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多杀性巴氏杆菌传统致弱疫苗的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许青原
关丽君
张俊峰
薛云
赵战勤
-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细菌性传染病防控技术实验室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微生物分子检验技术实验室
-
出处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2-649,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2899、U1704117)。
-
文摘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的一种革兰阴性小杆菌,可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该菌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细菌性传染病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致病,还可通过犬或猫咬伤、抓痕或舔舐等引起人类感染。根据荚膜抗原的不同可将Pm分为A、B、D、E及F共5种血清型;不同荚膜血清型的Pm具有宿主偏好性,从猪、牛及羊源分离的多以A、D型Pm为主[1-2],从禽、兔、犬、猫及骆驼、鹿等动物分离的多以A型Pm为主[3]。Pm可致多种动物患病,包括牛出血性败血症、猪萎缩性鼻炎、羊肺炎等家畜疾病,家禽禽霍乱,以及兔传染性鼻炎等。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曾使动物细菌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也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问题。2020年以来,我国兽用抗菌药物的减量使用政策逐步实施[4-5],对动物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免疫接种仍是防治动物细菌性传染病的主要手段。
-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传统致弱疫苗
-
分类号
S852.61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