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血性曼氏杆菌OmpA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尚珂 高远集 +9 位作者 刘畅 代静蕾 丁梦豪 聂孟川 王怡轩 陈松彪 贾艳艳 郭荣显 丁轲 余祖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3,共8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溶血性曼氏杆菌(MH)抗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H外膜蛋白A(OmpA)的理化性质和亲/疏水性、跨膜结构和信号肽进行分析后,利用PCR扩增MH OmpA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A,经生物公司...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溶血性曼氏杆菌(MH)抗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H外膜蛋白A(OmpA)的理化性质和亲/疏水性、跨膜结构和信号肽进行分析后,利用PCR扩增MH OmpA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A,经生物公司测序及酶切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重组OmpA蛋白(r OmpA)的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在约57 ku处出现目的条带,且rOmpA主要以为包涵体形式表达。rOmpA表达产物经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后利用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在57.03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r OmpA可与MH阳性血清产生良好的反应原性。以rOmpA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方阵法通过对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MH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MH-1、MH CVCC4091(A5型)以及MH-2(A1型)阳性血清,结果显示,除MH-1、CVCC4091以及MH-2检测为阳性外,其他细菌阳性血清均为阴性结果,特异性较强。利用该间接ELISA方法检测2倍倍比稀释的待检阳性血清(1:8000~1:512000),结果显示,阳性血清稀释至1:512000时仍为阳性,敏感性较高。将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纯化的r OmpA包被ELISA板,按照该ELISA方法检测5份MH阳性血清,分析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采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和间接血凝试验(IHA),对82份临床动物(羊、兔、鼠)血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47.6%,阴性率为52.4%;IHA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45.1%,阴性率为54.9%。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4.9%,阴性符合率为95.6%,总符合率为99.3%。另外,从鼠体内检出MH阳性率最高为75.0%,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临床MH抗体的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为MH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曼氏杆菌5型 外膜蛋白A 原核表达 小鼠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疫苗-分子设计、递呈及免疫活化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陈慧敏 刘飞飞 +2 位作者 尚珂 张春杰 陈松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2,共7页
疫苗免疫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且性价比最优的途径。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爆发以来,第三代颠覆性创新-mRNA核酸疫苗在阻击新冠道路上大放异彩。mRNA疫苗突破了传统疫苗的免疫激活模式,创新性地利用人体自身细胞生... 疫苗免疫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且性价比最优的途径。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爆发以来,第三代颠覆性创新-mRNA核酸疫苗在阻击新冠道路上大放异彩。mRNA疫苗突破了传统疫苗的免疫激活模式,创新性地利用人体自身细胞生产抗原,以此激活双重特异性免疫,形成免疫记忆,提供更持久的特异性免疫。相较于传统第一代(灭活疫苗)和第二代疫苗(基因工程疫苗),mRNA疫苗借助其平台化优势,在重大突发性传染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是疫苗研发领域风向标。本文主要针对mRNA疫苗分子设计、递呈以及其激活机体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新型mRNA疫苗在动物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分子设计 递呈 免疫活化 动物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3
作者 刘飞飞 杨澳飞 +7 位作者 贾东鹭 韩新雨 陈慧敏 陈建 魏颖 丁轲 张春杰 陈松彪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69,共7页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的不同BVDV-1序列,设计并合成Npro基因保守区域特异性引物,以重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一种BVDV-1特异性SYBR GreenⅠ...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的不同BVDV-1序列,设计并合成Npro基因保守区域特异性引物,以重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一种BVDV-1特异性SYBR GreenⅠRT-qPCR方法,结果显示,RT-qPCR方法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5℃,最佳引物终浓度为0.4μmol/L;质粒标准品浓度在5.46×10^(1)拷贝/μL~5.46×10^(7)拷贝/μL之间与各自的Ct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2011x+33.6,R^(2)=0.9975,熔解曲线为单一峰值;以BVDV-1、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3型、边界病毒、猪瘟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等的RNA反转录所得cDNA以及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总DNA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RT-qPCR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分别以10倍倍比稀释(10^(1)~10^(9))的pMD19-T-Npro重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与普通RT-PCR方法检测,比较所建方法的敏感性;以5个不同浓度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Npro作为模板,利用RT-qPCR方法分别于同一时间和不同时间分别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BVDV-1有特异性扩增曲线,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3型、边界病毒、猪瘟病毒、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为5.46×10^(1)拷贝/μL,敏感性高;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采用本研究建立的RT-qPCR方法和文献中的BVDV-1 RT-qPCR方法分别对50份腹泻牛粪便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6%(8/50),总符合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RT-q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为BVDV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 Npro基因 荧光定量RT-PCR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v1-miR-M4-5p对MDCC-MSB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祖华 高梦茹 +4 位作者 何雷 魏颖 陈建 陈松彪 丁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78-3687,共10页
旨在研究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编码的mdv1-miR-M4-5p对MDCC-MSB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将mdv1-miR-M4-5p模拟物、抑制物及其阴性对照转染MDCC-MSB1细胞后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mdv1-miR-M4-5... 旨在研究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编码的mdv1-miR-M4-5p对MDCC-MSB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将mdv1-miR-M4-5p模拟物、抑制物及其阴性对照转染MDCC-MSB1细胞后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mdv1-miR-M4-5p、TGF-β1、Smad2以及caspase-9、caspase-3、cyt-c、cyclinD1、Bcl-2等增殖和凋亡相关分子的转录;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dv1-miR-M4-5p模拟物转染显著上调MDCC-MSB1细胞中mdv1-miR-M4-5p、cyclinD1、Bcl-2的转录水平,下调TGF-β1、Smad2、cyt-c、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转录,促进细胞的增殖,减少G1期细胞,增加S和G2细胞,降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mdv1-miR-M4-5p抑制物转染后MDCC-MSB1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其相关分子转录的结果与mdv1-miR-M4-5p模拟物转染后的结果相反。综上,Mdv1-miR-M4-5p可促进MDCC-MSB1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这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v1-miR-M4-5p MDV 增殖 凋亡 TGF-β1/Sma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外膜囊泡结构、分泌特性及致病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远集 刘畅 +9 位作者 陈淼 陈松彪 张俊峰 李静 贾艳艳 廖成水 郭荣显 丁轲 余祖华 尚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983,共13页
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是革兰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胞外的囊泡状结构,被认为是细菌的“远程武器”,其功能主要是攻击宿主组织并帮助细菌定植、损害宿主细胞功能、调节宿主的防御,因此OMVs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 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是革兰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胞外的囊泡状结构,被认为是细菌的“远程武器”,其功能主要是攻击宿主组织并帮助细菌定植、损害宿主细胞功能、调节宿主的防御,因此OMVs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囊泡中的物质通过与细菌释放出的自诱导物化学信号分子结合,可以驱使细菌或者囊泡在内环境中发挥特殊功能,如群体感应、生物膜形成、获取营养、抗生素抗性、应激反应、对抗其它微生物的竞争或防御、微生物群落状态、核酸转移、水平基因转移、毒素和毒力因子的递送等,且在细菌生长周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OMVs结构、分泌特性及其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细菌的致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菌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外膜囊泡 结构 分泌特性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