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淏 任静 +5 位作者 刘亚蕊 金鑫 尹冬雪 赵凯旋 高颂 刘孟楠 《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127-131,共5页
现有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产出率低、科研成果原创性较低等问题频频出现,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以河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引入TRIZ创新理论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现有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产出率低、科研成果原创性较低等问题频频出现,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以河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引入TRIZ创新理论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从研究生选题前瞻性与创新性把握、科研深层次问题挖掘、科研课题研究方案方法创新模型及研究生科研激励创新机制4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我国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创新理论 农业工程专业 研究生培养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三维交互技术在收获机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于志威 庞靖 +2 位作者 黄胜操 郭志强 杨子涵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传统的收获机驾驶室工业设计存在评审周期长,人机工程设计依靠经验,优化迭代久等诸多不足。本文研究沉浸式三维交互技术在收获机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人机工程学基本原理和交互技术沉浸式、实时性等特点的来源,探索其在... 传统的收获机驾驶室工业设计存在评审周期长,人机工程设计依靠经验,优化迭代久等诸多不足。本文研究沉浸式三维交互技术在收获机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人机工程学基本原理和交互技术沉浸式、实时性等特点的来源,探索其在驾驶室布局优化、人机交互体验提升及驾驶室造型可视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流程。结合案例分析,采用RULA人机工程评价体系,对比传统驾驶室与采用新技术设计的驾驶室在操作便利性和驾驶体验上的差异。研究表明,沉浸式三维交互技术提升了30%设计效率、操作便利性、人机交互体验和驾驶室造型可视化程度,有效缩短了从数字化设计-试验验证-优化设计-试验再验证-产品定型的传统验证过程,实现了人机工程优化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三维交互技术 收获机 驾驶室 人机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3
作者 宋华明 周浩 +1 位作者 王云飞 刘阳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2期4-9,共6页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其强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农业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还能在教育、培训和推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虚拟现...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其强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农业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还能在教育、培训和推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流程及其所带来的变革,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装备模拟仿真平台 数字化展示 动画 虚拟现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驾驶农机装备的模糊PI-LQR转向控制算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姬江涛 王启洲 +1 位作者 张玉成 韩志豪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无人驾驶农机装备转向系统处于小流量、小角度控制时会出现非线性和时滞,这会导致转向控制超调或者控制时滞,进而导致无法快速准确地跟踪到路径预瞄点。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模糊比例积分-线性二次型调节器(PI-LQR)数据融合的内... 无人驾驶农机装备转向系统处于小流量、小角度控制时会出现非线性和时滞,这会导致转向控制超调或者控制时滞,进而导致无法快速准确地跟踪到路径预瞄点。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模糊比例积分-线性二次型调节器(PI-LQR)数据融合的内外环控制算法。该算法以模糊PI控制为内环,基于转角误差和转角误差变化率,通过模糊逻辑运算自适应调节PI参数,进行转向角度的闭环控制。以LQR控制为外环,基于农机装备XY-横摆角控制,融合内环的转角误差,进一步提升无人驾驶农机装备转向的精准控制。Car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表明:通过100 m长的双移线路径下,最大横向误差为0.18 m,最大横向摆角误差为0.067 rad。实车测试表明:通过100 m长的双移线路径下,最大横向误差0.26 m,相较于PID纯跟踪控制算法,最大横向误差减少了0.1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转向系统 模糊PI LQR 内外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工程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伏 王甲甲 张亚坤 《农业工程》 2019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基于目前高校在农业工程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培养、导师能力提高和培养方案的修订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 农业工程 研究生 创新创业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工程专业《精准农业》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与改革 被引量:7
6
作者 周罕觅 牛晓丽 +5 位作者 赵娜 尹冬雪 李心平 耿令新 王升升 庞靖 《农业工程》 2018年第10期111-114,共4页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和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近些年来引入到国内,受到广大高校农业工程专业领域的重视,并且纷纷开设精准农业方面的课程。目前...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和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近些年来引入到国内,受到广大高校农业工程专业领域的重视,并且纷纷开设精准农业方面的课程。目前《精准农业》教学仍以传统汉语教学为主,任课教师一般都是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大纲上课,如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不但会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双语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与学生互动的模式,需要考察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学生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中也会激发出不同的创造和创新能力。《精准农业》双语教学以掌握精准农业知识和技术为目的,将从应用的实际出发,中英文教材相结合,克服传统汉语教学的局限,探索《精准农业》双语教学模式和改革方法,使学生成为精通英语和精准农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双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精准农业 双语教学 探讨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农业时代的农业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被引量:5
7
作者 杜新武 姬江涛 金鑫 《农业工程》 2019年第3期89-91,共3页
中国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农业工程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需求,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探... 中国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农业工程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需求,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改革效果,重点分析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编撰和实践基地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农业工程 专业硕士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农业工程研究生仿生创新思维培养与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伏 付三玲 +2 位作者 张亚坤 王甲甲 李心平 《农业工程》 2020年第10期87-90,共4页
目前农业工程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大多满足于学分的完成,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且大多研究集中在导师的课题研究和个人科研成果的完成,缺乏在新工科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该文在研究生课程设置、内容设置、教材出版和课题设置等方面... 目前农业工程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大多满足于学分的完成,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且大多研究集中在导师的课题研究和个人科研成果的完成,缺乏在新工科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该文在研究生课程设置、内容设置、教材出版和课题设置等方面增加仿生相关课程及创新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实践表明,仿生创新思维培养与实践激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兴趣,拓展课题研究创新思路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效,为农业工程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仿生 研究生 新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背景下农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娜 黄宇 +3 位作者 秦龙 曹瑞雪 李心平 牛晓丽 《农业工程》 202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本科毕业设计是对大学4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总结,通过该环节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或科研学术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回顾指导农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系统分析目前农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教学过程和... 本科毕业设计是对大学4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总结,通过该环节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或科研学术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回顾指导农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系统分析目前农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教学过程和评分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探索和实践了农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为农业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创业 毕业设计 农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模式
10
作者 尹冬雪 刘伟 +3 位作者 王升升 赵娜 周罕觅 金鑫 《农业工程》 2019年第7期95-98,共4页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些年来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相关课程,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缺乏对导致农业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英...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些年来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相关课程,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缺乏对导致农业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不高原因的系统分析。结合农业工程类硕士研究生专业特色,以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为目标,从研究生、导师和高校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构建农业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硕士研究生 英语学术论文 写作能力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背景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晓丽 马天成 +5 位作者 王一博 李心平 周罕觅 赵娜 尹冬雪 燕辉 《农业工程》 2021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传统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正在面临极大的挑战。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迫在眉睫。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传统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正在面临极大的挑战。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迫在眉睫。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逆序教学模式,通过上课前的课堂准备、课堂翻转及课堂效果评价等教学环节,有望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河南科技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翻转课堂 农业水利工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工程背景的《工程测试技术》教改与实践
12
作者 高颂 金鑫 +4 位作者 杜新武 尹冬雪 贺智涛 王升升 王俊 《农业工程》 2019年第8期115-117,共3页
针对当前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工程测试技术》讲授重点偏理论,应用导向不足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改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围绕具体应用案例,精炼理论讲授;提炼课程知识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具体... 针对当前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工程测试技术》讲授重点偏理论,应用导向不足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改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围绕具体应用案例,精炼理论讲授;提炼课程知识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探索课程知识点对农业工程实际应用和学术论文写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授课过程;创新课程考核方式。该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显著改善了研究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有助于农业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教学改革 工程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CT建模的小麦籽粒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广跃 张帅 +5 位作者 李琳琳 刘文超 曹伟伟 卫新雨 吴向天 段续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0-89,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粒型小麦在挤压破碎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探索粒型对小麦力学特性、应力、应变及总变形规律的影响,该研究以含水率为16%的小麦籽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微CT(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建模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精确... 为探究不同粒型小麦在挤压破碎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探索粒型对小麦力学特性、应力、应变及总变形规律的影响,该研究以含水率为16%的小麦籽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微CT(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建模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精确构建小麦籽粒的三维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粒型小麦在挤压破碎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应力、应变及总变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粒型与力学响应行为密切相关,较大小麦籽粒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且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籽粒腹沟区域。整体挤压分析表明,不同粒型的小麦裂纹生成规律相似;在腹式和侧式压缩下,裂纹均沿腹沟处产生,并延腹沟向内部延伸,这一结果通过微CT扫描模型的精确建模与有限元模拟得到了验证,同时将小麦颗粒受挤压时的应力应变及总变形分布情况可视化,以表征小麦颗粒在挤压过程中的力学行为。通过微CT扫描小麦压缩后的裂纹与有限元模拟后腹沟处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行对比,从试验与仿真双重角度验证了腹沟区域其特有的结构特征。本研究通过微CT扫描与有限元分析的结合,揭示了小麦腹沟作为力学薄弱区域的结构特性,构建了精准的挤压模型,为优化制粉工艺参数、实现小麦精准低损加工提供了理论模型与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力学特性 抗压强度 微CT扫描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撒施装置结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玉宝 姬江涛 +3 位作者 贺智涛 张瑞瑞 张林焕 陈立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162,共8页
针对作物在生长中后期通过性差和追肥肥效利用率低的问题,以多旋翼无人机作为载体,基于空气力学原理,结合水稻种植和施肥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无人机搭载的气力式对行精准施肥装置,探索精准对行、变量可控的高效施肥作业新模式。... 针对作物在生长中后期通过性差和追肥肥效利用率低的问题,以多旋翼无人机作为载体,基于空气力学原理,结合水稻种植和施肥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无人机搭载的气力式对行精准施肥装置,探索精准对行、变量可控的高效施肥作业新模式。施肥装置可以实现无人机追肥作业的对行变量施肥和排肥量精准调控。为检测无人机施肥装置的作业性能,对不同转速下单个排肥器的排肥稳定性、6行施肥单体的各行一致性和施肥量偏差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转速水平为10~60 r/min条件下,施肥装置行间一致性变异系数最大为3.85%,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最大为3.34%;在预设施肥量为250 kg/hm2条件下,施肥量偏差控制在4.32%以下,施肥装置总体稳定性较高,可为无人机撒播装置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施肥装置 排肥管 结构设计 撒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任艳娟 黄依林 +11 位作者 姜巧明 王冰 张恒云 闫铭欢 张淼 张亚坤 刘文超 任广跃 韩四海 李佩艳 王立博 罗登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5-142,共8页
为探究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探究并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凝胶色泽、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晶体结构及傅里叶红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小麦淀粉... 为探究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探究并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凝胶色泽、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晶体结构及傅里叶红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小麦淀粉凝胶具有较高的表观粘度、G'和G'',同时凝胶的硬度、弹性和内聚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1.71 g、0.99 mm、0.96;在此添加量下,凝胶具有较高的结合水(1.89%)和弱结合水(2.90%)含量,且小麦淀粉凝胶蜂窝状结构较为显著,当添加量增加时,淀粉凝胶空隙变大。与原小麦淀粉凝胶相比,复合凝胶的L*、|a*|和|b*|值随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增加而升高。此外,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可通过氢键与小麦淀粉相互作用。综上所述,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可赋予小麦淀粉良好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 小麦淀粉 流变特性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颗粒撒施无人机槽轮结构优化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韩玉宝 姬江涛 +6 位作者 张瑞瑞 张林焕 贺智涛 陈立平 伊铜川 吴明齐 高亮亮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针对现有槽轮式排肥器存在低转速下脉动性强,难以满足无人机稳定变量施肥作业需求的问题,开展了排肥器关键部件参数的优化设计与研究,设计了9种不同凹槽形状和螺旋升角的排肥槽轮。同时,采用离散元方法仿真测试了各槽轮在低转速下排量... 针对现有槽轮式排肥器存在低转速下脉动性强,难以满足无人机稳定变量施肥作业需求的问题,开展了排肥器关键部件参数的优化设计与研究,设计了9种不同凹槽形状和螺旋升角的排肥槽轮。同时,采用离散元方法仿真测试了各槽轮在低转速下排量范围和排肥时的稳定性,并开展了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判别试验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槽轮截面形状与螺旋升角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槽轮转速和螺旋升角对排肥脉动幅度的影响显著。最终,确定最佳槽轮结构参数组合:槽轮凹槽形状为偏心槽型,螺旋升角为60°。室内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槽轮转速和施肥速率具有较高的线性度,槽轮的截面形状和槽轮螺旋升角对不同转速下的排肥速率的影响均显著,相比台架试验和仿真试验测量的平均施肥速率,平均相对偏差为5.32%;在优化参数下,不同转速槽轮的排肥速率变异系数均小于1.20%,满足了无人机施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追肥 排肥器 槽轮参数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杂粮收获机械化现状、技术分析及装备需求 被引量:30
17
作者 姬江涛 李心平 +4 位作者 金鑫 耿令新 贺智涛 李树强 庞靖 《农业工程》 2016年第6期1-3,共3页
我国是杂粮生产大国,杂粮机械化收获已成为杂粮产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结合我国杂粮生产实际,在分析谷子、荞麦、燕麦和青稞等杂粮作物机械化收获现状的基础上,对杂粮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实现杂粮机械化收获所需的技术... 我国是杂粮生产大国,杂粮机械化收获已成为杂粮产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结合我国杂粮生产实际,在分析谷子、荞麦、燕麦和青稞等杂粮作物机械化收获现状的基础上,对杂粮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实现杂粮机械化收获所需的技术与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杂粮 收获机械化 技术 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EMDAN算法的高速双圆弧斜齿轮泵振动试验特性分析
18
作者 董庆伟 李博 +2 位作者 李阁强 韩帅康 皇甫科维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7,共7页
针对双圆弧斜齿轮泵高速工况下引起的振动问题,以过渡曲线为正弦曲线的双圆弧斜齿轮泵为研究对象,搭建液压工作站,以转速与压力负载为变量,采集不同转速与压力负载下泵的进油口、出油口与泵体上侧的振动信号,然后对数据进行时、频域分... 针对双圆弧斜齿轮泵高速工况下引起的振动问题,以过渡曲线为正弦曲线的双圆弧斜齿轮泵为研究对象,搭建液压工作站,以转速与压力负载为变量,采集不同转速与压力负载下泵的进油口、出油口与泵体上侧的振动信号,然后对数据进行时、频域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增强型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算法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通过模糊熵与峭度构建的综合指标选取内在模态函数分量(IMF)进行分析,得到双圆弧斜齿轮泵在不同转速和压力负载工况下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在所测工况下,出油口区域的振动幅度普遍高于进油口和泵体上侧区域,而且压力负载对泵的振动分布具有一定影响;在恒定压力负载下,泵的振动幅值随转速的提高而增加,且这种增长随转速的提高而加剧;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振动幅度整体趋势随着压力负载的增加而上升,但在特定压力负载点出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泵 高速工况 振动特性 增强型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孔并行气吸式油莎豆精量穴播器设计与试验
19
作者 陈永 高晓勋 +3 位作者 金鑫 余幸 胡斌 张秀丽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23,共11页
针对大粒径油莎豆种子表面凹凸不平、尺寸差异大而导致穴播器充种、携种不稳定及难以实现精量播种的问题,结合油莎豆一穴2粒、等距穴播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双孔并行气吸式油莎豆精量穴播器。以油莎豆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穴播器的结构和... 针对大粒径油莎豆种子表面凹凸不平、尺寸差异大而导致穴播器充种、携种不稳定及难以实现精量播种的问题,结合油莎豆一穴2粒、等距穴播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双孔并行气吸式油莎豆精量穴播器。以油莎豆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穴播器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对穴播器关键部件进行设计,确定其结构参数,对充种、携种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并构建种子动力学模型。采用Fluent仿真模拟分析双孔不同分布组合下不同位置截面流场的压力、速度分布情况,优选确定了型孔最佳组合方式。结合单因素试验,进一步分析影响穴播器排种性能的主要参数,选取排种盘转速、气室负压、型孔直径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漏播指数、重播指数为排种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穴播器性能指标的主次影响因素,并通过多目标优化确定最佳参数组合:排种盘转速为34.3 r/min、负压为19.79 kPa、型孔直径为6.83 mm,对此参数组合进行台架验证试验,合格指数为92.1%,漏播指数为3.63%,重播指数为4.27%,满足油莎豆精量播种要求,提高了排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气吸式 双孔并行精量穴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6
20
作者 王升升 耿令新 《农业工程》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基于丘陵山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对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探究了该区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并提出了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化 需求分析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