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限封育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赵凌平 白欣 +3 位作者 谭世图 樊文娜 王占彬 王清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了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动态变化规律,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限封育(0、5、15、23和32年)对草地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演替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 为了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动态变化规律,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限封育(0、5、15、23和32年)对草地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演替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枯落物量和厚度呈递增趋势,群落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群落密度呈递减趋势,地上生物量和禾草地上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封育23年草地达到了峰值。不同年限的封育对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封育15年达到峰值。地上植被群落封育演替的一般模式为杂类草生长阶段→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逐渐占优势阶段→本氏针茅稳定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年限 典型草原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群落演替 地上生物量 地上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繁殖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凌平 谭世图 +3 位作者 白欣 王占彬 程积民 王清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34,共8页
【目的】研究封育和放牧管理措施对多年生草地繁殖更新的影响,为退化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选取封育23年草地和放牧地作为试验样地,采用单位面积挖掘取样法调... 【目的】研究封育和放牧管理措施对多年生草地繁殖更新的影响,为退化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选取封育23年草地和放牧地作为试验样地,采用单位面积挖掘取样法调查后代繁殖更新情况,分析比较了封育和放牧管理措施对地上植被盖度、密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后代繁殖更新密度、无性和有性繁殖密度及5种无性繁殖类型密度的影响。【结果】与放牧相比,长期封育显著降低了地上植被的密度、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而显著提高了植被盖度、枯落物厚度和枯落物生物量。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的植物更新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其中,多年生牧草主要依靠分蘖、根茎和分枝来进行无性繁殖。与放牧地相比,封育23年草地更新苗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下降,无性繁殖密度显著降低,而有性繁殖密度差异不大。长期封育显著降低了根茎型、分蘖型和分枝型牧草的无性繁殖密度,而对根蘖型和匍匐型牧草的无性繁殖密度影响不显著。【结论】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是以多年生克隆植物为主的草原生态系统,地上植被的繁殖更新更依赖于无性繁殖。封育和放牧措施对多年生草地的无性繁殖影响较大。封育和放牧措施对地上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密度的影响可通过植物繁殖更新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有性繁殖 繁殖更新 无性繁殖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火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群落特征及土壤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凌平 魏楠 +4 位作者 谭世图 何晴波 王占彬 樊文娜 孙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583,共8页
本研究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冬季火烧区和未火烧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功能群组成、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结果表明:冬季火烧显著降低了多年生禾草的重要值,而提高... 本研究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冬季火烧区和未火烧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功能群组成、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结果表明:冬季火烧显著降低了多年生禾草的重要值,而提高了多年生杂类草的重要值,而对一、二年生草本和灌木、半灌木功能群的重要值影响不显著。冬季火烧显著提高了灌木、半灌木在群落中的比例,并且降低了一、二年生草本的比例,但对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的比例影响不显著。灌木、半灌木功能群的丰富度指数在火烧地显著大于未火烧地,而一、二年生草本的丰富度指数显著小于未火烧地。冬季火烧显著降低多年生禾草功能群的生物量和显著提高多年生杂类草功能群的生物量。火烧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0~10cm土层中均显著高于未火烧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火烧 功能群特征 地上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和繁殖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凌平 白欣 +3 位作者 王占彬 程积民 谭世图 王清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6,共9页
火烧影响着草地植物种群的繁殖策略和形成过程,控制着群落的组成、外貌特征、动态变化和演替进程。本文通过对比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未火烧区和火烧区火后第一年地上植被特征、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繁殖更新,探讨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 火烧影响着草地植物种群的繁殖策略和形成过程,控制着群落的组成、外貌特征、动态变化和演替进程。本文通过对比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未火烧区和火烧区火后第一年地上植被特征、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繁殖更新,探讨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和繁殖更新对火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火烧显著降低了群落盖度、枯落物厚度与生物量,显著提高了群落的密度。火烧对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著,却显著降低了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火烧干扰明显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火烧显著提高了草地的繁殖更新密度和无性繁殖密度,而对有性繁殖密度和草地繁殖更新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著。火烧显著提高根茎型和分蘖型植物的密度,而对根蘖型、分枝型和匍匐型植物密度影响不显著。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是以多年生克隆植物为主的草原生态系统,地上植被的繁殖更新更依赖于无性繁殖。植物繁殖更新贡献高低与火烧无关,而与草地群落物种组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 典型草原 植被群落结构 繁殖更新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年限对云雾山典型草原植物繁殖与植被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凌平 谭世图 +1 位作者 白欣 王占彬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共9页
研究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繁殖更新的影响,为退化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5,15,23,32年)和放牧地(对照)草地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挖掘取样法进行草地繁... 研究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繁殖更新的影响,为退化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5,15,23,32年)和放牧地(对照)草地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挖掘取样法进行草地繁殖更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封育年限对后代繁殖更新苗的物种丰富度影响显著(P<0.05)。封育5年草地和封育15年草地的后代更新苗的物种丰富度与放牧地差异不明显(P>0.05),而封育23年草地和封育32年草地的后代更新苗的物种丰富度显著小于放牧地。封育年限对草地后代繁殖更新总密度、无性繁殖密度、根茎型、分蘖型、匍匐型和分枝型的繁殖密度均影响显著(P<0.05)。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繁殖更新总密度和无性繁殖密度均呈递减趋势,根茎型和分蘖型密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根蘖型和分枝型密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匍匐型的密度呈逐渐增加趋势,无性繁殖密度与有性繁殖密度之比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植物群落密度与无性繁殖密度、繁殖更新总密度之间均呈正显著相关。在云雾山典型草原,短期封育有利于植物后代繁殖更新,长期封育反而不利于草地的繁殖更新,对退化草地封育5年最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更新。植物无性繁殖密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繁殖总密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植物群落的密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年限 典型草原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芽库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崔伟 赵凌平 赵芙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5,共7页
在多年生草地生态系统中,芽库在干扰后的种群补充和更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研究采用单位面积挖掘取样法,比较分析了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特征和芽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芽库以分蘖芽为主,密度为832... 在多年生草地生态系统中,芽库在干扰后的种群补充和更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研究采用单位面积挖掘取样法,比较分析了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特征和芽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芽库以分蘖芽为主,密度为832~6 848芽·m^(-2)。与放牧相比,短期封育显著提高了芽库总密度和禾草芽库密度,但显著降低了非禾草芽库密度(P<0.05)。封育和放牧对典型草原芽库密度的显著影响,主要来自根茎型、分蘖型和根蘖型牧草芽库的贡献。短期封育显著提高根茎型和分蘖型牧草的芽库密度,而显著降低根蘖型牧草的芽库密度(P<0.05)。禾草芽密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地上茎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特征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调控禾草芽库密度来实现的。在草地管理中,芽库对地上植被的发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可以依靠芽库的测定来预测未来植被的产量、演替趋势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芽库 典型草原 无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怡琳 王占彬 吴信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3,共5页
蛋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参与并调控体内的关键代谢途径,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蛋氨酸也是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蛋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蛋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蛋鸡的产蛋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家禽饲粮中科... 蛋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参与并调控体内的关键代谢途径,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蛋氨酸也是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蛋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蛋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蛋鸡的产蛋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家禽饲粮中科学地添加蛋氨酸可提高生产性能和降低饲料成本,过量的蛋氨酸可能会引起生长抑制。本文主要介绍了蛋氨酸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和蛋鸡不同生长阶段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蛋鸡生产实践中饲粮的合理配制与科学饲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产蛋性能 蛋氨酸 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缺乏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肝脏蛋氨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怡琳 吴信 +1 位作者 印遇龙 王占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91-3098,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缺乏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肝脏蛋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80只62周龄的海兰灰蛋鸡,根据产蛋率均匀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33%的饲粮,蛋...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缺乏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肝脏蛋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80只62周龄的海兰灰蛋鸡,根据产蛋率均匀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33%的饲粮,蛋氨酸缺乏组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21%和0.27%的饲粮,试验期90d。结果表明:1)饲粮蛋氨酸缺乏显著降低了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日产蛋重、平均蛋重和不合格蛋率(P<0.05),显著提高了料蛋比(P<0.05)。2)蛋氨酸缺乏显著降低蛋鸡血清中蛋氨酸的含量(P<0.05)。0.21%蛋氨酸组蛋鸡血清中丝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0.27%蛋氨酸组蛋鸡血清中缬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脯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0.21%蛋氨酸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0.21%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DNA甲基转移酶1、N6-甲基腺苷(m6 A)甲基转移酶3(METTL3)和m6 A甲基转移酶14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0.27%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METTL3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0.21%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1a、5-甲基四氢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MTR)和胱硫醚-β-合成酶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0.27%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MTR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蛋氨酸缺乏对蛋鸡肝脏甲硫氨酸腺苷高半胱氨酸酶和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的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蛋鸡饲粮高水平的蛋氨酸缺乏会降低蛋鸡的生产性能,可能与蛋氨酸缺乏改变蛋氨酸代谢途径,影响DNA和RNA的甲基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蛋鸡 生产性能 蛋氨酸代谢 甲基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籽提取物对蛋鸡产蛋高峰后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时艺霖 赵胤博 +3 位作者 王占彬 黄勇 毛薇 顾宪红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9-44,共6页
试验选用产蛋率和体重等各项指标相近的48周龄海兰褐蛋鸡48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02%、0.03%的紫苏籽提取物,研究紫苏籽提取物对... 试验选用产蛋率和体重等各项指标相近的48周龄海兰褐蛋鸡48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02%、0.03%的紫苏籽提取物,研究紫苏籽提取物对蛋鸡产蛋高峰后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2%紫苏籽提取物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试验第30天蛋鸡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P〈0.05),对其他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2%紫苏籽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试验第30天蛋鸡血清中白蛋白含量(P〈0.05),添加0.03%紫苏籽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试验第30天蛋鸡血糖含量(P〈0.05);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第15天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含量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0.01%~0.03%紫苏籽提取物有利于提高蛋鸡产蛋高峰后期造血功能和蛋白质代谢,并具有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以及护肝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提取物 蛋鸡 血细胞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籽化学成分提取工艺条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时艺霖 顾宪红 +1 位作者 毛薇 王占彬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85,共7页
紫苏籽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类中药材之一,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α-亚麻酸、黄酮、迷迭香酸、萜烯类、多糖等,具有抗衰老、降血压、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 紫苏籽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类中药材之一,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α-亚麻酸、黄酮、迷迭香酸、萜烯类、多糖等,具有抗衰老、降血压、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紫苏籽化学成分分析、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以及紫苏籽在饲料、保健、食品和化工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为紫苏籽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 化学成分 提取工艺条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灌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魏楠 赵凌平 +1 位作者 谭世图 赵芙蓉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6期208-216,共9页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灌木入侵不仅会改变草本植物的分布格局,还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灌丛化的成因、影响、时空动态一直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将有助于理解灌木在天然草原中的作用和地位,对干旱半干...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灌木入侵不仅会改变草本植物的分布格局,还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灌丛化的成因、影响、时空动态一直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将有助于理解灌木在天然草原中的作用和地位,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综述了灌丛化的成因、入侵后对生态系统中植被与土壤的影响、草地灌丛化空间动态变化和草地灌丛化演替过程,以期为将来草地灌丛化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 形成机制 异质性 演替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子粉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耀文 马文峰 +4 位作者 张志丹 刘方圆 王杰 陈万光 王占彬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8-43,74,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女贞子粉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70周龄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基础饲粮... 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女贞子粉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70周龄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基础饲粮+1%女贞子粉)、试验Ⅱ组(基础饲粮+2%女贞子粉),预饲期7d,正试期30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均显著提高了蛋鸡产蛋率(P<0.05),但对蛋鸡料蛋比、破蛋率、平均日产蛋重、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蛋鸡的平均蛋重、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蛋黄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显著提高了蛋鸡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试验Ⅱ组显著提高了蛋鸡回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十二指肠肠壁厚度(P<0.05),但也显著降低了蛋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P<0.05)。由此可见,在蛋鸡产蛋后期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1%)的女贞子粉可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肠道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雾山典型草原群落空间异质性对不同干扰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晴波 赵凌平 +1 位作者 谭世图 王占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7,共9页
【目的】以云雾山典型草原群落为例,探讨不同干扰方式(封育、放牧和火烧)下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和空间异质性的变化。【方法】以放牧、封育23年和火烧后5年的草地为样地,在其中设置样方,调查物种频度、多度、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 【目的】以云雾山典型草原群落为例,探讨不同干扰方式(封育、放牧和火烧)下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和空间异质性的变化。【方法】以放牧、封育23年和火烧后5年的草地为样地,在其中设置样方,调查物种频度、多度、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指标,基于幂函数法则,分析种群空间异质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干扰方式下,群落的主要建群种发生了明显改变:封育地群落的建群种为甘青针茅、披碱草和白莲蒿;放牧地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为干生苔草、猪毛蒿和百里香;火烧地群落的建群种为白莲蒿、甘青针茅和干生苔草。草地群落中的不同种群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幂函数法则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且在实际分布中都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不同种群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的空间异质性具有特异性;放牧草地的群落空间异质性(1.258 6)高于火烧地(1.002 1),火烧草地的群落空间异质性高于封育地(0.485 3),封育草地群落的均匀性较好。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放牧地和火烧地均显著高于封育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封育地显著高于放牧地和火烧地,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3类草地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放牧和火烧干扰增强了群落整体的空间异质性,使不同植物种群的空间异质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植物群落 幂函数法则 空间异质性 云雾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蚕素抗菌肽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 蛋品质及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耀文 马文峰 +4 位作者 张志丹 刘方圆 王杰 曹忠洋 王占彬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5,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70周龄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基础饲粮+...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70周龄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基础饲粮+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试验Ⅱ组(基础饲粮+100 mg/kg天蚕素抗菌肽),预饲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试验Ⅰ、Ⅱ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产蛋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蛋鸡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蛋黄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VH/CD值、肠壁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回肠肠壁厚度试验Ⅰ组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由此可见,在产蛋后期蛋鸡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抗菌肽(100 mg/kg)可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肠道黏膜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蚕素抗菌肽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肠道黏膜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