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0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统一的思考
1
作者
周全德
冯庆林
《学习论坛》
2010年第12期9-12,共4页
历史上,人类为了达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经过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正在引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体现了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
历史上,人类为了达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经过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正在引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体现了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知与行之间互动互补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语境中,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原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共同体现新型现代性的本质属性,又交叉反映着作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及与其相对应的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有机结合。正是在这种有机结合中,凸显其无与伦比的综合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
内在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资产社会政策视域下的农村贫困治理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振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5-245,262,共11页
农村贫困治理是一道难题,尤其在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各种扶贫开发措施均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意味着反贫困已经进入后攻坚时期。有鉴于此,适时调整扶贫模式,转换治贫理念,实现由开发扶贫向发展扶贫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兼具经济政策...
农村贫困治理是一道难题,尤其在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各种扶贫开发措施均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意味着反贫困已经进入后攻坚时期。有鉴于此,适时调整扶贫模式,转换治贫理念,实现由开发扶贫向发展扶贫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兼具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二者之长的资产社会政策,借助个人资产账户为工具,并嵌入资产建设理念,将为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治理
资产社会政策
个人资产账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行政化的制度根源与“去行政化”——基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
7
3
作者
张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1,共5页
高校行政化的本质是高校被纳入政府体系之中,在与政府系统交互过程中日益趋同化,最终成为与政府同形同构的社会组织的现象。高校行政化的产生源于高校组织的制度化,宏观上制度环境合法性的压力、中观上组织场域中组织基于功利激励的理...
高校行政化的本质是高校被纳入政府体系之中,在与政府系统交互过程中日益趋同化,最终成为与政府同形同构的社会组织的现象。高校行政化的产生源于高校组织的制度化,宏观上制度环境合法性的压力、中观上组织场域中组织基于功利激励的理性选择和微观上共享观念对高校组织的形塑,这三方面共同促成了高校与政府的组织趋同。在与政府组织趋同过程中,高校过于注重合法性机制,忽略了效率机制,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要推动高校的良性发展,使高校组织在合法性和效率之间达成平衡,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高校的"去行政化":转变政府职能,变革制度环境;实现校长民主遴选和专业化;取消高校行政级别;重构高校共享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化
组织趋同
“去行政化”
高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排斥的系统性、结构性及其价值支撑
被引量:
4
4
作者
殷辂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78,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成为研究贫困等边缘化问题的新路径。社会排斥理论提供了认识弱势群体的动态视野,但如果仅停留在排斥的表象上而不触及内在的机制以及支撑这种机制的价值体系,其意义是有限的。从社会问题的关联性出发认识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成为研究贫困等边缘化问题的新路径。社会排斥理论提供了认识弱势群体的动态视野,但如果仅停留在排斥的表象上而不触及内在的机制以及支撑这种机制的价值体系,其意义是有限的。从社会问题的关联性出发认识社会排斥的一贯性,其系统性、结构性以及价值维度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社会排斥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既是一种秩序,又是一种"价值"。排斥性秩序是人类行为的结果,在其背后是排斥性的价值体系。若不触动其内在的价值,外在的社会改造只能改变问题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不是生物状态下排斥性的自发秩序,而是人文意义上的自然而当然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系统性
结构性
秩序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学理论建构
被引量:
6
5
作者
周全德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81,308,共13页
在凝聚多学科智慧的新型城镇化理论建构中,社会学界贡献颇大且其研究成果颇多。通过积极参与有关城镇化问题的争论,社会学者得以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意识,在城镇化理论建设上不断发出"社会学声音...
在凝聚多学科智慧的新型城镇化理论建构中,社会学界贡献颇大且其研究成果颇多。通过积极参与有关城镇化问题的争论,社会学者得以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意识,在城镇化理论建设上不断发出"社会学声音"。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学理论的成长过程。在从以小城镇为主导到以城市群为主线的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广大社会学者辛勤探索、精心求解,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城镇化研究中,我国社会学者注重社会实际调查,强调社会建设效应,在彰显社会学经世致用功能中创新和发展新型城镇化理论,向世人展示了社会学的显著特色及独特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社会学理论建构
显著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协同治理”与社会事业开放
被引量:
1
6
作者
殷辂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68,共4页
"协同治理"的本质是治理的社会化,多元主体各尽其分、协同于"理",这是"协同治理"的关键所在。"协同治理"意味着打破封闭僵化的体制机制,社会事业开放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种开放并不是简单的放...
"协同治理"的本质是治理的社会化,多元主体各尽其分、协同于"理",这是"协同治理"的关键所在。"协同治理"意味着打破封闭僵化的体制机制,社会事业开放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种开放并不是简单的放开,而是在普遍、无预设的价值体系之上行其所宜。在确立政府、社会、市场边界的同时实现三者的贯通,是"协同治理"的体现,也是社会事业开放的基础。社会事业开放并不是单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而是主办、经营和运行方式的多元化,推动三者的交融与互动是社会事业扩大开放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社会事业
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遮蔽与重构: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
5
7
作者
刘畅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公共性是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与根本指归。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基层社会治理更需要实质公共性的回归与重构。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愈加复杂,公共空间碎片化、风险化趋势明显;治理主体互动不足,畅通融合的公共治理空间尚未形成;治理...
公共性是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与根本指归。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基层社会治理更需要实质公共性的回归与重构。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愈加复杂,公共空间碎片化、风险化趋势明显;治理主体互动不足,畅通融合的公共治理空间尚未形成;治理方式有待更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仍存在二元悖论。重构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性,需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广泛参与,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性价值,培养基层公职人员的公共性职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公共性
公共治理空间
治理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治理现代化:基本内涵、发展困境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
105
8
作者
李三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1,共7页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考察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向度,治理体系、治理理念、治理文化、治理方式、治理保障分别对应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民主化、德...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考察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向度,治理体系、治理理念、治理文化、治理方式、治理保障分别对应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民主化、德教化、精细化、法治化,统一于乡村“善治”目标。然而,当前乡村治理面临多元共治格局不成熟、治理机制不完善、治理“内卷化”“碎片化”问题突出、治理主体能力普遍较弱、治理方式现代化水平不高等多维困境。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在统合传统与现代有益因素、把握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一核多元”治理主体能力,优化乡村治理方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公共空间的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
19
9
作者
殷辂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7,共8页
网络公共空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但网络技术造就的“公共性”却停留在工具层面,是自在的、没有实现社会自觉的公共性,尤其是其公共性的本质并没有真正展开,这会带来正反两方面影响。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治理,推进网...
网络公共空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但网络技术造就的“公共性”却停留在工具层面,是自在的、没有实现社会自觉的公共性,尤其是其公共性的本质并没有真正展开,这会带来正反两方面影响。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治理,推进网络公共空间从“自在的公共性”走向“自为的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空间
自在的公共性
自为的公共性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制度视角下的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被引量:
14
10
作者
张侃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关键,对我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重塑来实现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均衡发展,主要的措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关键,对我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重塑来实现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均衡发展,主要的措施包括,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合理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和重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应关注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
5
11
作者
牛苏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4-102,共9页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1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经典马恩时期、苏东社会主义时期和中国化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发展形态。从目前学界研究现状看,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依然存在着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缺失,一些重要的基本...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1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经典马恩时期、苏东社会主义时期和中国化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发展形态。从目前学界研究现状看,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依然存在着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缺失,一些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缺乏认真的辨析,诸如,如何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三大历史形态的主要特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基本构成,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马克思"宗教掌握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毋庸置疑,这些问题都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应关注的几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
体系
掌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省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
1
12
作者
周全德
冯庆林
《学习论坛》
2010年第3期67-69,共3页
河南省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人口过程的因素,也有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传统生育文化是其根本思想原因;欠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其重要经济原因;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生...
河南省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人口过程的因素,也有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传统生育文化是其根本思想原因;欠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其重要经济原因;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生育是其直接原因;对政策内二孩生育中性别选择行为的监管不力是其间接原因等。在全省范围内已基本实现小康的河南,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生存型的社会问题,而是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需要通过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运用社会公共政策来影响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等得力措施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偏高
成因
应对思路及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谐家庭建设实证研究报告
被引量:
1
13
作者
周全德
李怀玉
《学习论坛》
2011年第11期67-71,共5页
为了解河南和谐家庭建设现状,实施本研究的课题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平顶山市鲁山县两个地方发放问卷1000份,并对回收数据进行基本表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和谐家庭在性别、居住地...
为了解河南和谐家庭建设现状,实施本研究的课题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平顶山市鲁山县两个地方发放问卷1000份,并对回收数据进行基本表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和谐家庭在性别、居住地、学历、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差异显著。最后,本课题组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和谐家庭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谐发展要重视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被引量:
1
14
作者
牛苏林
《学习论坛》
2007年第10期63-66,共4页
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体制转轨、分配秩序中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明显的"连带效应",已经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和隐患。解决...
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体制转轨、分配秩序中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明显的"连带效应",已经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和隐患。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应从树立以公平发展为导向的科学分配观、从整体上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发挥政府调节作用等多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分配制度
公平效率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运行研究
被引量:
3
15
作者
刘振杰
《经济前沿》
2008年第10期17-21,共5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自试点至今运行已经整整5年。这期间既有成就和经验,也有缺点和不足。目前,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应该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权且称之为老农合)的成败得失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自试点至今运行已经整整5年。这期间既有成就和经验,也有缺点和不足。目前,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应该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权且称之为老农合)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回顾,对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然后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以期新制度能够得到可持续运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农合
新农合
可持续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研究与治理综述
16
作者
周全德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68,共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20世纪90年代前期和中期,学界围绕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真与假"争论不休。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界已基本否定漏报女婴是引起出生性别比升高主要因素的观点,初步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20世纪90年代前期和中期,学界围绕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真与假"争论不休。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界已基本否定漏报女婴是引起出生性别比升高主要因素的观点,初步确定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是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关键因素。"五普"以来,学界对于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研究已进入从问题存疑到问题求解的新阶段,学者们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后果、成因及其治理展开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并且在如何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方面,他们和实际工作者已达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升高
研究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网络诉求中官民理性互动机制探析
被引量:
7
17
作者
殷辂
张林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网络诉求是网络时代公民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以社会管理取代管制,建立官民网络理性互动的机制,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理性互动,归根到底就是"依理互动、互动趋同"。在强化社会的核心价值的同时,通过理性的互动机制彰显...
网络诉求是网络时代公民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以社会管理取代管制,建立官民网络理性互动的机制,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理性互动,归根到底就是"依理互动、互动趋同"。在强化社会的核心价值的同时,通过理性的互动机制彰显公道,超越私利之"异",回归到本有之"同",回到事件本来的是非曲直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化解社会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诉求
官民关系
理性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公共事件舆情失真问题及其治理
被引量:
9
18
作者
殷辂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72,共6页
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并非事件在网络上的简单映射,其掺杂了与社会背景因素相关的情绪、倾向和立场。在网络公共事件的形成和爆发阶段,其构成是"事件+社会背景+网络";在网络公共事件形成爆发之后,政府的应对、当事者的行为表现...
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并非事件在网络上的简单映射,其掺杂了与社会背景因素相关的情绪、倾向和立场。在网络公共事件的形成和爆发阶段,其构成是"事件+社会背景+网络";在网络公共事件形成爆发之后,政府的应对、当事者的行为表现等因素又会被网络聚焦,这时其舆情构成是"事件+社会背景+过程性助推因素+网络"。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失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件的特殊性与社会问题的普遍性、资讯的泛滥与诉求的堵塞、"体制性迟钝"与社会情绪的敏感、"搞定管控"思维与"搞大扩散"意识、操弄"真相"与制造谣言,这些相对的因素要么重合叠加,要么反向撕裂,造成舆情的失真与变异。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是一个去除连带因素、打破风险发作的连锁反应的过程。就事论事,还原真相,还原是非,是平息事件、释放风险的唯一可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事件
舆情失真
舆情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化、时代性与青年问题
被引量:
5
19
作者
殷辂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4,共3页
在现代社会,青年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明显。在二元分割的思维范式下,"问题论"思维将青年问题看成是青年群体自身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认识青年问题的最大障碍。实际上,青年问题在现代化背景下已经不是青年自身的问题,而...
在现代社会,青年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明显。在二元分割的思维范式下,"问题论"思维将青年问题看成是青年群体自身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认识青年问题的最大障碍。实际上,青年问题在现代化背景下已经不是青年自身的问题,而是与全球化和时代性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结构性问题,是社会系统性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体现。青年是社会问题的承受者而非制造者。以"问题论"思维观察青年,掩盖了问题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本质。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年问题不是孤立的,只有把握其全球性和时代性,才能认清青年问题的社会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问题
社会性
时代性
解决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问题与出路——我国大学制度变迁分析
被引量:
4
20
作者
张侃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共4页
我国大学制度自建立之初,就具有了不同于西方大学制度的特殊性。我国大学制度从确立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制度变迁,通过对这三次制度变迁的梳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大学制度变迁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处在转型期的我国大学只有通过真正...
我国大学制度自建立之初,就具有了不同于西方大学制度的特殊性。我国大学制度从确立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制度变迁,通过对这三次制度变迁的梳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大学制度变迁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处在转型期的我国大学只有通过真正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建立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架构和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措施来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大学制度变迁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制度
制度变迁
利益相关者
办学自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统一的思考
1
作者
周全德
冯庆林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学习论坛》
2010年第12期9-12,共4页
文摘
历史上,人类为了达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经过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正在引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体现了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知与行之间互动互补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语境中,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原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共同体现新型现代性的本质属性,又交叉反映着作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及与其相对应的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有机结合。正是在这种有机结合中,凸显其无与伦比的综合效能。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
内在统一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资产社会政策视域下的农村贫困治理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振杰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5-245,262,共11页
文摘
农村贫困治理是一道难题,尤其在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各种扶贫开发措施均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意味着反贫困已经进入后攻坚时期。有鉴于此,适时调整扶贫模式,转换治贫理念,实现由开发扶贫向发展扶贫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兼具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二者之长的资产社会政策,借助个人资产账户为工具,并嵌入资产建设理念,将为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开辟新的思路。
关键词
农村贫困治理
资产社会政策
个人资产账户
Keywords
governance of rural poverty
asset social policy
individual asset account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行政化的制度根源与“去行政化”——基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
7
3
作者
张侃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1,共5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制度同形与去制度化: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新制度主义分析>(EFA12035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高校行政化的本质是高校被纳入政府体系之中,在与政府系统交互过程中日益趋同化,最终成为与政府同形同构的社会组织的现象。高校行政化的产生源于高校组织的制度化,宏观上制度环境合法性的压力、中观上组织场域中组织基于功利激励的理性选择和微观上共享观念对高校组织的形塑,这三方面共同促成了高校与政府的组织趋同。在与政府组织趋同过程中,高校过于注重合法性机制,忽略了效率机制,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要推动高校的良性发展,使高校组织在合法性和效率之间达成平衡,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高校的"去行政化":转变政府职能,变革制度环境;实现校长民主遴选和专业化;取消高校行政级别;重构高校共享观念。
关键词
制度化
组织趋同
“去行政化”
高校管理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排斥的系统性、结构性及其价值支撑
被引量:
4
4
作者
殷辂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78,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网络公共空间官民共识的生成机制研究"(13BSH35)
文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成为研究贫困等边缘化问题的新路径。社会排斥理论提供了认识弱势群体的动态视野,但如果仅停留在排斥的表象上而不触及内在的机制以及支撑这种机制的价值体系,其意义是有限的。从社会问题的关联性出发认识社会排斥的一贯性,其系统性、结构性以及价值维度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社会排斥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既是一种秩序,又是一种"价值"。排斥性秩序是人类行为的结果,在其背后是排斥性的价值体系。若不触动其内在的价值,外在的社会改造只能改变问题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不是生物状态下排斥性的自发秩序,而是人文意义上的自然而当然的秩序。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系统性
结构性
秩序
价值
Keywords
social exclusion
systematicness
structure
sequence
value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学理论建构
被引量:
6
5
作者
周全德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81,308,共13页
文摘
在凝聚多学科智慧的新型城镇化理论建构中,社会学界贡献颇大且其研究成果颇多。通过积极参与有关城镇化问题的争论,社会学者得以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意识,在城镇化理论建设上不断发出"社会学声音"。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学理论的成长过程。在从以小城镇为主导到以城市群为主线的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广大社会学者辛勤探索、精心求解,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城镇化研究中,我国社会学者注重社会实际调查,强调社会建设效应,在彰显社会学经世致用功能中创新和发展新型城镇化理论,向世人展示了社会学的显著特色及独特风采。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社会学理论建构
显著特色
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sociological theory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分类号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协同治理”与社会事业开放
被引量:
1
6
作者
殷辂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68,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公共空间官民共识的生成机制研究"(13BSH35)
文摘
"协同治理"的本质是治理的社会化,多元主体各尽其分、协同于"理",这是"协同治理"的关键所在。"协同治理"意味着打破封闭僵化的体制机制,社会事业开放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种开放并不是简单的放开,而是在普遍、无预设的价值体系之上行其所宜。在确立政府、社会、市场边界的同时实现三者的贯通,是"协同治理"的体现,也是社会事业开放的基础。社会事业开放并不是单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而是主办、经营和运行方式的多元化,推动三者的交融与互动是社会事业扩大开放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社会事业
开放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遮蔽与重构: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
5
7
作者
刘畅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文摘
公共性是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与根本指归。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基层社会治理更需要实质公共性的回归与重构。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愈加复杂,公共空间碎片化、风险化趋势明显;治理主体互动不足,畅通融合的公共治理空间尚未形成;治理方式有待更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仍存在二元悖论。重构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性,需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广泛参与,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性价值,培养基层公职人员的公共性职业素养。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公共性
公共治理空间
治理方式
分类号
C936 [经济管理—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治理现代化:基本内涵、发展困境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
105
8
作者
李三辉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1,共7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问题与实现路径研究”(2020CSH031)。
文摘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考察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向度,治理体系、治理理念、治理文化、治理方式、治理保障分别对应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民主化、德教化、精细化、法治化,统一于乡村“善治”目标。然而,当前乡村治理面临多元共治格局不成熟、治理机制不完善、治理“内卷化”“碎片化”问题突出、治理主体能力普遍较弱、治理方式现代化水平不高等多维困境。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在统合传统与现代有益因素、把握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一核多元”治理主体能力,优化乡村治理方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现代化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公共空间的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
19
9
作者
殷辂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公共空间官民共识的生成机制研究”(13BSH35)
文摘
网络公共空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但网络技术造就的“公共性”却停留在工具层面,是自在的、没有实现社会自觉的公共性,尤其是其公共性的本质并没有真正展开,这会带来正反两方面影响。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治理,推进网络公共空间从“自在的公共性”走向“自为的公共性”。
关键词
网络公共空间
自在的公共性
自为的公共性
治理路径
Keywords
online public space
self-Inclusive publicity
self-conscious publicity
governance path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制度视角下的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被引量:
14
10
作者
张侃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基金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级课题"河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制度的视角"(项目批准号10C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关键,对我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重塑来实现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均衡发展,主要的措施包括,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合理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和重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制度
Keywords
compulsory
balance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分类号
G522.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应关注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
5
11
作者
牛苏林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4-10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史研究"(07BKS005)
文摘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1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经典马恩时期、苏东社会主义时期和中国化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发展形态。从目前学界研究现状看,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依然存在着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缺失,一些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缺乏认真的辨析,诸如,如何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三大历史形态的主要特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基本构成,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马克思"宗教掌握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毋庸置疑,这些问题都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应关注的几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
体系
掌握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省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
1
12
作者
周全德
冯庆林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学习论坛》
2010年第3期67-69,共3页
基金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科研招标立项课题"提高我省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工作的成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河南省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人口过程的因素,也有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传统生育文化是其根本思想原因;欠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其重要经济原因;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生育是其直接原因;对政策内二孩生育中性别选择行为的监管不力是其间接原因等。在全省范围内已基本实现小康的河南,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生存型的社会问题,而是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需要通过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运用社会公共政策来影响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等得力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偏高
成因
应对思路及治理措施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谐家庭建设实证研究报告
被引量:
1
13
作者
周全德
李怀玉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学习论坛》
2011年第11期67-71,共5页
文摘
为了解河南和谐家庭建设现状,实施本研究的课题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平顶山市鲁山县两个地方发放问卷1000份,并对回收数据进行基本表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和谐家庭在性别、居住地、学历、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差异显著。最后,本课题组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河南
和谐家庭建设
分类号
C913.1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谐发展要重视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被引量:
1
14
作者
牛苏林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学习论坛》
2007年第10期63-66,共4页
文摘
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体制转轨、分配秩序中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明显的"连带效应",已经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和隐患。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应从树立以公平发展为导向的科学分配观、从整体上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发挥政府调节作用等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分配制度
公平效率
和谐发展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运行研究
被引量:
3
15
作者
刘振杰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经济前沿》
2008年第10期17-21,共5页
文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自试点至今运行已经整整5年。这期间既有成就和经验,也有缺点和不足。目前,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应该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权且称之为老农合)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回顾,对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然后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以期新制度能够得到可持续运行和发展。
关键词
老农合
新农合
可持续运行
分类号
F323.8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7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研究与治理综述
16
作者
周全德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68,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性别平等与社会和谐视野下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问题研究"(06BSH02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20世纪90年代前期和中期,学界围绕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真与假"争论不休。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界已基本否定漏报女婴是引起出生性别比升高主要因素的观点,初步确定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是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关键因素。"五普"以来,学界对于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研究已进入从问题存疑到问题求解的新阶段,学者们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后果、成因及其治理展开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并且在如何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方面,他们和实际工作者已达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共识。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升高
研究
治理
分类号
C92 [社会学—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网络诉求中官民理性互动机制探析
被引量:
7
17
作者
殷辂
张林海
机构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
学院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法学
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27,共4页
文摘
网络诉求是网络时代公民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以社会管理取代管制,建立官民网络理性互动的机制,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理性互动,归根到底就是"依理互动、互动趋同"。在强化社会的核心价值的同时,通过理性的互动机制彰显公道,超越私利之"异",回归到本有之"同",回到事件本来的是非曲直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化解社会矛盾。
关键词
网络诉求
官民关系
理性互动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公共事件舆情失真问题及其治理
被引量:
9
18
作者
殷辂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7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公共空间官民共识的生成机制研究"(13BSH35)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疏导与规正研究"(2013BZZ009)
文摘
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并非事件在网络上的简单映射,其掺杂了与社会背景因素相关的情绪、倾向和立场。在网络公共事件的形成和爆发阶段,其构成是"事件+社会背景+网络";在网络公共事件形成爆发之后,政府的应对、当事者的行为表现等因素又会被网络聚焦,这时其舆情构成是"事件+社会背景+过程性助推因素+网络"。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失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件的特殊性与社会问题的普遍性、资讯的泛滥与诉求的堵塞、"体制性迟钝"与社会情绪的敏感、"搞定管控"思维与"搞大扩散"意识、操弄"真相"与制造谣言,这些相对的因素要么重合叠加,要么反向撕裂,造成舆情的失真与变异。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是一个去除连带因素、打破风险发作的连锁反应的过程。就事论事,还原真相,还原是非,是平息事件、释放风险的唯一可行的方式。
关键词
网络公共事件
舆情失真
舆情治理
Keywords
network public event
public opinion distortion
governance of public opinion
分类号
D035.29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化、时代性与青年问题
被引量:
5
19
作者
殷辂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4,共3页
基金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问题研究>中期成果之一
文摘
在现代社会,青年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明显。在二元分割的思维范式下,"问题论"思维将青年问题看成是青年群体自身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认识青年问题的最大障碍。实际上,青年问题在现代化背景下已经不是青年自身的问题,而是与全球化和时代性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结构性问题,是社会系统性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体现。青年是社会问题的承受者而非制造者。以"问题论"思维观察青年,掩盖了问题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本质。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年问题不是孤立的,只有把握其全球性和时代性,才能认清青年问题的社会本质。
关键词
青年问题
社会性
时代性
解决之道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问题与出路——我国大学制度变迁分析
被引量:
4
20
作者
张侃
机构
河南
省
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共4页
文摘
我国大学制度自建立之初,就具有了不同于西方大学制度的特殊性。我国大学制度从确立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制度变迁,通过对这三次制度变迁的梳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大学制度变迁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处在转型期的我国大学只有通过真正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建立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架构和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措施来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大学制度变迁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大学制度
制度变迁
利益相关者
办学自主权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统一的思考
周全德
冯庆林
《学习论坛》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资产社会政策视域下的农村贫困治理
刘振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校行政化的制度根源与“去行政化”——基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张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社会排斥的系统性、结构性及其价值支撑
殷辂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学理论建构
周全德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协同治理”与社会事业开放
殷辂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遮蔽与重构: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实践逻辑
刘畅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乡村治理现代化:基本内涵、发展困境与推进路径
李三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网络公共空间的治理路径研究
殷辂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制度视角下的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张侃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应关注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牛苏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河南省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成因及对策
周全德
冯庆林
《学习论坛》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和谐家庭建设实证研究报告
周全德
李怀玉
《学习论坛》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和谐发展要重视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牛苏林
《学习论坛》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运行研究
刘振杰
《经济前沿》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研究与治理综述
周全德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公民网络诉求中官民理性互动机制探析
殷辂
张林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网络公共事件舆情失真问题及其治理
殷辂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全球化、时代性与青年问题
殷辂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问题与出路——我国大学制度变迁分析
张侃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