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高温高压下储层敏感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之潜 艾敬旭 戚学信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7年第2期42-46,共5页
方法针对河南油田稠油油城回来水率低、提高排液量难度大等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小层,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储层敏感性室内试验研究。目的保护油气层,充分发挥其潜力。结果提出了注蒸汽吞吐各生产环节中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改善了... 方法针对河南油田稠油油城回来水率低、提高排液量难度大等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小层,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储层敏感性室内试验研究。目的保护油气层,充分发挥其潜力。结果提出了注蒸汽吞吐各生产环节中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改善了稠油注蒸汽的吞吐效果。结论通过对80取口井32块样品的速敏性、水敏性、碱敏性以及正反向流动试验,取得了对储层粘土敏感性的定量认识。认为注入、采出液强度应限制在速敏极限值以下;周期采油过程中,高温期排液量不宜过大,中低温期配合降粘助排措施,适时强化排液;严格标定入井液的pH值,禁止不合格的化学剂溶液入井,避免碱敏作用对储层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储层 粘土 敏感性 试验 蒸汽吞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注蒸汽掺柴油降粘技术及其现场试验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怀智 李开兴 +1 位作者 徐子彬 吕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6-38,共3页
方法 应用蒸汽掺柴油进行地层、井筒、地面管线三位一体降粘技术研究。目的 解决超稠油生产难题 ,为超稠油的有效开发提供依据。结果 在G5 82 2井进行两个周期的现场试验 ,共增油 45 1 6t,延长生产时间 30~ 5 0d ,提高回采水率达 70... 方法 应用蒸汽掺柴油进行地层、井筒、地面管线三位一体降粘技术研究。目的 解决超稠油生产难题 ,为超稠油的有效开发提供依据。结果 在G5 82 2井进行两个周期的现场试验 ,共增油 45 1 6t,延长生产时间 30~ 5 0d ,提高回采水率达 70 % ,油汽比 0 17~ 0 2 1,降粘效果明显。结论 应用同心管蒸汽掺柴油技术 ,可初步解决超稠油生产难题 ;但要提高整体效益 ,还有待于进一步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掺柴油 注蒸汽 降粘 油田 热力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岗油田高压注水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堃 孙金田 +2 位作者 刘铁岭 闫永昌 杜学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52,共4页
河南油区魏岗油田构造复杂,油层较薄,平面物性变化大,储集层流动孔隙小,地下油水渗流阻力大,加上原油的“两高一低”( 高含蜡、高凝固点、低含硫量) 特点,微观水驱油特征表现出驱替阻力进一步加大,宏观水驱油特征上表现出油田... 河南油区魏岗油田构造复杂,油层较薄,平面物性变化大,储集层流动孔隙小,地下油水渗流阻力大,加上原油的“两高一低”( 高含蜡、高凝固点、低含硫量) 特点,微观水驱油特征表现出驱替阻力进一步加大,宏观水驱油特征上表现出油田注水启动压力高。该油田采取常压注水方式开采,多数单井很难达到配注要求,区块单元难以达到方案设计的开发效果,采用常温注水开发则必须采用整体高压注水。经过高压注水论证、单井试注、区块高压注水推广及全油田高压注水推广,实现了高凝油藏整体高压注水长期高效开发的目标,创出了河南油区水驱油田中开发指标的“四个第一”( 稳产年限最长、含水上升最慢、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最高、存水率下降最缓) ,使整体高压注水开发模式在魏岗油田这种中渗透高凝油藏的水驱开发中取得成功。图4 表1 参2(杨堃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 高压注水 魏岗油田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井双管吞吐工艺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程绪船 张怀智 李开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7-40,共4页
方法将双管采油技术改造完善并用于稠油热采井,应用管式泵实现重复性不动管柱注采转换。目的提高原油产量和油汽比,减少作业工作量。结果双管吞吐工艺技术在河南油区共应用30口井,累计增油91385t,投入产出比达1∶7。结... 方法将双管采油技术改造完善并用于稠油热采井,应用管式泵实现重复性不动管柱注采转换。目的提高原油产量和油汽比,减少作业工作量。结果双管吞吐工艺技术在河南油区共应用30口井,累计增油91385t,投入产出比达1∶7。结论稠油热采双管采油配套技术为河南油区浅、薄层稠油开发提供了一套新的开采工艺,应用该技术可提高稠油开发后期油井回采水率,增加采油量,满足了稠油热采井高周期吞吐的工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注蒸汽 蒸汽吞吐 热力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柱塞反馈抽油泵柱塞失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白理明 吕瑞典 +1 位作者 周锡容 王子喻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25,共3页
双柱塞反馈式抽油泵是在改进常规抽油泵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适于高粘原油开采的特殊抽油泵。这种泵在使用中柱塞损坏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对失效柱塞进行了金相分析和表面形貌分析,探讨了柱塞的失效机理。指... 双柱塞反馈式抽油泵是在改进常规抽油泵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适于高粘原油开采的特殊抽油泵。这种泵在使用中柱塞损坏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对失效柱塞进行了金相分析和表面形貌分析,探讨了柱塞的失效机理。指出柱塞失效的原因在于泵结构不合理、柱塞与泵筒配合间隙不合理、柱塞工作时产生偏磨以及柱塞镀铬层易脱落。认为镀铬层处理不合理是柱塞寿命低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改进泵的结构,提高制造工艺水平及选择合理的涂层材料来提高柱塞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泵 柱塞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田开发后期层系列转换时机及条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铁岭 杨堃 《断块油气田》 CAS 1999年第5期34-36,共3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控制下,随着物价的浮动和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采油井的经济极限含水率和极限经济产量是两个主要的层系转换控制指标。这两个指标对每个油田和不同的具体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除此之外,开发层系转换时机还受各个时期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控制下,随着物价的浮动和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采油井的经济极限含水率和极限经济产量是两个主要的层系转换控制指标。这两个指标对每个油田和不同的具体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除此之外,开发层系转换时机还受各个时期的工艺技术发展水平、挖潜层段含油丰度、经济和装备实力等诸多因素制约,河南双河油田的开发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气藏 层系转换 油田开发 水驱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R300-14型热采井口装置的研制
7
作者 魏淋生 张怀智 金胜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7-39,44,共4页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浅、薄、稠、散”的开采特点,在结合已用过的各种热采井口装置的基础上,采用油套合一四通,热应力轴向径向密封等结构,经攻关研制出CYR300-14型热采井口装置。经对主要部件的技术参数进行计算,均达到安全指标。...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浅、薄、稠、散”的开采特点,在结合已用过的各种热采井口装置的基础上,采用油套合一四通,热应力轴向径向密封等结构,经攻关研制出CYR300-14型热采井口装置。经对主要部件的技术参数进行计算,均达到安全指标。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组配合理,安全可靠。修井不动井口管网,漏失点少等优点。从现场50余套的试用结果看,基本上满足了热采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井口 热采工艺 稠油 修井 河南油田 漏失 研制 四通 现场 安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喷式稠油抽油泵的结构原理及防喷能力的计算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振华 孟国良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3,7,共4页
介绍了防喷式稠油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指出使用这种泵进行热力采油时在遇井喷的情况下,只需将光杆缓慢下放,使上柱塞完全进入泵筒,上下防喷密封面完全吻合即可止喷。通过对防喷状态的理论分析计算,证明这种泵的结构设计是可行的。... 介绍了防喷式稠油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指出使用这种泵进行热力采油时在遇井喷的情况下,只需将光杆缓慢下放,使上柱塞完全进入泵筒,上下防喷密封面完全吻合即可止喷。通过对防喷状态的理论分析计算,证明这种泵的结构设计是可行的。使用这种泵采油可提高单井综合采油时率15%以上,每井次可节约作业费用1.25万元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抽油泵 防喷 结构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