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高超 陆苗 +1 位作者 张勋 李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8-32,共5页
为分析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59—2008年日尺度气象数据与径流数据,将SWIM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统计方法相结合,定量分析了上游径流对气候要素敏感系数以及各气候要素对径流的贡献率,得到以下结论:①淮河流域上游干... 为分析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59—2008年日尺度气象数据与径流数据,将SWIM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统计方法相结合,定量分析了上游径流对气候要素敏感系数以及各气候要素对径流的贡献率,得到以下结论:①淮河流域上游干流区域径流对降水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对气温的敏感性,径流对气温的敏感性十分小,所以,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径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水的影响上;②淮河流域上游地区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为6.1%-7.7%,气温对径流的贡献率为-0.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 敏感性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均匀度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永婷 徐光来 +3 位作者 李鹏 尹周祥 刘继锋 高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104,共6页
研究淮河上游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均匀度及其变化周期,为防洪防汛,水资源的合理规划管理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选取1975—2014年淮河上游2个水文代表站点(大坡岭和长台关)实测逐日流量数据,计算各年平均流量基尼系数和洛... 研究淮河上游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均匀度及其变化周期,为防洪防汛,水资源的合理规划管理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选取1975—2014年淮河上游2个水文代表站点(大坡岭和长台关)实测逐日流量数据,计算各年平均流量基尼系数和洛伦兹不对称系数,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淮河上游流量的年内分配均匀度、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1)近40年淮河上游大坡岭和长台关水文站的逐年平均流量均呈微弱下降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1.68m^3/(s·10a)和-3.83m^3/(s·10a)。年均流量的基尼系数变化幅度不明显,年平均基尼系数分别为0.54和0.53。洛伦兹不对称系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大于1的洛伦兹不对称系数的年份占总年份的比例分别约为65%和57.5%;(2)2个水文站的Hurst指数都略大于0.5,表明存在显著的Hurst现象,即该地区年径流时间序列大体上延续历史变化趋势,说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年径流量仍将微弱减少;(3)近40年淮河上游年径流变化主要存在3a,12a和28a的主周期。在气候变化、流域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均匀度发生着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变化 均匀度 变化规律 淮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对不同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薛颖 高超 +2 位作者 张勋 许莹 李鹏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8,共7页
基于淮河流域上游地区8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日降水量与温度数据,通过改变降水量和温度建立25种气候情景,利用SWIM水文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径流量进行模拟,分析了淮河上游地区径流量对不同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性,有利于该地区旱涝灾害... 基于淮河流域上游地区8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日降水量与温度数据,通过改变降水量和温度建立25种气候情景,利用SWIM水文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径流量进行模拟,分析了淮河上游地区径流量对不同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性,有利于该地区旱涝灾害的及时预警。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上游地区,降水量的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较大,在仅考虑降水量和温度的情况下,径流量对降水量变化的敏感性系数处在1.7012~2.1358范围内,而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弱,三个站点径流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系数处在-0.0499~0.1547范围内;研究区在研究期内降水量变化对径流量的变化贡献较小,由大坡岭向下游依次为-0.0014,-0.0052,-0.0009,温度变化对径流量的贡献较大,由大坡岭向下游依次为0.0828,0.0152,0.0039,径流量对气候要素的响应不仅由其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性决定,也受到气候要素变化幅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上游 SWIM水文模型 敏感性 贡献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资料中连续性数据缺失插补方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兰兰 王恺 赵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172,共4页
针对土壤相对湿度数据缺失通常会造成较大的资料误差以致影响研究结果精度,为有效插补农业气象资料,以实测资料中连续性缺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含降水因素的BP人工神经网络迭代插补模型,对驻马店农气站的0~20 cm土壤相对湿度的块状缺... 针对土壤相对湿度数据缺失通常会造成较大的资料误差以致影响研究结果精度,为有效插补农业气象资料,以实测资料中连续性缺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含降水因素的BP人工神经网络迭代插补模型,对驻马店农气站的0~20 cm土壤相对湿度的块状缺失进行模拟,与线性插值方法的模拟结果对比表明,BP模型插值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适用性较好,为农业气象资料连续性数据缺失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缺失 数据插补 线性插值 BP模型 农业气象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查芊郁 高超 +3 位作者 杨茹 刘悦 阮甜 李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3-592,共10页
基于ISI-MIP(The Inter-Sectoral Impact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推荐使用的5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HadGEM2-ES,GFDL-ESM2M,MIROC-ESM-CHEM,Nor-ESM1-M,IPSL-CM5ALR),驱动SWIM(Soil and Water IntegratedModel)水文模型,研究全... 基于ISI-MIP(The Inter-Sectoral Impact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推荐使用的5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HadGEM2-ES,GFDL-ESM2M,MIROC-ESM-CHEM,Nor-ESM1-M,IPSL-CM5ALR),驱动SWIM(Soil and Water IntegratedModel)水文模型,研究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变化,得出结论:(1)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在2种升温情景下均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全球升温1.5℃时年径流量较基准期(1986—2005年)增长9.5%,而升温2.0℃情景下涨幅更明显,高达17%。(2) 4个季节径流量在2种升温情景下较基准期均有增长,其中春季涨幅最明显,达24.4%,夏、秋、冬季涨幅分别为7.1%、16.1%、13.5%。全球升温2.0℃时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在4个季节较基准期增长率均大于全球升温1.5℃时。(3)不同气候模式输出日径流量最大值相差较大而平均值相差较小。未来2种升温情景日径流量超过王家坝闸设计流量的日次较基准期均有增加,尤其升温2.0℃情景较基准期增多22次,较升温1.5℃情景多5.8次,表明未来升温2.0℃情景下淮河上游出现极端径流事件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15℃ 升温2.0℃ 全球气候模式 SWIM水文模型 淮河上游 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汝河流域气候和径流响应及贡献率定量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金亚优 徐慧 邱新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29,100,共5页
洪汝河流域因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旱涝灾害时有发生,因此研究其径流与气象因素的响应关系对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出口站班台站1960~2016年的径流和气象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法揭示径流演变周期,综合运用有序聚类等... 洪汝河流域因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旱涝灾害时有发生,因此研究其径流与气象因素的响应关系对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出口站班台站1960~2016年的径流和气象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法揭示径流演变周期,综合运用有序聚类等方法诊断突变点。在偏相关分析基础上引入复相关计算定性分析径流和气象因子相关性,最后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和小波多元回归方程定量计算并对比气象因子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洪汝河年径流存在4个较明显演变周期,检验出突变年份为2008年;气候对径流影响大小依次为降雨、蒸发、均温;气象和人为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相近,且与小波系数回归方程算出的降雨、蒸发贡献比相似,均为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小波分析 变异诊断 复相关分析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制备聚乳酸/聚醚砜复合纳米纤维膜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秦爱文 张琳彬 +3 位作者 孙金玺 张攀鹏 伍文静 辛长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制备聚乳酸/聚醚砜(PLA/PES)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改变皮层溶液的挤出速率以及在芯层溶液中分别添加石墨烯(GO)、碳纳米管(MWCNTs)、埃洛石(HNTs)纳米粒子,制备了系列皮芯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纤...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制备聚乳酸/聚醚砜(PLA/PES)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改变皮层溶液的挤出速率以及在芯层溶液中分别添加石墨烯(GO)、碳纳米管(MWCNTs)、埃洛石(HNTs)纳米粒子,制备了系列皮芯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纤维强伸度仪、接触角测定仪等仪器测试表征了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结构、拉伸强度、疏水性以及吸油倍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均大于130°,表现出较好的亲油疏水性;当往芯液中添加石墨烯(GO)时,纳米纤维膜的吸油性能、拉伸性能最好,在甘油中的吸油倍率可达到67.61倍,食用油中可达到48. 02倍,纵向断裂强度为62. 68 MPa,横向断裂强度为43.98 MPa,横向断裂伸长率可达到697.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醚砜 同轴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膜 吸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次实测流量的洪水过程流量推算方法
8
作者 牛长喜 邓清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7-51,共5页
基于1次实测断面流量资料,依据水位变化引起垂线水深与流速的变化关系,获得多个水位变化后相应的流量数值,作为水位—流量关系数据参与定线。结果表明:1Q+h分析法流量推算的平均误差绝对值为7.94%,系统误差为0.53%,70%保证率的推算误差... 基于1次实测断面流量资料,依据水位变化引起垂线水深与流速的变化关系,获得多个水位变化后相应的流量数值,作为水位—流量关系数据参与定线。结果表明:1Q+h分析法流量推算的平均误差绝对值为7.94%,系统误差为0.53%,70%保证率的推算误差绝对值为9.68%,90%保证率的推算误差绝对值为16.0%,72.7%的年份可以保证70%保证率的推算误差绝对值小于10%;2Q+Z分析法流量推算的平均误差绝对值为6.88%,系统误差为0.16%,70%保证率的推算误差绝对值为7.78%,90%保证率的推算误差为15.3%,从年份来说,85.7%的年份可以保证70%保证率的推算误差绝对值小于10%。建议洪水过程中以较高的精度进行流量测验,从以往的要求测验次数转变到要求测验精度上来,在洪水过程中应力争用常测法测验,为洪水过程采用分析法推算流量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洪水过程 实测流量 推算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