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首诊影像学表现构建模型预测低级别膝关节软骨下功能不全性骨折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绍文 李晓静 +3 位作者 王凤 郭会利 刘玉珂 张斌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5-590,共6页
目的根据膝关节软骨下功能不全性骨折(SIFK)首诊影像学因素构建模型,预测其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低级别(1级或2级)SIFK患者,根据1年后SIFK分级将其分为进展组(进展为3级或4级,n=30)及无进展组(仍为1级或2级,n=30);比较2组首诊临床... 目的根据膝关节软骨下功能不全性骨折(SIFK)首诊影像学因素构建模型,预测其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低级别(1级或2级)SIFK患者,根据1年后SIFK分级将其分为进展组(进展为3级或4级,n=30)及无进展组(仍为1级或2级,n=30);比较2组首诊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首诊影像学表现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低级别SIFK进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价值,并与单一预测因素进行比较。结果组间胫骨内翻角、胫骨后倾角(PTS)、病变髁软骨损伤分级、内侧半月板挤压距离、内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损伤及撕裂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首诊影像学所见PTS、病变髁软骨损伤分级和内侧半月板挤压距离构建的预测低级别SIFK进展的回归模型为Logit(P)=-0.561+0.300×PTS(°)+1.702×病变髁软骨损伤分级+0.874×内侧半月板挤压距离(mm),其AUC为0.962,高于任意单一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根据首诊影像学所见PTS、病变髁软骨损伤分级和内侧半月板挤压距离构建的回归模型预测低级别SIFK进展的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疾病 磁共振成像 X线透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联合椎体脂肪及椎旁肌脂肪半定量评分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宋绍文 李晓静 +3 位作者 王凤 郭会利 刘玉珂 张斌青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中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评价其对退变程度的量化评估价值。并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相邻椎体、椎旁肌脂肪浸润的关联,以揭示其是否为一种肌骨协同的整体性病变。方... 目的: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中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评价其对退变程度的量化评估价值。并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相邻椎体、椎旁肌脂肪浸润的关联,以揭示其是否为一种肌骨协同的整体性病变。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9月—2023年10月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行腰椎MRI和DTI检查。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解剖节段),并由2位医师分别评估患者影像学资料,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测量结果一致性。比较不同PM分级里FA值和ADC值的差异、椎体和椎旁肌脂肪浸润评分的差异,并分析PM分级与年龄、解剖节段、DTI参数、椎体和椎旁肌脂肪浸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医师测量结果除右侧腰大肌外,其余ICC均>0.75,测量一致性良好。不同PM分级中,双侧腰大肌脂肪浸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和ADC值、上下椎体脂肪浸润评分、双侧多裂肌和双侧竖脊肌脂肪浸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与PM分级呈强相关(r_(FA)=0.748),ADC值、解剖节段、年龄和上椎体脂肪浸润与PM分级呈中等相关(r_(ADC)=-0.539、r_(解剖节段)=0.571、r_(年龄)=0.471、r_(上椎体)=0.371),下椎体脂肪浸润、双侧多裂肌和双侧竖脊肌脂肪浸润与PM分级均呈弱相关(r_(下椎体)=0.250、r_(右多裂肌)=0.185、r_(左多裂肌)=0.198、r_(右竖脊肌)=0.102、r_(左竖脊肌)=0.126),双侧腰大肌与PM分级无相关。结论:FA值和ADC值可用于量化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且腰椎间盘退变是一种肌骨协同整体性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耻骨结合处骨软骨病(Van Neck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绍文 李晓静 +2 位作者 刘玉珂 郭会利 张斌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3-576,共4页
目的 结合文献回顾观察坐骨耻骨结合处骨软骨病[Van Neck病(VND)]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纳入12例VND患儿,回顾相关文献选出另12例资料完整的VND患儿,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24例VND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14岁;均为... 目的 结合文献回顾观察坐骨耻骨结合处骨软骨病[Van Neck病(VND)]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纳入12例VND患儿,回顾相关文献选出另12例资料完整的VND患儿,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24例VND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14岁;均为单侧病变,左侧16例、右侧8例;其中10例诉患侧腹股沟区疼痛,8例患侧髋关节疼痛,5例臀部疼痛,1例患侧下肢痛伴活动受限。X线片和平扫CT见患侧坐骨耻骨结合处局限性膨隆,其内骨质密度不均并可见低密度区,病灶边缘不规则伴硬化;MRI均见患侧坐骨耻骨结合处呈T1WI低信号、T2WI和T2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17/17,100%),10例(10/17,58.82%)坐骨耻骨结合处梭形肿胀,7例(7/17,41.18%)病灶边缘不规则,10例(10/17,58.82%)周围软组织水肿,8例(8/17,47.06%)可见“纤维桥接”表现。结论 VND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为单侧腹股沟区疼痛、髋关节疼痛或臀区疼痛;MRI均见坐骨耻骨结合处信号改变,近半数边缘不规则、可见“纤维桥接”,半数以上局部可见梭形肿胀及邻近软组织信号改变。X线和CT平扫可用于初筛V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炎 坐骨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培岭 张翔亚 +1 位作者 刘玉珂 郭会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病的最佳手段,能很好的缓解疼痛症状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假体使用寿命的延长,相关术后并发症逐渐增加,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检查。本文就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及评价...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病的最佳手段,能很好的缓解疼痛症状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假体使用寿命的延长,相关术后并发症逐渐增加,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检查。本文就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及评价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低磷血性骨软化症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婉秋 曾庆宇 +2 位作者 张斌青 刘玉珂 郭会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55-1559,共5页
目的观察散发性低磷血性骨软化症(HO)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散发性HO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9例散发性HO患者首发症状均为不同程度骨痛及肌无力;19例均见低磷血症,9例血钙降低,16例碱性磷酸酶(ALP)升高,4... 目的观察散发性低磷血性骨软化症(HO)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散发性HO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9例散发性HO患者首发症状均为不同程度骨痛及肌无力;19例均见低磷血症,9例血钙降低,16例碱性磷酸酶(ALP)升高,4例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7例24 h尿钙(UCa)升高、2例降低,18例24 h尿磷(UP)降低、1例升高。X线片示11例骨质疏松、6例退变、6例骨折;全身骨扫描示18例全身多发局部骨代谢活跃灶;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扫描(DEXA)示16例患侧髋关节骨质疏松、3例骨量减少,8例脊柱区域骨质疏松、11例骨量减少;MRI示11例双侧股骨头关节面下条形T1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8例胸腰椎体上、终板下条片状双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见周围骨质片状稍高信号,呈“夹心板”征。结论散发性HO以全身多部位不同程度骨痛和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伴低血磷、低UP及高ALP等;影像学可见骨质密度异常、横向假骨折线、软骨下细微骨折及“夹心板”征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化症 低血磷症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韧带周围脂肪垫MRI表现与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辰 张斌青 郭会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7-1581,共5页
目的观察交叉韧带周围脂肪垫(PCFP)MRI表现与膝骨关节炎(K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经MRI确诊KOA患者(KOA组)及30名健康人(对照组),观察MRI所示PCFP、髌下脂肪垫(IPFP)、股四头肌脂肪垫(QFP)及股前脂肪垫(PFP)信号强度... 目的观察交叉韧带周围脂肪垫(PCFP)MRI表现与膝骨关节炎(K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经MRI确诊KOA患者(KOA组)及30名健康人(对照组),观察MRI所示PCFP、髌下脂肪垫(IPFP)、股四头肌脂肪垫(QFP)及股前脂肪垫(PFP)信号强度变化。获取各自最大横截面积,评估KOA严重程度,包括膝关节软骨损伤、前交叉韧带撕裂、骨髓病变(BML)、半月板损伤及Park分级。比较组间脂肪垫MRI参数,分析PCFP参数与其他脂肪垫参数及K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组间IPFP及PCFP信号变化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OA组IPFP最大横截面积及PFP髌股间厚度均小于、而PCFP最大横截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PCFP信号变化分级与IPFP信号变化分级呈正相关(r_(s)=0.557),与PFP髌股间厚度呈负相关(r_(s)=―0.651);PCFP最大横截面积与IPFP、PFP、QFP最大横截面积及QFP占位效应均呈正相关(r_(s)=0.314~0.368);PCFP信号变化分级与膝关节各间室(髌股关节内、外侧,股骨内、外侧,以及胫骨内、外侧)软骨损伤均呈正相关(r_(s)=0.502~0.735),PCFP最大横截面积与股骨外侧软骨损伤相关(r_(s)=0.305)。此外,PCFP信号变化与前交叉韧带撕裂、BML、内侧半月板撕裂、外侧半月板撕裂、内侧半月板挤压、渗出性滑膜炎及Park分级均呈正相关(r_(s)=0.425~0.789);PCFP最大横截面积与BML呈正相关(r_(s)=0.313)。结论PCFP MRI信号变化可提示KOA,且其分级与KOA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脂肪组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DPSPECT/CT诊断钳夹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斌青 刘云 +1 位作者 郭会利 张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99)Tc^m-MDPSPECT/CT诊断钳夹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钳夹型FAI的85例患者(共96个发病髋关节)行^(99)Tc^m-MDP SPECT/CT检査,并进行图像分析。最终由手术或6个月以上的随访资料确诊。分别计算CT、SPEC... 目的探讨^(99)Tc^m-MDPSPECT/CT诊断钳夹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钳夹型FAI的85例患者(共96个发病髋关节)行^(99)Tc^m-MDP SPECT/CT检査,并进行图像分析。最终由手术或6个月以上的随访资料确诊。分别计算CT、SPECT和SPECT/CT评价钳夹型FAI的诊断效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6个髋关节中,临床最终确诊有钳夹型FAI 87个。CT、SPECT和SPECT/CT显像对钳夹型FAI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7.01%(67/87),95.56%(84/87)、95.56%(84/87),特异度分别为44.44%(4/9)、100%(9/9)、100%(9/9),准确率分别为73.95%(71/96),96.88%(93/96)、96.88%(93/96)。三种方法诊断钳夹型FA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PECT/CT融合显像和SPECT显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CT/CT或SPECT显像与CT检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99)Tc^m-MDP SPECT/CT可灵敏、准确地诊断钳夹型FAI,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足巨大去分化软骨肉瘤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娟 李培岭 +1 位作者 杨冬均 翟昭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2-963,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男,61岁,于40多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足背包块,约核桃大小,无明显增大,外院诊断为软骨瘤。1个月前,患者不慎被重物砸伤左足背伴皮肤裂伤,未就诊治疗,此后包块逐渐增大,皮肤坏死,溃疡形成,无发热、咳嗽等不适,为... 病例资料 患者,男,61岁,于40多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足背包块,约核桃大小,无明显增大,外院诊断为软骨瘤。1个月前,患者不慎被重物砸伤左足背伴皮肤裂伤,未就诊治疗,此后包块逐渐增大,皮肤坏死,溃疡形成,无发热、咳嗽等不适,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左足平片检查:左足第一跖骨骨质破坏,周围大量高密度影(图1、2),急诊以左足背血肿机化不全伴糜烂、异位骨化收治入院。入院专科检查:左足背见大小约10 cm &#215;10 cm&#215;6 cm 的包块,质韧,活动度差,边界不清,局部皮温高,包块表面皮肤坏死,溃疡形成,有脓性分泌物,伴恶臭,周围红肿,足背感觉减退,末梢循环差,足趾屈伸活动障碍。入院后行 MRI 检查,示左足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图3~5),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分化软骨肉瘤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的MRI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索方方 介瑞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8-64岁,平均32.8岁)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的MRI表现,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均行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肿瘤均表现为位置较深的梭形或... 目的:探讨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8-64岁,平均32.8岁)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的MRI表现,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均行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肿瘤均表现为位置较深的梭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最大直径4.8-16.5cm;邻近关节12例,远离关节3例,5例包绕邻近关节或骨质生长,2例侵犯邻近骨质。T1WI上与肌肉呈等信号为主,其中6例肿块可见斑片状稍高信号区,4例肿块可见斑点状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以高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6例出现高、中、低"三重信号";7例肿瘤内可见低信号分隔征,5例瘤周可见水肿,5例瘤周可见不完整假包膜。增强扫描肿块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分隔强化2例,瘤周水肿强化1例。结论: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特别是肿瘤邻近关节生长,瘤内有分隔、"三重信号"征及不均匀强化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融合骨显像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玉珂 李培岭 +4 位作者 郭会利 王娜 孟庆阳 姚太顺 孟宪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技术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情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四肢骨折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骨折端SPECT/CT融合骨显像特征,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并与临床随诊或手术情况对照,计算SPECT/CT判断骨折能否远期愈合的准确...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技术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情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四肢骨折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骨折端SPECT/CT融合骨显像特征,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并与临床随诊或手术情况对照,计算SPECT/CT判断骨折能否远期愈合的准确率。结果 68例四肢骨折,X线或CT检查均不能明确判断骨折能否远期愈合。SPECT/CT融合骨显像中,52例患者见连续性放射浓聚通过骨折线并跨越两侧骨折端,提示骨折处于愈合进程中,具有远期愈合可能;经临床随诊证实46例骨折愈合,6例未愈合。16例骨折端未见明显连续性通过骨折线的放射性浓聚,提示骨折不愈合,且远期愈合的可能性较小;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为骨折不愈合。SPECT/CT融合骨显像判断骨折愈合的准确率为91.18%(62/68)。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可准确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情况,对指导临床制定骨折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亚甲基二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斌青 刘云 +1 位作者 张敏 郭会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确诊腰椎峡部裂患者的99mTc-MDP SPECT/CT资料,观察影像学特征,评价其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结果:45例患者92个峡部裂。CT、SPECT及SPECT/C...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确诊腰椎峡部裂患者的99mTc-MDP SPECT/CT资料,观察影像学特征,评价其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结果:45例患者92个峡部裂。CT、SPECT及SPECT/CT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00%(92/92)、34.78%(32/92)和100%(92/92),准确率分别为100%(92/92)、34.78%(32/92)和100%(92/92)。CT、SPECT及SPECT/CT显像对不稳定性峡部裂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4.00%(22/50)、64.00%(32/50)、100.00%(92/92),特异度均为100.00%,准确率分别为69.57%(64/92)、91.30%(84/92)、100.00%(92/92)。经比较,SPECT/CT及CT对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SPECT(P<0.05)。SPECT/CT对峡部裂的不稳定性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SPECT和CT显像(P<0.05)。结论:^(99m)Tc-MDP SPECT/CT显像对腰椎峡部裂,尤其是不稳定性峡部裂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疾病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对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斌青 宋青凤 郭会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SPECT/CT对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6年12月230个(185例患者)假体置换术后疼痛而DR及CT未能明确诊断的髋关节,行99mTc-MDP SPECT/CT显像探查原因。疼痛原因最终诊断经手术或临床随访... 目的:探讨SPECT/CT对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6年12月230个(185例患者)假体置换术后疼痛而DR及CT未能明确诊断的髋关节,行99mTc-MDP SPECT/CT显像探查原因。疼痛原因最终诊断经手术或临床随访及影像学证实,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大于6月。计算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SPECT/CT显像阳性156个,均为真阳性,其中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123个(假体柄松动71个、髋臼假体松动34个、髋臼及假体柄均松动18个),感染性松动25个,股骨骨折8个。SPECT/CT显像阴性74个(其中5个假阴性,余69个随访证实均为非假体及骨质源性疼痛)。SPECT/CT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或骨源性疼痛原因诊断符合率为96.89%(156/161)。结论:在DR及CT检查未能明确诊断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疼痛原因时,SPECT/CT显像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疼痛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痛性足副舟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斌青 宋青凤 +1 位作者 郭树农 郭会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99m) 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痛性足副舟骨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男11例,女21例)临床确诊为痛性足副舟骨患者的^(99m) Tc-SPECT/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别计算同机CT、SPECT/CT显像对其诊断的... 目的:探讨^(99m) 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痛性足副舟骨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男11例,女21例)临床确诊为痛性足副舟骨患者的^(99m) Tc-SPECT/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别计算同机CT、SPECT/CT显像对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2例患者64只足,51只足存在副舟骨,其中痛性足副舟骨35只,均为Ⅱ型。同机CT诊断痛性足副舟骨的灵敏度是40%(14/35)、特异度是81.25%(13/16)、阳性预测值是82.35%(14/17),阴性预测值是38.24%(13/34)。SPECT/CT诊断痛性足副舟骨38只,其中假阳性3只;显示阴性13只,均为真阴性,SPECT/CT诊断痛性副舟骨的灵敏度是100%(35/35)、特异度是81.25%(13/16)、阳性预测值是92.10%(35/38),阴性预测值是100%(13/13)。经比较,SPECT/CT对痛性足副舟骨的诊断准确性高于同机CT显像(P<0.05)。结论:^(99m) 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可准确诊断痛性足副舟骨,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克联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波 郭会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探讨云克联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 目的探讨云克联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行走能力、疼痛程度、关节功能评分、坏死指数以及骨髓水肿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行走能力,疼痛程度、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坏死指数均有好转,观察组疼痛程度与坏死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走能力、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水肿改善情况:治疗后观察组骨髓水肿1级降为0级22例,2级将为1级9例,3级将为2级5例;治疗后对照组骨髓水肿1级降为0级16例,2级降为1级9例,3级将为2级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克联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云克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 股骨头坏死愈胶囊 骨髓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明原因疼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斌青 宋青凤 +1 位作者 刘玉珂 郭会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SPECT/CT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明原因疼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10月—2016年6月51例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而解剖影像学(DR、CT)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行99m Tc-MDP SPECT/CT图像融合检查,探讨其诊断价值。疼痛原... 目的:探讨SPECT/CT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明原因疼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10月—2016年6月51例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而解剖影像学(DR、CT)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行99m Tc-MDP SPECT/CT图像融合检查,探讨其诊断价值。疼痛原因最终经手术或6月以上的临床随访证实,计算SPECT/CT显像对其诊断效能。结果:51例患者,SPECT/CT显像阳性35例(68.63%),32例为真阳性,其中无菌性松动17例(股骨端松动6例,胫骨平台端松动7例,两者均松动4例),感染性松动6例,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9例;3例假阳性,SPECT/CT显像提示为无菌性松动,随访证实为感染。阴性16例(其中假阴性2例,余14例为非假体及骨质源性疼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明原因疼痛的患者,SPECT/CT对假体或骨源性疼痛原因诊断灵敏度是91.43%(32/35)、特异度是87.5%(14/16)、符合率为86.49%(32/37)。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解剖影像学未能明确疼痛原因时,SPECT/CT显像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疼痛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DP SPECT/CT对老年人不明原因下腰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静 郭会利 +1 位作者 张翔亚 张斌青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 :探讨^(99m)Tc-MDP SPECT/CT图像融合对老年人不明原因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65例LBP老年患者,解剖影像学(DR、CT或MRI)未能明确诊断而行^(99m)Tc-MDP SPECT/CT图像融合检查,以最终临床诊断为诊... 目的 :探讨^(99m)Tc-MDP SPECT/CT图像融合对老年人不明原因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65例LBP老年患者,解剖影像学(DR、CT或MRI)未能明确诊断而行^(99m)Tc-MDP SPECT/CT图像融合检查,以最终临床诊断为诊断标准,探讨其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结果:65例患者^(99m)Tc-MDP SPECT/CT显像阳性56例,其中真阳性48例,假阳性8例;显像阴性9例,随访证实均非骨源性LBP。SPECT/CT对老年人LBP的骨源性病因诊断灵敏度是100%(48/48),特异度52.94%(9/17),阳性预测值85.7%(48/56),准确度87.69%(57/65)。LBP的骨源性病因包括关节突关节炎17例,终板软骨炎16例,棘突撞击15例,病灶部位均表现为显像剂异常摄取增高。结论:解剖影像学不能明确诊断老年人的LBP时,^(99m)TcMDP SPECT/CT显像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老年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球腿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军辉 张国庆 +2 位作者 刘玉珂 郭会利 张斌青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4-46,51,共4页
目的:总结网球腿的MRI影像学特征,探讨MRI对网球腿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诊断为网球腿患者的MRI资料,其中男47例,女9例;MRI检查主要采用冠状面T1加权成像(T1WI)、冠状面及横轴面脂肪抑制-质子加权成像(FS-PD... 目的:总结网球腿的MRI影像学特征,探讨MRI对网球腿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诊断为网球腿患者的MRI资料,其中男47例,女9例;MRI检查主要采用冠状面T1加权成像(T1WI)、冠状面及横轴面脂肪抑制-质子加权成像(FS-PDWI)序列对小腿进行成像,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分析MRI表现并总结网球腿的影像学特征,探讨MRI对网球腿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结果:56例患者,均以腓肠肌内侧头(MGM)损伤为主,其中16例(28.6%)合并腓肠肌外侧头(LGM)和/或比目鱼肌(SM)损伤,6例(10.7%)合并跖肌(PT)损伤。56例患者中Ⅰ级损伤8例(14.3%),Ⅱ级损伤33例(58.9%),Ⅲ级损伤15例(26.8%),所有患者均无胫腓骨骨挫伤或骨折。腓肠肌(GM)与比目鱼肌(SM)间积液或积血48例(85.7%);GM筋膜下积液或积血9例(16.1%);小腿浅筋膜损伤39例(69.6%);GM或SM筋膜撕裂11例(19.6%)。结论:MRI可清晰、全面显示网球腿的损伤部位及程度,MGM内侧筋膜下肌肉及肌肉肌腱连接处损伤是其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样骨瘤 ^(99)Tc^(m)-MDP SPECT/CT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军辉 宋青凤 +1 位作者 郭会利 张斌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观察骨样骨瘤的^(99)Tc^(m)-MDP SPECT/CT特征。方法对36例临床疑诊骨样骨瘤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显像,分析其特征;以手术病理或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SPECT/CT显像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36例中,最终确诊28... 目的观察骨样骨瘤的^(99)Tc^(m)-MDP SPECT/CT特征。方法对36例临床疑诊骨样骨瘤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显像,分析其特征;以手术病理或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SPECT/CT显像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36例中,最终确诊28例骨样骨瘤。^(99)Tc^(m)-MDP SPECT/CT诊断骨样骨瘤28例、其他疾病8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为100%。28例骨样骨瘤中,骨皮质型8例(8/28,28.57%),骨膜下型4例(4/28,14.29%),松质骨型16例(16/28,57.14%);17例(17/28,60.71%)病变位于关节囊内,11例(11/28,39.29%)位于关节囊外;^(99)Tc^(m)-MDP SPECT/CT显像均可见双密度征,瘤巢显像剂摄取明显高于周围骨质硬化,并逐渐递减。结论骨样骨瘤的^(99)Tc^(m)-MDP SPEC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