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3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教学实习课程实施状况调查与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
1
作者 周臣 杨又兵 《畜禽业》 2025年第6期41-46,共6页
综合专业教学实习课程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该课程的实施情况,以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实习安排、岗位质量、校企合作、教师指导与考核等方... 综合专业教学实习课程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该课程的实施情况,以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实习安排、岗位质量、校企合作、教师指导与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实习过程中仍存在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岗位挑战性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师指导与考核机制需要优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了优化实习安排、提升岗位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指导与考核体系、强化职业规划教育等改进建议,以期提高实习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相关课程的改革与优化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教学实习 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点建设视角下畜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畜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琴 吴秋珏 +1 位作者 马岩 刘玉梅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畜牧学“博士点”建设是近期河南科技大学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围绕博士点建设的基本内容,结合河南科技大学畜牧学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如培养方案制定、目标定位、过程培养措施等关键内容... 畜牧学“博士点”建设是近期河南科技大学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围绕博士点建设的基本内容,结合河南科技大学畜牧学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如培养方案制定、目标定位、过程培养措施等关键内容进行总结,为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博士点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点 畜牧学 学科建设 研究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中牟县圈养孔雀隐孢子虫感染和种类鉴定
3
作者 田超 杨开红 +2 位作者 温书香 崔小君 张才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2,共7页
隐孢子虫病在孔雀养殖业中较为常见,为获悉河南省中牟县孔雀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和基因遗传特征,本试验对3个孔雀养殖场的190份孔雀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形态学观察和基于18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对阳性样品进行序列测定,并构建基因遗传... 隐孢子虫病在孔雀养殖业中较为常见,为获悉河南省中牟县孔雀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和基因遗传特征,本试验对3个孔雀养殖场的190份孔雀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形态学观察和基于18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对阳性样品进行序列测定,并构建基因遗传进化树,以确定分离株与其他隐孢子虫虫种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90份孔雀粪便样品中9份呈隐孢子虫阳性,阳性率为4.74%;用饱和糖溶液漂浮法初步鉴定阳性虫种为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galli);在调查的3个孔雀养殖场中,2个场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分别为7.58%和6.35%),3个场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仅在≤90日龄的孔雀中发现隐孢子虫感染,阳性率为9.78%(9/92),91~360和≥361日龄孔雀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不同年龄段孔雀隐孢子虫感染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孔雀隐孢子虫感染率与腹泻症状无相关性(P>0.05);9个孔雀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形成2条序列(HK1和HK2),与C.galli的相似性分别为96.1%和1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条序列均在C.galli分支上,均与我国鸟(禽)源C.galli分离株同源性最高。本试验为我国首次关于孔雀感染C.galli的报道,进一步丰富了鸟类隐孢子虫感染种类的多样性,且为深入研究C.galli的传播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 隐孢子虫 流行情况 18S rRNA 鸡隐孢子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部分地区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严文岚 张旻 +7 位作者 赵立卓 李小瑾 刘海燕 姜龙龙 吕超超 王天奇 闫文朝 李进萍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2,共8页
为了解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41种圈养野生动物共计513份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显示,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33.5%(172/513);... 为了解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41种圈养野生动物共计513份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显示,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33.5%(172/513);共检查出8种肠道寄生虫虫卵、卵囊或包囊,球虫、内阿米巴原虫、蛔虫和圆线虫为主要感染种类,感染率分别为18.3%(94/513)、6.8%(35/513)、6.4%(33/513)和6.2%(32/513);草食、杂食、肉食和鸟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9.4%(103/350)、46.2%(12/26)、29.5%(18/61)和51.3%(39/76)。感染强度分析结果显示,蓝孔雀、梅花鹿和猕猴的粪便样本中虫卵、卵囊或包囊的感染强度较高。本次调查表明,河南省部分地区动物园的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普遍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野生动物 肠道寄生虫 感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潘俊慧 毛铭显 +5 位作者 周凯钰太 刘睿慧 王素春 魏世萌 祁倩 王楷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当前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报告775起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涉及36个国家的水貂、猫、狮子等29个物种,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当前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报告775起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涉及36个国家的水貂、猫、狮子等29个物种,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后,其基因组会发生变异甚至出现再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本文对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易感动物及主要症状、遗传变异机制、动物模型、诊断、疫苗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动物 病原变异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部分地区奶牛肠道纤毛虫感染情况及分子鉴定
6
作者 丰山旺 冯彩彩 +4 位作者 徐啊慧 赵立卓 胡苏辉 王天奇 闫文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为了明确奶牛肠道纤毛虫的感染情况及其人兽共患风险,从河南省不同地区8个集约化奶牛场中采集462份新鲜粪样,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镜检和基于18S rDNA和ITS1-5.8S rDNA-ITS2序列对样品中纤毛虫感染情况和分子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奶... 为了明确奶牛肠道纤毛虫的感染情况及其人兽共患风险,从河南省不同地区8个集约化奶牛场中采集462份新鲜粪样,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镜检和基于18S rDNA和ITS1-5.8S rDNA-ITS2序列对样品中纤毛虫感染情况和分子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奶牛粪便中存在有槽巴克斯顿纤毛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其中有槽巴克斯顿纤毛虫感染率为29.9%,成年牛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奶牛(P<0.01);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为3.9%,不同年龄段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8份样品为有槽巴克斯顿纤毛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混合感染。未从奶牛粪便中检出瘤胃内纤毛虫,说明奶牛瘤胃内的共生纤毛虫不随粪便排出体外。研究结果为集约化奶牛场纤毛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有槽巴克斯顿纤毛虫 结肠小袋纤毛虫 瘤胃内纤毛虫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兔球虫混合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观察
7
作者 姜龙龙 周凯鹏 +2 位作者 张雯 韩利方 闫文朝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5,共7页
为探究多种球虫感染对兔的致病性,本研究选取从一只腹泻病兔的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的6种兔球虫孢子化卵囊,对32日龄的无球虫兔进行感染,成功构建了兔球虫混合感染的动物模型。相对于不感染对照组,接种5.0×10^(4)或1.0×10^(5... 为探究多种球虫感染对兔的致病性,本研究选取从一只腹泻病兔的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的6种兔球虫孢子化卵囊,对32日龄的无球虫兔进行感染,成功构建了兔球虫混合感染的动物模型。相对于不感染对照组,接种5.0×10^(4)或1.0×10^(5)个孢子化卵囊的兔出现明显的增重降低,采食量下降,腹泻和死亡等症状。空肠、回肠和结肠等部位寄生有大量球虫不同内生发育阶段虫体,并出现明显的出血、肠黏膜增厚和坏死等病变,肠道病变结果与接种球虫的种类基本一致。说明中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等6种兔球虫混合感染,对兔表现较强致病性。本研究建立的兔球虫混合感染动物模型,还原和验证了临床生产中混合感染的球虫对兔的致病性,也为筛选有效抗球虫药物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艾美耳球虫 黄艾美耳球虫 混合感染动物模型 病理组织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下的教学改进与探索——以动物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例
8
作者 周臣 雷莹 +1 位作者 张小玲 杨又兵 《畜禽业》 2025年第4期41-44,共4页
探讨信息时代背景下动物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现存问题及改进策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实验教学的深刻变革,在线资源和虚拟仿真实验为课程提供了更高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然而,教学中仍... 探讨信息时代背景下动物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现存问题及改进策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实验教学的深刻变革,在线资源和虚拟仿真实验为课程提供了更高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然而,教学中仍存在实验原理理解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创新性欠缺以及与学科前沿结合不紧密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提出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引入虚拟仿真实验、优化教学模式等策略,以改进课程质量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高素质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及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分子生物学 实验课程 信息化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在水产动物生长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蒋冬雪 刘文瀚 +1 位作者 张春暖 周扬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乳酸菌在水产动物生长方面的作用,促进水产养殖业更好发展。[方法]综述乳酸菌对水产动物生长、肠道健康、免疫能力、脂肪调控等各方面的影响。[结果]乳酸菌能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改善其肠道健康、增强其抗病力等,具有无污... [目的]探讨乳酸菌在水产动物生长方面的作用,促进水产养殖业更好发展。[方法]综述乳酸菌对水产动物生长、肠道健康、免疫能力、脂肪调控等各方面的影响。[结果]乳酸菌能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改善其肠道健康、增强其抗病力等,具有无污染、效果好、无副作用等优点。[结论]乳酸菌作为绿色添加剂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但乳酸菌种类繁多且增殖快,不同的菌种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分析出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按照不同功能需求给予水产动物不同的种类及不同量的乳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水产动物 生长 肠道健康 脂肪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安永升 张才 《河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13期7-9,共3页
甘草是一种常用的药用植物,含有三萜皂苷类、香豆素类、黄酮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甘草提取物能够促进动物生长,降低发病率,从而减少动物对抗生素的依赖。此外,甘草还可以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免... 甘草是一种常用的药用植物,含有三萜皂苷类、香豆素类、黄酮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甘草提取物能够促进动物生长,降低发病率,从而减少动物对抗生素的依赖。此外,甘草还可以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生物活性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战勤 薛云 +1 位作者 刘志军 龙塔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11期42-43,共2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院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强化校内外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院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学考核、指导教师带队实习制度等体系建设,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水平的提高,在人才质量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创新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 实践教学 人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教育背景下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祖华 魏颖 +3 位作者 李小康 贾艳艳 陈慧敏 丁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4期131-134,共4页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教育理念在教育行业兴起并快速应用。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分析动物免疫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3个方面的现状,探讨该课程...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教育理念在教育行业兴起并快速应用。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分析动物免疫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3个方面的现状,探讨该课程在智慧教学教育理念下的改革和创新,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和考核评价体系优化3个方面入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并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动物免疫学 互联网技术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
13
作者 刘玉梅 张自强 +2 位作者 文凤云 王玉琴 赵凌平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国家对涉农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期望。本文针对新农科背景,主要介绍了课程组在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研究,指出加大高校思政教育力度是培养新型人才... 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国家对涉农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期望。本文针对新农科背景,主要介绍了课程组在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研究,指出加大高校思政教育力度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前提,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并实践是有效途径;阐述思政元素在动物生理学课程中的作用,包括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促进正确人生观形成、树立良好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现课程“两性一度”性质;分析该课程中的多种思政元素;介绍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包括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通过以科研成果促创新、以科研故事培养爱国情怀、引入传统文化、传输辩证思想、联系生产实践、融入生活实际等方式,为培养新农科背景下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动物生理学 课程思政 挖掘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解剖学研究性教学的问题式教学法
14
作者 朱雪敏 张自强 +1 位作者 位兰 李梦云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4期138-142,共5页
动物解剖学的研究性教学是基于研究性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围绕课程内容挖掘和设计研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主动探索和研究,开阔视野,开发思维,既能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又能梳理知识点,发现... 动物解剖学的研究性教学是基于研究性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围绕课程内容挖掘和设计研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主动探索和研究,开阔视野,开发思维,既能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又能梳理知识点,发现与知识点相联系的一些科学元素,从而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动物解剖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意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研究性思维,梳理知识体系筛选综合性研究性问题,研究性问题的完成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研究性教学的问题教学法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以期为动物解剖学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问题式教学法 研究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高龙 吴兆海 +2 位作者 赵连生 卜登攀 王建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12-4823,共12页
甲烷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而反刍动物生产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源头。近年,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研究已成为热点。如何安全高效地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对于推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至关重要,并在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 甲烷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而反刍动物生产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源头。近年,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研究已成为热点。如何安全高效地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对于推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至关重要,并在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升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助推畜牧业绿色发展,作者从反刍动物甲烷产生方式出发,阐述了调整饲粮结构(包括饲粮精粗比例、饲料原料质量、饲料原料搭配等)、优化饲养管理(包括改善饲养环境、改变放牧方式以及对饲料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等)、优选适宜品种和生理状态动物(选择低甲烷排放品种或生理状态个体)以及利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如单宁、皂苷和精油等)、微生态制剂(如酵母菌、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有机酸(如苹果酸、延胡索酸和单宁酸等)、无机化合物(3-NOP)以及藻类(海藻和微藻)等多种减排措施,总结了各项措施在降低甲烷排放方面所取得的具体效果,并寻求更加适合的减排方案。在对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甲烷减排的具体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够为未来相关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生产中降低甲烷排放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瘤胃 反刍动物 减排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地区兔源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冰玉 刘玉梅 +4 位作者 崔晶晶 王晴晴 王佳宁 刘世洋 张自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2-498,共7页
为了解河南地区兔源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携带的耐药基因及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22年3月~2023年4月从河南省7个不同地区规模化养兔场共采集74份具有典型克雷伯氏菌病临床症状兔的病料样品,分别划线接种于LB固... 为了解河南地区兔源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携带的耐药基因及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22年3月~2023年4月从河南省7个不同地区规模化养兔场共采集74份具有典型克雷伯氏菌病临床症状兔的病料样品,分别划线接种于LB固体培养板和血琼脂培养板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扩增克雷伯氏菌Khe基因并经BLAST比对和构建Khe基因的进化树确定细菌的种类。结果显示,从74份兔病料样品中共分离到10株克雷伯氏菌,且该10株菌主要集中在洛阳(3/10)和周口(2/10),开封、郑州、漯河、济源及新乡各分离到1株。分别通过K-B法和PCR对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进行3类共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和上述药物的相关耐药基因检测,采用SPSS 26软件分析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喹诺酮类),四环素(四环素类)6种药物耐药的菌株占80%~100%,对氧氟沙星(喹诺酮类)和多西环素(四环素类)耐药的菌株占60%~70%,且多重耐药菌株占90%,并以耐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药物为主。对上述3类药物平均耐药菌株的占比分别为90%、80%和80%。从洛阳、开封和郑州地区分离的菌株耐药严重,对8种药物均耐药,呈严重的多重耐药性;周口和新乡地区分离的菌株耐药性虽相对较弱,但也呈多重耐药性。耐药基因的PCR结果显示,aac(6')-Ib、ant(3'')-I和aph(3'')-I(氨基糖苷类)、Aac6和q Ep A(喹诺酮类)、tetQ(四环素类)的检测率均高达60%以上,qnrs(喹诺酮类)的检测率为30%,未检出tetO(四环素类)。从洛阳分离的菌株携带耐药基因的数量和种类最多,从周口和郑州分离的菌株携带耐药基因的数量和种类较少,从开封、漯河、济源和新乡分离的菌株携带耐药基因的数量相同,但携带耐药基因的种类不同。经计算分析,10株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基因之间基本呈正相关(符合率分别为81.4%和70.9%),四环素类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符合率较低仅为37.5%,但分离菌对四环素类药物呈一定的耐药性。综上表明,河南地区兔源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严重,且多呈多重耐药性,耐药基因较复杂多样。本研究首次检测了河南地区兔源克雷伯氏菌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河南地区兔场克雷伯氏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菌 耐药性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呕吐毒素的污染状况及对动物机体的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梦雨 崔敏 +3 位作者 张自强 朱雪敏 刘玉梅 位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109,共5页
呕吐毒素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有毒次级代谢物,主要存在于霉变的玉米、小麦、大麦等谷物类作物及其制品中。因其理化性质稳定,易与其他霉菌毒素共同污染农作物,且具有广泛毒性,给... 呕吐毒素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有毒次级代谢物,主要存在于霉变的玉米、小麦、大麦等谷物类作物及其制品中。因其理化性质稳定,易与其他霉菌毒素共同污染农作物,且具有广泛毒性,给畜牧业健康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论文就呕吐毒素的理化性质、污染状况、限量标准及其对动物机体的毒性作用进行综述,为更好地防控呕吐毒素对动物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 饲料 毒性 动物 霉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某兔场兔肝球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昕 张自强 +2 位作者 朱欣妍 张晨杰 刘玉梅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兔肝球虫和大肠杆菌是家兔养殖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为了确定河南省某兔场家兔腹泻并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实验室对兔场发病兔进行病理剖检和寄生虫检测,采集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发病兔粪样检测到的球虫数... 兔肝球虫和大肠杆菌是家兔养殖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为了确定河南省某兔场家兔腹泻并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实验室对兔场发病兔进行病理剖检和寄生虫检测,采集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发病兔粪样检测到的球虫数量较少,未达到肠球虫感染标准;病理剖检发现个别兔肝脏有白色条形结节状结构;所有剖检兔胆汁镜检可见大量球虫卵囊;细菌分离培养得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杆状可疑致病菌,其eae基因序列扩增片段为833 bp,与大肠杆菌MN208178.1相似性为99.65%;经药敏测定发现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同时对多黏菌素B、丁胺卡那、氨苄西林、头孢哌酮4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导致此次兔场大规模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肝球虫和其继发的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研究结果可为家兔养殖过程中肝球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以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球虫 大肠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芋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著佳裕 赵昊坤 申帆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164,共5页
菊芋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果聚糖型植物多糖,具有优化肠道菌群结构、益生元效应、调节血糖血脂、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菊芋多糖作为一种天然中草药提取物,在动物生产方面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能... 菊芋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果聚糖型植物多糖,具有优化肠道菌群结构、益生元效应、调节血糖血脂、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菊芋多糖作为一种天然中草药提取物,在动物生产方面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能。菊芋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动物生长性能,改善饲料利用率和肉品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菊芋多糖的多种提取工艺和生物学功能,介绍其在猪、鸡、反刍动物和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菊芋多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菊芋多糖资源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多糖 提取工艺 生物学功能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对反刍动物激素分泌、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吕仁龙 蒋睿珂 +1 位作者 张雨书 张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21-2727,共7页
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它与不同类型和颜色的光线共同作用后,对动植物和人类生命活动规律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光照时长差异明显,将这些光周期差异与现代养殖技术和气候变化等相结合应用于生产... 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它与不同类型和颜色的光线共同作用后,对动植物和人类生命活动规律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光照时长差异明显,将这些光周期差异与现代养殖技术和气候变化等相结合应用于生产,对促进家畜养殖节本增效和高品质畜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光周期对反刍动物的影响,主要针对光周期变化对反刍动物体内激素分泌、生产性能(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泌乳性能)、繁殖性能和行为等的影响进行综述,并通过对比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解析光周期对反刍动物的综合影响,以期为光周期在反刍动物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周期 反刍动物 激素水平 繁殖性能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