况,加之对教学内容的审度,最终确定改革措施和具体内容。河南科技大学的《风景区规划》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尝试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实施了一些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为规划设计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区规划 教学改革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3
作者 田耀武 贺春玲 +2 位作者 刘杨 张宠 耿婉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89,96,共8页
基于河南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方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810个土壤有机碳样点数据,构建河南省三级林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模型,选用Nash-Sutcliffe系数(E)、模拟误差(V)和决定系数(R2)等统计参量评估模型的模拟能力。利用模型分析... 基于河南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方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810个土壤有机碳样点数据,构建河南省三级林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模型,选用Nash-Sutcliffe系数(E)、模拟误差(V)和决定系数(R2)等统计参量评估模型的模拟能力。利用模型分析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估算不同深度的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所有林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值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迅速下降;表层(<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受植被类型影响显著,山区表层碳密度值高于平原地区(P<0.05)。底层(>4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受土壤质地影响显著,砂质土壤碳密度值高于粘土(P<0.05),砂质土有较深的有机碳分布;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预测值有偏低趋势,深层预测值可能偏高;所有模型的Nash-Sutcliffe系数均大于0.6、模拟误差低于±15%,模型可以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值进行估算。若考虑0~200 cm的土壤深度,用0~100 cm深度的有机碳密度值来表征总有机碳密度时结果偏低(偏低约19.99%),砂质土的偏低趋势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有机碳 储量 空间分布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林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定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学成 陈成林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1-234,共4页
河南省林业企业主要分布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利用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法来测算科技对林业企业贡献大小。经测算,河南省林业企业2000-2004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为11.74%。科技对河南省林业企业发展贡献较低。
关键词 林业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测定法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林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5
作者 陈涛 袁美丽 王宁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6期60-61,68,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林业作为现代林业的分支,对缓解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城市林业内涵及国内外城市林业发展趋势,分析了河南省城市林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城市林业 生态环境 发展对策 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皮渣提取物对癌细胞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明磊 孙亚楠 陈双臣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探究酿酒葡萄皮渣提取物对人体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甲醇为溶剂对酿酒葡萄皮渣进行提取,使用MTT比色分析法、DAPI染色法、AnnexinV-FITC/PI双染法分析皮渣提取液对癌细胞存活率、细胞核形态、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究酿酒葡萄皮渣提取物对人体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甲醇为溶剂对酿酒葡萄皮渣进行提取,使用MTT比色分析法、DAPI染色法、AnnexinV-FITC/PI双染法分析皮渣提取液对癌细胞存活率、细胞核形态、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皮渣提取物对于不同的癌细胞作用不一,对A549(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对A549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10、15μg·mL^(-1)浓度的提取液导致A549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皱缩;A549细胞的S期缩短,G1期和G2期延长。综合分析可知,葡萄皮渣提取物导致A549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是其抑制A549细胞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皮渣提取物 癌细胞 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建强 刁兴旺 +3 位作者 李恒 杨霞 王蓓蓓 刘庆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2-588,共7页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_(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μg/m ...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_(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μg/m 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在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而对戊唑醇则不明显;可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_(50)值(0.165±0.101)和(0.019±0.008)μg/m 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_(50)值是戊唑醇的26倍,表明该病原菌对戊唑醇更为敏感。不同地区病原菌群体间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微弱的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建强 平忠良 +3 位作者 党威 李恒 何冬梅 朱艳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512μg/mL之间;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原菌群体中虽已出现对井冈霉素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77.6%和99.0%的菌株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频率仍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_(50)值(0.424±0.081)和(0.124±0.043)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基线;井冈霉素的平均EC_(50)值是甲基立枯磷的3倍,表明该病原菌对甲基立枯磷更为敏感;不同地理来源病原菌群体间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两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可持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井冈霉素 甲基立枯磷 敏感性 敏感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建强 张勇 +6 位作者 平忠良 孙迪 刘鹏飞 杨霞 李慧凯 曹瑜 林晓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5-1261,共7页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对2016年自该省11个县(市)分离的113株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最低抑制浓度为4μg·mL-1,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变化范...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对2016年自该省11个县(市)分离的113株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最低抑制浓度为4μg·mL-1,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变化范围为0.010~0.237μg·mL-1,平均EC50为0.057±0.041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菌群体中虽然出现了对戊唑醇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仍有81.4%的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50值(0.041±0.016μg·mL-1)作为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LSD法)及SPSS聚类结果均显示,同一县(市)内的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变化范围为1.10~14.23,而除周口沈丘及洛阳孟津菌株外,其余地区菌株对戊唑醇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对戊唑醇的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038~0.101μg·mL-1,相差2.66倍;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与其对多菌灵、咯菌腈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戊唑醇依然可以应用到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上,但生产中应持续监测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戊唑醇 菌丝生长 敏感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自然林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0
作者 章异平 徐军亮 +1 位作者 康慕谊 赵丛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4-217,共4页
近自然林业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并一直处于林业经营管理的研究重点。首先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国内外近自然林业的历史与发展,重点综述了近自然林业的认识论基础、经营特征... 近自然林业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并一直处于林业经营管理的研究重点。首先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国内外近自然林业的历史与发展,重点综述了近自然林业的认识论基础、经营特征和技术要点等,同时在总结近自然林业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加深对森林各种过程的研究、促使人工林的多样化和自然化、引入高技术,以及完善法律体系等是近自然林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林业 可持续发展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兰陵溪流域森林土壤有机碳、有机质与容重间的回归模型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耀武 黄志霖 +2 位作者 肖文发 王宁 刘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建立三峡库区兰陵溪流域森林土壤有机碳、有机质与容重之间的回归模型,完善土壤属性数据库。【方法】利用该流域森林土壤调查数据库,确立土壤有机质(SOM)与有机碳(SOC)间的转换系数,构建土壤容重(BD)与SOM(SOC)含量之间的回归模... 【目的】建立三峡库区兰陵溪流域森林土壤有机碳、有机质与容重之间的回归模型,完善土壤属性数据库。【方法】利用该流域森林土壤调查数据库,确立土壤有机质(SOM)与有机碳(SOC)间的转换系数,构建土壤容重(BD)与SOM(SOC)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并使用决定系数(R2)、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百分误差(Pe)等统计参量进行检验。【结果】Van Bemmelen转换系数(0.58)不适合该研究区(R2=0.62,E=0.51、Pe=-31.16%),SOC-SOD转换系数应该为0.455(R2=0.85,E=0.86、Pe=-3.0%),不同深度SOC-SOD转换系数并不相同,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其他地区构建的BD-SOM(SOC)回归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该区域,BD-SOM模型参数优化后可应用于该区域;BD-SOC模型参数优化后,对数多项式模型可以用于该区域。【结论】BD-SOM回归模型模拟值优于BD-SOC模型,建议使用BD-SOM回归模型进行土壤数据库完善。其中效率最高、误差最小的模型为Federer有机密度模型(R2=0.75,E=0.81,Pe=5.4%),可以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森林土壤 有机碳 有机质 容重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建强 杨岚 +5 位作者 平忠良 陈静 夏彦飞 刘圣明 郑伟 林晓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3-568,共6页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3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小麦纹枯病菌菌株的EC50值在0.009~0.079μg/m 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5±0.012)...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3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小麦纹枯病菌菌株的EC50值在0.009~0.079μg/m 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5±0.012)μg/m L;98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将(0.025±0.012)μg/m L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LSD法)及SPSS聚类结果均显示,同一地市内的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在1.0~4.1之间,而不同地区菌株间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咯菌腈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015~0.060μg/m L之间,后者是前者的4倍;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与其对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丙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咯菌腈 敏感性基线 交互抗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番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圣明 高续恒 +2 位作者 张艳慧 李梦 梅笑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4-147,共4页
为了明确河南省番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乙霉威的抗药性状况,2013年从河南省不同保护地中采集番茄灰霉病病果或病叶,经单孢分离共获得番茄灰霉病菌菌株139株。采用最低抑... 为了明确河南省番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乙霉威的抗药性状况,2013年从河南省不同保护地中采集番茄灰霉病病果或病叶,经单孢分离共获得番茄灰霉病菌菌株139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其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结果显示: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产生抗性菌株的频率分别为81.29%、80.58%和93.53%;所测菌株对3类杀菌剂的抗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RDicRNPCS、BenRDicSNPCR、BenSDicRNPCR、BenSDicSNPCR和BenRDicRNPCR6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88%、3.60%、3.60%、5.04%、13.67%和71.22%。表明河南省番茄灰霉病菌已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产生抗药性,迫切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灰葡萄孢菌 杀菌剂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天然白桦林优势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西平 余建基 +2 位作者 张超男 郑权 郭平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白桦天然林进行调查,并对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拟合了白桦的树高、材积、胸径和干形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胸高形率的生长曲线呈反"J"形;胸径、...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白桦天然林进行调查,并对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拟合了白桦的树高、材积、胸径和干形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胸高形率的生长曲线呈反"J"形;胸径、材积和胸高形率生长采用Korf方程拟合较好,树高生长采用Gompertz方程拟合程度较好,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作为白桦树木生长的预估模型。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a和21a,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5a和20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26a和4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天然林 树干解析 生长过程 生长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烟草黑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被引量:13
15
作者 苗圃 王海涛 +1 位作者 李淑君 康业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4-207,共4页
在河南省宜阳、登封、渑池等15个烟叶主产区分离到烟草黑胫病菌36个,采用TTZ颜色反应和游动孢子悬浮液注射接种鉴别寄主两种方法鉴定其生理小种类型。结果表明:36个菌株在TTZ培养基上均呈现红色反应,有32个菌株对L8和NC1071都有较强的... 在河南省宜阳、登封、渑池等15个烟叶主产区分离到烟草黑胫病菌36个,采用TTZ颜色反应和游动孢子悬浮液注射接种鉴别寄主两种方法鉴定其生理小种类型。结果表明:36个菌株在TTZ培养基上均呈现红色反应,有32个菌株对L8和NC1071都有较强的致病力,将其鉴定为1号生理小种,占供试菌株的88.9%,为河南省烟草黑胫病菌的优势小种;其他4个菌株有1个菌株对L8无致病力,2个菌株对其致病力较弱,1个菌株对NC1071无致病力,生理小种类型尚未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烟草黑胫病菌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营养的DRIS诊断 被引量:11
16
作者 臧国长 吴鹏飞 +5 位作者 马祥庆 蔡丽平 林清锦 卢健 林德根 汪攀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1-384,共4页
利用DRIS营养诊断法对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的营养平衡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PN含量最适比值为0.0975-0.1313,NK含量最适比值为0.7742-1.1736,PK含量最适比值为0.0901-0.1247.闽南尾巨桉人工林的营养平衡状态较... 利用DRIS营养诊断法对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的营养平衡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PN含量最适比值为0.0975-0.1313,NK含量最适比值为0.7742-1.1736,PK含量最适比值为0.0901-0.1247.闽南尾巨桉人工林的营养平衡状态较差,N需求量最大,P需求量次之,K的需求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营养诊断 DRIS 图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两种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爱荣 张洋 +3 位作者 牛丽红 范许哲 林晓民 徐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7-660,共4页
以海南红树林植物红海榄和秋茄为对象,研究了两种植物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海榄和秋茄的枝、叶中分别分离到内生真菌30株和27株,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分别是茎点霉属和拟盘多毛孢属;同种植物的枝和叶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差异显著... 以海南红树林植物红海榄和秋茄为对象,研究了两种植物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海榄和秋茄的枝、叶中分别分离到内生真菌30株和27株,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分别是茎点霉属和拟盘多毛孢属;同种植物的枝和叶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差异显著;红海榄和秋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890和1.7473,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260和0.5302。两种红树林植物的内生真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内生真菌 定殖率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红海榄和秋茄的内生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尚英 张洋 +1 位作者 刘爱荣 徐同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9-493,共5页
以红树林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为对象,研究了2种植物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海榄和秋茄的枝、叶中分别分离到内生真菌30株和27株,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分别是茎点霉属Phom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 以红树林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为对象,研究了2种植物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海榄和秋茄的枝、叶中分别分离到内生真菌30株和27株,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分别是茎点霉属Phom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同种植物的枝和叶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差异显著;红海榄和秋茄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890和1.7473,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260和0.5302。2种红树林植物的内生真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学 红树林 内生真菌 定殖率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林间化学防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艳红 黄振裕 +2 位作者 崔林开 陈顺立 刘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4-367,共4页
对6种复配化学药剂对松突圆蚧的林间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复配剂中毒死蜱与杀扑磷(11:25)400~800倍液、毒死蜱与扑虱灵(11:20)400~800倍液、啶虫咪与吡虫啉(1:1)3000倍液等在林间对松突圆蚧的毒杀力较强,持续效... 对6种复配化学药剂对松突圆蚧的林间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复配剂中毒死蜱与杀扑磷(11:25)400~800倍液、毒死蜱与扑虱灵(11:20)400~800倍液、啶虫咪与吡虫啉(1:1)3000倍液等在林间对松突圆蚧的毒杀力较强,持续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复配剂 林间防治效果 毒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建强 平忠良 +3 位作者 李慧凯 杨霞 朱艳阁 刘庆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1,70,共7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杀菌剂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EC50值分别分布为0.027 1~0.225 7 mg·L^(-1)和0.033 8~0.34...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杀菌剂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EC50值分别分布为0.027 1~0.225 7 mg·L^(-1)和0.033 8~0.346 3 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显示,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烯唑醇不敏感的亚群体,而对氟环唑则不存在。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50值(0.087 7±0.048 0)mg·L^(-1)和(0.063 6±0.023 6)mg·L^(-1)分别作为病菌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氟环唑的平均EC50是烯唑醇的1.38倍,表明病菌对烯唑醇更为敏感。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与烯唑醇的敏感性与其他9种杀菌剂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氟环唑 烯唑醇 敏感性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