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改性方法对小球藻蛋白特性及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侯玉新 李市场 +3 位作者 张臣 丁浩 李冰倩 龚明贵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1,共9页
采用三聚磷酸钠法、中性蛋白酶法、超声波法3种方法对小球藻蛋白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前后小球藻蛋白粒径、电位分布、抗氧化活性、功能性质、热稳定性和结构特性。分析表明,与未改性相比,3种改性方法处理之后,小球藻蛋白的粒径、电位指数... 采用三聚磷酸钠法、中性蛋白酶法、超声波法3种方法对小球藻蛋白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前后小球藻蛋白粒径、电位分布、抗氧化活性、功能性质、热稳定性和结构特性。分析表明,与未改性相比,3种改性方法处理之后,小球藻蛋白的粒径、电位指数显著降低,溶解度、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3种改性方法对小球藻蛋白改性效果不同,三聚磷酸钠法仅在表面疏水性及荧光强度方面较有提升,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中性蛋白酶法改性后小球藻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持水性、持油性热稳定性以及二级结构提升最显著,其中ABTS自由基清除率从22.95%提升至35.72%,热稳定性较对照提升了11.48℃;超声波法改性后小球藻蛋白溶解度从23.56%提升至69.66%;乳化性从70.29 m2/g提升至95.25 m2/g;乳化稳定性从10.74 min提升至39.47 min;粒径及电位指数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蛋白 三聚磷酸钠法 中性蛋白酶法 超声波法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魏茨曼氏菌BC99应急能量棒研制及抗疲劳效应研究
2
作者 郭毫单 吴影 +5 位作者 韦玉琼 曹力 白周亚 樊秋霞 彭楠 古绍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30,共1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具有高营养、高能量、抗疲劳的益生菌应急能量棒。方法: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对能量棒夹心工艺进行优化,测定产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灰分、粗纤维含量、氨基酸组成、脂...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具有高营养、高能量、抗疲劳的益生菌应急能量棒。方法: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对能量棒夹心工艺进行优化,测定产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灰分、粗纤维含量、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通过连续3周游泳训练构建疲劳小鼠模型,检测小鼠游泳力竭时间、糖原含量及血清中疲劳因子含量、炎症因子含量、氧化应激因子含量,研究益生菌能量棒的抗疲劳功能。结果:益生菌能量棒夹心最优制作条件为:坚果添加量35 g,燕麦片添加量45 g,奇亚籽添加量15 g,糖浆复合比(W麦芽糖:W白砂糖)2.0,加工时间为9.0 min。在此条件下,凝结魏茨曼氏菌BC99(Weizmannia coagulans BC99)能量棒夹心的感官评分为93分;包衣涂层中含凝结魏茨曼氏菌BC99活菌数1.43×108 CFU/g,营养成分测定表明,能量棒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益生菌能量棒干预结果显示,该产品能显著提高机体肝糖原、肌糖原含量(P<0.05),显著提高葡萄糖代谢关键酶己糖激酶水平(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疲劳因子乳酸、尿素氮水平(P<0.05),改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含量(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结论:凝结魏茨曼氏菌BC99应急能量棒能够缓解机体疲劳感,改善炎症水平,降低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本研究可为益生菌能量棒应急食品的开发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食品 能量棒 凝结魏茨曼氏菌 响应面 氧化应激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光质影响微藻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建瑞 姚琳琳 +3 位作者 李菁岚 尤芳芳 原江锋 王大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28,共8页
光质是影响微藻生理代谢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它会影响微藻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代谢产物的积累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新型冷光源,因具有能耗低、稳定性强、颜色多变、安全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且能按... 光质是影响微藻生理代谢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它会影响微藻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代谢产物的积累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新型冷光源,因具有能耗低、稳定性强、颜色多变、安全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且能按需求获得单色光与复合光谱,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微藻培养的人工光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企业关注LED光质在调节微藻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方面的优势。该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重点综述了LED不同光质对微藻生长及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在LED单色光(红光、蓝光、绿光、黄光和橙光)中以红光和蓝光对不同类群微藻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积累的提升最为显著;而LED混合光,特别是红蓝光往往比单色光更能增加微藻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然而,微藻的光合作用、生长及代谢产物积累的最佳光质在不同类群和同一物种的不同藻株中通常有很大差异。未来,LED光质在微藻生产中的应用应该着重从光质影响微藻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开发新型高效LED光源、开发基于LED光质调节的高效光生物反应器、LED光质应用于微藻大规模培养等几个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光质 发光二极管 脂质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传统酸浆的制作工艺、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毅昊 赵仕达 +3 位作者 李海阳 李阳 徐建强 侯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88-396,共9页
酸浆是豆类或薯类等农作物加工过程中,自然发酵形成的一种乳白色、酸性浆状产物。在我国使用酸浆加工农产品已经拥有数百年的历史,主要用于红薯淀粉、绿豆淀粉的加工和酸浆豆腐的制作等;也有一些地区用酸浆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如北... 酸浆是豆类或薯类等农作物加工过程中,自然发酵形成的一种乳白色、酸性浆状产物。在我国使用酸浆加工农产品已经拥有数百年的历史,主要用于红薯淀粉、绿豆淀粉的加工和酸浆豆腐的制作等;也有一些地区用酸浆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如北京豆汁、洛阳浆面条和西北地区浆水面等。目前对于酸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酸浆的微生物多样性组成、酸浆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等。本文主要从常用酸浆的制作工艺、应用和酸浆的研究进展等展开论述,并对酸浆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乳酸菌 制作工艺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藻多糖超声碱提工艺优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5
作者 胡锋阳 李市场 +3 位作者 宋根娣 丁慧 常英杰 龚明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8-36,共9页
该文探究了裸藻多糖(Euglena gracilis polysaccharide,EGP)的提取率、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碱提工艺结合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设计对EGP提取率进行优化,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离子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 该文探究了裸藻多糖(Euglena gracilis polysaccharide,EGP)的提取率、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碱提工艺结合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设计对EGP提取率进行优化,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离子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自由基清除实验对EGP的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基团构成、微观结构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超声碱提法用于EGP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40(g∶mL),水浴温度为41℃,水浴时间为0.9 h,NaOH溶液浓度为1 mol/L,超声功率为120 W,超声时间为3 min,在此条件下,EGP的提取率为(62.84±0.49)%。结果表明,EGP由100%葡萄糖组成,通过β-糖苷键连接,分子质量为2.13×10^(4)Da。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EGP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EGP的结构研究为裸藻的继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藻 裸藻多糖 响应面法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白桦茸防治阿尔兹海默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6
作者 符丹丹 邵鑫源 +5 位作者 张琦 张迪 彭心暖 刘燕山 孙建瑞 宫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8-235,I0001,共9页
该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进行了白桦茸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分析,以明确白桦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作用机制。从TCMSP等数据库和文献获得白桦茸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 该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进行了白桦茸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分析,以明确白桦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作用机制。从TCMSP等数据库和文献获得白桦茸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疾病的靶点,得到白桦茸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共同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通过DAVID和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最终筛选得9种活性成分,阿尔茨海默病筛选到3397个靶点,由PPI筛选得到MMP3、IL6、AKT1、IL10、TNF、MAPK1和HSP90AB1等关键靶点20个,由KEGG通路分析可知桦褐孔菌通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乙肝、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白介素-17及阿尔茨海默病等信号通路发挥抗AD作用。由GO富集分析发现其与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复合物、质膜的组成部分、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pri-miRNA正调节转录通路等相关。将20个关键靶点与白桦茸活性成分分子对接,验证均能稳定结合,预测槲皮素等化学成分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白桦茸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干预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及阿尔茨海默病等多个信号通路,从而发挥白桦茸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功能,为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药食同源 老年痴呆 蛋白质-蛋白互作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合自由能计算和激活实验探讨玉米肽激活乙醇脱氢酶机制
7
作者 邱智军 魏亚楠 龚明贵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玉米肽具有显著的醒酒活性,大量实验表明,激活乙醇脱氢酶(ADH)是其发挥醒酒作用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玉米肽激活ADH是否通过变构作用实现的,使用口袋特征(AlloSite)和盲对接(HPEPDOCK)2种预测方法识别到共同一致的ADH变构位点Site2;然... 玉米肽具有显著的醒酒活性,大量实验表明,激活乙醇脱氢酶(ADH)是其发挥醒酒作用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玉米肽激活ADH是否通过变构作用实现的,使用口袋特征(AlloSite)和盲对接(HPEPDOCK)2种预测方法识别到共同一致的ADH变构位点Site2;然后采用分子对接(AutoDock Vina)和分子力学/广义波恩表面积(Uni-GBSA)方法计算玉米肽与变构位点Site2的结合自由能,在考虑结合自由能预测方法能力边界的前提下,分析得到玉米肽的结合自由能与其实验测定激活率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反过来验证了变构位点预测以及玉米肽与ADH发生变构作用结果。另外,直观构效关系分析表明,玉米肽-ADH结合构象模式能够解释83%的激活活性差异案例,进一步肯定了结合自由能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其分析结果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酒肽 变构作用 分子对接 分子力学/广义波恩表面积(MM/G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薯酸浆中淀粉絮凝菌的筛选、絮凝条件优化与絮凝成分分析
8
作者 侯颖 李毅昊 +3 位作者 李海阳 赵仕达 李阳 孟祥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2-180,共9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结果表明,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分离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HS2、沙克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HS3、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HS4和弯曲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curvatus)HS5等五种乳酸菌,其中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具有最高的淀粉絮凝能力。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菌株HS1絮凝淀粉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44 h和发酵液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其对红薯淀粉的实际絮凝率为64.1%±1.87%。通过絮凝活性分布及加热、添加金属离子和酶处理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S1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且该成分的絮凝活性对温度、蛋白酶和金属离子比较敏感,因此推测其为某种胞外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酸浆 植物乳植杆菌 淀粉絮凝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魏茨曼氏菌通过调节脂代谢通路改善高糖饮食诱导对秀丽线虫的损伤
9
作者 韩龙飞 吴影 +5 位作者 樊秋霞 曹力 牛华伟 李璇 赵丽娜 古绍彬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30-440,共11页
目的:探究凝结魏茨曼氏菌CGMCC 9951对高糖饮食线虫所致机体损伤的改善作用,明确其对脂代谢通路调控作用的靶点。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100 mmol/L蔗糖构建线虫的高糖饮食模型,研究凝结魏茨曼氏菌CGMCC 9951对高糖饮食线虫体长、体宽... 目的:探究凝结魏茨曼氏菌CGMCC 9951对高糖饮食线虫所致机体损伤的改善作用,明确其对脂代谢通路调控作用的靶点。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100 mmol/L蔗糖构建线虫的高糖饮食模型,研究凝结魏茨曼氏菌CGMCC 9951对高糖饮食线虫体长、体宽、运动和产卵数的影响,以及体内氧化应激和脂肪积累的变化。结果:CGMCC 9951使高糖线虫的寿命最高延长了27.36%(P<0.05),摆头频率和身体弯曲频率最高分别提高了64.01%和101.91%(P<0.05),产卵数最高增加了77.14%(P<0.05),体宽都有明显缩小(P<0.05),但对高糖线虫的体长无显著影响(P>0.05);CGMCC 9951使高糖线虫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最高分别提高了123.34%和55.63%(P<0.05),且丙二醛积累最高降低了74.88%(P<0.05);CGMCC 9951使高糖线虫体内甘油三酯含量最大减少了56.25%(P<0.05),并且油红O染色显示出其脂肪积累明显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GMCC 9951使高糖线虫SREB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NHR-49和5-H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此外,在胰岛素信号通路中daf-2表达下调,daf-16表达上调(P<0.05)。相比于daf-16,daf-2在CGMCC 9951调节高糖线虫脂肪积累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最后,CGMCC 9951能够降低DAF-16核转位。结论:凝结魏茨曼氏菌CGMCC 9951能够修复高糖饮食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损伤,并通过调节脂代谢途径减少脂肪在线虫体内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魏茨曼氏菌 秀丽隐杆线虫 高糖饮食 损伤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六神曲的制备及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的改善作用
10
作者 吴金鹏 吴影 +5 位作者 曹双双 李璇 张杰 王耀 牛华伟 古绍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36-244,I0002,共10页
该研究采用植物乳植杆菌CGMCC 29919(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CGMCC 29919)、鼠李糖乳酪杆菌LH-1(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LH-1)、嗜酸乳杆菌LA-1(Lactobacius acidophilus LA-1)强化发酵制备益生菌六神曲,对其活性成分进... 该研究采用植物乳植杆菌CGMCC 29919(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CGMCC 29919)、鼠李糖乳酪杆菌LH-1(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LH-1)、嗜酸乳杆菌LA-1(Lactobacius acidophilus LA-1)强化发酵制备益生菌六神曲,对其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并探究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的益生菌六神曲中阿魏酸、芦丁、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含量比未强化六神曲分别提高了35.98%、191.91%、241.93%、65.25%、50.08%。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益生菌六神曲治疗组小鼠的胃排空率提高了46.26%(P<0.01),小肠推进率提高了93.50%(P<0.01),促进了胃动素的释放;显著降低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血清中IL-4(69.31 pg/mL)和IL-1β水平(86.81 pg/mL);改善了肠道菌群结构,使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肠道中有益菌群Lachnospiraceae、Akkermansia和Lactobacillus的丰度大幅提升,有害菌群Ruminococcus和Helicobacter丰度显著降低。研究表明,益生菌强化发酵六神曲能够显著提高六神曲中的功效成分,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增强胃肠动力,促进消化和减轻炎症反应,发挥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可为提高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益生菌 成分测定 炎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flgE基因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的制备与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宫强 李雅静 +2 位作者 翟文汉 牛明福 秦翠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5-990,共6页
为提高铜绿假单胞菌flgE基因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对菊粉进行阳离子化后获得带正电荷的菊粉季铵盐,以其包裹裸DNA疫苗后制备成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结果显示,flgE基因壳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在扫描电镜下呈现较为规则的圆球型,粒... 为提高铜绿假单胞菌flgE基因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对菊粉进行阳离子化后获得带正电荷的菊粉季铵盐,以其包裹裸DNA疫苗后制备成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结果显示,flgE基因壳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在扫描电镜下呈现较为规则的圆球型,粒径100 nm~200 nm。以裸DNA疫苗和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置灭活疫苗、pcDNA3.1(+)空载体和PBS对照组。免疫1周时经断尾采血并分离血清,采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小鼠免疫后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诱导的血清抗体水平虽低于灭活疫苗,但明显高于裸DNA疫苗(p<0.05)。同时每次免疫2周后,每组各随机取5只小鼠分离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采用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双抗夹心ELISA测定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的水平,结果显示,纳米DNA疫苗组小鼠的刺激指数(SI)及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含量与灭活疫苗组相当,显著高于裸DNA疫苗组(p<0.05)。三免2周后以1.8×10^(10)cfu/只铜绿假单胞菌CAU0792菌液攻击各组小鼠,且计算存活数及保护率,结果显示灭活疫苗组、菊粉季铵盐纳米DNA疫苗组和裸DNA疫苗组的保护率分别为90%、75%和55%,表明菊粉季铵盐可增强裸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和保护效果。本实验首次将菊粉进行季铵盐化后使其带有正电荷,有利于结合DNA分子形成纳米颗粒,从而增强了DNA疫苗的免疫原性,为铜绿假单胞菌DNA疫苗的研制及新型DNA疫苗佐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菊粉季铵盐 纳米DNA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宫强 翟文汉 +1 位作者 李雅静 田佳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8-874,共7页
为探究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经PCR扩增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aggs-HA中,构建重组质粒pOPRD。同时将oprD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随后将该重组质... 为探究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经PCR扩增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aggs-HA中,构建重组质粒pOPRD。同时将oprD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随后将该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蛋白表达并纯化后制备该基因的重组亚单位疫苗。分别以pOPRD质粒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置pOPRD初免-重组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组、灭活疫苗(本研究室制备)免疫组、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本研究室制备)免疫组以及pcaggs-HA空载体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免疫后采用间接ELISA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双抗夹心ELISA测定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显示各疫苗均可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血清抗体,初免-加强免疫组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指数(SI)值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4含量显著高于DNA疫苗组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组(P<0.05)。三免两周后以铜绿假单胞菌强毒株CAV0792对各组小鼠进行攻毒试验,测定攻毒后各组小鼠的保护率,结果显示DNA疫苗组、重组亚单位疫苗组、初免-加强免疫组、外膜蛋白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的保护率分别为53.3%、60%、73.3%、80%和93.3%。本研究首次证实以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制备的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应答,并为其提供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且两者以初免-加强免疫的方式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更高、保护效果更好。本研究为铜绿假单胞菌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oprD基因 DNA疫苗 重组亚单位疫苗 初免-加强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益生菌发酵六神曲制备工艺
13
作者 吴金鹏 吴影 +5 位作者 张杰 樊秋霞 孙建瑞 田萍萍 铁珊珊 古绍彬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31-36,43,共7页
采用3株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高的乳酸菌对六神曲进行强化发酵,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其配比,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发酵时间、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温度、曲块体积对强化六神曲的影响。以淀粉酶活力为检测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 采用3株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高的乳酸菌对六神曲进行强化发酵,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其配比,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发酵时间、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温度、曲块体积对强化六神曲的影响。以淀粉酶活力为检测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六神曲制备工艺的关键因素,利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添加益生菌的六神曲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32℃,料液比1∶1.1,接种量为3%条件下所制备的益生菌六神曲淀粉酶活力为(459.22±6.39) U/g,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8.57%,2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六神曲 强化 响应面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oprL和oprF基因二价组合DNA疫苗初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宫强 翟文汉 +1 位作者 郭利娜 杜珍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探索铜绿假单胞菌oprL和oprF基因的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pOPRF初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本实验以铜绿假单胞菌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pOPRF免疫BALB/c小鼠后再以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根据两种疫苗的免疫次数分为初免-加强免疫1组和初... 为探索铜绿假单胞菌oprL和oprF基因的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pOPRF初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本实验以铜绿假单胞菌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pOPRF免疫BALB/c小鼠后再以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根据两种疫苗的免疫次数分为初免-加强免疫1组和初免-加强免疫2组,同时设置二价组合DNA疫苗单独免疫组、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后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IL-2和IL-4的水平。三免两周后将铜绿假单胞菌以1.35×10^(10) cfu/只的剂量对各组小鼠进行攻毒试验,测定攻毒后各组小鼠的保护率。结果显示DNA疫苗初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诱导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刺激指数(SI)值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含量显著高于DNA疫苗单独免疫组(p<0.05)。且初免-加强免疫1组小鼠的SI值及分泌的IFN-γ和IL-2含量显著高于灭活疫苗组(p<0.05),但各组小鼠分泌的IL-4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初免-加强免疫1组、初免-加强免疫2组、灭活疫苗组和DNA疫苗单独组的保护率分别为92%、80%、84%和72%。表明二价组合DNA疫苗初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策略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和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并可为小鼠提供较好的保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pOPRL+pOPRF DNA疫苗 灭活疫苗 初免-加强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邱智军 符丹丹 李欣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针对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交叉学科,教学上面临着内容繁多、应用性强、发展速度快、课时相对不足等问题。从混合式教学角度分析教学中的具体困难,对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以促进“生物信息学”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科学... “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针对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交叉学科,教学上面临着内容繁多、应用性强、发展速度快、课时相对不足等问题。从混合式教学角度分析教学中的具体困难,对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以促进“生物信息学”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个性化教学 综合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pOPRF最佳免疫剂量研究
16
作者 宫强 阮梦蝶 +1 位作者 郭洁真 杜珍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pOPRF在小鼠体内的最佳免疫剂量。方法分别以25μg,50μg,100μg和200μg的pOPRL+pOPRF免疫BALB/c小鼠。对各剂量免疫后诱导的血清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IFN-γ和Il-2分泌水平进...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pOPRF在小鼠体内的最佳免疫剂量。方法分别以25μg,50μg,100μg和200μg的pOPRL+pOPRF免疫BALB/c小鼠。对各剂量免疫后诱导的血清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IFN-γ和Il-2分泌水平进行检测,强毒攻击后测定各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及保护率。结果 100μg和200μg组小鼠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SI值及IFN-γ和Il-2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25μg和50μg组(F=8.414,P<0.05)。且三免后100μg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的量高于200μg组(F=6.375,P<0.05)。攻毒后25μg、50μg、100μg和200μg组的保护率分别为35%、45%、85%和70%。结论 pOPRL+pOPRF二价组合DNA的免疫效果与免疫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小鼠中的最佳免疫剂量为100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pOPRL+pOPRF DNA疫苗 免疫效果 免疫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CGMCC 9951提升运动耐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钇呈 邢嘉乐 +5 位作者 吴影 田萍萍 赵丽娜 李欣 张杰 古绍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4-30,共7页
为探究凝结芽孢杆菌CGMCC 9951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对照(SC)组、运动模型对照(EC)组、凝结芽孢杆菌低剂量(LC)组、中剂量(MC)组、高剂量(HC)组。通过4周游泳训练建立小鼠运动模型,期间每天补充凝结芽孢杆菌... 为探究凝结芽孢杆菌CGMCC 9951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对照(SC)组、运动模型对照(EC)组、凝结芽孢杆菌低剂量(LC)组、中剂量(MC)组、高剂量(HC)组。通过4周游泳训练建立小鼠运动模型,期间每天补充凝结芽孢杆菌CGMCC 9951,测量小鼠体重和主要脏器重量、游泳力竭时间、血清生化指标(血糖、乳酸、血氨、血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肝糖原和肌糖原、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EC组相比,补充凝结芽孢杆菌CGMCC 9951能够显著延长HC组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提升运动后血糖水平,提高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量;血清中乳酸、血氨含量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减弱;凝结芽孢杆菌CGMCC 9951能够显著降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提高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凝结芽孢杆菌CGMCC 9951可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能力,显著降低血清炎症水平,缓解机体疲劳,在益生菌制剂的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运动耐力 游泳力竭时间 血糖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代谢组学技术的枣果皮黄酮类化合物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乐飞 古绍彬 吴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55-161,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及含量与“三变红”枣果实着色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变红”枣果发育的S1、S2和S3时期,枣皮总黄酮呈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趋势,其含量分别为4.94、0.95、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及含量与“三变红”枣果实着色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变红”枣果发育的S1、S2和S3时期,枣皮总黄酮呈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趋势,其含量分别为4.94、0.95、4.45 mg/g(干质量),而与之对应时期的果实则经历了由紫红到绿白再到深红过程,枣皮着色与总黄酮含量表现为明显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3个不同发育期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及含量的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槲皮素3-O-芸香糖苷、甲基槲皮素O-己糖苷、木犀草素O-芥子酰己糖苷、羟甲基黄酮5-O-己糖苷、柚皮素O-丙二酰己糖苷、3,4,5-三羟黄酮O-芸香糖苷、6-C-己糖基-木犀草素O-己糖苷、异牧荆素在S1中远高于S2和S3,它们被鉴定为S1期特征性黄酮类化合物,而矢车菊素O-己糖基、芹菜素O-己糖基-戊糖苷、槲皮素5-O-己糖苷-O-丙二酰己糖苷、金圣草黄素O-葡萄糖醛酸(水杨醇)醚O-二葡萄糖醛酸、金圣草黄素被认为是S3期标志性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阐明了枣果发育过程中果皮颜色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内在关系,对揭示“三变红”枣果着色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变红”枣 特征性黄酮类化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苯酚降解菌Pseudoxanthomonas sp. BF-6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及途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卫晓博 侯颖 +3 位作者 程豪杰 秦翠丽 牛明福 徐建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80,共9页
苯酚是最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为了获得降解苯酚的细菌,并探究其降解苯酚的特性和途径,采用连续富集和稀释平板分离,从农药厂活性污泥中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BF-6,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将该菌株鉴定为假... 苯酚是最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为了获得降解苯酚的细菌,并探究其降解苯酚的特性和途径,采用连续富集和稀释平板分离,从农药厂活性污泥中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BF-6,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将该菌株鉴定为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sp.)。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F-6在温度为20-37℃和pH5.0-10.0范围内均可很好的降解苯酚;在此条件下,5%接种量的菌株BF-6在36 h内可将100 mg/L苯酚降解97.79%,96 h可将200 mg/L苯酚降解97.58%。经苯酚诱导后,菌株BF-6细胞粗酶液表现出苯酚羟化酶和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活性,表明菌株BF-6降解苯酚的途径为邻位途径。本研究为低浓度苯酚的微生物降解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假黄单胞菌 分离鉴定 降解特性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对凝结芽孢杆菌耐酸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长福 吴影 +3 位作者 周子吕 曹力 王大红 古绍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6-21,共6页
为分析食物中重要碳水化合物对益生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碳水化合物形式与益生凝结芽孢杆菌耐酸特性间的关系。在pH 3.5酸胁迫下,以单糖、二糖及有机酸等为碳源,研究其对菌体耐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果糖为碳源时,菌体耐... 为分析食物中重要碳水化合物对益生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碳水化合物形式与益生凝结芽孢杆菌耐酸特性间的关系。在pH 3.5酸胁迫下,以单糖、二糖及有机酸等为碳源,研究其对菌体耐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果糖为碳源时,菌体耐酸能力比对照组提高了21%,是有机酸组的27.84倍,乳糖组的35.63倍;进一步研究发现,以果糖为碳源时,胞内ATP含量达到了5.8181μmol/g prot,是对照组1.95倍;十七烷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达到61.87%和26.49%;与菌体耐酸能力密切相关的Glu、Arg、Asp、Lys等胞内含量也急剧增加。不同碳源由于进入细胞后代谢途径不同,引起与酸耐受直接相关的能量水平、细胞膜脂组成,胞内氨基酸代谢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菌体酸耐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不同碳源对益生菌耐酸特性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为分析不同营养环境下菌体耐酸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脂肪酸 耐酸能力 氨基酸 三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