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焉耆盆地非背斜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文学 李永林 +1 位作者 赵德力 任军战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19,共4页
焉耆盆地是中国西部众多中新生代小型含煤盆地之一。自 1993年开始进行风险勘探以来 ,钻探目标主要是背斜圈闭 ,主要油气藏类型均为背斜或断背斜型。目前盆地的勘探程度仍较低 ,剩余资源量主要赋存于非背斜圈闭中。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 ... 焉耆盆地是中国西部众多中新生代小型含煤盆地之一。自 1993年开始进行风险勘探以来 ,钻探目标主要是背斜圈闭 ,主要油气藏类型均为背斜或断背斜型。目前盆地的勘探程度仍较低 ,剩余资源量主要赋存于非背斜圈闭中。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 ,非背斜油气藏将在油田勘探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该盆地非背斜圈闭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讨论了盆地内可能存在的非背斜油气藏的成因分类 ,初步预测出本区发育 4大类 11种非背斜圈闭油气藏 ,并讨论了不同类型非背斜圈闭的发育演化史 ,指出了盆地非背斜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非背斜油气藏 成藏条件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薄层稠油出砂冷采可行性分析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常忠 杨晓蓓 +3 位作者 杨志斌 刘新福 宋鹏瑞 陈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7-89,共3页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稠油开采新方法。该技术对各类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它通过大量砂子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 ,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 ,是降低稠油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开采方法。河南油田...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稠油开采新方法。该技术对各类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它通过大量砂子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 ,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 ,是降低稠油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开采方法。河南油田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薄 ,原油黏度高 ,储集层胶结疏松 ,约有 4 0 %的稠油资源无法通过常规开采或注蒸汽开采方式投入开发 ,而这部分稠油资源基本上适合出砂冷采技术的应用。该油田在开展广泛的技术调研和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稠油出砂冷采矿场先导试验 ,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第一口稠油出砂冷采先导试验井G4 90 6井油层厚度 9.4m ,脱气原油黏度为680 0mPa·s ,密度 0 .94 98g/cm3,实验过程中产出液含砂率高达 2 %~ 2 0 % ,呈泡沫状产出 ,泡沫油密度为0 .58g/cm3,日产油量一般为 2 0~ 30t,是同一油藏常规试油产量的 10倍以上 ,是蒸汽吞吐产量的 4倍以上。河南油田计划在将该技术投入工业性应用的同时 ,进一步拓宽开采试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薄层 稠油 出砂冷采 可行性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早期试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陆建林 李国强 +1 位作者 李朝勇 尹太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6-89,共4页
低渗透油藏的试井资料中,早期资料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对这类资料尚无成熟的解释方法。通过对早期资料特征的研究,认为对早期资料校正的关键是对续流效应的校正,据此提出了新的早期资料解释方法及相应的表皮系数计算公式。该方法能... 低渗透油藏的试井资料中,早期资料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对这类资料尚无成熟的解释方法。通过对早期资料特征的研究,认为对早期资料校正的关键是对续流效应的校正,据此提出了新的早期资料解释方法及相应的表皮系数计算公式。该方法能同时对续流和表皮效应进行校正,从而达到正确解释早期资料的目的,它具有如下特点:①可解释低渗透油藏由于测试时间不够未出现径向流的试井资料;②用于低渗透油藏待测试井的试井设计,可缩短测试时间;③提高试井资料解释率和解释结果的精度;④可较大幅度地缩短关井测试时间,从而降低试井成本,减少关井的产量损失,提高低渗透油藏的试井工作效率。应用表明,该方法实用性、通用性较强,较好地解决了早期资料的解释难题。图3表1参7(陈志宏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试井 早期试井 减井资料 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油田开发后期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健评 徐学品 +2 位作者 孙继伟 柏红霞 孙来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4-157,共4页
针对双河油田储集层的严重非均质性,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双河油田开发后期流动单元划分的4个步骤,并对北块Ⅱ4~5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研究,共划分出4种类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其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差... 针对双河油田储集层的严重非均质性,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双河油田开发后期流动单元划分的4个步骤,并对北块Ⅱ4~5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研究,共划分出4种类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其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差异较大,在生产中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因此,开发后期以流动单元为基础进行动态分析和潜力研究将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油田 开发后期 储集层 渗流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田耗水指数理论图版的制作及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继伟 孙建平 +2 位作者 孙来喜 谢云龙 徐学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34-335,共2页
从油田开发耗水率的基本概念出发,定义耗水指数为当注采比为1时的耗水率。结合童宪章给出的水驱曲线公式,推导了耗水指数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据此可以制作耗水指数的理论图版。耗水指数的理论图版可用来评价注水开发效果,并可预测... 从油田开发耗水率的基本概念出发,定义耗水指数为当注采比为1时的耗水率。结合童宪章给出的水驱曲线公式,推导了耗水指数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据此可以制作耗水指数的理论图版。耗水指数的理论图版可用来评价注水开发效果,并可预测水驱采收率。该图版简单实用,容易掌握,应用于河南双河油田,取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注水开发 耗水指数 理论图版 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未成熟石油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13
6
作者 邵宏舜 黄杏珍 +2 位作者 闫存凤 马万怡 贾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6-272,共7页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H13—H32段湖相白云岩,分布有未熟油的工业性油流,原油来自同层段的湖相泥质白云岩,属自生自储式原油。通过凹陷中心云2井和云1井岩芯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论述了白云岩系未熟油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有机质丰度高...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H13—H32段湖相白云岩,分布有未熟油的工业性油流,原油来自同层段的湖相泥质白云岩,属自生自储式原油。通过凹陷中心云2井和云1井岩芯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论述了白云岩系未熟油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有机质丰度高和优良的成油母质类型(包括被细菌改造“腐泥化”的母质)和良好的岩性组合是早期成油的物质基础;双层水体的咸水碱性环境是早期成油的外界条件。其成烃模式表明,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存在早期和晚期两个成烃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白云岩 “未成熟”石油 形成条件 泌阳凹陷 有机地球化学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配制的有机醛R交联HPAM微凝胶体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孔柏岭 韩杰 +4 位作者 丁荣辉 曾俊 周玉华 白周凌 彭冠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用污水配制的有机醛R交联聚合物微凝胶体系的配方和性能。所用聚合物为M=2.0×107、水解度23%的商品HPAM,交联剂有机醛R为苯酚 甲醛预缩聚物,工业品,用TDS=5004mg/L、pH=9.1的油田污水配液,成胶溶液含溶解氧<1mg/L,... 系统地研究了用污水配制的有机醛R交联聚合物微凝胶体系的配方和性能。所用聚合物为M=2.0×107、水解度23%的商品HPAM,交联剂有机醛R为苯酚 甲醛预缩聚物,工业品,用TDS=5004mg/L、pH=9.1的油田污水配液,成胶溶液含溶解氧<1mg/L,加有稳定剂100mg/L。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150~400mg/L、交联剂浓度150mg/的成胶溶液,80℃下的成胶时间为20~4d,生成的微凝胶在30℃、7.34s-1下的粘度为30~170mPa·s,在80℃老化100~150d后略有升高,200d后仅有极轻微的下降;当交联剂浓度为150mg/L时,体系中聚合物的临界成胶浓度为150mg/L,而当聚合物浓度为400mg/L时,交联剂的临界成胶浓度为50mg/L;降低溶解氧含量或增大稳定剂加量可使成胶时间缩短、微凝胶粘度升高,长期稳定性改善;随温度升高(75→90℃)同一成胶溶液的成胶时间缩短,微凝胶粘度则相差不大;随TDS增大(360→1.0×105mg/L),同一成胶溶液的成胶时间缩短,微凝胶粘度略有升高。因此,该微凝胶体系浓度低、耐温(90℃),抗盐(1.0×105mg/L),长期稳定性好,在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中有良好应用前景。表5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化学剂 污水配制 有机醛R交联HPAM微凝胶体系 聚合物水基微凝胶 聚合物/羟基醛/油田污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水动力学滞留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孔柏岭 唐金星 谢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8-70,共3页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分子量越高,满足流度控制所需要的HPAM的浓度就越低,HPAM用量就少。因此,矿场应用的HPAM的分子量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但是,HPAM分子量越高,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量就越易受到注入...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分子量越高,满足流度控制所需要的HPAM的浓度就越低,HPAM用量就少。因此,矿场应用的HPAM的分子量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但是,HPAM分子量越高,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量就越易受到注入速度的影响。研究了高温(72℃)条件下,不同分子量的HPAM在天然岩心中的渗流特性,结果表明:在注入速度为15mL/h的条件下,低分子量的HPAM3330S的浓度剖面图基本对称,滞留量为19.5μg/g;高分子量的HPAMS525的浓度剖面图呈明显的前缘滞后和拖尾现象,滞留量为64.0μg/g。把S525溶液的注入速度从15mL/h提高到30mL/h,C/C0值随注入孔隙体积的增大先下降而后上升,滞留量增加了41.5μg/g;当C/C0值上升到1后再将注入速度提高到60mL/h,浓度剖面图特征与上述基本相同,滞留量又增加了45.0μg/g。3个流速下HPAMS525的总滞留量为137.7μg/g,呈现出典型的水动力学滞留现象,并且HPAM的分子量越高,岩心渗透率越小,水动力学滞留现象就越明显,滞留量越大。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到水动力学滞留现象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多孔介质 水动力学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油藏条件下聚丙烯酰胺水解反应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孔柏岭 罗九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7-69,共3页
高温条件下,水解作用是影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河南油田在高温(75℃)油藏已开展较大规模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用淀粉碘化铬方法,测量该油田产出水(污水)中3种水解度的高分子量HPAM... 高温条件下,水解作用是影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河南油田在高温(75℃)油藏已开展较大规模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用淀粉碘化铬方法,测量该油田产出水(污水)中3种水解度的高分子量HPAM的水解度,以研究75℃条件下不同水解度的HPAM样品在污水中的水解过程和水解反应机理。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水解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式和水解速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式,3种HPAM的这2种关系式基本一致,表明HPAM在污水中的水解度(最大为75%)均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快速大幅度增大;水解速度与老化时间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并且3种HPAM的水解速率和水解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同一个关系式表达。该关系式说明,在75℃的温度条件下,HPAM的水解速度仅由水解度决定,而与HPAM的分子量无关,呈现出典型的自阻滞水解反应机理。根据得出的3种HPAM的水解度、水解速度各自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式,可以预测各种HPAM在老化期间任一时刻的水解速度和水解度值。我国大部分油田地层水属弱碱性,HPAM溶液在这类污水中的水解反应速度很快,稳定性变差,因此在选择聚合物和水质时,应充分考虑高温水解作用的影响。图2表2参11(郭海莉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聚丙烯胺 水解反应 聚合物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道深度调剖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永太 刘文华 +2 位作者 谭中良 卢军 谭贵勇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9年第3期24-28,共5页
通过对河南石油勘探局下二门油田大孔道特征研究,认识到下二门油田存在大孔道特高渗透率条带,严重影响后续聚合物驱的效果。针对大孔道深度调剖的要求,研制出增强型调剖剂PABI,并通过实验确定其最佳体系配方为4000mg/... 通过对河南石油勘探局下二门油田大孔道特征研究,认识到下二门油田存在大孔道特高渗透率条带,严重影响后续聚合物驱的效果。针对大孔道深度调剖的要求,研制出增强型调剖剂PABI,并通过实验确定其最佳体系配方为4000mg/LHPAM+5000mg/L增强剂A+5000mg/L交联剂B。在下二门油田进行现场调剖6口井,吸水剖面改善程度达613%,吸水指数平均下降532%;对应油井见效率达94%。截止到1997年5月17口油井已累积增油11836t,降水227023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调整 高聚物驱油 化学驱油 调剖剂 大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岗油田高凝油油藏开发实践 被引量:6
11
作者 姜建伟 曹凯 +1 位作者 刘丽娜 郭恩常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37-339,共3页
河南魏岗油田原油的主要特点是高含蜡(45.1%~48.0%)、高凝固点(46.0~47.0℃)和低含硫。油藏埋藏深,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低,属于高凝油油藏。通常把含蜡量在8%以上的原油称为高蜡油。在开发过程中,通过矿场试验、数值模... 河南魏岗油田原油的主要特点是高含蜡(45.1%~48.0%)、高凝固点(46.0~47.0℃)和低含硫。油藏埋藏深,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低,属于高凝油油藏。通常把含蜡量在8%以上的原油称为高蜡油。在开发过程中,通过矿场试验、数值模拟及实际温度监测,探索出一套高效开发这类油藏的方法,认为对这类高凝油油藏应采用常规注水开发,井筒防蜡降凝就可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数值模拟 魏岗油田 油藏开发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图象处理技术研究双河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跃华 翁大丽 唐金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7-61,共5页
利用图象处理技术并结合微观模型驱油试验,对双河油田剩余油形成机理、分布特征、组合关系及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与研究,为高含水后期剩余油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关键词 图象处理 含油量 微观结构 剩余油分布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在河南油田高温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谭中良 邱凌 昌润珍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9年第2期20-21,共2页
通过对普通聚合物与含添加剂的耐高温聚合物的对比实验,认为耐高温聚合物在75℃下老化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用于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先导试验。不同含氧量的溶液有不同的稳定性,含氧量越低,稳定性越好,当含氧量降到1.0mg/L以... 通过对普通聚合物与含添加剂的耐高温聚合物的对比实验,认为耐高温聚合物在75℃下老化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用于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先导试验。不同含氧量的溶液有不同的稳定性,含氧量越低,稳定性越好,当含氧量降到1.0mg/L以下时聚合物的稳定性大大提高。模拟油层条件下的实验证明,油砂的存在使聚合物溶液的长期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现场先导试验经过2年多的聚合物溶液的注入,中心井及中心区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数模预测到1999年底中心井可提高采收率10%,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地层 河南 油田 高聚物驱油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碘化镉方法测量聚丙烯酰胺水解度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孔柏岭 张红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3-76,共4页
使用淀粉-碘化镉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不同水样(蒸馏水、清水和污水)包括油田采出水中HPAM的水解度。在0-4mg/l浓度范围内,酰胺基团浓度和吸光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0,测量精度为1.7%。HPAM的分子量和... 使用淀粉-碘化镉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不同水样(蒸馏水、清水和污水)包括油田采出水中HPAM的水解度。在0-4mg/l浓度范围内,酰胺基团浓度和吸光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0,测量精度为1.7%。HPAM的分子量和水的矿化度不干扰测量结果,吸光度值大小仅和酰胺基团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水解度 淀粉-碘化镉法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相有机质成烃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德云 张国防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C00期173-181,共9页
通过泥岩和泥岩顶底板加NaCl的生排烃模拟,指出盐湖相未成熟或低成熟石油是沉积岩石中分散有机质经化学降解聚集的产物,并对早期成烃机制进行了探讨,对常用的烃源岩母质类型、成熟度等参数提出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 泥岩 泥岩顶底板 生排烃模拟 低成熟石油 沉积岩石 成烃机制 烃源岩 母质类型 成熟度 盐湖相 成烃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相石油的早期生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国防 吴德云 马金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2-48,52,共8页
通过模拟盐湖相氯化盐和碳酸盐沉积阶段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结合我国东部含盐盆地未成熟石油勘探实践,论述了盐湖相石油早期生成、运移、成藏机制。
关键词 模拟 盐湖相 石油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棚深层系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翁大丽 赵跃华 高孝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10,共5页
方法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电测解释等方法,对安棚深层系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进行了研究。目的认识和评价该深层系裂缝的发育、分布状况,分类及其对油气的作用,以便合理、高效开发该油藏。结果安棚深层系发育裂缝,其中以中、... 方法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电测解释等方法,对安棚深层系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进行了研究。目的认识和评价该深层系裂缝的发育、分布状况,分类及其对油气的作用,以便合理、高效开发该油藏。结果安棚深层系发育裂缝,其中以中、小裂缝为主;裂缝分布不均匀,纵向上Ⅴ砂组裂缝较发育,横向上B246、B185等井裂缝较发育。结论安棚深层系裂缝的产生主要与构造应力作用有关,其发育程度与裂缝所处构造带位置有关;裂缝的存在不仅改善了油气层的物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砂岩油藏 裂缝研究 安棚深层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水平流动压汞与常规压汞技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人雄 李晓梅 +1 位作者 王正欣 唐红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1-62,66,共3页
低渗透油气藏对地层有效应力很敏感,用常规压汞技术测得的三维应力释放后的岩样孔喉分布实际是视孔喉分布,与地下状态会有很大出入。用焉耆盆地宝浪油田20块低孔低渗天然柱状岩心,分成20对平行样,分别采用有效应力下单向水平流... 低渗透油气藏对地层有效应力很敏感,用常规压汞技术测得的三维应力释放后的岩样孔喉分布实际是视孔喉分布,与地下状态会有很大出入。用焉耆盆地宝浪油田20块低孔低渗天然柱状岩心,分成20对平行样,分别采用有效应力下单向水平流动压汞技术和常规压汞技术测定它们的压汞曲线,进行2种实验技术的对比实验研究。与常规压汞技术测定结果相比,在有效应力作用下的单向水平流动压汞技术测得的岩样毛细管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77.89%和58.16%),孔喉的最大半径和中值半径大幅度降低(分别降低75.4%和61.17%),喉道分选性变好,空气渗透率降低幅度大(71.62%),孔隙度降低幅度较小(13.08%)。单相水平流动压汞与常规压汞所得的低渗透油藏的孔喉分布特征参数差别大,但二者相关性良好,在对低渗透油藏岩样进行大量常规压汞测试的同时,进行少量的单向水平流动压汞与常规压汞对比实验,就可由大量常规压汞资料准确获得地层有效应力作用下低渗透油藏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图4表1参3(郭海莉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孔隙结构 水单流动压汞 常规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楼零区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常忠 刘新福 宋振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8-71,共4页
从油藏地质和开采特点出发,分析了河南油田井楼零区试验区蒸汽驱开采特点,对提高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效果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浅层 薄层 蒸汽驱 稠油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浪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渗流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人雄 毛中源 李晓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9-55,共7页
方法根据宝浪油田地质特征,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实验研究了宝浪油田低孔、低渗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目的验证宝浪油田水驱油的渗流特征,据此提出其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宝浪油田低孔、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具有低速非达西... 方法根据宝浪油田地质特征,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实验研究了宝浪油田低孔、低渗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目的验证宝浪油田水驱油的渗流特征,据此提出其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宝浪油田低孔、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具有低速非达西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和临界压力梯度较高、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残余油饱和度较低、残余油状态的相对渗透率较高、两相流动区间较宽的特点;相渗曲线类型多,其中水相相渗曲线形态以直线为主;水驱压力梯度、注入水水质、孔隙结构对油水渗流及水驱油效率有重要影响。结论宝浪油田无水期驱油效率和最终驱油效率高。为了获得较理想的水驱油效果,必须对油层进行改造;在注水开发时要严把注水水质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水驱 驱油效率 渗流特征 油田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