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抗结核药品统管是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1
作者 时慧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抗结核药品 结核病 归口管理 统一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存炳 李辉 郑淑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评价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许昌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内科收治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评价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许昌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内科收治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一服用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组(简称“A组”,79例)和单一服用利可君片治疗组(简称“B组”,79例),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改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减少症相关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白细胞减少症改善总有效率[94.44%(68/72)]、外周血WBC值[(5.12±0.76)×10^9/L]均明显高于B组[72.97%(54/74)和(4.09±1.02)×10^9/L](x^2=10.14,P=0.021;t=4.38,P=0.017);治疗后A组和B组外周血WBC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3.26±1.02)×10^9/L和(3.18±0.82)×10^9/L](t=5.79,P=0.010;t=4.15,P=0.018)。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头晕[8.33%(6/72),9.46%(7/74)]、低热[2.78%(2/72),2.70Yo(2/74)]、乏力[5.56%(4/72),4.05%(3/74)]等主要症状较治疗前E27.78%(20/72),28.38%(21/74);15.28%(11/72),16.22%(12/74);40.28%(29/72),41.89%(31/74)]均有明显改善(x^2=12.34,P=0.008;x^2=12.09,P=0.008;x^2=8.83,P=0.011;x^2=8.16,P=0.010;x^2=17.26,P=0.020;x^2=18.09,P=0.020);但两组患者间治疗后的头晕、低热、乏力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43,P=0.437;x^2=2.62,P=0.406;x^2=1.95,P=0.410)。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3.33%(60/72)]与B组患者[86.49%(6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3,P=0.382)。结论参芪十一味颗粒可有效改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减少白细胞减少引起的症状,安全性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药物毒性 白细胞减少 药物评价 参芪十一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3例报告
3
作者 郭存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85-86,共2页
  结核病是艾滋病(AIDS)最常见的合并症,两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随着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的日益加重,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防治将是继耐药结核病防治之后的又一大难题,本人在临床上遇到三例结核病人合并艾滋病病例现介绍如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枝杆菌存亡的快速检测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苏保亮 阎倬云 +3 位作者 阎临湘 张文浩 阎寿康 郭继平 《中国防痨通讯》 CAS 1989年第3期125-126,共2页
将1%TTC水溶液滴加不同分枝杆菌每一培养物表面约0.1ml,于37℃孵育。4分钟~24小时之间可充分显示红或紫红色(存活)、粉红色(可疑)、浅粉红色或无色(死亡)。用11个菌种163株分枝杆菌经不同温度及时间贮存,干、湿热灭菌处理。重新移种验... 将1%TTC水溶液滴加不同分枝杆菌每一培养物表面约0.1ml,于37℃孵育。4分钟~24小时之间可充分显示红或紫红色(存活)、粉红色(可疑)、浅粉红色或无色(死亡)。用11个菌种163株分枝杆菌经不同温度及时间贮存,干、湿热灭菌处理。重新移种验证,存活与死亡相符者150株,另13株(7.97%)难以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细菌存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