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意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慧丽 恽晓平 +9 位作者 高明明 张新 郭华珍 沈敏 潘华舫 张雨梅 郭刚花 寄婧 郑文权 李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模式对注意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按照训练模式将47例注意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n=16)、人工训练组(n=21)和对照组(n=10)。训练组均进行每次30 min,每日1次的注意训练。3组在入组及6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MoCA...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模式对注意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按照训练模式将47例注意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n=16)、人工训练组(n=21)和对照组(n=10)。训练组均进行每次30 min,每日1次的注意训练。3组在入组及6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MoCA)和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分别比较3组训练前后注意评分及其差值。结果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训练后注意评分提高(P<0.05),3组间注意评分的差值比较,仪器训练组注意评分差值最高(P<0.05)。结论采用认知康复工作站辅助注意障碍训练是一种高效的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障碍 脑损伤 计算机辅助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明明 恽晓平 +13 位作者 张慧丽 郭华珍 张新 牛秀莲 祁欣 乔颖欣 王建文 关晨霞 李芙英 任海 刘野 路亚娟 徐宝华 周若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的认知康复训练,1次/d,30 min/次,分别治疗6周和12周;对照组不参加训练。对训练前后的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进行评定;比较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及对照组训练前后组内及组间成绩;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损伤部位及昏迷时间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仪器训练组及人工训练组6周、12周成绩均较初评显著提高(P<0.001),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仪器训练组成绩明显高于人工训练组(P<0.01);年龄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记忆障碍康复的疗效显著;12周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记忆功能显著提高;采用认知康复专业仪器进行认知训练模式的疗效明显优于人工训练模式,应予以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障碍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的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方 刘恒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60-166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年收治的75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给予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年收治的75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给予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FMA、BI、MMSE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胼胝体梗死的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应在护理工作中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梗死 系统护理 早期康复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骨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耀东 徐文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强骨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 目的:探讨强骨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柳氮磺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强骨胶囊进行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估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骨代谢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 50%、52. 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2组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钙离子水平、骨钙素(BGP)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水平显著下降(P <0. 05),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BM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强骨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骨代谢,增加BMD,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强骨胶囊 骨代谢 柳氮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