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水解蛋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天宝 王杨 赵剑飞 《农产品加工》 2007年第4期46-48,共3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食品工业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要求食品有良好色、香、味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其营养性和健康性.……
关键词 动物水解蛋白 风味调味料 食品工业 加工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制科研院所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秋霞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54-55,共2页
转制科研院所为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成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及效果。文章就河南省转制科研院所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省属转制科研院所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炉方便食品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建中 沈祥坤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S2期93-95,共3页
根据我国饮食文化习惯,结合微波炉的加工特点,研究开发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微波炉方便食品,并介绍了采用微波炉调制方便食品的工艺参数、技术条件、操作要点、包装材质等。
关键词 微波炉 方便食品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饮料工业“九五”及2010年展望
4
作者 廖保俊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S2期12-14,共3页
介绍了河南省饮料工业的发展概况、行业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家有关饮料发展的方针政策,对河南省饮料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意在对我省饮料业有所启示,争取超额完成我省饮料“九五”及2010年规划目标,使我省饮... 介绍了河南省饮料工业的发展概况、行业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家有关饮料发展的方针政策,对河南省饮料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意在对我省饮料业有所启示,争取超额完成我省饮料“九五”及2010年规划目标,使我省饮料工业持续、高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 饮料主剂 技术装备 结构调整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膳食纤维功能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华 段倩 +1 位作者 李星科 沈祥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293-5295,共3页
为促进米糠膳食纤维的综合利用,对米糠膳食纤维和大豆膳食纤维的功能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每克米糠纤维能吸附2.8 g水,膨胀力达4.1 mL/g;随着温度的升高,米糠纤维的持油力增加,50℃时的持油力分别比37℃和20℃时增加4.0%和8.2%... 为促进米糠膳食纤维的综合利用,对米糠膳食纤维和大豆膳食纤维的功能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每克米糠纤维能吸附2.8 g水,膨胀力达4.1 mL/g;随着温度的升高,米糠纤维的持油力增加,50℃时的持油力分别比37℃和20℃时增加4.0%和8.2%;阳离子交换能力为0.48 mmol/g。pH影响米糠膳食纤维对亚硝酸根离子和胆固醇的吸附,在pH为2时,对亚硝酸根的吸附量为4.06μmol/L,对胆固醇的吸附量为5.67 mg/g。大豆纤维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比米糠纤维高,但大豆纤维对亚硝酸盐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纤维 持水力 持油力 功能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豇豆复合发酵保健酸奶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凤珠 牛小明 李颜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由山药、豇豆和牛奶为主原料,研制出了集山药、豇豆和酸奶的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健饮料-山药、豇豆复合功能性酸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组合,结果表明,豇豆汁:山药汁比例为2:3,接种量为5%,加糖量为7%为最佳的工艺条件,得到的酸... 由山药、豇豆和牛奶为主原料,研制出了集山药、豇豆和酸奶的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健饮料-山药、豇豆复合功能性酸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组合,结果表明,豇豆汁:山药汁比例为2:3,接种量为5%,加糖量为7%为最佳的工艺条件,得到的酸奶的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豇豆 酸奶 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方式对菠萝果浆理化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娟 梁宝仪 黄惠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用高压蒸煮、沸水浴与微波加热的方式处理菠萝果浆,研究处理后果浆的理化品质,分析三种方式的影响,并考察贮藏2周后果浆的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能延长菠萝果浆的保质期。三种方式对果浆pH、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这三项指... 用高压蒸煮、沸水浴与微波加热的方式处理菠萝果浆,研究处理后果浆的理化品质,分析三种方式的影响,并考察贮藏2周后果浆的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能延长菠萝果浆的保质期。三种方式对果浆pH、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这三项指标影响不大,均使得总糖成分有所上升;高压蒸煮对浊度影响较大;微波处理的VC损耗小于其他两种方式;高压处理使果浆产生的色差最大,其次是沸水处理的,而微波处理有利于菠萝果浆颜色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果浆 高压蒸煮 沸水 微波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量型柚皮果糕的配方与干燥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平生 黎淑滢 王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2-344,392,共4页
研制以柚皮为主要原料的低热量型果糕,通过正交实验对其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配方为:以柚皮重量为基准计,添加果胶10%,低聚果糖6%,低聚麦芽糖4%,柠檬酸1%,三氯蔗糖0.08%。通过干燥的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得到其最佳干燥条件为干燥时... 研制以柚皮为主要原料的低热量型果糕,通过正交实验对其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配方为:以柚皮重量为基准计,添加果胶10%,低聚果糖6%,低聚麦芽糖4%,柠檬酸1%,三氯蔗糖0.08%。通过干燥的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得到其最佳干燥条件为干燥时间4h,铺层厚度4mm,干燥温度80℃,不翻面。此外,对其干燥模型进行了拟合,得出单项扩散模型能较好的表现其干燥过程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 果糕 配方 优化 干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果醋及其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凤珠 牛小明 张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59,共2页
对樱桃果醋及果醋饮料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制得的果醋风味纯正,并带有水果的香味,果醋饮料配制的最佳条件为樱桃果醋20%,蜂蜜5%,蔗糖10%。
关键词 樱桃 果醋饮料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杂粮在速冻水饺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森 刘延奇 +2 位作者 杨立新 沈祥坤 郭鸿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89,92,共4页
把黄豆粉、燕麦粉、玉米粉添加在速冻水饺皮中,研究杂粮添加量对混合粉最佳加水量、速冻水饺冻裂率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香满园饺子粉、黄豆粉、燕麦粉、玉米粉的最佳加水量为0.43、0.33、0.63、0.53g/g;随着杂粮用量的增多,添... 把黄豆粉、燕麦粉、玉米粉添加在速冻水饺皮中,研究杂粮添加量对混合粉最佳加水量、速冻水饺冻裂率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香满园饺子粉、黄豆粉、燕麦粉、玉米粉的最佳加水量为0.43、0.33、0.63、0.53g/g;随着杂粮用量的增多,添加燕麦粉和玉米粉的速冻水饺的冻裂率呈上升趋势,添加黄豆粉的速冻水饺的冻裂率先上升后下降;黄豆粉、燕麦粉和玉米粉的添加量对速冻水饺感官总分的影响在1‰水平上均是极显著,判定系数R2分别为0.936、0.990和0.994,回归模型分别为y=90.404-61.413x、y=90.094-122.477x和y=94.366-101.65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水饺 黄豆粉 玉米粉 燕麦粉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对啤酒酵母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凤珠 牛小明 +1 位作者 张辉 石欢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X期27-29,共3页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实验室保藏的啤酒酵母菌种SP-3进行诱变育种。通过对耐双乙酰菌株的筛选,寻找出最佳诱变剂量为1×1015bions/cm2,该条件下得到1株理想酵母菌株。该菌落为白色、光滑饱满;菌种的凝聚性良好;真正发酵度为65.4%,发...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实验室保藏的啤酒酵母菌种SP-3进行诱变育种。通过对耐双乙酰菌株的筛选,寻找出最佳诱变剂量为1×1015bions/cm2,该条件下得到1株理想酵母菌株。该菌落为白色、光滑饱满;菌种的凝聚性良好;真正发酵度为65.4%,发酵速度基本保持不变,双乙酰含量为0.026mg/L,酒精度由原来的4.7%vol降低到3.8%vol,低于出发菌珠1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酵母 N离子注入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保健醋的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凤珠 闫科玉 牛小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16,共2页
在食醋对人体保健作用的基础上 ,配以芦荟等 ,利用正交实验 ,调配而成一种口味良好 ,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饮料醋。
关键词 保健醋 正交试验 糖酸比 芦荟 开发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产乙醇酵母菌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延波 宋艳洁 +5 位作者 李海登 沈祥坤 张立新 孙西玉 韩素娜 潘春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61,共7页
为获得耐高温产乙醇菌株,对实验室保藏的菌株JZ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紫外(UV)-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筛选得到的诱变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JZ被鉴定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 为获得耐高温产乙醇菌株,对实验室保藏的菌株JZ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紫外(UV)-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筛选得到的诱变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JZ被鉴定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经紫外(UV)-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得到诱变菌株JZ-2,且当紫外照射时间为80 s,硫酸二乙酯含量为5%时,在40℃条件下发酵6 d,乙醇产量可达4.8%vol。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40℃、初始pH值为4、初始糖度16°Bx、接种量12%,静置发酵时间6 d。在此优化条件下,乙醇产量达5.6%vol,比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变 硫酸二乙酯诱变 高产乙醇菌株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浓香型白酒“增己降乳”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何培新 胡晓龙 +4 位作者 郑燕 沈祥坤 李绍亮 李学思 范海报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12,共12页
适当增加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质量浓度,降低乳酸乙酯的质量浓度,即"增己降乳",是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有效途径.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合成机理、与"增己降乳"相关的微生物及其应用、"增己... 适当增加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质量浓度,降低乳酸乙酯的质量浓度,即"增己降乳",是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有效途径.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合成机理、与"增己降乳"相关的微生物及其应用、"增己降乳"综合技术措施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分别由己酸和乳酸与乙醇通过酯化作用生成,己酸和乳酸分别是这两种酯生物合成的底物;己酸菌、甲烷菌、酯化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等都是与"增己降乳"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微生物,单独或复合使用这些微生物制剂可以取得明显的"增己降乳"的效果;此外,白酒企业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科学建造窖池、优化窖泥配方、提高大曲质量、做好清洁卫生、调整入池条件、精细蒸馏操作、低温缓慢发酵等综合措施,也有助于实现"增己降乳".未来应深入研究不同生产条件下,乳酸菌、降乳菌等"增己降乳"相关微生物的种群演替规律;采用人工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学等免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与揭示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规律.以科学发展的态度,规范白酒产业化管理,保持"增己"和"降乳"的合理与适度,从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适应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品牌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己酸乙酯 乳酸乙酯 “增己降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果醋的营养研究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凤珠 牛小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沙棘、柿子及苹果酿造醋中的营养成分,与陈醋相比较。方法:分别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象色谱-质谱等对总酸、总糖、总灰分、总氨基酸、维生素C、有机酸及金属离子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与陈醋相比较。结果,果醋的总糖含量及总... 目的:研究沙棘、柿子及苹果酿造醋中的营养成分,与陈醋相比较。方法:分别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象色谱-质谱等对总酸、总糖、总灰分、总氨基酸、维生素C、有机酸及金属离子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与陈醋相比较。结果,果醋的总糖含量及总灰分含量远远低于陈醋;总酸含量大于4.00 g/dL,其中沙棘醋总酸高达12.60 g/dL;果醋的维生素C含量大于5.80 mg/dL,沙棘醋含量最高(68.01 mg/dL),柿子醋次之,苹果醋较少;果醋富含氨基氮和有机酸,均以沙棘醋最多;果醋中还含有丰富的Fe、Cu、Ca金属元素,但其含量随水果种类不同而差异显著,其中沙棘醋中Fe(3.068 mg/dL)和Cu(0.963 mg/dL)含量最高,苹果醋中Ca含量最高(8.455 mg/dL)。结论:果醋含丰富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醋 营养 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海月 黄继红 +3 位作者 冯军伟 苏雪锋 王文 杨铭乾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6期73-75,77,共4页
太岁是一种多菌类复合体,其生物活性成分在抗癌、抗菌、细胞毒性及生理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由于生物技术限制,目前对不同太岁样品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菌群结构只做了初步分析,通过多种方式分离鉴定太岁菌种构成,对做好太岁的资源化利... 太岁是一种多菌类复合体,其生物活性成分在抗癌、抗菌、细胞毒性及生理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由于生物技术限制,目前对不同太岁样品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菌群结构只做了初步分析,通过多种方式分离鉴定太岁菌种构成,对做好太岁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距规模化开发利用太岁还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要做。通过综述太岁的微生物组成、药用价值、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微生态制剂方面的应用,对太岁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太岁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借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岁 微生物群落 活性成分 抗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检测
17
作者 刘开华 王三保 邢淑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344,共2页
建立一种快速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独有的SEA基因设计1对引物,在PCR体系中对相应片断进行扩增,最后通过电泳技术与阳性对照进行对比来判断阴阳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率高,样品... 建立一种快速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独有的SEA基因设计1对引物,在PCR体系中对相应片断进行扩增,最后通过电泳技术与阳性对照进行对比来判断阴阳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率高,样品中模板DNA含量仅有0.05pg即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4h即可报告结果。因此,PCR方法是一种高效、敏感、特异性高的检测技术,可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 5E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乳业发展概况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法云 杨天宝 赵俊 《中国乳业》 2003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奶源基地建设 河南 乳业 发展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家糯米酒药曲开发的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新武 黄继红 +2 位作者 杨公明 杜冰 李振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5-48,共4页
在客家糯米酒民间制曲工艺基础上,利用筛选得到的根霉和拟内孢霉属酵母为生产菌株,研究了温湿度、接种量及接种比例、添加中草药等工艺条件对药曲生产的影响,确定了药曲生产工艺条件为添加中药材6%,根霉菌种和酵母液重量比3:2,... 在客家糯米酒民间制曲工艺基础上,利用筛选得到的根霉和拟内孢霉属酵母为生产菌株,研究了温湿度、接种量及接种比例、添加中草药等工艺条件对药曲生产的影响,确定了药曲生产工艺条件为添加中药材6%,根霉菌种和酵母液重量比3:2,接种量1%,保持品温30℃~32℃,相对湿度85%-95%,培养60h烘干即成药曲;按0.5%~1.0%Lk例加曲进行糯米酒6批次发酵试验,酒精度平均达到13.5%vol较对照组提高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糯米酒 药曲 根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包曲和平板曲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延波 魏蒙蒙 +5 位作者 王琳琳 王贤 沈祥坤 韩素娜 张立新 潘春梅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3,共12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包包曲和平板曲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包包曲和平板曲的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7种醇类化合物、4种酯类化合物、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包包曲和平板曲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包包曲和平板曲的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7种醇类化合物、4种酯类化合物、1种酮类化合物、1种醛类化合物、4种酸类化合物、3种酚类化合物和4种碳氢化合物;包包曲中共检测出1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酯类化合物和酸类化合物;平板曲中共检测出1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醇类化合物;从门水平上分析,包包曲中的优势真菌门(平均相对丰度>0.50%)有3个,分别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菌门(Mucor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平板曲中的优势真菌门有2个,分别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菌门(Mucoromycota);从属水平上分析,包包曲中的优势真菌属(平均相对丰度>1.00%)有4个,分别是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根霉菌属(Rhizopus)和假丝酵母属(Candida);平板曲中的优势真菌属有6个,分别是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根霉菌属(Rhizopus)、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附球菌属(Epicoccum)。包包曲和平板曲形状的不同使得二者发酵温度不同,进而导致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不同,从而引起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包包曲 平板曲 真菌群落结构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