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同轴静电纺丝的核壳相变纤维膜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伟 王旭 +1 位作者 张轶督 刘艳萍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78,共7页
相变储能材料(PCM)基于良好的潜热存储能力在热管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热力学一级相变的固-液转变导致的泄漏和形状不稳定问题严重阻碍了PCM的应用。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分别以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壳层和芯层材料... 相变储能材料(PCM)基于良好的潜热存储能力在热管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热力学一级相变的固-液转变导致的泄漏和形状不稳定问题严重阻碍了PCM的应用。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分别以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壳层和芯层材料,成功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相变纤维膜。测试与表征了不同PEG含量下纤维膜的形貌和结构、热性能、热管理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纤维膜呈现均匀的连续结构,纤维表面连续光滑无缺陷,核壳界面清晰;随PEG含量增加,纤维膜的熔点和结晶温度提升,相变焓值增大,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在热对流试验的升降温过程中达到相同温度的时间均变长,表明纤维膜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当PEG质量分数为50%时,纤维膜熔融焓达到57.93 J/g,储热能力优异,在20次热循环后仍保持稳定的相变储热性能,泄漏率约为6.1%,包覆效果良好。制备的核壳相变纤维膜兼具高储热能力、形状稳定性和循环耐久性,在医学热疗、电子器件热防护、智能纺织品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聚羟基丁酸酯 聚乙二醇 相变纤维膜 核壳结构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焊工艺对钎焊金刚石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冰 姜雪 +4 位作者 杜全斌 徐凡 严佩佩 王蕾 张黎燕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采用WC/Cu-Sn-Ti钎料对金刚石进行真空钎焊,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以及磨削试验等手段,研究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钎焊金刚石形貌、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颗粒与WC/Cu-Sn-Ti复合钎焊界面形成的化... 采用WC/Cu-Sn-Ti钎料对金刚石进行真空钎焊,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以及磨削试验等手段,研究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钎焊金刚石形貌、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颗粒与WC/Cu-Sn-Ti复合钎焊界面形成的化合物层均匀连续且致密,且在金刚石颗粒表面形成了薄而连续的层片状TiC和少量W_(2)C相,提高了金刚石与钢基体的结合强度;随着钎焊温度升高及保温时间延长,钎焊界面缺陷逐渐减少,金刚石石墨化程度升高;在钎焊温度为980℃、保温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金刚石颗粒在磨削过程中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相对较小,对大理石工件的磨削体积最大,且金刚石颗粒的脱落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n-Ti钎料 钎焊工艺 力学性能 金刚石磨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耐低温水凝胶的制备及在柔性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
3
作者 孔宪华 杜全斌 王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3,共6页
基于柔性的可拉伸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或软机器人中下一代传感系统的关键组件。为了解决柔性材料强度低、低温耐受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基于聚丙烯酰胺和共晶溶剂(PAAm/DES)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离子导电水凝胶。结果表明,PAAm/DES... 基于柔性的可拉伸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或软机器人中下一代传感系统的关键组件。为了解决柔性材料强度低、低温耐受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基于聚丙烯酰胺和共晶溶剂(PAAm/DES)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离子导电水凝胶。结果表明,PAAm/DES水凝胶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应力为0.95~3.2 MPa,对应的拉伸应变为550%~1200%。此外,PAAm/DES水凝胶具有极佳的黏附能力,可以完美的和不同材料进行贴合。PAAm/DES水凝胶还表现出低温耐受性,在-20℃的环境下仍然提供90 mS·m^(-1)的电导率。同时,在低温环境下PAAm/DES水凝胶显示出稳定的信号响应,在500次的拉伸循环中保持不变的信号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 耐低温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对Cu-20Sn-10Ti钎焊金刚石界面特征和耐磨性的影响
4
作者 杜全斌 姜雪 +5 位作者 崔冰 陈广明 李昂 王蕾 于奇 方占江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08,共12页
目的改善Cu-20Sn-10Ti钎焊金刚石宏观形貌和界面区钎料合金显微组织,减少钎焊接头孔洞、裂纹和粗大脆性相等缺陷,提高钎焊金刚石工具的磨削性能。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 目的改善Cu-20Sn-10Ti钎焊金刚石宏观形貌和界面区钎料合金显微组织,减少钎焊接头孔洞、裂纹和粗大脆性相等缺陷,提高钎焊金刚石工具的磨削性能。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Zn对Cu-Sn-Ti钎焊金刚石界面特性及磨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当Zn质量分数为4.5%时,钎焊金刚石近界面区及钎料层没有产生裂纹和孔洞,具有最佳的宏观形貌和最适宜的金刚石出露度55%。界面区钎料合金显微组织主要由灰色α-Cu相和灰白CuSn3Ti5相组成,随着Zn含量的增加,CuSn3Ti5相逐渐细化,当Zn质量分数为4.5%时,细化效果最佳。不添加Zn时,钎焊金刚石表面形成了连续致密易剥离的TiC层,随着Zn含量的增加,TiC层逐渐变为断续长絮状、颗粒状,且TiC层厚度逐渐减小。当Zn质量分数为7.5%时,局部生成TiC且无法完全覆盖金刚石表面。随着Zn含量的增加,钎焊金刚石试样的摩擦因数、不均匀磨损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去除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Zn质量分数为4.5%时,钎料金刚石试样具有最小的摩擦因数(0.25)和不均匀磨损率(16.67%)以及最大的材料去除量(49.15 mg)。结论综合钎焊金刚石试样的宏观形貌、界面结合状态和磨削性能,在Cu-20Sn-10Ti钎料中添加Zn的最佳质量分数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Cu-20Sn-10Ti钎料 显微组织 界面特征 磨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后处理对Q690钢CGHAZ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5
作者 杜全斌 秦磊 +1 位作者 张肇伟 张卫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年第2期27-29,共3页
采用干冰急冷、自然冷却和250℃×2 h低温回火三种方式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试验,研究三种焊后处理对Q690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后处理由干冰急冷向自然冷却、25... 采用干冰急冷、自然冷却和250℃×2 h低温回火三种方式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试验,研究三种焊后处理对Q690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后处理由干冰急冷向自然冷却、250℃×2 h回火改变时,CGHAZ显微组织由以板条马氏体为主改变为板条贝氏体为主,并有少量粒状贝氏体产生。焊后处理对焊缝显微硬度影响较大,对CGHAZ的显微硬度影响程度较小,自然冷却和250℃×2 h回火,可避免焊缝形成淬硬组织,缓解焊缝区的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90钢 热影响区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调控Cu-20Sn-15Ti钎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行为
6
作者 张黎燕 杜全斌 +5 位作者 毛望军 崔冰 李昂 王蕾 纠永涛 梁杰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8,共10页
为通过成分调控改善Cu-Sn-Ti钎料的显微组织及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EDS能谱分析等设备,研究了Si对Cu-20Sn-15Ti钎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20Sn-15Ti钎料的显微组织为大尺寸多边形状CuSn_(3)Ti_(5)... 为通过成分调控改善Cu-Sn-Ti钎料的显微组织及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EDS能谱分析等设备,研究了Si对Cu-20Sn-15Ti钎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20Sn-15Ti钎料的显微组织为大尺寸多边形状CuSn_(3)Ti_(5)相、共晶组织和α-Cu相。添加少量的Si(质量分数≤2.0%)可细化钎料中多边形状CuSn_(3)Ti_(5)相,并生成小尺寸Si_(3)Ti_(5)相,较多的Si(质量分数≥3.0%)会造成多边形状CuSn_(3)Ti_(5)相分化离散、共晶组织粗化减少,Si_(3)Ti_(5)相含量增加且粗化,当Si含量增至5.0%时,钎料不再生成多边形状CuSn_(3)Ti_(5)相和共晶组织,Ti主要用于生成Ti_(5)Si_(3)相,显微组织主要为Ti_(5)Si_(3)相、α-Cu相、Cu41Sn11相和少量条状CuSn_(3)Ti_(5)相;与Cu、Sn相比,Si与Ti具有更强的化学亲和力,Si优先与Ti反应生成Ti_(5)Si_(3)相;Ti_(5)Si_(3)相的三维组织形貌为棱柱状,且呈团聚附生特征,粗条状Ti_(5)Si_(3)相具有中心或侧面孔洞缺陷,孔洞的形成主要与其生长机制有关;随着Si含量的增加,钎料的剪切强度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断口形貌由准解理断裂和解理断裂的混合形态向解理断裂转变;CuSn_(3)Ti_(5)相易破碎开裂成为起裂源,不同粗大状态CuSn_(3)Ti_(5)相的存在均在一定程度上恶化钎料剪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n-Ti钎料 金刚石 显微组织 CuSn_(3)Ti_(5)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从关联优化的产品族参数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相兵 杜全斌 +1 位作者 周航 苏全卫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5,共7页
针对产品族优化设计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的相互依存、制约关系,研究面向产品族的主从关联的参数优化规划技术。建立基于灵敏度分析的产品族参数识别划分方法,根据产品族设计参数的主从关联特点,建立优化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提出一种采... 针对产品族优化设计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的相互依存、制约关系,研究面向产品族的主从关联的参数优化规划技术。建立基于灵敏度分析的产品族参数识别划分方法,根据产品族设计参数的主从关联特点,建立优化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提出一种采用多项式响应面拟合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实现双层规划,下层采用多项式响应面法将双层优化目标拟合成为单层优化目标,在上层实现产品族公共参数的优化,再通过上层可适应参数的松弛约束关系传递,在下层利用遗传算法实现变型产品的参数优化。以起重机卷筒组件产品族规划为例,基于所提出的主从关联优化方法,得到个性变型产品参数最优值,为起重机卷筒组件产品及类似产品的产品族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适应参数 参数识别 变型产品 主从关联优化 多项式响应面拟合设计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对Cu-Sn-Ti钎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全斌 张黎燕 +2 位作者 李昂 崔冰 黄俊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7,I0008,共10页
为揭示Sn调控Cu-Sn-Ti钎料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规律,采用真空非自耗熔炼法制备Cu-Sn-Ti钎料,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Sn对Cu-Sn-Ti钎料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剪切强度及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揭示Sn调控Cu-Sn-Ti钎料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规律,采用真空非自耗熔炼法制备Cu-Sn-Ti钎料,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Sn对Cu-Sn-Ti钎料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剪切强度及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钎料显微组织随Sn含量增加而演变的规律为:枝晶状初生α-Cu基体相+共晶组织+晶间组织→初生α-Cu基体相+共晶组织→共晶组织→初生CuSn_(3)Ti_(5)相+粗化共晶组织+α-Cu基体相(富Sn)+Cu_(41)Sn_(11)相+SnTi_(3)相,其中晶间组织为α-Cu相和CuSn_(3)Ti_(5)相的混合组织+少量的(SnTi_(3)+CuTi相+Cu_(3)Ti相).随着Sn含量的增加,钎料显微硬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钎料剪切强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断口形貌由准解理断裂向解理断裂+准解理断裂的混合形态转变.增加Sn含量促使钎料形成粗化的CuSn_(3)Ti_(5)相和共晶组织是导致钎料剪切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n-Ti钎料 显微组织 剪切强度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热损伤抑制技术研究现状
9
作者 张建华 李昂 +5 位作者 胡婷婷 杜全斌 崔冰 张黎燕 王蕾 毛望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3-574,共12页
金刚石工具制备过程中的金刚石热损伤主要包括金刚石的石墨化、金刚石的破损开裂和金刚石的化学侵蚀等。针对金刚石热损伤问题,分别从金刚石表面镀覆、胎体材料性能调控和成型技术优化3个方面,介绍了目前金刚石热损伤的抑制技术,并对未... 金刚石工具制备过程中的金刚石热损伤主要包括金刚石的石墨化、金刚石的破损开裂和金刚石的化学侵蚀等。针对金刚石热损伤问题,分别从金刚石表面镀覆、胎体材料性能调控和成型技术优化3个方面,介绍了目前金刚石热损伤的抑制技术,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性能金刚石工具制备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金刚石工具制备 热损伤 抑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晶金刚石表面加工质量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福铭 张黎燕 +4 位作者 邓雯丽 刘嘉霖 杨雪峰 闫晓 卢学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38,共6页
为解决聚晶金刚石(PCD)表面加工成型和抛光难题,提高PCD加工效率和表面加工质量,采用电火花粗、精放电加工工艺及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工艺对PCD表面进行加工,并采用SEM、EDS、XRD和Raman等观察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PCD的表面形貌、表层组... 为解决聚晶金刚石(PCD)表面加工成型和抛光难题,提高PCD加工效率和表面加工质量,采用电火花粗、精放电加工工艺及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工艺对PCD表面进行加工,并采用SEM、EDS、XRD和Raman等观察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PCD的表面形貌、表层组织及结构,对不同加工方式下PCD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测试,考察不同加工方式对PCD表层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火花加工后PCD表面会发生金刚石石墨化,而机械磨削加工后则不会;电火花精加工后PCD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分别是5613HV10和Q5.8×10^4,机械磨削加工后则分别是5727HV10和Q5.4×10^4,二者相比变化不大,而电火花粗加工后的则是4604HV10和Q4.7×10^4,性能降低明显。同时提出放电加工后PCD表面变质层的概念,并讨论其变质层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 电火花加工 机械磨削 变质层 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户需求驱动的柔性产品平台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相兵 杜全斌 +1 位作者 周航 苏全卫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0-111,共12页
针对模块化细分度不足,设计变更周期长,难以适应快速多变需求等问题展开分析,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等手段开展需求分析、模块划分、模块识别等相关研究,提出零部件关联度规则和设计变更影响指数规则。采用零部件关联规则定量分析的方法建... 针对模块化细分度不足,设计变更周期长,难以适应快速多变需求等问题展开分析,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等手段开展需求分析、模块划分、模块识别等相关研究,提出零部件关联度规则和设计变更影响指数规则。采用零部件关联规则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零部件之间的关联矩阵,并采用最大树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分析,依据相关评价指标获取最优阈值和模块划分结果。建立基于客户需求分析和模块变更的设计变更影响指数指标,实现柔性功能模块的识别,根据不同类别的功能模块的设计变更关系得到产品组成模块的设计逻辑,由此构建配置产品主结构。以起重机起升机构模块化配置设计应用实例验证零部件关联规则和设计变更影响指数规则在模块化设计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柔性产品平台的模块合理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户需求分析 AHP 聚类分析 关联度规则 设计变更影响指数 柔性模块 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OMMT对PLA/LDPE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伟 郑国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8,共5页
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有机改性纳米蒙脱土(Nano-OMMT)填充比例的聚乳酸(PLA)/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及动态流变仪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变行为,使用扫描电子显... 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有机改性纳米蒙脱土(Nano-OMMT)填充比例的聚乳酸(PLA)/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及动态流变仪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变行为,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共混物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填充一定比例的Nano-OMMT可以一定程度改善PLA与LDPE的相容性及PLA/LDPE共混物的相形态,填充4 phr Nano-OMMT共混物的黏度和弹性模量较未填充Nano-OMMT共混物分别提高了37.1,462.6倍,结晶度下降了43.7%,且共混物中PLA质量损失最大时对应的温度下降了6.1℃,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分别提高了133%,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低密度聚乙烯 有机改性纳米蒙脱土 相形态 相容性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垂直轴风力机动力学特性分析
13
作者 熊莎莎 王相兵 +1 位作者 台畅 杜全斌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121,共9页
为开发运行平稳可靠、性能高效的达里厄垂直轴风力机,建立风力机虚拟样机模型。首先建立计算分析模型,主要包括转矩、风载荷、功率等内容。依据实际工况采用MATLAB编程对建立的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风轮转矩转速、功率转速及高程... 为开发运行平稳可靠、性能高效的达里厄垂直轴风力机,建立风力机虚拟样机模型。首先建立计算分析模型,主要包括转矩、风载荷、功率等内容。依据实际工况采用MATLAB编程对建立的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风轮转矩转速、功率转速及高程随机风速时程等特性曲线;其次采用Nastran软件建立风力机风轮的FEA模型,采用瞬态响应法进行模态和动力学特性分析,通过对风轮结构加载随机风载和周期性空气动力进行激振动态响应仿真研究,得到其风振响应加速度曲线和频谱响应曲线,研究了激振作用下风轮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特性。计算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动态性能建模、数值求解和离散模型仿真分析准确可靠,能够有效预测风力机运行中的动态特性,将成为风力设计分析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FEA 风载荷 模态分析 瞬态响应法 激励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起重机起升机构CAD/CAE设计的知识重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相兵 马士良 +1 位作者 杜全斌 周航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4-58,62,共6页
为快速响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需求,提出面向起重机起升机构CAD/CAE设计的知识重用方法。结合起重机设计特点,研究了知识重用相关理论,知识的特点、分类及表示方法。研究了基于规则推理(RBR)和基于实例推理(CBR)的混合推理的知识重用技... 为快速响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需求,提出面向起重机起升机构CAD/CAE设计的知识重用方法。结合起重机设计特点,研究了知识重用相关理论,知识的特点、分类及表示方法。研究了基于规则推理(RBR)和基于实例推理(CBR)的混合推理的知识重用技术,包括知识库、规则库、实例库的建立方法,模块实例的检索、修改方法等。分析了起重机起升机构参数化CAD/CAE设计的知识重用的实现过程,以起升机构组成模块CAD/CAE设计实例进行说明。面向起重机起升机构CAD/CAE设计的知识重用方法,为起重机等机械产品系列开发提供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升机构 知识重用 RBR和CBR 参数化CAD/CAE 知识库 规则库 实例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n元素对AgCuZn钎料润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全斌 张黎燕 +1 位作者 龙伟民 王星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41-144,148,共5页
为揭示Ag CuZn钎料的润湿铺展特性,研究了Ni、Mn元素对Ag CuZn钎料在201不锈钢表面润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1(BAg45CuZn)、Y2(BAg40CuZnNi)和Y3(BAg49ZnCuMnNi)钎料凝固组织均由灰白色的富Ag相和灰黑色富Cu相组成,Ni、Mn元素可细化... 为揭示Ag CuZn钎料的润湿铺展特性,研究了Ni、Mn元素对Ag CuZn钎料在201不锈钢表面润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1(BAg45CuZn)、Y2(BAg40CuZnNi)和Y3(BAg49ZnCuMnNi)钎料凝固组织均由灰白色的富Ag相和灰黑色富Cu相组成,Ni、Mn元素可细化钎料中富Cu相,使界面区富Cu相由断续分布的粗大树枝晶逐渐向断续分布的"痘点状"胞状晶及连续分布的小块胞状晶转变。3种钎料润湿性由好到差依次为:Y3、Y2、Y1,其原因是Ni、Mn元素降低界面富Cu相与试板间的界面张力,随着界面富Cu相由断续向连续状转变,钎料在试板上的润湿性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角 润湿面积 银基钎料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面顶压机合成过程中线性卸压机构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本亮 熊莎莎 +3 位作者 冯晓鹏 刘明岗 岳海姣 华淑杰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4,共9页
为解决六面顶压机合成过程中超高压卸压不平稳和速度慢的难题,对其卸压机构采用自动、线性方式进行设计及优化。基于液压控制理论,使用AMESim软件建立六面顶压机工作模型、控制模型及线性卸压模型;编制4类不同的卸压工艺曲线,基于经典PI... 为解决六面顶压机合成过程中超高压卸压不平稳和速度慢的难题,对其卸压机构采用自动、线性方式进行设计及优化。基于液压控制理论,使用AMESim软件建立六面顶压机工作模型、控制模型及线性卸压模型;编制4类不同的卸压工艺曲线,基于经典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控制理论,对线性卸压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以阀芯半锥角及阀座节流孔直径为变量,得出满足工艺要求的线性卸压方案。对设计的线性卸压机构进行实际测试,实际压力与设定压力曲线的压力偏差绝对值≤0.01 MPa,符合预期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卸压 PID控制 阀芯半锥角 阀座节流孔 卸压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5052铝合金焊接热影响区软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全斌 路全彬 +1 位作者 秦磊 张卫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研究采用TIG焊接工艺对冷作硬化态5052薄板铝合金进行焊接,研究热输入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TIG焊接5052铝合金时,热影响区出现软化区,软化区原母材变形组织被再结晶组织取代,硬度降低,变形强化效果消失。热输入不... 本研究采用TIG焊接工艺对冷作硬化态5052薄板铝合金进行焊接,研究热输入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TIG焊接5052铝合金时,热影响区出现软化区,软化区原母材变形组织被再结晶组织取代,硬度降低,变形强化效果消失。热输入不同,软化区软化及强度损失程度不同,小热输入(小于13 kJ·cm-1)焊接,焊缝成形不良,出现未熔合缺陷;中等热输入(13~17 kJ·cm-1)焊接,焊缝成形良好,母材软化区硬度损失相对较小;过大热输入(大于17 kJ·cm-1)焊接,母材软化区硬度损失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焊接接头 热输入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