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郭兰博 赵冬 尤清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29,138,共8页
以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维度探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非遗数量上豫北最多,豫西最少,总体呈现聚类分布。各... 以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维度探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非遗数量上豫北最多,豫西最少,总体呈现聚类分布。各类型数据相差较大,表演类非遗最多,医药类非遗最少。(2)河南省传统村落各地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形成豫北、豫中和豫南三大核心区域。(3)河南省传统村落空间聚集程度大于非遗空间的聚集程度,不同类型非遗的空间聚集程度先增加后降低。(4)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遗分布在低海拔、坡度较缓、距水系3 km的区域。人口、经济和文化是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传统村落和非遗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两者相互交融,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析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兰博 赵冬 +2 位作者 杨嗣海 尤清田 孙婷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199,共9页
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改变对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产生较大影响。该研究以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修正后的标准当量因子,结合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LUS)模型,模拟郑州市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耕... 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改变对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产生较大影响。该研究以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修正后的标准当量因子,结合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LUS)模型,模拟郑州市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郑州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2000-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动态度达到峰值9.85%;(2)1990-2020年郑州市ESV低值区以片状形式分布,2020年占比65.19%,面积增加1339.58 km^(2),中值区和较高值区以“二核、三级”分布,高值区平均占比3.59%;(3)1990-2020年郑州市ESV减少13.919亿元,其中,ESV收益主要来源于耕地向水域的转变,而ESV损失主要来源于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林地向耕地的转变和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变;(4)3种情景下,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幅度最小,自然发展和耕地保护情景下ESV有所下降,生态保护情景下ESV增加1.23亿元,冷点浓度也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将为郑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LUS模型 情景模拟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