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集对分析法的河南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亮 张记飞 +3 位作者 雷华友 吕乐乐 傅甜甜 李好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77,89,共7页
为了解决煤炭矿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河南省六大煤炭矿区(鹤壁、焦作、永城、平顶山、义马、郑州)选取18个典型煤炭采空区,收集水文地质资料,采用AHP-集对分析法,构建以河南省典型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作为目标层,以水量、水质、... 为了解决煤炭矿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河南省六大煤炭矿区(鹤壁、焦作、永城、平顶山、义马、郑州)选取18个典型煤炭采空区,收集水文地质资料,采用AHP-集对分析法,构建以河南省典型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作为目标层,以水量、水质、矿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作为准则层,以矿井涌水量、平均煤厚、采空区面积、最大开采埋深、煤层顶板岩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含量、pH值、氯离子含量、矿井水利用率、激励政策12个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典型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AHP-集对分析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河南省六大煤炭矿区典型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可行性以焦作矿区最优、永城矿区最差,其余4个矿区居中且评价结果相近,说明采用AHP-集对分析法构建的河南省典型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采空区 地下水 层次分析法 集对分析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与生物炭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万寿菊生长与镉铅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进博 胡玲燕 +5 位作者 李博 陈建军 施翠仙 祖艳群 李元 湛方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92-3102,共11页
土壤镉铅污染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探索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采用云南兰坪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开展盆栽试验,研究石灰(2.0 g·kg^(-1))与生物炭(20.0 g·kg^(-1))对... 土壤镉铅污染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探索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采用云南兰坪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开展盆栽试验,研究石灰(2.0 g·kg^(-1))与生物炭(20.0 g·kg^(-1))对土壤理化性质、万寿菊(Tageteserecta L.)生长与镉铅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石灰和生物炭均显著增加土壤pH、碱解氮含量、株高与生物量,单施生物炭还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导致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降低;(2)石灰和生物炭会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镉、可还原态铅的含量,增加残渣态镉铅含量,有效态镉含量分别降低23.4%和17.6%,有效态铅含量分别降低32.4%和21.8%;(3)石灰和生物炭降低万寿菊植株镉铅含量与累积量,植株水溶态镉、氯化钠提取态铅含量降低,残渣态镉、铅含量增加,并显著降低万寿菊镉铅富集系数;(4)石灰和生物炭增加万寿菊菊花产量与叶黄素含量,导致叶黄素提取液的铅含量分别降低37.6%和30.3%;单施石灰导致叶黄素提取液的镉含量降低49.3%.可见,石灰和生物炭能改善污染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镉铅有效性与万寿菊植株镉铅含量,促进万寿菊生长,增加菊花产量,促进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铅锌矿区 替代种植 碱性材料 叶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改良铜污染土壤对小麦生长与吸收利用养分的影响
3
作者 于伟伟 邓祎 +3 位作者 寇太记 夏东方 刘鹏 陈常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3,共6页
为了评价腐植酸对铜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施加铜和腐植酸双因素田间盆栽试验,研究成熟期小麦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对氮、磷、铜素的吸收与利用。结果表明:(1)铜污染土壤中小麦器官的生长受到抑制,总生物量显著... 为了评价腐植酸对铜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施加铜和腐植酸双因素田间盆栽试验,研究成熟期小麦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对氮、磷、铜素的吸收与利用。结果表明:(1)铜污染土壤中小麦器官的生长受到抑制,总生物量显著降低28.7%~66.9%;小麦吸收氮、磷量分别显著降低18.4%~61.5%、9.6%~65.5%,氮、磷素收获指数显著下降;尽管铜污染使小麦对铜素的吸收量显著增加40.5%~115.2%,但茎向叶和穗的迁移系数下降,使得收获指数无变化。(2)施用腐植酸明显改善铜污染造成的小麦根、茎、穗生长受到的抑制,缓解小麦吸收氮、磷素减少的不利影响;相比铜污染处理,腐植酸低(20 g/kg干土)和高(40 g/kg干土)用量可使小麦生物量分别提高25.0%和115.6%,促进小麦对氮(22.6%~111.9%)、磷(28.3%~161.9%)的吸收并提高氮、磷素的收获指数。高腐植酸用量更有助于小麦抵抗铜污染危害胁迫。(3)增施腐植酸能使小麦铜素收获指数显著降低7.2%~9.0%,但会显著增加铜素由茎向叶(12.2%~30.7%)和由茎向穗(46.8%~71.9%)的迁移,导致铜在穗中的积累量增加。由此可见,施用腐植酸改良铜污染土壤的农用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腐植酸 土壤改良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龙门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现国 李扬 +3 位作者 张晓丽 罗锐 叶建 何佳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101,共6页
洛阳龙门地热田位于洛阳断陷盆地西南部,依据地热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龙门地热田边界、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地热水温度场、热储构造发育特征,同时对龙门地热田地热水的赋存、运移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该地热... 洛阳龙门地热田位于洛阳断陷盆地西南部,依据地热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龙门地热田边界、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地热水温度场、热储构造发育特征,同时对龙门地热田地热水的赋存、运移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该地热田的形成受地质构造控制,属构造热储对流型地热田,草店断裂(F1)和魏湾断裂(F2)为龙门地热田的控热构造,伊河断层(F3)、朝阳—首阳山断层(F4)为地热田的导热、导水构造,寒武系灰岩为龙门地热田的热储层,上覆数百米的二叠系、三叠系砂岩、泥岩互层为该地热田热储层的盖层,龙门地热田地热水水温高达98.5℃,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地质 形成条件 龙门地热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