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敬广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3期231-231,238,共2页
2015年4—11月对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爬行类资源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得出保护区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共发现爬行动物2目7科32种,占河南省爬行类动物总数的80.0%,为该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爬行动物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蔚 彭银中 杨怀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1期248-249,共2页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据调查统计,区内有国家级珍稀植物23种,隶属于16科。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0种。被列为Ⅱ级保护的7种,Ⅲ级保护的16种。其中有4个濒危种,9个渐危种,10个稀有种。论述了...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据调查统计,区内有国家级珍稀植物23种,隶属于16科。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0种。被列为Ⅱ级保护的7种,Ⅲ级保护的16种。其中有4个濒危种,9个渐危种,10个稀有种。论述了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与保护现状,并在分析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保护现状和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现状 濒危原因 保护对策 河南信阳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冰雪灾害修复与重建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哈登龙 刘丹 石冠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7期217-217,219,共2页
阐述了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提出了其冰雪灾害后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原则与植被类型设计,并介绍了人工修复措施,最后进行了效益分析。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冰雪灾害 修复原则 植被类型设计 修复措施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
4
作者 杜文芝 童磊 +1 位作者 曾明 杨庆华 《河南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56-58,共3页
随着旅游业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为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在阐述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全省生态旅游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旅游业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为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在阐述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全省生态旅游的现状和问题,并对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冬芽休眠过程及其生理生化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艳梅 郭云天 +3 位作者 陈珺肄 沈红 杨怀 刘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探究山桐子冬芽休眠过程及其生理生化特征,以东京种源山桐子1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水培,观察不同时间冬芽在25℃条件下的萌发生长情况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生长素(IAA)、... 为探究山桐子冬芽休眠过程及其生理生化特征,以东京种源山桐子1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水培,观察不同时间冬芽在25℃条件下的萌发生长情况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反式玉米素(tZR)和赤霉素(GA_(3))的含量及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郑州气候条件下,9—10月为山桐子芽休眠导入期,11月进入深休眠期,12—2月为休眠解除期,3月进入内生长期。在山桐子冬芽休眠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从休眠导入期到深休眠期,不断累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积累,在深休眠期达到最大,可溶性糖含量在深休眠后期显著高于其他阶段,之后开始下降,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进入深休眠期迅速下降,之后随着休眠的解除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在进入深休眠期时显著低于其他阶段,而CAT活性在进入深休眠期和休眠解除后期显著低于其他阶段;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在山桐子冬芽休眠导入期都从较低水平呈上升趋势,在进入深休眠期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阶段,之后IAA和ABA含量开始下降,而GA_(3)和tZR的含量在进入深休眠期和内生长后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阶段,GA_(3)和tZR的含量在深休眠期达到较高水平后开始下降,在12月15日降至最低后开始呈上升趋势。山桐子冬芽随着温度的降低,ABA的相对含量逐渐提高,促进了冬芽的休眠,而随着休眠的加深,冬芽的抗氧化能力逐渐减弱,进入休眠解除期,GA_(3)和tZR的相对含量逐渐提高,加速了芽休眠解除的进程,而随着休眠的解除,冬芽的抗氧化能力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冬芽 休眠 生理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RCI2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其低温胁迫下表达分析
6
作者 张毕阳 许芳芳 +1 位作者 刘伯选 李文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7-64,共8页
茶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低温胁迫不仅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因此茶树抗低温育种研究迫在眉睫。稀有冷诱导(RCI2)基因是一类与低温胁迫密切相关的基因,目前有关茶树低温胁迫的研究并不太多,本研究团队首次通... 茶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低温胁迫不仅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因此茶树抗低温育种研究迫在眉睫。稀有冷诱导(RCI2)基因是一类与低温胁迫密切相关的基因,目前有关茶树低温胁迫的研究并不太多,本研究团队首次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出11个RCI2基因,并对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低温胁迫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基序分析,发现茶树RCI2基因结构高度保守;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茶树RCI2基因含有如ARE、ABRE等与抗逆相关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相关基因可能具有较强的抗应激能力并参与复杂的调控网络。低温胁迫下基因的转录丰度分析结果显示,CsRCI2B、CsRCI2D、CsRCI2I和CsRCI2J都受到低温诱导表达,而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sRCI2B、CsRCI2J在低温胁迫下6 h、7 d时的表达量显著升高,CsRCI2I在低温胁迫下7 d时的表达显著受到抑制,表明上述3个基因可能参与低温胁迫响应途径。通过突变位点数量统计发现,CsRCI2B、CsRCI2I和CsRCI2J的变异位点分别有90、96、79个,突变位点远少于大部分基因,表明这些基因结构稳定,可能在进化过程中规避了有害突变并在茶树体内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证实,茶树CsRCI2B、CsRCI2I和CsRCI2J响应低温胁迫并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也为后续茶树抗逆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RCI2基因 低温胁迫 突变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过渡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对降雨改变的响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彦春 尚晴 +3 位作者 王磊 田野 琚煜熙 甘家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054-8061,共8页
作为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第二大碳通量,土壤呼吸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汇能力的不确定性来源之一。降雨格局改变及其导致的土壤水分变化是调节土壤呼吸的重要驱动。气候过渡带的水热状况受全球降雨格局改变的影响更为明显,... 作为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第二大碳通量,土壤呼吸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汇能力的不确定性来源之一。降雨格局改变及其导致的土壤水分变化是调节土壤呼吸的重要驱动。气候过渡带的水热状况受全球降雨格局改变的影响更为明显,揭示该区域森林土壤呼吸对降雨改变的响应规律有助于改善碳循环模型的预测精度。然而,气候过渡区的土壤碳排放过程如何响应降雨格局改变尚不清楚。通过在亚热带-暖温带的过渡区(宝天曼)开展降雨改变实验,以阐明锐齿栎林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对降雨增加(50%)和减少(50%)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增加显著提高土壤湿度(+8.92%)而不影响土壤温度。与对照相比,降雨增加导致土壤呼吸显著提高80.5%,其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4.07)显著高于对照样地(2.66)。增雨处理下的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降雨减少则显著降低土壤湿度(-10.25%),并对土壤呼吸有促进趋势,然而,对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2.64)无显著影响。减雨处理下的土壤呼吸强度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这意味着在我国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降雨增加或减少均对土壤呼吸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进而很可能减弱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敏感性 降雨格局 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 暖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气候带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克胜 尚晴 +4 位作者 刘彦春 韩艳婷 马远超 管勇 琚煜熙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6期49-56,共8页
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收集了201条中国森林土壤呼吸及相关环境因子数据,比较了不同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沿着气候梯度由南至北呈递减趋势,平均速率... 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收集了201条中国森林土壤呼吸及相关环境因子数据,比较了不同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沿着气候梯度由南至北呈递减趋势,平均速率为2.67μmol·m^(–2)·s^(–1)。天然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2.89μmol·m^(–2)·s^(–1))显著高于人工林(2.40μmol·m^(–2)·s^(–1))。除了暖温带以外,其它四个气候区的天然林土壤平均呼吸速率均高于人工林。人工林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暖温带(3.17μmol·m^(–2)·s^(–1))>热带(2.83μmol·m^(–2)·s^(–1))>亚热带(2.20μmol·m^(–2)·s^(–1))>中温带(1.97μmol·m^(–2)·s^(–1))>高原气候区(1.14μmol·m^(–2)·s^(–1));其中高原气候区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显著低于暖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天然林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热带(4.40μmol·m^(–2)·s^(–1))>暖温带(2.75μmol·m^(–2)·s^(–1))>亚热带(2.70μmol·m^(–2)·s^(–1))>高原气候区(2.63μmol·m^(–2)·s^(–1))>中温带(2.37μmol·m^(–2)·s^(–1))。不同气候带森林土壤自养呼吸贡献率平均为33.1%(17.1—65.7%),天然林土壤自养呼吸比例(34.7%)略高于人工林(32.6%)。中国森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平均为2.56(1.46—3.60),沿气候梯度由南到北逐渐增加。不同气候带的人工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2.38)要低于天然林(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呼吸 人工林 天然林 温度敏感性 土壤呼吸 林分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黄丰桥林场杉木树高曲线模拟研制 被引量:22
9
作者 向玮 吕勇 邱林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树高曲线在森林经营和收获调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用湖南省黄丰桥林场40块杉木样地资料,对10个非线性树高曲线模型进行了拟合和检验。结果表明:Kozak函数是模拟树高曲线的理想模型。经检验,建立的杉木人工林树高预测方程可在研究区内应用。
关键词 杉木 树高曲线 Kozak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加强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昊 《种子科技》 2020年第7期108-109,共2页
林业资源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给林业资源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家提出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以及进行营林造林工程来缓解林业资源过度利用的情况,并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 林业资源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给林业资源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家提出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以及进行营林造林工程来缓解林业资源过度利用的情况,并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想要保证这些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加强应用森林培育技术。主要探讨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森林培育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技术 重要性 林业 可持续发展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贤胜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1期90-90,共1页
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有助于优化环境,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同时对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对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展开研究,阐述了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以求通过改变经营管理体制... 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有助于优化环境,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同时对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对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展开研究,阐述了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以求通过改变经营管理体制、改良经营管理措施和加大投入机制等方法来缓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生态防护体系 经营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树种水松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茹永强 戴慧堂 乔国壮 《河南林业科技》 1999年第3期32-33,共2页
水松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濒危植物,第四纪冰川之后,仅我国南部有少量分布,种群表现极为脆弱。我们在1964 年开始进行引种栽培的研究,经过30 多年的引种驯化,水松在江淮之间得已繁衍。本文重点介绍水松形态特征、引种地立地条件。
关键词 水松 引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