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栾川县杨山萤石矿成矿作用:来自氢氧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苏坤 王辉 +5 位作者 冯绍平 刘耀文 李想 陈柯颖 黄岚 张怡静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6,共8页
杨山萤石矿床萤石储量居河南省首位,规模已达超大型,为典型的热液萤石矿床。萤石矿物流体包裹体水中δ^(18)O介于-8.9‰~-5.5‰,平均值为-7.4‰,δD介于-88.6‰~-76.1‰,平均值为-83.27‰;石英矿物流体包裹体水中的δ^(18)O介于-3.8‰~-... 杨山萤石矿床萤石储量居河南省首位,规模已达超大型,为典型的热液萤石矿床。萤石矿物流体包裹体水中δ^(18)O介于-8.9‰~-5.5‰,平均值为-7.4‰,δD介于-88.6‰~-76.1‰,平均值为-83.27‰;石英矿物流体包裹体水中的δ^(18)O介于-3.8‰~-2.8‰,平均值为-3.3‰,δD介于-94.5‰~-94‰,平均值为-94.25‰,表现出明显的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混合特征,与同区域马丢萤石矿、石门寨萤石矿床石英的H、O同位素特征虽有差异,但基本一致。说明该区萤石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且成矿后期成矿流体中明显混入了大气降水;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该矿床矿化蚀变过程中没有外来成分的加入,成矿物质来源为幔源或下地壳,且其沉淀时成矿流体为温度较低的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山 萤石矿 氢氧同位素 元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矿体赋存规律及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培超 郭勤强 +3 位作者 刘玉刚 郎磊 徐金武 陈晓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3-965,共13页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外方山贵金属及多金属成矿带上,是受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目前该矿山保有资源严重不足。为取得深部找矿预测突破,缓解生产压力,以成矿构造研究为切入点,进行构造行迹分析及赋矿规律总结...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外方山贵金属及多金属成矿带上,是受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目前该矿山保有资源严重不足。为取得深部找矿预测突破,缓解生产压力,以成矿构造研究为切入点,进行构造行迹分析及赋矿规律总结。研究结果表明,F8含矿构造带具右行压扭性力学性质,构造带延伸较稳定;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与构造带产状变化关系密切,沿构造带走向上矿体的有利赋存位置位于构造带的走向偏转部位、分支复合部位、构造交会部位及局部构造膨大部位,倾向上矿体的有利赋存位置为构造带倾角由陡变缓的缓倾斜段,且矿体空间分布具向右侧伏特征。结合靶区验证成果,认为F8含矿构造带向深部仍有稳定的延伸,带内仍存在明显的矿化线索,具有进一步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规律 断裂带控矿 找矿预测 庙岭金矿 矿产勘查工程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蒲阵沟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模型
3
作者 吴煜 豆贯铭 +3 位作者 许保国 岳涛 王建统 李新萍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3,共13页
豫西崤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银、钼、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蒲阵沟铅锌矿为热液型矿床,是蒲阵沟岩体西缘发现的首个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稀散元素铟金属量达到大型规模,铅锌矿规模有望达到中型。多学科、多手段综合找矿方法的应用... 豫西崤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银、钼、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蒲阵沟铅锌矿为热液型矿床,是蒲阵沟岩体西缘发现的首个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稀散元素铟金属量达到大型规模,铅锌矿规模有望达到中型。多学科、多手段综合找矿方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异常解释的准确性。本文以豫西蒲阵沟铅锌多金属矿为例,在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勘查手段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东秦岭成矿带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伴生铟、铊、镉等稀散元素)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并总结了勘查工作流程,以期为区域上寻找同类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提供参考和依据。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是以铅、锌、银为主的元素组合异常,伴生有金、钨、砷、钼等元素异常;地球物理特征以弱极化、低-中电阻率为主的激电异常特征。勘查工作流程及方法选择具体如下:首先,综合研究区域1∶200,000、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各类异常,筛选重点找矿靶区。其次,选择土壤化探扫面+激电中梯剖面扫面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组合,对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查证,逐步缩小重点靶区的范围;再次,选择岩石化探剖面+槽探的地质-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组合,基本查明土壤异常产生的原因以及地表断裂构造蚀变带的含矿性;最后,利用大功率时间域激电测深+钻探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方法组合,查明并验证矿体深部的延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带 物化探异常 找矿模型 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 蒲阵沟 崤山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耳山地区七里坪F60-Ⅰ金银矿体地质特征及趋势预测成效 被引量:11
4
作者 汪洋 铁健康 +2 位作者 牛树银 冯绍平 汪江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2期38-44,共7页
在全国老矿山深部找矿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已获得矿山深部勘查成果,以及系统收集的研究区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成果,发现七里坪F60-I金银矿脉的深部又出现了金品位再次升高的趋势。通过研究已知矿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与成矿特征,... 在全国老矿山深部找矿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已获得矿山深部勘查成果,以及系统收集的研究区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成果,发现七里坪F60-I金银矿脉的深部又出现了金品位再次升高的趋势。通过研究已知矿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与成矿特征,分析中深部构造成矿、控矿特征及成矿元素变化规律,基于Map GIS DTM空间数据分析,采用权值等值线进行了矿体空间延伸趋势预测,系统分析了矿体的三维空间状态。参考已有矿体工程验证效果,调整了矿体空间预测方案与验证工程,并获得了良好的深部预测效果,实现了老矿山深部整装勘查找矿的突破,对研究区中深部找矿工程部署乃至整个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示范效应,有效促进了小秦岭地区深部地质找矿工作的工程部署和勘探验证工程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控矿构造 深部预测 DTM空间分析 熊耳山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陕县黄野坪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为民 李广岸 邹凤辉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2-22,共11页
河南省陕县黄野坪金矿位于崤山金矿田,后者是豫西金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区广泛出露中元古界熊耳群,发育多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和燕山晚期中酸性小侵入体,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的分析,将断裂构造与化... 河南省陕县黄野坪金矿位于崤山金矿田,后者是豫西金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区广泛出露中元古界熊耳群,发育多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和燕山晚期中酸性小侵入体,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的分析,将断裂构造与化探异常叠加部位作为找矿靶区,通过钻探施工发现金矿体9个,实现找矿突破。矿区剥蚀深度较浅,大部分矿体还未出露地表,矿体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空间。岩体周围发育的爆破角砾岩带和北西向断裂带是今后找金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工程验证 黄野坪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崤山东部老里湾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哲 常云真 +2 位作者 李重阳 李永超 范海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9-289,共21页
近年在河南省洛宁县的崤山东部浅覆盖区发现了老里湾大型银铅锌矿床,该矿床与矿区内的老里湾岩体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为了查明老里湾岩体的形成时代、源区组成及岩石成因,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 近年在河南省洛宁县的崤山东部浅覆盖区发现了老里湾大型银铅锌矿床,该矿床与矿区内的老里湾岩体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为了查明老里湾岩体的形成时代、源区组成及岩石成因,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老里湾岩体4件花岗斑岩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3±1)Ma(MSWD=0.58)、(133±1)Ma(MSWD=1.20)、(134±1)Ma(MSWD=1.16)和(137±1)Ma(MSWD=0.45),表明老里湾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斑岩,岩石具有高的w(SiO_2)(70.48%~72.75%)和w(K_2O)(5.90%~7.01%),非常高的K_2O/Na_2O比值(7.68~12.89)和较高的A/CNK值(0.97~1.25,平均1.11),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老里湾岩体的稀土元素总量介于231×10^(-6)~27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其(La/Yb)N值介于26.7~36.5之间,岩石具有中等到弱的负铕异常(Eu/Eu*值介于0.59~0.78,平均0.68)。老里湾岩体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Nb、Ta、Zr、Hf、P、Ti等高场强元素。老里湾岩体锆石的εHf(t)介于-43.0^-5.1(平均-20.0),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52~3.85 Ga(平均2.45Ga)。老里湾岩体的源区主要为中-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的地壳物质,并有少量的古太古代和始太古代地壳物质,岩浆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底侵的玄武质岩浆混合是老里湾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老里湾岩体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
7
作者 冷小明 高锋辉 +2 位作者 王亚伟 喻培刚 丁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84,共15页
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岩体属晚侏罗世中酸性浅成小岩体。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研究该矿区地质特征和物化探成果,结合本次普查中对成矿理论的实地钻探工程验证,研究认为八宝山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且矿床由内向外具有明显的高中... 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岩体属晚侏罗世中酸性浅成小岩体。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研究该矿区地质特征和物化探成果,结合本次普查中对成矿理论的实地钻探工程验证,研究认为八宝山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且矿床由内向外具有明显的高中低温分带性,矿床三种分带围绕岩体呈环状分布。成矿模式为以岩体中心相为中心至外侧边缘相,依次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三条环带模式。研究区最新提交备案成果(普查):铁矿石量2389.10万吨,硫铁矿石量334.00万吨,铜金属量108962吨,提交一中型铜矿床。通过研究该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为研究区资源储量提升找到工作靶区,也为寻找相同类型矿床或者附近隐伏矿床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铜矿床 八宝山 卢氏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偏移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新萍 杜文涛 +3 位作者 吴煜 蔡铁刚 朱彦彦 赵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50,共13页
【目的】为了分析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对其结构时空偏移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方法】基于1990—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运用信息熵和偏移份额模型分... 【目的】为了分析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对其结构时空偏移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方法】基于1990—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运用信息熵和偏移份额模型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研究显示:(1)研究期内河南省整体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呈“缓慢下降-缓慢上升”趋势,优势度则相反,结构经历了“有序—无序—相对平稳”的演化过程。(2)研究期内建设用地、林地及水域用地为增长性结构,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地为衰退性结构,其中建设用地补给偏移效应显著,耕地挤出偏移效应显著。各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竞争力存在明显空间差异。(3)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了56.19亿元;土地利用结构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林地和水域用地为主,占总比重75.65%;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为主,占总比重58%,空间分布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结论】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林地及水域用地是河南省生态系统价值变化的主要因子,前者为负相关,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率和土地利用增长性结构的竞争性偏移整体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信息熵 偏移份额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后大陆碰撞背景下的岩石圈演化及金、钼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灯堂 冯建之 +4 位作者 李磊 孟宪锋 何进 刘宗彦 徐文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0-314,共15页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南缘大量的岩浆岩和矿床研究表明,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岩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豫西矿集区是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圈剧烈演化的结果。岩石圈的这种剧烈演化是在两件重大地质事件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一方面,扬子板块与华...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南缘大量的岩浆岩和矿床研究表明,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岩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豫西矿集区是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圈剧烈演化的结果。岩石圈的这种剧烈演化是在两件重大地质事件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一方面,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印支期拼合,并发生了广泛的陆-陆碰撞造山活动,此后,克拉通边缘转入了后造山演化阶段;另一方面,燕山晚期的J-K之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导致地幔大规模活动。中国东部大规模的地壳减薄和壳幔作用,使本来就处于造山后演化阶段的华北陆块南缘发生了广泛的岩浆活动。正因为这两大地质作用叠加效应,区域岩浆演化剧烈而复杂,大批重融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往往既显示造山带的特点,又具有大规模壳幔作用的特征。这两大地质作用为豫西矿集区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大量的研究表明,各种矿床与燕山期岩浆岩在形成时间上高度吻合,空间上密切相关,同位素指标极为相近,显示它们在成因上的密切关系。岩浆一方面作为深部赋矿流体的上升通道,另一方面提供持续的高温环境,保证了元素迁移和成矿作用的进行。因此,华北克拉通南缘后大陆碰撞背景下的壳幔演化、大规模岩浆活动是豫西矿集区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大陆碰撞 岩浆作用 成矿作用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与深部钻探验证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学求 张必敏 +12 位作者 于学峰 杨德平 夏勇 谭亲平 刘耀文 张苏坤 田密 刘汉粮 李瑞红 韩志轩 熊玉新 吴慧 张宝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885,共17页
深部资源地球化学探测科学问题的的焦点是元素大深度垂向迁移机理和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的建立。本文以胶东蚀变岩型金矿和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钻孔岩芯和地表联合取样获得的数据,建立千米深度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蚀变岩型金矿立... 深部资源地球化学探测科学问题的的焦点是元素大深度垂向迁移机理和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的建立。本文以胶东蚀变岩型金矿和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钻孔岩芯和地表联合取样获得的数据,建立千米深度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蚀变岩型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模型显示,Au、S和Hg与金矿密切相关,分布模式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Au的立体几何分布模式兼具矿化剂元素S和远程指示元素Hg的双重特征,金异常和矿化剂元素硫与矿体倾斜方向一致,反映了成矿过程中流体沿控矿构造的轴向运移;金异常与类气体元素汞在垂向上一致,而且出现从矿体到地表的连续贯通式异常,反映了流体沿微裂隙和纳米孔的垂向迁移。卡林型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模型显示,Au、As、Sb、Hg、Tl和S在不整合面都显示高含量特征,与深部层状主矿体分布一致;在矿体上覆地层中都存在弱异常,显示了明显的成矿流体沿隐伏微小断裂垂向迁移特点;所不同的是Sb和Tl元素在不整合面附近显示了最高的元素含量,而Sb和Hg在近地表均显示了明显高的异常特征。立体几何模型清晰地显示了矿体的展布特征和范围,而且金及其伴生元素垂向迁移在地表形成清晰异常,为利用金及伴生元素和矿化剂元素进行深部矿体三维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指导深部金矿勘查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胶东蚀变岩型金矿地表完全被土壤覆盖区的穿透性地球化学微细粒级土壤采样,金属活动态提取分析圈定的异常,经深部钻探验证,胶东焦家成矿带五一村3200 m钻探,在2428.00~3234.16 m深度发现6层矿化体,其中高品位矿体位于2854 m深度;上宫金矿地表基岩出露,采集断层泥或裂隙岩石样品,可以清晰探测深部异常,经2000 m钻探,在1312 m处发现高品位金铅锌银矿体;贵州水银洞采集地表细粒级土壤,能够直接有效地揭示深部金矿体,经500~1500 m钻探验证,在300~1500 m深度新增金资源量20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立体探测 钻探验证 深部金矿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中矿带金矿田成矿构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杏村 牛树银 +9 位作者 燕建设 孙卫志 孙爱群 冯建之 陈超 徐建昌 王社全 崔燮祥 王铮 李斌 《黄金科学技术》 2012年第4期96-103,共8页
小秦岭金矿田中矿带是在老鸦岔背形翼部韧—脆性剪切带的基础上由含矿流体贯入形成的含金石英脉,其不仅延伸较长、延深较大,而且矿脉较宽,展布有文峪、东闯、杨寨峪、长安岔和金硐岔等大中型金矿。在概述成矿地质背景、归纳矿脉地质特... 小秦岭金矿田中矿带是在老鸦岔背形翼部韧—脆性剪切带的基础上由含矿流体贯入形成的含金石英脉,其不仅延伸较长、延深较大,而且矿脉较宽,展布有文峪、东闯、杨寨峪、长安岔和金硐岔等大中型金矿。在概述成矿地质背景、归纳矿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成矿地质作用,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源,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贯入到早期韧—脆性剪切带中积聚结晶,形成一条或多条规模较大的含金石英脉,甚至出现研究区主矿脉所占有的金属储量超过矿区50%~90%的金属储量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不要依据矿权的划分来评价矿床规模,而应根据矿脉的自然展布来统筹评价矿床规模,包括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构造控矿 幔枝构造 资源评价 豫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卢氏南阳山锑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亚伟 孟宪锋 +2 位作者 王鹏飞 冯建之 丁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4-289,共6页
南阳山锑矿位于五里川锑成矿亚带,属热液矿床,矿体分布在双槐树断裂带南侧F1、F2断裂带内。本文通过野外观察、薄片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南阳山矿区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本区矿石可分为三类:角砾状矿石、团块状矿石、... 南阳山锑矿位于五里川锑成矿亚带,属热液矿床,矿体分布在双槐树断裂带南侧F1、F2断裂带内。本文通过野外观察、薄片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南阳山矿区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本区矿石可分为三类:角砾状矿石、团块状矿石、充填脉状矿石,其中角砾状矿石为主要矿石类型。矿石矿物有辉锑矿和锑华,其中以辉锑矿为主。南阳山锑矿成矿元素Sb主要来源于秦岭群(赋矿层),S元素随热液来源于深部岩浆。含矿断裂带F1、F2深部与其北侧双槐树大断裂相连,热液沿双槐树断裂带向上运移至断裂分叉部位发生分流,分流热液继续汇集秦岭群内成矿元素,在上升至成矿有利部位便聚集成矿。这对南阳山锑矿盲矿体的寻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寻找五里川锑成矿亚带内新矿(化)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锑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河南 卢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崤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铁刚 孟宪锋 +4 位作者 王国瑞 肖建辉 吴昊 范海洋 员晓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3-419,共17页
崤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豫西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和H_2O-CO_2包裹体(C... 崤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豫西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和H_2O-CO_2包裹体(C型)。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300~393℃,盐度w(NaCl_(eq))为1.6%~11.0%,密度介于0.57~0.82 g/cm^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亦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261~298℃,盐度w(NaCl_(eq))为1.1%~11.8%,密度介于0.74~0.89 g/cm^3;石英-碳酸盐阶段仅见W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93~258℃,盐度w(NaCl_(eq))介于2.2%~12.7%,密度为0.87~0.97g/cm^3。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等特征,属于H_2O-NaCl±CO_2体系。崤山金矿石英的δ^(18)OH_2O值介于0.7‰~4.5‰之间,δDV-SMOW值介于-47.8‰^-69.5‰之间。H-O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_(34)SV-CDT值为0.7‰~3.9‰,206Pb/204Pb值为17.391~17.728,^(207)Pb/^(204)Pb值为15.420~15.577,^(207)Pb/^(204)Pb值为37.420~37.923。S-Pb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岩浆。崤山金矿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H-O-S-Pb同位素 崤山金矿 豫西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杜文涛 李新萍 +2 位作者 宋佳伟 孟成真 王智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113,共9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近20 a土地利用变化并对2030年土地利用进行预测,分析景观格局指数,揭示生态风险状况,助力黄河流域景观保护修复和规划治理。[方法]使用FLUS模型,根据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地形、气候等因...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近20 a土地利用变化并对2030年土地利用进行预测,分析景观格局指数,揭示生态风险状况,助力黄河流域景观保护修复和规划治理。[方法]使用FLUS模型,根据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地形、气候等因子对该区2030年土地利用状况进行预测,通过景观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结果]①200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12150 km^(2),林地面积增加2514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0620 km^(2)。②黄河流域优势景观为草地和耕地,但优势性逐渐降低,整体景观连通性增加、聚集性减弱,景观多样性呈增长趋势,但整体仍不均衡。③工作区景观生态风险以低、较低风险为主,中风险为辅,共占该区总面积88%以上,各生态风险区在空间上相对稳定,在时间上呈逐步恶化趋势。④预测2030年建设用地面积增速减缓,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继续减少,景观破碎度增加,低、较低生态风险区域增加1.12%,高风险区域增加0.26%,其余风险区域变化较小。[结论]国家人口增长、城市逐步扩张对土地利用影响巨大,进而导致景观破碎,加之黄河流域环境脆弱,风沙强度大,荒漠化程度高,区域生态风险增高,需要国家更加关注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FLUS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宁盆地多源遥感地热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新萍 杜文涛 +2 位作者 蔡铁刚 张景业 郭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2-562,共11页
为探明洛宁盆地地热资源范围,为后期科学合理开发地热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提出多源多时相遥感技术的综合预测方法。分别使用大气校正法、发射率归一化法对Landsat 8、ASTER数据进行地表昼夜温度反演,提取温度异常区。结果表明:此方法... 为探明洛宁盆地地热资源范围,为后期科学合理开发地热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提出多源多时相遥感技术的综合预测方法。分别使用大气校正法、发射率归一化法对Landsat 8、ASTER数据进行地表昼夜温度反演,提取温度异常区。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消除太阳辐射的影响,昼夜温度二者呈负相关;温度高异常区主要分布在水体、城镇区域,呈线状延伸。再结合多时相卫星数据对蚀变和构造信息进行提取,叠加温度、蚀变和构造图层,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最终圈定3处靶区。其中金家庄-广武庙一带、霍家岭-岭东一带通过实地踏勘发现7处温泉点,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本文以地热形成理论为背景,结合遥感技术,综合利用地质资料,圈定地热靶区,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快速预测地热资源分布范围,具有低成本、周期短的特点以及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地热 构造解译 蚀变提取 温度反演 洛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杨砦峪-樊岔矿段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立峰 薛志强 +6 位作者 王振强 王鹏飞 张苏坤 孙保花 王社全 杨智超 张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7,共14页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目前探明金储量611 t。前人对该区金矿床做了大量科研工作,但区内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物质来源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以小秦岭金矿田南中矿带杨砦峪、樊岔金矿床S60矿脉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目前探明金储量611 t。前人对该区金矿床做了大量科研工作,但区内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物质来源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以小秦岭金矿田南中矿带杨砦峪、樊岔金矿床S60矿脉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野外观察与镜下鉴定,将黄铁矿从早到晚分为3个世代,并对不同世代的黄铁矿进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取得认识如下:不同世代黄铁矿中Au、Ag、Te、As、Co、Ni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性,各个世代黄铁矿中As的含量均很低,暗示该区金矿床的形成与As无关;第2世代黄铁矿中Au与Te尤为富集且两者存在显著和稳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指示该世代为金矿床形成重要阶段,并且Te元素在成矿过程中对Au的搬运、富集、沉淀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S60矿脉中普遍发育Te-Au-Ag矿物,并且黄铁矿中呈现低As、高Te特征,暗示小秦岭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可能来自深部岩浆的脱挥发分或地幔脱气作用,小秦岭地区成矿地质背景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LA-ICP-MS 微量元素 S60矿脉 南中矿带 小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矿集区Au、Mo地球化学块体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孙卫志 张灯堂 +3 位作者 孟宪锋 冯建之 李磊 刘宗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9-358,共10页
豫西是中国重要的金、银、钼、铅锌及多金属产地,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矿床陆续被发现,多位专家学者对该区的资源量预测差异较大。本文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通过对区域化探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划定豫西金地球化学块体边界,计算了金、钼各含... 豫西是中国重要的金、银、钼、铅锌及多金属产地,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矿床陆续被发现,多位专家学者对该区的资源量预测差异较大。本文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通过对区域化探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划定豫西金地球化学块体边界,计算了金、钼各含量级别对应的地球化学块体的面积、可供金属量和成矿率。通过计算预测豫西金资源量,分别预测得到豫西Au资源总量为2 445 t,Mo资源总量为1 110万t,目前探明储量占预测资源量的比例还很小,与世界同等级别异常的矿集区相比,其探明资源量明显偏低,资源潜力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 矿集区 Au、Mo 地球化学块体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缘崤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7
18
作者 李磊 孙卫志 +3 位作者 孟宪锋 杨小芬 张灯堂 冯建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35-2652,共18页
华北陆块南缘的崤山地区,呈北东向分布着龙卧沟、后河、白石崖等燕山期花岗岩体,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斑岩为主。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崤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总体成分呈酸性,岩石主要属于高钾-钾玄质系列... 华北陆块南缘的崤山地区,呈北东向分布着龙卧沟、后河、白石崖等燕山期花岗岩体,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斑岩为主。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崤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总体成分呈酸性,岩石主要属于高钾-钾玄质系列;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REE、HREE分馏明显,(La/Yb)N=9.52~41.21,平均26.16,Eu异常不明显(δEu=0.82~1.35),大部分岩体呈现出微弱的负Eu异常,少部分样品显示出微弱的正异常;富集Rb、Ba、Th、K、Pb、Hf和Y等元素,亏损Ta、Nb、Zr、P和Ti等元素,岩体高Sr(392.8×10-6~916.9×10-6,平均678.8×10-6),低Y(8.12×10-6~21.34×10-6,平均14.86×10-6)和Yb(0.503×10-6~1.756×10-6,平均1.26×10-6),暗示源区有石榴石残留。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0.70645~0.71022,平均0.70828,εNd(t)=-19.7~-3.4,平均-14.6,二阶段Nd模式年龄t2DM集中在1827~2372Ma,具有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7.228~18.720,平均17.905;207Pb/204Pb=15.444~15.656,平均15.544,208Pb/204Pb=37.519~38.707,平均38.187。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崤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是华北陆块南缘加厚地壳底部熔融的产物,源岩以南秦岭结晶基底为主,同时有华北陆块的太华群、熊耳群及幔源物质的混入。岩体是扬子板块携秦岭微板块俯冲到华北板块之下,随着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岩石圈巨量减薄、软流圈上涌底侵上覆岩石圈,加热加厚地壳熔融形成,表明南秦岭板块的结晶基底在拆离式俯冲的作用下向北已楔入崤山地区结晶基底之下,而崤山北麓可能是其在东秦岭的北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化学组成 基底性质 构造属性 华北陆块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缘燕山期花岗岩带岩浆演化:以小秦岭—外方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振强 徐建昌 +3 位作者 冯建之 祁冬梅 杨钢 孙卫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2-1046,共15页
根据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外方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将其形成过程划分为160~155 Ma(Ⅰ)、150~125 Ma(Ⅱ)、120~110 Ma(Ⅲ)3个期次,与中国北方大规模岩浆活动期次并不完全一致。这3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元素演化较为特殊,... 根据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外方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将其形成过程划分为160~155 Ma(Ⅰ)、150~125 Ma(Ⅱ)、120~110 Ma(Ⅲ)3个期次,与中国北方大规模岩浆活动期次并不完全一致。这3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元素演化较为特殊,Ⅰ期花岗岩(南泥湖、上房沟等岩体)与Ⅲ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均以异常高的K含量、明显的负Eu异常及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或不分馏为主要特征,为A型花岗岩。Ⅱ期花岗岩为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富集Rb、Th、U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P2O5含量随SiO2含量增加呈递减趋势,为I型花岗岩,大部分样品Sr>300.00×10-6,Y<19.00×10-6,Yb<1.90×10-6,具有埃达克岩的属性。时代由老至新,Ⅰ、Ⅱ、Ⅲ花岗岩呈现出A型—I型—A型的演化规律。Ⅰ期花岗岩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下的局部伸展环境;Ⅱ期花岗岩则形成于华北陆块南缘构造体制转换阶段,是地壳加厚导致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Ⅲ期花岗岩则是扬子与华北陆块拼合后,板块逐渐稳定,岩石圈发生伸展,下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外方山 燕山期花岗岩 岩浆演化 华北陆块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耳山干树金矿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绍平 汪江河 +7 位作者 邓红玲 汪洋 张苏坤 王俊德 史保堂 梁新辉 张争辉 黄岚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干树金矿是豫西熊耳山西段最重要的金矿之一。主成矿阶段包括黄铁绢英岩以及多金属铁白云石成矿阶段,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与金矿的关系最密切。主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0~388℃,峰值为150~250℃;盐度为6.16%~12.51%,峰值... 干树金矿是豫西熊耳山西段最重要的金矿之一。主成矿阶段包括黄铁绢英岩以及多金属铁白云石成矿阶段,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与金矿的关系最密切。主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0~388℃,峰值为150~250℃;盐度为6.16%~12.51%,峰值为7%~11%;包裹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主要为Na^+、Ca^(2+),阴离子主要为Cl~–;Na^+/K^+比值为0.17~1.28,平均0.73;F~–/Cl~–比值为0.04~0.06;根据含CO_2包裹体估算成矿压力为90~119 MPa,获得成矿深度为3.3~4.4 km,表明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浅成、中低温、低盐度、富钠钙的岩浆热液。主成矿阶段石英中H、O、C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的δ18O值为0.79‰~6.27‰,平均3.34‰;δD值为–104.1‰~–87.7‰,平均–95.6‰,表明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源于岩浆水,并混入大气降水,这与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相吻合。δ^(13)CPDB值为–4.1~–2.7‰,平均–3.4‰,与火成岩或岩浆系统相关,表明可能是在岩浆热液作用下,矿石发生蚀变而形成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这与主成矿阶段铁白云石化的发育相吻合。综合研究认为干树金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矿床成因 干树金矿 熊耳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