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苦度感官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1
作者 王青晓 任延娜 +4 位作者 桂新景 姚静 王盼盼 王艳丽 刘瑞新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0-365,共6页
口感是影响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方面,而苦味是该类制剂的主要不良口感。2024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全国22家单位共同参与研制的《中... 口感是影响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方面,而苦味是该类制剂的主要不良口感。2024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全国22家单位共同参与研制的《中药口服液体制剂苦度感官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标准编号:T/CACM 1574-2024),为该类制剂的苦度评价提供了科学标准和良好工具,也为后续实施口感改进奠定了技术基础。该文对该团体标准编制的背景和意义、制订过程、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以利于中药药剂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应用、推广和改进该团体标准,从而促进该类制剂口感品质和患者接受度的提升,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 苦度感官评价 团体标准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结合机器学习的半夏饮片鉴别
2
作者 李若彤 胡会强 +6 位作者 曹诗宇 卢孟瑶 刘梦然 付嘉玥 毛晓波 王海波 符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6-1242,共7页
《中国药典》2020版关于“半夏”项下收载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四种饮片。由于它们的外形相似、气味特征小,在生产管理、市场流通以及临床使用中极易混淆。常规化学检测受限于仪器试剂,且步骤繁琐,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建立... 《中国药典》2020版关于“半夏”项下收载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四种饮片。由于它们的外形相似、气味特征小,在生产管理、市场流通以及临床使用中极易混淆。常规化学检测受限于仪器试剂,且步骤繁琐,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无损的半夏饮片检测方法。尝试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对四种半夏饮片进行了鉴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高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基于全波段数据模型建立了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多层感知机(MLP)、随机森林(RF)四种分类模型;通过四种分类模型对半夏饮片的训练集准确率和测试集准确率进行了考查,对四种模型在最佳性能下主成分占比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对四种半夏饮片的高光谱数据进行了可视化降维分析(t-SNE)。基于PCA构建的SVM、LR、MLP和RF四种分类模型均能实现对四种半夏饮片的精准鉴别,其测试集精度分别为80.76%、96.45%、96.59%、86.77%,其主成分占比分别为60%、80%、70%、80%。t-SNE可视化降维分析结果说明了姜半夏和清半夏比较接近,和生半夏相比,成分有部分改变;法半夏经过炮制后,化学成分变化较大,和其他三种饮片差异非常明显。四种半夏的平均光谱反射率结果也与此一致。该研究首次将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应用于半夏饮片预测建模,实现了准确、快速、无损鉴别,为其生产流通、临床正确使用提供了新的鉴别方法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半夏饮片 机器学习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艾叶化学成分研究
3
作者 张瑞英 马蕊 +4 位作者 兰金旭 朱晔 王海波 李海燕 陈随清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4-2071,共8页
目的 研究野生与栽培艾叶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集来自南阳和蕲春的野生与栽培艾叶,利用GC-MS法和HPLC法对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对野生与栽培艾叶进行辨识研究。结果 从中共... 目的 研究野生与栽培艾叶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集来自南阳和蕲春的野生与栽培艾叶,利用GC-MS法和HPLC法对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对野生与栽培艾叶进行辨识研究。结果 从中共鉴定出86种挥发性成分,南阳艾叶与蕲春艾叶共有成分有81种,差异成分(P<0.05且VIP>1)有十氢二甲基甲乙烯基萘酚、顺式侧柏酮和龙脑;非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标定出13个共有峰,其中9个与对照品有相同的保留时间,筛选出1个差异化合物异泽兰黄素。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野生与栽培艾叶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有差异,可为艾叶规范化种植、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野生 栽培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UNIFI高通量筛查面膜类化妆品中141种非法添加成分
4
作者 范晨丽 王海波 +1 位作者 蒋培 申二永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14,共10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UNIFI软件的高通量筛查方法,用于检测面膜类化妆品中141种非法添加成分。样品经饱和氯化钠溶液溶解后,加入含0.5%甲酸的乙腈进行超声提取,采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 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UNIFI软件的高通量筛查方法,用于检测面膜类化妆品中141种非法添加成分。样品经饱和氯化钠溶液溶解后,加入含0.5%甲酸的乙腈进行超声提取,采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使用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并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扫描模式下,采用MS^(E)模式采集化合物的质谱信息。通过化合物的母离子和二级碎片离子的精准质量数以及保留时间等参数,利用UNIFI软件构建筛查数据库。最终通过基质标曲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141种非法添加成分响应值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为0.15~1.35 mg/kg;定量限为0.45~4.05 mg/kg。空白基质样品(面贴式乳液剂和涂抹式膏霜剂)中加入3个水平点的平均回收率为63.0%~124.5%;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9.1%(n=6)和1.3%~13.9%(n=3)。采用该方法测定市售86批面膜类产品,检出1批氯倍他索丙酸脂和3批酮康唑,检出含量范围为0.3~561.3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高效准确,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可实现面膜类化妆品中141种非法添加成分的高通量筛查,为化妆品质量监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E) 面膜类化妆品 非法添加成分 UNIFI 高通量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五粒回春丸中6种挥发性成分含量
5
作者 李珊 李海燕 +4 位作者 刘亚楠 王海波 茹庆国 黄霞 蒋芦荻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五粒回春丸中挥发性成分麝香酮、薄荷脑、龙脑、异龙脑、樟脑、香芹酮的含量,对五粒回春丸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五粒回春丸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分析采用HP-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五粒回春丸中挥发性成分麝香酮、薄荷脑、龙脑、异龙脑、樟脑、香芹酮的含量,对五粒回春丸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五粒回春丸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分析采用HP-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30℃,分流比10:1,载气为高纯氦气,进样口为恒流模式,载气流速为1.0 mL·min^(-1),程序升温。以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检测,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EI),离子源温度250℃。碰撞气为氩气。质谱传输接口温度250℃。扫描方式为SIM模式,溶剂延迟2.0 min。结果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3.57%~97.96%,相对标准偏差(RSD)0.73%~2.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可用于五粒回春丸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粒回春丸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评价当归-黄芪药对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差异 被引量:2
6
作者 姚静 麻利杰 +7 位作者 任延娜 李啸鹏 施钧瀚 桂新景 张璐 王青晓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2-1119,共8页
目的评价当归-黄芪药对配方颗粒汤剂(DGD)与传统汤剂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效应方面的差异,为合理应用该配方颗粒提供参考。方法以原料来源批次统一和不统一2种对比方式,设不同样品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特征图谱,从特征图谱相似... 目的评价当归-黄芪药对配方颗粒汤剂(DGD)与传统汤剂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效应方面的差异,为合理应用该配方颗粒提供参考。方法以原料来源批次统一和不统一2种对比方式,设不同样品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特征图谱,从特征图谱相似度、成分种类、指标成分含量、共有峰面积等角度对化学成分进行评价;采用失血性血虚模型小鼠评价药效。结果①DGD特征图谱与传统汤剂相似度较高(相似度>0.87);②共有色谱峰数目不一致,传统汤剂-自购饮片和传统汤剂-A厂饮片共有色谱峰各12个,A厂DGD共有色谱峰15个,B厂DGD共有色谱峰10个;③A厂DGD中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苷含量高于传统汤剂(P<0.05);B厂DGD与传统汤剂阿魏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毛蕊异黄酮苷含量较传统汤剂低(P<0.05);④DGD共有峰面积总和与传统汤剂相比,自购传统汤剂、A厂传统汤剂及A厂配方颗粒、B厂配方颗粒中各成分含量相对比值分别为1.00、0.96、2.14、0.60;⑤DGD及传统汤剂均能明显促进失血性贫血模型小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恢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B厂DGD组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厂DGD与传统汤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厂DGD与传统汤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论原料来源批次是否一致,DGD与传统汤剂在化学成分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在药理作用上,来源于同一批次饮片制备的DGD与传统汤剂对改善失血性贫血药效相当,来源于不同批次饮片制备的DGD与传统汤剂在药效上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来源批次的饮片和不同制备工艺造成不同厂家配方颗粒存在质量差异,说明国家统一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制定相关过程规范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黄芪药对 当归补血汤 传统汤剂 配方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TEK MS及VITEK2 Compact的更年宁微生物污染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23-3528,共6页
目的研究更年宁微生物负载状况。方法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全部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分离培养检查中出现的污染菌,使用VITEK MS飞行时间质谱及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样品需氧菌总数存在... 目的研究更年宁微生物负载状况。方法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全部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分离培养检查中出现的污染菌,使用VITEK MS飞行时间质谱及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样品需氧菌总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问题,霉菌、酵母菌总数及控制菌各项指标良好。需氧菌污染菌株以芽孢杆菌属为主,其他种类需氧菌较少被检出,2种方法对菌种的鉴定结果存在差异。结论更年宁需氧菌总数微生物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但未发现有严重致病性微生物。VITEK MS及VITEK2 Compact联用时结果展现更丰富、直观、高效,可为调查污染来源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宁 微生物污染 VITEK MS VITEK2 Compact 菌种鉴定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质量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茜 杨博涵 +3 位作者 李倚天 张婷婷 李洁 刘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72,共11页
目的对国产与进口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国家药品抽检的66批次样品与调研企业收集的样品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66批次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合格率为100%。探... 目的对国产与进口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国家药品抽检的66批次样品与调研企业收集的样品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66批次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揭示,《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的有关物质方法专属性较差,限度较宽,难以保证安全性,建立专属性较强的有关物质方法并可同时控制聚合物杂质;部分企业的样品检出微量的遗传毒性杂质NDMA,建议企业加强对原料生产的监控;国内样品晶体聚结较严重、粒度分布不均匀,复溶时间较长,提示国产原料的结晶工艺仍有提升空间;配伍结果显示部分制剂企业说明书中推荐的配伍稀释液的合理性值得商榷;综合影响因素与加速试验结果,结合各国药典的贮藏条件,表明统一规定该品种在凉暗处或25℃贮藏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材相容性结果显示覆膜胶塞与中硼硅玻璃瓶更能提升样品的质量。结论目前国产注射用头孢哌酮钠整体质量一般,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建议企业优化原料结晶工艺,同时选择质量更好的包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质量评价 安全性 有效性 配伍 稳定性 包材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与N-亚硝基二乙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茜 杨博涵 +3 位作者 李洁 李倚天 王立萍 刘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9-814,共6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与N-亚硝基二乙胺(NDEA)的含量。方法采用GL Sciences InertsilTM ODS-3(100 mm×3.0 mm,3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1...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与N-亚硝基二乙胺(NDEA)的含量。方法采用GL Sciences InertsilTM ODS-3(100 mm×3.0 mm,3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为35℃;检测方式为正离子(ESI+)模式下选择离子监测(SIM)。结果NDMA在0.5416~270.8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08与0.01 ppb,加标回收率为99.3%~107.0%;NDEA在0.1463~73.14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01与0.002 ppb,加标回收率为90.0%~96.0%。对7批次原料、66批次制剂与影响因素试验下放置的制剂进行测定,结果3批原料与30批制剂中检出NDMA,所有样品均未检出NDEA;影响因素试验下的制剂NDMA与NDEA均未增加。结论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DMA与NDEA的测定,并建议企业对头孢哌酮钠原料生产工艺进行评估并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N-亚硝基二甲胺(NDMA) N-亚硝基二乙胺(NDEA) UPLC-MS/MS 遗传毒性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向性PCL-SF/DFO复合支架的制备及用于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
10
作者 柳小军 申火云 +3 位作者 高红霞 管文超 许琳琳 李贵才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7-110,共14页
目的制备具有各向异性拓扑结构的聚己内酯(PCL)-丝素蛋白(SF)/去铁胺(DFO)复合功能支架,定向诱导神经再生。方法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各向异性PCL-SF支架,然后通过多巴胺(DA)对复合支架进行修饰,并接枝DFO形成PCL-SF/DFO功能化复合... 目的制备具有各向异性拓扑结构的聚己内酯(PCL)-丝素蛋白(SF)/去铁胺(DFO)复合功能支架,定向诱导神经再生。方法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各向异性PCL-SF支架,然后通过多巴胺(DA)对复合支架进行修饰,并接枝DFO形成PCL-SF/DFO功能化复合支架。对支架进行一系列表征和成分分析,之后通过MTT探讨支架的细胞毒性。培养施万细胞(SCs)和内皮细胞(ECs)验证细胞活力,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研究SCs和ECs在支架上的行为。最后通过RT-qPCR试验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结果力学性能和亲水性测试表明,复合支架的杨氏模量和亲水性得到提升。通过生物学评价发现,支架可协同各向异性拓扑性结构和DFO,促进SCs和ECs的增殖,有效引导细胞定向生长。最后RT-qPCR表明,该功能化复合支架可使神经再生的相关基因YAP、Cntn2和促进血管化的关键基因VEGF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结论该支架可通过各向异性拓扑结构对SCs和ECs细胞的增殖及定向生长的行为进行调控,同时协同DFO促进神经损伤处血管化,从而加速周围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再生 静电纺丝 DFO 血管化 各向异性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的使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芊 张婷婷 +2 位作者 李倚天 李洁 刘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9-1024,共6页
目的分析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新建的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抑菌剂影响因素试验、抑菌剂与包材的相容性对23批次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的抑菌剂进行检测,分析该产品... 目的分析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新建的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抑菌剂影响因素试验、抑菌剂与包材的相容性对23批次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的抑菌剂进行检测,分析该产品中抑菌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羟苯乙酯的含量随产品剩余效期减少而降低,产品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滴眼剂瓶对抑菌剂羟苯乙酯存在吸附作用。结论目前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羟苯乙酯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建议企业重视处方中抑菌剂种类和含量的筛选以及抑菌剂稳定性的考察,并改进包装材料,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 抑菌剂 低密度聚乙烯滴眼剂瓶 羟苯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茎叶清除自由基动力学特性及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在线筛选
12
作者 屠万倩 卢新 +4 位作者 张留记 刘一菲 王建霞 李向阳 陈晶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62-1869,共8页
目的本研究对菊花茎叶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动力学特性进行考察,在线筛选与清除自由基相关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PPH法和ABTS法观察菊花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较了样品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对菊花茎叶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动力学特性进行考察,在线筛选与清除自由基相关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PPH法和ABTS法观察菊花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较了样品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测定了菊花茎叶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半数清除率(IC50)。以木犀草素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苷和咖啡酸等黄酮成分、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B、C等酚酸成分为指标,采用HPLC法对反应前后菊花茎叶进行了含量测定,计算上述成分的消耗率。结果菊花茎叶的样品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均对其对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有影响;菊花茎叶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395 mg·mL^(-1)、2.039 mg·mL^(-1)。与DPPH和ABTS自由基反应后,菊花茎叶样品中上述测定成分的含量均明显下降,推测上述成分可能是菊花茎叶抗氧化的活性成分。结论菊花茎叶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本研究初步明确其动力学特性,在线筛选出了抗氧化活性成分,为今后菊花茎叶的综合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茎叶 自由基 动力学特征 抗氧化 活性成分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甘草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成分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施钧瀚 姚静 +9 位作者 王艳丽 张耀 曹英杰 桂新景 王青晓 岳佑凇 路露 张璐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6-1033,共8页
目的比较桂枝甘草汤中药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在真实世界条件下,采集、制备上述两类汤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桂枝甘草汤特征图谱,以化学成分种类、指标性成分(甘草苷、甘草酸铵、肉桂酸、桂皮醛)含量... 目的比较桂枝甘草汤中药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在真实世界条件下,采集、制备上述两类汤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桂枝甘草汤特征图谱,以化学成分种类、指标性成分(甘草苷、甘草酸铵、肉桂酸、桂皮醛)含量、共有峰峰面积、特征图谱相似度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传统汤剂存在共有色谱峰25个,配方颗粒分别为23个(A厂)、22个(B厂)、20个(C厂)。指标成分含量比较,各厂家配方颗粒均不一样(P<0.05);甘草苷含量:A厂配方颗粒>B厂配方颗粒(P<0.01)≈传统汤剂(P>0.05)>C厂配方颗粒(P<0.05);肉桂酸含量:B厂配方颗粒>传统汤剂(P<0.01)≈A厂配方颗粒(P>0.05)>C厂配方颗粒(P<0.05);甘草酸铵含量:A厂配方颗粒>B厂配方颗粒(P<0.01)≈传统汤剂(P>0.05)>C厂配方颗粒(P<0.01);桂皮醛含量:3家配方颗粒中桂皮醛含量极低。配方颗粒共有峰峰面积总和均低于传统汤剂,以传统汤剂共有峰峰面积总和为1进行归一化,其他(A、B、C厂家)分别相当于0.64,0.47,0.14;配方颗粒之间相似度高(>0.8),与传统汤剂相比相似度较低(均<0.4)。结论在该实验所代表的真实世界条件下,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尤其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不同厂家配方颗粒质量也存在差异,说明有必要制定统一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并坚定实施和监督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甘草汤 传统汤剂 配方颗粒 成分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快速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海洋 桂新景 +8 位作者 侯富国 岳佑凇 姚静 施钧瀚 李学林 李振国 王青晓 王海波 刘瑞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6-1038,共13页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其质量问题关乎临床用药的疗效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的重要支柱,其质量问题尤为重要。尽管国家在监管政策层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其造假、掺伪现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整...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其质量问题关乎临床用药的疗效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的重要支柱,其质量问题尤为重要。尽管国家在监管政策层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其造假、掺伪现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整体质量现状仍不容乐观。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为保障中药质量安全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产物,快速检测技术是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剂,中药领域也不例外。因此,该文对现阶段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常用的快速鉴定技术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现有的快速鉴定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性和时效性,初步总结了快速检测技术的若干共性特点及实现策略,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以为中药快速质量评价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中药饮片 快速鉴定 真伪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梅芊 卢玉凤 +5 位作者 张婷婷 李倚天 杨海燕 郭姣梅 李洁 刘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93,共9页
目的对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国家药品计划抽验的23批次样品与调研企业收集的样品进行检验与统计分析。结果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23批次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合格率为100... 目的对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国家药品计划抽验的23批次样品与调研企业收集的样品进行检验与统计分析。结果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23批次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揭示,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的处方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优化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的黏度和表面张力可改善其治疗效果,选择合理的抑菌剂可减少其刺激性。同时,现行标准中缺失有关物质、庆大霉素C组分、抑菌剂含量测定及不溶性微粒等检查项;对贮藏条件的要求也不十分合理。结论目前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整体质量一般,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建议企业关注处方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 质量分析 包材 抑菌剂 有关物质 庆大霉素C组分 贮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嘧啶锌软膏质量评价
16
作者 卢玉凤 李洁 +4 位作者 李少杰 李茜 梅芊 林红军 刘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73-1384,共12页
目的对磺胺嘧啶锌软膏的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建立HPLC法测定磺胺嘧啶锌软膏的含量、有关物质与抑菌剂含量,并开展水活度、抑菌效力、酸碱度、体外释放等相关探索性研究项目。采用... 目的对磺胺嘧啶锌软膏的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建立HPLC法测定磺胺嘧啶锌软膏的含量、有关物质与抑菌剂含量,并开展水活度、抑菌效力、酸碱度、体外释放等相关探索性研究项目。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国家药品抽检的29批次样品与调研企业收集的样品进行检验,并对测定结果统计分析与汇总,进而科学公正地评价其质量。结果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29批次磺胺嘧啶锌软膏的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提示磺胺嘧啶锌软膏的处方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可通过优化处方设计提高释放率和降低黏稠度,并选择合适的抑菌剂种类,增强对真菌的抑菌效力等改善产品疗效。同时,提示原料质量与软膏生产过程控制对软膏质量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行标准中鉴别项有待优化,含量测定方法为永停滴定法,受基质干扰,新建专属性更强的HPLC法。结论目前磺胺嘧啶锌软膏整体质量一般,软膏和原料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建议企业优化处方设计,同时关注原料质量与软膏生产过程控制,从而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锌软膏 质量分析 质量源于设计 抑菌剂 包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测定防脱发化妆品中13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17
作者 樊磊磊 陈茂钦 +1 位作者 王海波 杨秋红 《色谱》 2025年第10期1100-1108,共9页
建立一种可准确、快速测定防脱发化妆品中13种酪氨酸激酶(janus kinase,JAK)抑制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检测方法。取适量样品,采用0.1%(v/v)甲酸水溶液-乙腈提取,乙腈提取液于‒20℃冷冻1 h,高速离心、过滤,采... 建立一种可准确、快速测定防脱发化妆品中13种酪氨酸激酶(janus kinase,JAK)抑制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检测方法。取适量样品,采用0.1%(v/v)甲酸水溶液-乙腈提取,乙腈提取液于‒20℃冷冻1 h,高速离心、过滤,采用C_(18)色谱柱,在40℃的柱温下进行分离,以0.1%(v/v)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多反应监测-信息关联采集-增强子离子(MRM-IDA-EPI)扫描方式,在高灵敏度分析的同时进行二级谱库检索,增加定性结果的准确性。在所设定的条件下,13种JAK抑制剂分离良好,并在所考察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均大于0.996。13种JAK抑制剂的检出限为1.5~1.7 ng/g,定量限为9.2~10.9 ng/g,在1倍、2倍和10倍定量限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各待测物在水溶性基质化妆品中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4.7%~102.2%,RSD为2.2%~7.5%;膏霜乳类基质化妆品中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2.4%~99.2%,RSD为4.0%~8.8%。本检测方法准确、高效、操作简单,已应用到国家化妆品风险抽检工作中,为化妆品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脱发化妆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非法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