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年~2015年河南省及其周边省份猪源链球菌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战勤 王松华 +2 位作者 王臣 刘志军 薛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45-847,共3页
为了解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猪链球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1年~2015年间从河南及其周边省份2 521份发病猪的肺脏等病料样品进行链球菌的分离及血清型鉴定,同时对分离其它常见共感染菌进行鉴定统计分析。链球菌的总分离率30.6%(772/2521),... 为了解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猪链球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1年~2015年间从河南及其周边省份2 521份发病猪的肺脏等病料样品进行链球菌的分离及血清型鉴定,同时对分离其它常见共感染菌进行鉴定统计分析。链球菌的总分离率30.6%(772/2521),不同年份的分离率介于23.5%~45.5%,血清型鉴定2型最为常见,其次为7型、9型。链球菌最常见的共感染菌依次是副猪嗜血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由此表明,在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的猪群中,链球菌为肺部感染猪群中分离率最高的细菌性病原,且与其它病原菌的共感染情况非常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流行病学 共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源致病性柠檬酸杆菌4种佐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薛云 李静 +6 位作者 王臣 司丽芳 王玉琴 刘志军 李健 廖成水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6-731,共6页
为筛选羊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灭活菌体疫苗的合适佐剂,本研究以灭活羊源弗氏柠檬酸杆菌LK-1株为抗原分别制备其矿物油疫苗、铝胶疫苗、GEL疫苗和ISA201疫苗。将4种不同佐剂疫苗分别背部皮下免疫小鼠(0.2 mL/只)和颈部肌肉免疫羊(2 mL/只)... 为筛选羊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灭活菌体疫苗的合适佐剂,本研究以灭活羊源弗氏柠檬酸杆菌LK-1株为抗原分别制备其矿物油疫苗、铝胶疫苗、GEL疫苗和ISA201疫苗。将4种不同佐剂疫苗分别背部皮下免疫小鼠(0.2 mL/只)和颈部肌肉免疫羊(2 mL/只)进行疫苗安全性试验。用4种不同佐剂疫苗分别背部皮下免疫小鼠(0.2 mL/只)两次后使用3 LD50的LK-1株进行腹腔攻击;颈部肌肉免疫羊(2 mL/只)两次后使用2个致死剂量的LK-1株进行耳静脉攻击,比较4种不同佐剂疫苗对小鼠和羊的保护率并对小鼠和羊免疫血清进行微量凝集抗体检测。疫苗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矿物油疫苗导致接种动物出现严重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以及接种部位发生肿胀坏死和疫苗残留等不良反应;其它3种佐剂疫苗不良反应较轻微。动物免疫试验结果显示,4种佐剂疫苗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5%、50%、80%、100%,对羊的保护率分别为100%、75%、0、100%。4种佐剂疫苗综合比较,ISA201疫苗使接种动物产生最轻微的副反应,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和最强的保护力。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羊柠檬酸杆菌病的灭活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杆菌 疫苗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丁文文 王乐 +5 位作者 李飞跃 李健 廖成水 刘志军 薛云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9-794,835,共7页
为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群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13年~2017年从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的2445个病例样品中分离出531株副猪嗜血杆菌(HPS),总分离率为21.70%。通过PCR分型方法和KRG琼脂扩散分型方法对其中217个分离菌株进行了血... 为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群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13年~2017年从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的2445个病例样品中分离出531株副猪嗜血杆菌(HPS),总分离率为21.70%。通过PCR分型方法和KRG琼脂扩散分型方法对其中217个分离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河南及其周边省份流行最广的HPS血清型为4型(62株,28.57%),其次是5型(38株,17.51%)、12型(26株,11.98%)、13型(18株,8.29%)、7型(16株,7.37%)和14型(12株,5.53%),以及少量1型、2型、3型、8型、10型、11型和15型,未鉴定出6型和9型,未能定型的有24株(11.06%)。不同组织的分离结果显示,肺脏HPS的分离率最高,为21.51%(526/2445);其次是心血占18.75%(439/2341)和脑18.21%(57/313),淋巴结、关节液及肝脾中HPS的分离率均在10%以下。2013年~2017年,不同年份的HPS分离率介于18.12%~30.31%,不同月份的分离率介于15.64%~29.66%,其中夏季的分离率最低,冬季最高。HPS最常见的共感染菌是链球菌,占所有共感染病料样品的40.76%(128/31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30.89%(97/314)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占13.69%(43/314)。以上结果表明,近年来HPS在河南及周边省份猪群中仍广泛流行和致病;4型仍是最流行的血清型,但5型流行明显下降,7型和12型分离率明显上升;结果还表明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与其它病原菌的共感染情况非常严重。本研究对近年来HPS流行情况与规律、血清型分布及其协同感染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为客观评估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分离 鉴定 分型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免疫原性抗原的克隆表达及其反应原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戚百川 杨金钱 +7 位作者 丁文文 马艳杰 李健 陈坤鹏 薛云 司丽芳 刘志军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0-884,889,共6页
为制备和筛选副猪嗜血杆菌(HPS)具有免疫保护效力的抗原因子重组蛋白,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HP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克隆其OapA、Hps0675(包括全片段和2个子片段)、Hsp60、OmpP2、HbpB、GAPDH、Hps06257和D15抗原因子的10个基因... 为制备和筛选副猪嗜血杆菌(HPS)具有免疫保护效力的抗原因子重组蛋白,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HP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克隆其OapA、Hps0675(包括全片段和2个子片段)、Hsp60、OmpP2、HbpB、GAPDH、Hps06257和D15抗原因子的10个基因片段,分别将其克隆入pET28a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除OapA外,其他9个重组蛋白均正确表达,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0.20%~31.90%。除rGAPDH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外,其他8个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rHbpB、rD15、rHps06257反应原性最强,rGAPDH、rHsp60、rOmpP2反应原性中等,r Hps0675-1、r Hps0675-2、rHps0675反应原性最弱。以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后,9个重组蛋白的纯度在90.72%~98.72%,浓度在1.082 mg/mL~7.936 mg/mL。本研究实现了HPS 9个重要抗原因子的克隆表达和纯化,首次在相同条件下对其反应原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其亚单位疫苗候选保护性抗原蛋白的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免疫原性蛋白 表达 纯化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中保护性抗原肽的筛选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怡涤 庞碧寒 +4 位作者 宋吉健 关丽君 薛云 司丽芳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9-1286,共8页
为筛选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编码基因toxA分为1个全长片段和7个子片段(N端2个、C端5个),设计相应引物,分别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ET-28a载体中构建... 为筛选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编码基因toxA分为1个全长片段和7个子片段(N端2个、C端5个),设计相应引物,分别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ET-28a载体中构建各重组质粒,分别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正确表达了全长蛋白rPMT,N端rPMT-N1和rPMT-N2,以及C端rPMT-C3~rPMT-C7共8个重组蛋白;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6.29%~33.74%,其中rPMT以可溶性形式表达,rPMT-C5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其他6个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个重组蛋白均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其中PMT C端的重组蛋白rPMT-C3、rPMT-C4、rPMT-C6和rPMT-C7的反应原性较强。因此,分别制备上述PMT C端4个重组蛋白的ISA 201佐剂疫苗,分别对小鼠进行2次免疫,并分别在小鼠首免前和二免后14 d采血、分离血清,通过rPMT-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的抗体水平;分别以4个不同致死剂量(LD100)的天然PMT对各组小鼠进行腹腔攻毒,统计各重组蛋白制备的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rPMT-ELISA结果显示,二免后各重组蛋白免疫组小鼠的几何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1∶445、1∶37、1∶73和1∶256。攻毒试验结果显示,ISA201佐剂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小鼠均于攻毒后24 h内全部死亡;rPMT-C6疫苗的保护效力最强,4个攻毒剂量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4/4);其次是rPMT-C7疫苗,除最高剂量(56 LD100)攻毒组死亡1只小鼠外,其他组小鼠均全部存活;rPMT-C3和rPMT-C4疫苗的保护力较弱,在3 LD100和15 LD100攻毒剂量时对小鼠的保护率均为100%,在30 LD100和56 LD100攻毒剂量时对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25%(1/4)和0。本研究经原核系统表达了PMT全长片段及7个子片段(N端2个、C端5个),首次证实PMT C端重组蛋白rPMT-C6和rPMT-C7具有作为亚单位疫苗保护性抗原的潜力,该结果为T+Pm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 toxA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 表达 保护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猪丹毒疫苗及流行株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詹鹏飞 裴世璇 +5 位作者 宋吉健 韩忆侬 关丽君 薛云 司丽芳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6-721,共6页
为评估我国传统猪丹毒灭活疫苗(C43-5株,2型)及其衍生的猪丹毒活疫苗(GC42株和G4T10株)对当前流行株HG-1、Er-2、Er-3和Er-4(1a型)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将2种猪丹毒活疫苗(GC42株和G4T10株)分别经皮下注射免疫小鼠,14 d后采用ELISA方... 为评估我国传统猪丹毒灭活疫苗(C43-5株,2型)及其衍生的猪丹毒活疫苗(GC42株和G4T10株)对当前流行株HG-1、Er-2、Er-3和Er-4(1a型)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将2种猪丹毒活疫苗(GC42株和G4T10株)分别经皮下注射免疫小鼠,14 d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免疫后15 d,以10 LD50/只分别经腹腔注射攻击传统疫苗检验株C43-6、C43-8,当前流行株HG-1、Er-2、Er-3和Er-4菌液并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和死亡情况,共观察14 d。死亡小鼠立即剖检,采集心、肺、肝等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2种活疫苗均能刺激小鼠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且极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1),但两种活疫苗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攻毒结果显示,分别对应GC42株和G4T10株的6个攻毒组小鼠均无任何临床症状,且均获得100%的保护率;对照组小鼠攻毒后24 h出现相应发病症状,5 d内全部死亡;死亡小鼠各组织器官主要出现败血症的剖检病变;从死亡小鼠的心血、肺、肝等脏器均能分离到猪丹毒丝菌。将我国传统猪丹毒灭活疫苗株C43-5及其检验株C43-6和C43-8,以及当前流行株HG-1、Er-2、Er-3和Er-4分别制备灭活疫苗免疫小鼠2次(间隔21 d),于首免后20 d和35 d分别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小鼠首免后35 d,按上述方法攻毒,并检测相应指标。结果显示,上述7种灭活疫苗免疫小鼠20 d后,均诱导小鼠产生了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Ig G抗体水平(P<0.01),但7种灭活疫苗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首免后35 d与首免后20 d相比,7种灭活疫苗免疫组小鼠的Ig G抗体水平虽有所升高,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攻毒结果显示,C43-5、C43-6、C43-8和HG-1株灭活疫苗免疫组小鼠均获得80%(4/5)及以上的保护率,Er-2、Er-3和Er-4株的灭活疫苗仅能对小鼠提供20%~60%(1/5~3/5)的保护率,6个菌株攻击的对照组小鼠均于攻毒后24 h开始发病,5 d内全部死亡。本研究首次将我国3种传统猪丹毒疫苗对当前流行菌株的免疫保护效力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传统猪丹毒活疫苗(GC42株和G4T10株)和灭活疫苗(C43-5株)针对当前流行的猪丹毒丝菌仍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为我国当前猪丹毒疫苗的防控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丹毒丝菌 传统疫苗 小鼠 保护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斑丹毒丝菌SpaA的分段克隆及表达
7
作者 马艳杰 戚百川 +5 位作者 裴世璇 薛云 司丽芳 王臣 刘志军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1,共6页
为筛选表达量高且免疫原性强的红斑丹毒丝菌表面保护性抗原A(SpaA)的抗原片段,本研究根据该菌SpaA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设计为6个子片段和1个全长片段,采用PCR技术从红斑丹毒丝菌HG-1菌株中扩增出SpaA的7个抗原基因片段,利用原核表达系统... 为筛选表达量高且免疫原性强的红斑丹毒丝菌表面保护性抗原A(SpaA)的抗原片段,本研究根据该菌SpaA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设计为6个子片段和1个全长片段,采用PCR技术从红斑丹毒丝菌HG-1菌株中扩增出SpaA的7个抗原基因片段,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克隆并表达后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及纯化情况。结果显示,获得7个重组蛋白,分别命名为rSpaA1~rSpaA7,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7.44%~25.38%,其中rSpaA1、rSpaA2、r SpaA5以包涵体形式表达,r SpaA3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而rSpaA4、rSpaA6、rSpaA7两种表达形式同时存在。纯化后,rSpaA1~rSpaA7的纯度介于84.22%~93.72%,浓度为0.89 mg/mL~3.25 mg/m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7个重组蛋白均显示出良好的反应原性,其中rSpaA1、rSpaA3、rSpaA4的反应原性更强。本研究实现了对红斑丹毒丝菌SpaA的分段及其全长的表达和纯化,为SpaA保护性抗原片段的筛选及猪丹毒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丹毒丝菌 SpaA蛋白 表达 纯化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