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卫河流域蓄滞洪区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修宇 康金鸽 陈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4,共4页
为解决河南省卫河流域蓄滞洪区洪涝灾害问题,首先利用不同下垫面类型分析法计算出研究区雨洪资源利用的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然后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基于水资源基础条件、实施可行性、社会经济和耗水量,构建研究区雨洪... 为解决河南省卫河流域蓄滞洪区洪涝灾害问题,首先利用不同下垫面类型分析法计算出研究区雨洪资源利用的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然后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基于水资源基础条件、实施可行性、社会经济和耗水量,构建研究区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雨洪资源利用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分别为39.63亿、38.80亿m^(3);雨洪资源利用潜力为Ⅰ级(优),雨洪资源充沛且容易利用,但实施条件和用水效率还有待改善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雨洪资源 模糊综合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卫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卫河流域蓄滞洪区水资源供需情势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修宇 康金鸽 陈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64,70,共5页
为明晰河南省卫河流域蓄滞洪区水资源供需情势,构建最小二乘法与灰色预测模型相结合的组合模型,预测2025年、2035年该区域的需水量与供水量,并对其开展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卫河流域蓄滞洪区2025年50%、75%保证率的农业需水量... 为明晰河南省卫河流域蓄滞洪区水资源供需情势,构建最小二乘法与灰色预测模型相结合的组合模型,预测2025年、2035年该区域的需水量与供水量,并对其开展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卫河流域蓄滞洪区2025年50%、75%保证率的农业需水量占比分别为68%、73%,2035年50%、75%保证率的农业需水量占比分别为61%、67%,农业需水量在总需水量中占比较大;2025年、2035年研究区均处于缺水状态。建议研究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南水北调水,加强雨洪水资源利用,逐步改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供需分析 最小二乘法 灰色预测模型 卫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英那河水生态可持续利用状态综合评价
3
作者 孙墅隆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1期29-31,共3页
根据大连市英那河水生态系统受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作用,考虑流域土地利用、水文水质变化及水生态修复治理措施,应用PSIR模型综合评价英那河1990—2020年水生态可持续利用状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大连市英那河水生态可持续... 根据大连市英那河水生态系统受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作用,考虑流域土地利用、水文水质变化及水生态修复治理措施,应用PSIR模型综合评价英那河1990—2020年水生态可持续利用状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大连市英那河水生态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压力、状态和影响评价值逐渐增大,并且水生态可持续利用受压力因子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R模型 水生态 可持续利用 英那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混凝土施工期温控措施的时间和空间优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邓世顺 王振红 +1 位作者 汪娟 杨书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128,共5页
以西藏高海拔地区街需混凝土重力坝为例,针对筑坝材料性能对温控防裂不利这一特点,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方法,研究高海拔地区气象条件下混凝土的温控标准及温控防裂措施,认为可在时间上优化混凝土温降过程和控制温降速率,防止降... 以西藏高海拔地区街需混凝土重力坝为例,针对筑坝材料性能对温控防裂不利这一特点,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方法,研究高海拔地区气象条件下混凝土的温控标准及温控防裂措施,认为可在时间上优化混凝土温降过程和控制温降速率,防止降温幅度和降温速率过大,空间上优化温度梯度,减小基础温差、上下层温差和内外温差。研究表明,该大坝的推荐温控防裂措施可以较好地减小温度应力,防止裂缝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重力坝 温控防裂 温度应力 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郑州市外调水供水补偿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倩 吴泽宁 +2 位作者 吕翠美 郭溪 高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41,共5页
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和黄河供水是郑州市城区的两个主要外调水源,对两者的相互补偿特性及其对郑州市城区供水的补偿特性进行分析,可为制定郑州市城区供水方案、提高供水保证率提供参考。在发现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也具有一定的频率特性的背景... 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和黄河供水是郑州市城区的两个主要外调水源,对两者的相互补偿特性及其对郑州市城区供水的补偿特性进行分析,可为制定郑州市城区供水方案、提高供水保证率提供参考。在发现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也具有一定的频率特性的背景下,以两者的供水频率分析为基础,使用优选的Copula函数,对郑州市城区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和黄河供水进行补偿特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丰枯同步组合类型中,两种水源同枯的频率最大,同平的频率最小,发生同枯的风险较大,易造成供水短缺风险,此时应积极调配水源;②同丰时水量充足,可利用调蓄水库将多余水量存蓄,供枯时使用;③在丰枯异步组合类型中,丰与枯组合的频率最大,枯与平组合的频率最小;④丰枯异步的频率大于丰枯同步的频率,说明两水源互补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补偿特性 COPULA函数 供水量 频率分析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和物元分析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付永飞 陈思 +1 位作者 张修宇 杨淇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3-67,73,共6页
为了科学、全面地对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进行评价,选取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通过识别物元、确立经典域和节域、计算综合关联度得到等级隶属度,建立基于组合赋权法和物元... 为了科学、全面地对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进行评价,选取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通过识别物元、确立经典域和节域、计算综合关联度得到等级隶属度,建立基于组合赋权法和物元分析法相结合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郑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2018—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绩效逐年提升,2020年建设绩效为良好。基于组合赋权法和物元分析法相结合的模型能够克服单一方法确定权重时出现的偏差,从量化的角度解决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评价,且计算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提高海绵城市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物元分析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姬志军 张连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84,共4页
水土流失是鄱阳湖流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给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的监测、评估、预测与控制等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流域内均匀分布的15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降雨量数据,分析鄱阳湖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水土流失是鄱阳湖流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给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的监测、评估、预测与控制等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流域内均匀分布的15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降雨量数据,分析鄱阳湖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9 537.9 MJ·mm/(hm^2·h),其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夏季,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年内分配均呈单峰型,峰值均出现在6月,汛期(4-9月)降雨量、降雨侵蚀力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62.4%、71.7%,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较降雨量更加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降雨量 土壤侵蚀 时空分布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互馈模拟的半分布式水资源综合调度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姬志军 王畅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88,共6页
由于区域水资源循环过程呈现显著二元特性,自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间存在互相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因此需深入研究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间的动态互馈关系.为此,设计了基于动态互馈模拟的半分布式水资源综合调度模型,采用“实测、分离... 由于区域水资源循环过程呈现显著二元特性,自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间存在互相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因此需深入研究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间的动态互馈关系.为此,设计了基于动态互馈模拟的半分布式水资源综合调度模型,采用“实测、分离、聚合、建模、调控”的水资源循环时序动态反馈模拟方法设计调度模型架构,调度模型包括产汇流模块、再生水模块及水资源调度模块,基于单元内部的运算特征、单元间的运算特征和与河道汇流循环特征完成水资源系统单元的动态、联动、互馈的水资源模拟与调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径流模拟平均误差率为4.25%,水资源调度总量误差为1.46%,达到水资源调度的要求;且与对比模型相比独具动态互馈功能,模拟与调度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互馈模拟 水资源 半分布式综合调度模型 水资源再生 运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Ⅲ的黄河上游梯级水库多目标调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百灵 李仓水 刘芳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44,共5页
为适应梯级水库群高维多目标模型求解需要,引入第三代非支配遗传算法。以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防洪、防凌、供水、发电、生态等调度任务,建立了发电-供水多目标模型。选择典型枯水年径流资料开展多目标模型优化计算,... 为适应梯级水库群高维多目标模型求解需要,引入第三代非支配遗传算法。以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防洪、防凌、供水、发电、生态等调度任务,建立了发电-供水多目标模型。选择典型枯水年径流资料开展多目标模型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解决梯级水库群高维多目标模型计算问题。基于多目标解集分析黄河上游多用户需水关系,发现发电与供水矛盾突出,且主要集中在汛期和防凌期,同时确保生态基流也会对供水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GA-Ⅲ 梯级水库群 高维 多目标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心城市水资源及供水结构的地区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运涛 王亚迪 暴占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88,127,共5页
针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安全保障问题,通过分析2014—2018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料数据,采用测算人均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基尼系数与供水水源结构不平衡指数的方法,研究国家中心城市的水... 针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安全保障问题,通过分析2014—2018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料数据,采用测算人均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基尼系数与供水水源结构不平衡指数的方法,研究国家中心城市的水资源情况及供水结构状态的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差异性较大,部分城市供水水源结构需要优化调整。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提升城市的供水保障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供水水源结构 基尼系数 不平衡指数 国家中心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垦植被对排土场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与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百灵 李仓水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8,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排土场不同复垦植被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排土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披碱草、沙打旺、羊草3种复垦草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团聚体等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分析土...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排土场不同复垦植被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排土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披碱草、沙打旺、羊草3种复垦草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团聚体等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分析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复垦植被排土场土壤持水能力。[结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排土场3个样地土壤容重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土层之间存在差异,说明复垦植被对排土场土壤容重的影响程度不同;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值表现为羊草(1.38 g·cm^(-3))>披碱草(1.37 g·cm^(-3))>沙打旺(1.33 g·cm^(-3));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而非毛管孔隙度则与之相反。土壤团聚体以微团聚体(粒径<0.25 mm)为主,其数值在70.48%~83.10%之间,大团聚体(粒径>5 mm)含量仅为1.46%~7.78%,土壤团聚体系数K、MWD和GWD均偏低,团聚体稳定性较差。披碱草、沙打旺和羊草0~4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依次为667.21、664.00、666.56 g·kg^(-1),披碱草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大于沙打旺和羊草(P<0.05)。影响排土场土壤持水能力的因素以土壤容重、孔隙度、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排土场不同复垦植被土壤持水能力,结果表明14个评价指标可降维成4个主成分,各主成分得分排序不同,综合得分表现为披碱草>沙打旺>羊草,且披碱草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沙打旺和羊草。[结论]从土壤孔隙结构、团聚体稳定性、持水能力等多个角度考虑,披碱草对排土场土壤改良和涵养水源效果最佳,沙打旺次之,羊草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持水能力 植被 综合评价 土壤团聚体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核函数高斯过程的大坝变形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维华 娄健康 李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7-140,共4页
传统大坝变形预测方法多基于统计模型,并未考虑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间非线性映射关系,且模型调参过程复杂、耗时,易出现过拟合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组合非线性核函数高斯过程回归的大坝变形预测分析方法,并以某高混凝土拱坝实测... 传统大坝变形预测方法多基于统计模型,并未考虑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间非线性映射关系,且模型调参过程复杂、耗时,易出现过拟合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组合非线性核函数高斯过程回归的大坝变形预测分析方法,并以某高混凝土拱坝实测监测数据为例,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估验证,同时用已有的3种常规变形预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多个量化回归精度评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比方法,验证了其有效性和泛化能力,该方法对于大坝异常监测数据评估、异常行为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预测 非线性核函数 拱坝 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