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5个抗原蛋白的免疫保护效力比较研究
1
作者 孙贺洁 孙鑫妍 +5 位作者 申慧媛 张俊峰 关丽君 董发明 薛云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筛选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PM 5个重组蛋白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采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该5个重组蛋白后,通过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 为筛选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PM 5个重组蛋白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采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该5个重组蛋白后,通过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TorA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重组蛋白rPlpE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重组蛋白rThiB、rPGAM和rPrX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后分别在91 ku、45 ku、41 ku、32 ku和25 ku处出现单一目的条带,纯化效果较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个重组蛋白均可与猪PM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5个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均较强;采用超微量核酸蛋白浓度测定仪测定这5个重组蛋白的浓度分别0.7 mg/mL、2.0 mg/mL、1.0 mg/mL、1.5 mg/mL和0.5 mg/mL。将这5个重组蛋白分别与ISA201佐剂混合制成疫苗后以皮下注射方式免疫小鼠2次,间隔21 d。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的抗体水平。二免后15 d,分别从各组随机取一半小鼠,以约4 LD50(210 cfu)A型PM A7强毒株第一次经腹腔注射攻毒;7 d后,将各组剩余的小鼠再以相同剂量的PM A7株攻毒。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5个重组蛋白疫苗均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IgG抗体。攻毒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各蛋白疫苗组(除rPlpE组外)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情况,死亡小鼠剖检均呈典型的败血症性病理变化,从死亡小鼠的心、肺、肝等组织脏器中均能分离到PM;在第一次攻毒试验中,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疫苗对小鼠提供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6/10)、100%(10/10)、90%(9/10)、70%(7/10)、20%(2/10);在第二次重复攻毒试验中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疫苗分别对小鼠提供60%(6/10)、100%(10/10)、80%(8/10)、60%(6/10)、40%(4/10)的免疫保护率。两次攻毒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证实重组蛋白rPlpE和rThiB可以作为PM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蛋白,为研发PM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抗原 小鼠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保护性抗原片段的筛选及免疫效果的评估
2
作者 庞碧寒 姚文敬 +4 位作者 王怡涤 关丽君 薛云 张俊峰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5,共8页
为筛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分为N端3个片段(rPMT-N1和rPMT-N2a、rPMT-N2b)和C端5个片段(rPMT-C3、rPMTC4、rPMT-C5、rPMT-C6及rPMT-C7),利用原核... 为筛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分为N端3个片段(rPMT-N1和rPMT-N2a、rPMT-N2b)和C端5个片段(rPMT-C3、rPMTC4、rPMT-C5、rPMT-C6及rPMT-C7),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这8个片段,采用His6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各重组蛋白,经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后,通过Image J软件计算各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分别获得了34 ku、62 ku、67 ku、70 ku、64 ku、102 ku、36 ku、60 ku的重组蛋白,其中rPMT-N2a、rPMT-N2b、rPMT-C5和rPMT-C7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另外4个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在上述各位置处分别出现较单一的目的条带,且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8.44%~35.7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个重组蛋白均可与猪源T+Pm TPM-6株的猪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其中rPMT-N1、rPMT-N2a、rPMT-N2b、rPMT-C5的反应原性较强。基于此,采用ISA201佐剂制备这4种重组蛋白的亚单位疫苗,间隔20 d对小鼠经皮下注射免疫(50μg/只)两次,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及死亡数,评估该疫苗对小鼠的安全性。首免后35 d(二免后14 d)对各组小鼠分别以10 LD_(100)和30 LD_(100)的天然粗提PMT(cPMT)对小鼠攻毒,评估4种亚单位疫苗(rPMT-N1、rPMT-N2a、rPMT-N2b及rPMT-C5)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力。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 rPMT-N2a组小鼠的死亡率为2/24,rPMT-N2b组小鼠的死亡率为6/24,其余各组小鼠均无异常。ELISA结果显示,二免后各疫苗组小鼠的几何平均抗体效价分别升至1:1552、1:18820、1:1351和1:6208,表明各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反应。攻毒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在两种剂量的cPMT攻毒后均出现相应症状并均在24h内全部死亡,部分亚单位疫苗免疫组小鼠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及死亡,但发病及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以10LD_(100)的cPMT攻毒后,上述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5%、100%、37.5%和100%;以30 LD_(100)的cPMT攻毒后,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85.7%、0和75%。本研究表明,rPMT-N2a、rPMT-C5具有作为T+Pm亚单位疫苗优势保护性抗原的潜力,该结果为后期T+Pm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toxA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 重组蛋白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摄铁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沈香香 关丽君 +3 位作者 张俊峰 薛云 司丽芳 赵战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2-4862,共11页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铁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生长、定植和增殖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竞争宿主铁离子是该病原体感染致病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摄铁系统及其发生与...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铁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生长、定植和增殖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竞争宿主铁离子是该病原体感染致病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摄铁系统及其发生与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系统阐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转铁蛋白受体摄铁机制、血红素受体摄铁机制、铁载体摄铁机制及其摄铁系统的表达与调控机制,以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摄铁系统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靶标药物及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摄铁机制 铁载体 ExbB-ExbD-TonB FU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中保护性抗原肽的筛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怡涤 庞碧寒 +4 位作者 宋吉健 关丽君 薛云 司丽芳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9-1286,共8页
为筛选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编码基因toxA分为1个全长片段和7个子片段(N端2个、C端5个),设计相应引物,分别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ET-28a载体中构建... 为筛选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编码基因toxA分为1个全长片段和7个子片段(N端2个、C端5个),设计相应引物,分别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ET-28a载体中构建各重组质粒,分别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正确表达了全长蛋白rPMT,N端rPMT-N1和rPMT-N2,以及C端rPMT-C3~rPMT-C7共8个重组蛋白;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6.29%~33.74%,其中rPMT以可溶性形式表达,rPMT-C5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其他6个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个重组蛋白均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其中PMT C端的重组蛋白rPMT-C3、rPMT-C4、rPMT-C6和rPMT-C7的反应原性较强。因此,分别制备上述PMT C端4个重组蛋白的ISA 201佐剂疫苗,分别对小鼠进行2次免疫,并分别在小鼠首免前和二免后14 d采血、分离血清,通过rPMT-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的抗体水平;分别以4个不同致死剂量(LD100)的天然PMT对各组小鼠进行腹腔攻毒,统计各重组蛋白制备的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rPMT-ELISA结果显示,二免后各重组蛋白免疫组小鼠的几何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1∶445、1∶37、1∶73和1∶256。攻毒试验结果显示,ISA201佐剂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小鼠均于攻毒后24 h内全部死亡;rPMT-C6疫苗的保护效力最强,4个攻毒剂量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4/4);其次是rPMT-C7疫苗,除最高剂量(56 LD100)攻毒组死亡1只小鼠外,其他组小鼠均全部存活;rPMT-C3和rPMT-C4疫苗的保护力较弱,在3 LD100和15 LD100攻毒剂量时对小鼠的保护率均为100%,在30 LD100和56 LD100攻毒剂量时对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25%(1/4)和0。本研究经原核系统表达了PMT全长片段及7个子片段(N端2个、C端5个),首次证实PMT C端重组蛋白rPMT-C6和rPMT-C7具有作为亚单位疫苗保护性抗原的潜力,该结果为T+Pm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 toxA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 表达 保护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牛结核病易感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坤 高伟娜 +3 位作者 杨霄 况修冬 赵战勤 薛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2-1239,1252,共9页
为探究中国荷斯坦奶牛NOD1基因多态性与牛结核病(BTB)易感性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提取的BTB组(130份)与对照组(130份)共260份的牛全血样品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分段扩增NOD1基因13个外显子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并测序,通过Chromas软件读取26... 为探究中国荷斯坦奶牛NOD1基因多态性与牛结核病(BTB)易感性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提取的BTB组(130份)与对照组(130份)共260份的牛全血样品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分段扩增NOD1基因13个外显子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并测序,通过Chromas软件读取260份全血样品每段PCR产物的测序结果,以筛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采用SPSS.16.0软件分别统计BTB组与对照组牛NOD1基因中SNP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出现频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计算各组牛中NOD1基因SNP等位基因、基因型出现频率差异的P值、OR值(风险比值)及95%CI值(95%可信区间),通过上述指标确定与BTB易感性相关的SNP位点。PCR及其产物测序结果显示:从260份牛全血样品中均扩增到NOD115个目的基因片段并全部测序。Chromas软件筛选结果显示,从中国荷斯坦奶牛NOD1基因的编码区共筛选出7个SNP位点,其等位基因分别为C/T、A/C、T/A、G/C、C/T、C/G和G/A。7个SNP位点共包含18种基因型,其中4个SNP位点均包含3种基因型,均包括2个纯合子基因型和1个杂合子基因型;3个SNP位点分别包含2种基因型,均包括1个纯合子基因型和1个杂合子基因型。SNP位点鉴定结果显示,rs42935035等位基因T(基因型TT)和rs466132550等位基因A(基因型GA)在BTB组与对照组牛中出现的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其OR值、95%CI值均小于1,表明两者均是BTB易感性低风险位点;其余5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在BTB组与对照组牛中的出现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95%CI值均包含小于1~大于1的范围,表明它们均不是BTB易感性相关的位点。利用RNAfold软件测定SNP位点rs42935035等位基因变为T和rs466132550等位基因变为A后mRNA二级结构的自由能(与参考NOD1基因相应SNP位点等位基因相比)后NOD1基因mRNA二级结构的自由能,结果显示两者较参考序列mRNA二级结构的自由能均有所升高,表明其稳定性降低。采用ExPasy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仅rs42935035能够引起NOD1相应氨基酸的改变,当其等位基因由C变为T时,对应编码的氨基酸由半胱氨酸(Cys)变为精氨酸(Arg),为错义突变;而rs466132550位点等位基因(由G变为A)的变化不能导致NOD1相应氨基酸的改变,为同义突变。采用SOPMA软件和AlphaFold 2软件的分析结果显示,当SNP位点rs42935035的等位基因由C变为T时,NOD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均未发生改变。本研究从宿主分子遗传学的角度阐述了BTB的发病机制,并提供了一种区分低风险与高风险结核病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病 NOD1基因 SNP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格拉瑟菌4个抗原蛋白的小鼠免疫保护效力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玉岗 杨金钱 +7 位作者 丁略烜 史琳琪 杨梦娟 张俊峰 关丽君 司丽芳 薛云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7-1064,共8页
为筛选可用于副猪格拉瑟菌(GPS)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GPS的CyaY、SmpA、AfuA和OppA14个抗原的重组蛋白,采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这4个重组蛋白后,通过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 为筛选可用于副猪格拉瑟菌(GPS)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GPS的CyaY、SmpA、AfuA和OppA14个抗原的重组蛋白,采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这4个重组蛋白后,通过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4个重组蛋白r CyaY、r SmpA、rAfuA和rOppA1的分子量分别约为12 ku、16 ku、41 ku和62 ku,均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6.50%~26.50%。4个重组蛋白的纯化效果均较好,其浓度介于1.00 mg/mL~4.00 mg/m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OppA1和rAfuA与GPS猪阳性血清的反应原性最强,rCyaY的反应原性中等,rSmpA的反应原性最弱。采用超微量核酸蛋白浓度测定仪测定4个重组蛋白的浓度后分别与ISA 201佐剂混合制成疫苗,对小鼠经皮下注射方式免疫2次,分别在小鼠免疫前、首免后21 d和二免后14 d采血,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二免后14 d分别以5 LD_(50)(8.40×10^(8)cfu)和10 LD_(50)(1.68×10^(9)cfu)的5型GPS H5L3株对小鼠经腹腔攻毒,统计各重组蛋白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攻毒保护率。ELISA结果显示,各重组蛋白疫苗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升高,且均与PBS对照组抗体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采用5 LD_(50)H5L3株攻毒后,rCyaY、rSmpA、rAfuA和rOppA1蛋白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3.3%(5/6)、83.3%(5/6)、33.3%(2/6)和100%(6/6);采用10 LD_(50)H5L3株攻毒后,rCyaY、r SmpA和rOppA1蛋白疫苗仍能对小鼠提供33.3%(2/6)、16.7%(1/6)和50%(3/6)的免疫保护率,但rAfuA蛋白疫苗不能为小鼠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力(0/6)。本研究首次在相同条件下表达了GPS的4个重要保护性重组抗原蛋白rCyaY、rSmpA、r AfuA和r OppA1,并评价了它们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力,证实rOppA1具有成为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该研究为GPS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格拉瑟菌 抗原 小鼠 保护效力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格拉瑟菌的荚膜分型方法及原理研究进展
7
作者 朱亚新 关丽君 +2 位作者 张俊峰 薛云 赵战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12-5422,共11页
副猪格拉瑟菌(GPS)是猪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自1910年被确认为猪格拉瑟病的病原以来,血清型鉴定是GPS研究领域长期以来的“卡脖子”环节。1992年,基于GPS热稳定抗原的凝胶免疫扩散试验(GID)分型方法首次将GPS分为1-15型,但有约25%的菌株不... 副猪格拉瑟菌(GPS)是猪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自1910年被确认为猪格拉瑟病的病原以来,血清型鉴定是GPS研究领域长期以来的“卡脖子”环节。1992年,基于GPS热稳定抗原的凝胶免疫扩散试验(GID)分型方法首次将GPS分为1-15型,但有约25%的菌株不可分型,当时对于其分型抗原的成分也不明确。2003年,基于GPS的“盐水提取物”抗原建立了GPS的间接血凝试验(IHA)分型方法,其敏感性和分型率均高于GID,但仍有约15%的菌株不可分型。IHA和GID方法的分型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能够确定两者的分型抗原是基于相同的GPS表面多糖成分,但仍不能确定是荚膜多糖,或是LPS,甚或是其他多糖物质。2013年,1-15型GPS荚膜多糖的合成基因簇得到成功解析,证实其血清型抗原形成的本质是荚膜多糖。2015年,Howell等基于GPS荚膜的特异性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GPS的PCR分型方法(H-PCR),但不能对血清5型和12型进行鉴别;2017年,Jia等基于GPS荚膜的特异性靶基因也建立了一套PCR分型方法(J-PCR),能对血清5型和12型进行了鉴别。两种PCR分型方法配合使用可对几乎所有GPS菌株分型,并从分子生物学基础上验证了其与GID和IHA方法的一致性,最终确认三种分型方法的抗原基础均为GPS荚膜。PCR分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成功解决了GID和IHA血清分型方法中的诸多问题,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系统回顾了GPS GID、IHA和PCR分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历史,及其相同抗原基础的发现历程,以期为GPS三种分型方法的免疫学物质基础及原理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副猪格拉瑟菌病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格拉瑟菌 荚膜 血清型 凝胶免疫扩散试验(GID) 间接血凝试验(IHA)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5个重组蛋白的小鼠免疫保护效力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丁略烜 戚百川 +5 位作者 史琳琪 杨金钱 詹鹏飞 关丽君 薛云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4-1079,共6页
为筛选副猪嗜血杆菌(GPS)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BL21系统表达了GPS重要抗原r Hps06257、r D15和r Hps0675,及Hps0675 N端和C端的重组蛋白r Hps0675-N和r Hps0675-C,并通过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利... 为筛选副猪嗜血杆菌(GPS)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BL21系统表达了GPS重要抗原r Hps06257、r D15和r Hps0675,及Hps0675 N端和C端的重组蛋白r Hps0675-N和r Hps0675-C,并通过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5个重组蛋白后,分别与Montanide^(TM)ISA 201 VG佐剂混合制成亚单位疫苗,对小鼠进行2次免疫,并分别在小鼠首免前、一免后21 d和二免后14 d(即首免后35 d)经尾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的抗体水平。二免后14 d分别利用5倍半数致死剂量(LD_(50))的5型GPS H5L3株和12型GPS H12L3株菌液对小鼠进行腹腔攻毒,攻毒后14 d内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发病及死亡情况,统计各组小鼠的免疫攻毒保护率。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5个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7.46%~42.37%。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蛋白疫苗免疫组小鼠的Ig G抗体水平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升高,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分别利用5 LD_(50)GPS 5型H5L3株菌液和12型H12L3株菌液攻毒后,PBS和BL21菌体蛋白对照组小鼠攻毒后24 h内开始发病,3 d内全部死亡;发病小鼠主要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紊乱,对外界刺激无明显反应等;对死亡小鼠剖检可见其各组织器官的多发性浆膜炎和败血症性病理学变化。各蛋白疫苗免疫组小鼠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其中利用5 LD_(50)H5L3株攻毒后,r Hps06257、r D15、r Hps0675、r Hps0675-N和r Hps0675-C对免疫组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80%、0、0、40%和80%;利用5 LD_(50)H12L3株攻毒后,上述各组蛋白疫苗对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80%、20%、20%、10%和60%。本研究首次证实重组蛋白r Hps06257和r Hps0675-C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效力,具有作为亚单位疫苗靶抗原的潜力,为GPS亚单位疫苗候选保护性抗原的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抗原 小鼠 保护效力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