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复配对不同病原菌抑制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润强 王清峻 +3 位作者 曹前辉 张理航 武松阁 岳孝亭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67-70,共4页
为了对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2种药剂的复配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以柑橘疮痂病菌、茶树芽枯病菌、芒果炭疽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葡萄黑痘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复配剂对不同病原菌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为了对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2种药剂的复配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以柑橘疮痂病菌、茶树芽枯病菌、芒果炭疽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葡萄黑痘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复配剂对不同病原菌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嘧菌环胺对5种病原菌的EC50为0.401.78mg/L,氟嘧菌酯对5种病原菌的EC50为0.130.94mg/L;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按适当比例混配对5种不同病原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混配比例为1∶3时,对柑橘疮痂病菌和茶树芽枯病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95.03和201.48;混配比例为6∶1时,对芒果炭疽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6.29;混配比例为1∶5时,对苹果腐烂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5.27;混配比例为1∶10时,对葡萄黑痘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8.89。综合比较并考虑防治成本,嘧菌环胺与氟嘧菌酯防治柑橘疮痂病以1∶53∶1复配较好,防治茶树芽枯病以1∶59∶1复配较好,防治芒果炭疽病病以1∶99∶1复配较好,防治苹果腐烂病以1∶105∶1复配较好,防治葡萄黑痘病以1∶105∶1复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环胺 氟嘧菌酯 病原菌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吡菌酰胺与噁霉灵混剂对五种果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润强 王清峻 +3 位作者 曹前辉 张理航 武松阁 陈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3期3352-3355,共4页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以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uiticola)、苹果褐斑病菌(Marssonina coronaria)、芒果蒂腐病菌(Phomopsis mangiferae)、梨树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和香蕉黑条叶斑病菌(Mycosphaerella fijiesis)为作用目标,研...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以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uiticola)、苹果褐斑病菌(Marssonina coronaria)、芒果蒂腐病菌(Phomopsis mangiferae)、梨树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和香蕉黑条叶斑病菌(Mycosphaerella fijiesis)为作用目标,研究了氟吡菌酰胺与噁霉灵混配对5种果树病菌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当噁霉灵和氟吡菌酰胺的混配比例为3∶1时,对葡萄霜霉病菌和苹果褐斑病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00.04和190.71;混配比例为1∶6时,对芒果蒂腐病菌的共毒系数为203.13;混配比例为1∶10时,对梨树黑星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8.07;混配比例为1∶15时,对香蕉黑条叶斑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0.97。表明噁霉灵和氟吡菌酰胺按适当比例混配对5种果树病原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速率法 共毒系数 氟吡菌酰胺 噁霉灵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菌环胺和缬霉威复配对5种作物病原菌的室内联合毒力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润强 曹前辉 +1 位作者 王清峻 陈锡岭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97,共5页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以草莓枯萎病菌、西瓜炭疽病菌、烟草猝倒病菌、葡萄霜霉病菌和月季灰霉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对5种病菌的联合毒力,为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嘧菌环胺对5种病菌的...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以草莓枯萎病菌、西瓜炭疽病菌、烟草猝倒病菌、葡萄霜霉病菌和月季灰霉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对5种病菌的联合毒力,为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嘧菌环胺对5种病菌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为0.19-1.92 mg/L,缬霉威对5种病菌的EC50为0.23-1.02 mg/L;当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混配比例为15∶1时,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17.70;混配比例为8∶1时,对西瓜炭疽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3.59;混配比例为3∶1时,对烟草猝倒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196.29;混配比例为1∶6时,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1.98;混配比例为9∶1时,对月季灰霉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2.56。表明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按适当比例混配对5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环胺 缬霉威 草莓枯萎病菌 西瓜炭疽病菌 烟草猝倒病菌 葡萄霜霉病菌 月季灰霉病菌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宋艳华 齐尚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235-7236,7239,共3页
[目的]为日光温室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日光温室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温室内空气湿度、地面温度最大值都出现在14: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6:00前后。秋季温室内外地面温度存在6.8℃温差。光照南侧比北侧高... [目的]为日光温室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日光温室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温室内空气湿度、地面温度最大值都出现在14: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6:00前后。秋季温室内外地面温度存在6.8℃温差。光照南侧比北侧高960 lx;中间比东、西侧的高2230 lx、1560 lx;上层比中层、下层分别高73、720 lx。夜间空气湿度在90%以上,午后在80%以上。[结论]温室内空气湿度、地面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曲线;地面温度水平分布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规律;温室内光照度日变化曲线类型是倒"V"型,而空间分布为南强北弱,上强下弱的规律。温室内空气湿度比较高,尤其是在夜间空气湿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小气候 温度 湿度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