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基微生物菌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杜志敏 赵晶玉 +8 位作者 丁娅 李博 徐师柔 甄静 吴朕君 郭雪白 刘永芝 王志伟 刘永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65,共6页
综述了生物炭基微生物菌剂对植物吸收重金属以及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微生物修复机理及限制因素,重点归纳了其影响机制,包括促进植物生长,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pH等)、改变重金属形态、降低... 综述了生物炭基微生物菌剂对植物吸收重金属以及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微生物修复机理及限制因素,重点归纳了其影响机制,包括促进植物生长,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pH等)、改变重金属形态、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等。探究了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生物炭基微生物菌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生物修复 芽孢杆菌 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产L-乳酸屎肠球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培养条件优化及益生性能研究
2
作者 陈凌宇 程媛 +2 位作者 刁文涛 李志建 刘德海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4-79,共6页
试验旨在筛选高产L-乳酸的益生菌株。从仔猪新鲜粪便中分离出1株产L-乳酸的屎肠球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并优化培养条件,采用耐酸、耐胆盐、抑菌等试验判断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显示,经形态学观... 试验旨在筛选高产L-乳酸的益生菌株。从仔猪新鲜粪便中分离出1株产L-乳酸的屎肠球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并优化培养条件,采用耐酸、耐胆盐、抑菌等试验判断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显示,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株为屎肠球菌,命名为HKS023。在接种量3%、培养温度37℃、培养基初始pH值6.3、装载量80 mL、摇床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24 h后HKS023菌株的活菌数最高。抑菌试验结果显示,HKS023菌株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抗逆性试验结果显示,HKS023菌株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研究表明,试验分离出的屎肠球菌菌株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和抑菌等益生特性,可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细菌 屎肠球菌 分离 鉴定 抑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氨氮转化菌株KXY5的筛选鉴定、转化特性及氮代谢研究
3
作者 周留柱 张宗源 +6 位作者 郭文阳 岳丹丹 潘梦诗 亓兰达 徐宏光 巩涛 张英涛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5,共7页
为了转化畜禽粪污氨氮,抑制臭气成分氨气过量排放,为微生物处理养殖场冲栏粪污提供具有除氨功能的菌种资源,本研究对猪场粪污下的土壤微生物进行定向筛选与连续驯化,筛选高效除氨菌株并对其鉴定,研究其生长规律及氨氮转化特性,并在好氧... 为了转化畜禽粪污氨氮,抑制臭气成分氨气过量排放,为微生物处理养殖场冲栏粪污提供具有除氨功能的菌种资源,本研究对猪场粪污下的土壤微生物进行定向筛选与连续驯化,筛选高效除氨菌株并对其鉴定,研究其生长规律及氨氮转化特性,并在好氧条件下对其多途径氮代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KXY5是一株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菌株KXY5能利用柠檬酸钠、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碳源生长转化氨氮,在1800 mg/L的高浓度氨氮、25~42℃、0.1%~3%NaCl以及pH 7.5~8.5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菌株KXY5以柠檬酸三钠为唯一氮源,初始氨氮浓度为540.68 mg/L,在30℃、pH 7.5、0.1%NaCl、4%接种量的条件下,72 h时通过同化和硝化作用等途径对氨氮转化率达83.68%,其中65.68%的氨氮进行了同化固定,1.6%的氨氮向着硝态氮的方向转化。综上所述,高地芽孢杆菌KXY5在处理畜禽粪污氨氮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畜粪污 除氨微生物 筛选鉴定 转化特性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来源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秀江 权淑静 +4 位作者 向凌云 刘丽 解复红 冯菲 胡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0,共5页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ase)是一种通过异肽键来催化蛋白质或多肽链之间的酰基发生转移反应的重要酶制剂,在食品、生物医药、化妆品、纺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MTGase的国内外研究现状,MTGase基因、MTGase工程菌株的...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ase)是一种通过异肽键来催化蛋白质或多肽链之间的酰基发生转移反应的重要酶制剂,在食品、生物医药、化妆品、纺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MTGase的国内外研究现状,MTGase基因、MTGase工程菌株的构建和表达,以及MTGase的分子改造技术研究进展,并对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MTGase的产品生产进行了展望,为高效和低成本MTGase的产品开发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 克隆表达 工程菌株 分子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冠杰 徐文涛 +3 位作者 陈春先 王佰涛 杨金星 张永战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3期1-4,8,共5页
为了验证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河南地区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南阳市社旗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600 kg/hm^(2)处理小麦的分蘖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提高,平均增产1166.66 kg/hm^(2),增产率达到12.80%... 为了验证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河南地区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南阳市社旗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600 kg/hm^(2)处理小麦的分蘖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提高,平均增产1166.66 kg/hm^(2),增产率达到12.8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与对照(仅施用小麦专用肥)之间小麦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小麦田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复合微生物肥料 分蘖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僵菌天然产物及其药理活性和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谢丽媛 尹文兵 +1 位作者 李伟 高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50-164,共15页
白僵菌是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能产生多肽类、聚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萜类、核苷类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天然产物,其中很多天然产物显示出优良的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和杀虫等活性,具有极大的应用开发潜力。随着白僵菌基因组测序的完成... 白僵菌是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能产生多肽类、聚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萜类、核苷类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天然产物,其中很多天然产物显示出优良的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和杀虫等活性,具有极大的应用开发潜力。随着白僵菌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白僵菌素、白僵菌交酯、球孢交酯、卵孢素及纤细素等活性分子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生物合成机制已得到阐明,这些研究将大大促进白僵菌来源的新结构活性天然产物的基因组挖掘和发现以及已知重要活性分子的开发应用。本文对已知白僵菌产生的天然产物、药理活性及重要活性分子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概括总结,为系统开发白僵菌天然产物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天然产物 生物活性 基因簇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饲料替抗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佰涛 杨文玲 +2 位作者 李灵平 雷高 刘德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3,18,共5页
微生物发酵饲料充分利用益生菌的特性,在饲料业发展前景广阔,其具有改善动物免疫力,提高动物抗病能力等作用。目前面对饲料业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的趋势,微生物发酵饲料能够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为绿色饲料业的发展提供强力保障。本文从... 微生物发酵饲料充分利用益生菌的特性,在饲料业发展前景广阔,其具有改善动物免疫力,提高动物抗病能力等作用。目前面对饲料业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的趋势,微生物发酵饲料能够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为绿色饲料业的发展提供强力保障。本文从调节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增加免疫活性物质、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等几个方面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替抗机理进行了介绍,以期能够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抗生素 免疫力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佰涛 权淑静 +3 位作者 杨文玲 李珊珊 雷高 刘德海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88-92,共5页
试验从新鲜猪场粪便中筛选获得1株蜡样芽孢杆菌疑似菌株,进行16SrDNA分析、形态学鉴定、自动化微生物鉴定与药敏检测系统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疑似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命名为W21-B5,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强... 试验从新鲜猪场粪便中筛选获得1株蜡样芽孢杆菌疑似菌株,进行16SrDNA分析、形态学鉴定、自动化微生物鉴定与药敏检测系统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疑似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命名为W21-B5,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强的产蛋白酶和产淀粉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筛选 鉴定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凌宇 李志建 +2 位作者 刁文涛 王佰涛 刘德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3-400,共8页
多糖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目前针对多糖类底物的酶解效果并不理想。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是一种新型的多糖降解酶,其能够以氧化方式打开纤维素中的糖苷键使其出现更多的酶解位点,从而在... 多糖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目前针对多糖类底物的酶解效果并不理想。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是一种新型的多糖降解酶,其能够以氧化方式打开纤维素中的糖苷键使其出现更多的酶解位点,从而在降解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中发挥着巨大优势。该文从LPMO的分类、结构、活性测定方法、异源表达及其在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该酶的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 生物能源 纤维素酶促进剂 多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文玲 杜志敏 +5 位作者 孙召华 周伏忠 安明理 雷高 魏传军 巩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9-763,共5页
芽孢杆菌(Bacillus)因生长快、表面积大、抗逆性强等优点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年来报道的具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功能的芽孢杆菌种类进行了总结,梳理了其作用机制,并对其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分子生物学机... 芽孢杆菌(Bacillus)因生长快、表面积大、抗逆性强等优点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年来报道的具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功能的芽孢杆菌种类进行了总结,梳理了其作用机制,并对其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结果显示,已有20种以上芽孢杆菌表现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功能,主要修复机制有生物溶解与沉淀、生物吸附与富集以及生物转化作用3种。最后对芽孢杆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铅镉污染 修复 抗性基因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继雯 赵俊杰 +6 位作者 李冠杰 岳丹丹 甄静 高丁石 慕琦 孙晨阳 陈国参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53-1958,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生防效果的影响,为利用抗逆性强、耐存储的芽孢杆菌研发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式,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750 kg/ha)和施... 【目的】探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生防效果的影响,为利用抗逆性强、耐存储的芽孢杆菌研发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式,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750 kg/ha)和施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量750 kg/ha)3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越冬前和孕穗期的小麦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并调查小麦根部孢囊线虫侵染情况、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可在孕穗期极显著(P<0.01,下同)增加冬小麦的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冬小麦的次生根数、分蘖数、孕穗数、穗粒数、公顷穗数和千粒重(P<0.05,下同),但对株高和穗长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孢囊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效,土壤有效孢囊数量较CK极显著减少39.02%。与CK相比,施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冬小麦平均显著增产44.6%,但与常规肥料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底施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不但有改善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和增产的作用,而且对冬小麦孢囊线虫病具有一定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 冬小麦 生物学性状 增产 生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德海 郝益民 +4 位作者 岳丹丹 马焕 权淑静 丁冉冉 陈国参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6期47-51,60,共6页
研究以降解纤维二糖菌株为主要筛选对象,从酿造大曲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产β-葡萄糖苷酶的真菌菌株D8,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鉴定,将其鉴定为梨头霉属(Absidia)的伞枝梨头霉菌(Lichtheimia corymbifera),并对其发酵所产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 研究以降解纤维二糖菌株为主要筛选对象,从酿造大曲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产β-葡萄糖苷酶的真菌菌株D8,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鉴定,将其鉴定为梨头霉属(Absidia)的伞枝梨头霉菌(Lichtheimia corymbifera),并对其发酵所产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为其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伞枝梨头霉 18S RDNA 筛选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甄静 杜志敏 +5 位作者 李冠杰 王继雯 杨文玲 岳丹丹 赵俊杰 孙玉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1-798,830,共9页
为实现玉米秸秆的田间快速分解,采用室内和室外盆栽试验方法对复合菌剂(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J4)、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1)和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e(XYG422))促玉米秸秆分解效果进行分析,并研究复合菌剂对土壤养分及... 为实现玉米秸秆的田间快速分解,采用室内和室外盆栽试验方法对复合菌剂(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J4)、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1)和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e(XYG422))促玉米秸秆分解效果进行分析,并研究复合菌剂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接种菌株A1和XYG422,间隔2 d后接种菌株J4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效果优于3种菌株同时接种的处理。玉米秸秆接种复合菌剂40 d时,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的降解率(35%)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但菌剂的不同接种剂量对玉米秸秆的降解差异不明显。施用复合菌剂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增加,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有效成分含量呈上升趋势。Biolog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剂的处理组在20 d和40 d时土壤微生物AWCD及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与对照(CK20和CK40)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菌剂的不同接种剂量之间差异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接种复合菌剂后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情况有明显差异。对照组CK20和CK40碳源利用种类较少;T1和T2利用碳源较多,种类相似;T3和T4碳源利用种类最多,但利用种类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玉米秸秆 降解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与黑麦草对Cu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杜志敏 郭雪白 +7 位作者 王继雯 岳丹丹 周静 巩涛 杨文玲 甄静 慕琦 陈国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521,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u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剂量石灰(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和0.4%,编号SH1、SH2和SH3)对黑麦草(Secale cereale)生长及Cu吸收、土壤Cu形态转化、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等的影响,以此评价石灰对Cu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试...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u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剂量石灰(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和0.4%,编号SH1、SH2和SH3)对黑麦草(Secale cereale)生长及Cu吸收、土壤Cu形态转化、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等的影响,以此评价石灰对Cu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处理后黑麦草生物量及Cu吸收量均显著增加,黑麦草地上部及根系Cu含量均显著降低;SH1、SH2和SH3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pH显著升高,土壤可交换态Cu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8.47%、87.51%和74.54%,而碳酸盐结合态Cu含量显著增加,分别达到对照处理的1.36、1.93、1.56倍。Biolog测试结果表明,培养72 h时,石灰处理后土壤微生物AWCD值、基质丰富度S、Shannon、Simpson和Mc Intosh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表现为SH2>SH3>SH1>CK;石灰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模式发生明显变化,SH2处理可利用的碳源种类最多,碳源利用程度最高。研究表明,施用质量分数0.2%石灰并种植黑麦草对该Cu污染土壤具有较好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黑麦草 修复 CU 污染 BIO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细菌素乳酸菌Lpe59的选育及其细菌素基因簇的挖掘
15
作者 张宗源 岳丹丹 +6 位作者 周留柱 王雪妍 陈登辉 潘梦诗 徐宏光 李冠杰 尹文兵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9,共7页
为了筛选一株产细菌素乳酸菌,并对其进行细菌素基因簇的挖掘,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通过常规方法初筛和复筛后筛选出1株抑菌能力较强的产细菌素的戊糖乳杆菌Lpe59。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菌株Lpe59基因组大小为3274558 bp... 为了筛选一株产细菌素乳酸菌,并对其进行细菌素基因簇的挖掘,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通过常规方法初筛和复筛后筛选出1株抑菌能力较强的产细菌素的戊糖乳杆菌Lpe59。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菌株Lpe59基因组大小为3274558 bp,编码3047个基因。在COG、GO、KEGG、CAZy和VFDB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2434、2203、1614、107和4个功能基因。应用在线软件AntiSMASH 6.11预测到该菌具有核糖体合成和翻译后修饰肽类(RiPP-like)、Ⅲ型聚酮(T3PKS)化合物、萜烯(terpene)和cyclic-lactone-autoinducer等4种次级代谢物基因,通过Bagel4预测到一条合成Ⅱ类细菌素Plantaricin K和细菌素Plantaricin EF基因簇。通过抑菌试验和基因组预测表明戊糖乳杆菌Lpe59是一株极具生防潜力的产细菌素乳酸菌,研究结果为其细菌素Plantaricin K和Plantaricin EF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糖乳杆菌 细菌素 抑菌 全基因组 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石灰对Cd胁迫下黑麦草根形态及Cd吸收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杜志敏 向凌云 +9 位作者 杜凯敏 杨文玲 王继雯 雷高 郭雪白 郭亮 周静 巩涛 陈国参 甄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为考察磷灰石、石灰和黑麦草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磷灰石(0、6、12、24 g·kg^-1风干土,编号为CK、L1、L2、L3)和石灰(1、2、4 g·kg^-1风干土,编号为S1、S2、S3)对Cd胁迫下黑麦草生物量、根形态... 为考察磷灰石、石灰和黑麦草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磷灰石(0、6、12、24 g·kg^-1风干土,编号为CK、L1、L2、L3)和石灰(1、2、4 g·kg^-1风干土,编号为S1、S2、S3)对Cd胁迫下黑麦草生物量、根形态、黑麦草Cd含量、Cd富集量、富集系数、土壤pH、土壤有效态Cd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灰石、石灰处理(L1,S1除外)显著增加了黑麦草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Cd富集量和土壤pH,显著降低了黑麦草Cd含量、Cd富集系数、根平均直径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根平均直径为正相关关系外,黑麦草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黑麦草地上部分及根系Cd含量、Cd富集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除根平均直径为负相关关系外,其他根指标与黑麦草地上部分及根系生物量、Cd富集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L3处理黑麦草地上部分及根系生物量达到CK处理(不添加改良剂)的176.0倍和174.4倍;根平均直径相比CK降低了29.4%,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分别为CK处理的20.2、21.0、21.3倍和24.5倍;黑麦草地上部分及根系Cd富集量达到CK处理的89.6倍和100.9倍。研究表明,根形态受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显著,并可通过影响黑麦草生物量及Cd吸收决定其Cd富集量,施用24 g·kg^-1的磷灰石并种植黑麦草能很好地修复Cd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黑麦草 根形态 CD吸收 磷灰石 石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2
17
作者 姚秋菊 常晓轲 +6 位作者 王志勇 赵艳艳 张强 王彬 高冠英 赵艳岭 张晓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3-55,共3页
大蒜是河南省出口创汇的传统优势农产品,促进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增效、蒜农增收意义重大。笔者在详细调查了河南省大蒜种植区域、生产管理、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河南大蒜产业发展中存在种植和加工技术有... 大蒜是河南省出口创汇的传统优势农产品,促进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增效、蒜农增收意义重大。笔者在详细调查了河南省大蒜种植区域、生产管理、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河南大蒜产业发展中存在种植和加工技术有短板、科技和研发投入仍不足、市场和信息服务还滞后、检测和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河南省大蒜产业区域化布局建基地、标准化生产树品牌、规模化种植强主体、产业化发展增效益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河南大蒜整体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发展现状 对策 建议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复合酶真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产酶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国参 刘德海 +4 位作者 解复红 贾彬 权淑静 马焕 张玉龙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9期70-74,共5页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产复合酶的真菌菌株,将其命名为HKS11,进行了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经PCR扩增后测定菌株的18S rDNA基因测序,由18S rD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得知菌株HKS11与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产复合酶的真菌菌株,将其命名为HKS11,进行了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经PCR扩增后测定菌株的18S rDNA基因测序,由18S rD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得知菌株HKS11与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ger)和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亲缘关系最为接近,18S rDNA基因相似性达到99%以上,可初步判断为曲霉属(Aspergillus)。结合形态特征观察综合比较分析后,将其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的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其18S rDNA GenBank中登录序列号为GenBankJX112703。并对其发酵产酶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 真菌 18SrDNA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菲 权淑静 +3 位作者 刘丽 王秋菊 胡虹 解复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8-152,共5页
该研究旨在从非传统环境(磷矿)中分离、筛选高产胞外蛋白酶菌株,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蛋白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一株蛋白酶高产菌株,编号为PB5,该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该研究旨在从非传统环境(磷矿)中分离、筛选高产胞外蛋白酶菌株,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蛋白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一株蛋白酶高产菌株,编号为PB5,该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产胞外蛋白酶活力为562.3 U/mL,胞外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10,在pH 7~10有较好的pH稳定性;最适温度为60℃,20~50℃时有较好的稳定性;Na^(+)、Mg^(2+)、Mn^(2+)、K^(+)对蛋白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Fe^(2+)、Ag^(+)、乙二胺四乙酸(EDTA)、苯甲基磺酰氟(PMSF)、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蛋白酶活力有明显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蛋白酶菌株 鉴定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4复合生物肥料抗小麦孢囊线虫及增产效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继雯 赵俊杰 +9 位作者 刘莉 刘杏忠 杨文玲 岳丹丹 巩涛 杜志敏 李冠杰 甄静 慕琦 陈国参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6-680,共5页
本试验将复合生物肥料M-14与基质、常规肥料一次性施入各小区,采用对越冬期小麦根部胞囊线虫侵染情况统计、成熟期小麦基本生物学性状测量、收获期土壤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有效孢囊数的筛查统计以及测产结果分析等方法对复合生物肥M-14在... 本试验将复合生物肥料M-14与基质、常规肥料一次性施入各小区,采用对越冬期小麦根部胞囊线虫侵染情况统计、成熟期小麦基本生物学性状测量、收获期土壤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有效孢囊数的筛查统计以及测产结果分析等方法对复合生物肥M-14在田间条件下抗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及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75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M-14,不仅能有效增加小麦株高、茎粗、穗长、公顷穗数及千粒重,并且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14.3%,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且还能显著地减少胞囊线虫侵染率和收获时土壤中有效孢囊数,与空白对照、常规复合肥、基质处理组相比其侵染率分别减少43.4%、70.8%、65.9%,与对照相比有效孢囊数减少了97.59%,与其他各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而降低小麦胞囊线虫发病级别和发病指数,有效地防止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因此,施复合生物肥料M-14既能抗小麦孢囊线虫病又能增产,为复合生物肥料M-14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物肥料M-14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 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