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茶树适宜种植气候区划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辉 米鸿涛 +1 位作者 杜子璇 金开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0,共1页
利用河南省119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气候因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把通过检验的因子作为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各区划指标的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的-致... 利用河南省119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气候因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把通过检验的因子作为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各区划指标的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的-致性进行检验,确定各区划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计算出河南省茶树种植综合区划指数,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实现精度为250 m细网格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将河南省茶树种植区分为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其中适宜种植面积占评价区域的11.8%,次适宜种植面积占28.8%,不适宜种植面积占59.4%.将区划结果与茶树实际种植情况进行对比验证,发现两者吻合度较高,说明区划结果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南省茶树种植状况,该研究结果有望为河南省茶树种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加权指数求和法 茶树气候区划 结果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市茶叶主产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淑平 吕立哲 +3 位作者 金开美 赵丰华 郑杰 赵海力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77-80,共4页
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信阳市浉河、平桥、罗山、光山、新县5个主要产茶区茶园土壤pH值及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光山、新县pH状况较好,其它茶区大部分茶园不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浉河、平桥、罗山、光山、新县分别有63... 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信阳市浉河、平桥、罗山、光山、新县5个主要产茶区茶园土壤pH值及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光山、新县pH状况较好,其它茶区大部分茶园不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浉河、平桥、罗山、光山、新县分别有63.3%、80.8%、65.8%、88.5%、51.9%的茶园土壤有机质低于临界值(15 g/kg);土壤全氮含量偏低,仅新县相对高,有51.9%达到Ⅰ级茶园标准,其它4个产茶区茶园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均偏低,有50%以上的茶园全氮缺乏;有效磷含量浉河区相对要好,其它4个产茶区大部分茶园缺乏;速效钾含量罗山有81.5%茶园达到Ⅰ级茶园标准,其它茶区茶园缺乏,光山、新县含量亏缺严重,分别有75.0%、94.2%茶园低于临界值。因此,信阳市大部分茶园要注重改良土壤酸碱度,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和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 养分状况 PH值 信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茶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丰华 任红楼 卢兆成 《中国茶叶》 2014年第10期15-17,共3页
茶尺蠖、小绿叶蝉、茶毛虫是信阳茶园三大主要害虫,近年来,笔者一直进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试验引诱茶尺蠖5个世代、茶毛虫3个世代,总结出当虫口密度中低等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成正... 茶尺蠖、小绿叶蝉、茶毛虫是信阳茶园三大主要害虫,近年来,笔者一直进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试验引诱茶尺蠖5个世代、茶毛虫3个世代,总结出当虫口密度中低等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成正相关,长期在害虫成虫期使用,可以达到控制目的。通过多次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筛选出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尺蠖,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小绿叶蝉。本试验着重进行茶园修剪、灯诱、色诱、蜘蛛、生物农药对害虫控制效果研究。通过对信阳茶区优势害虫进行一系列田间试验,集成一整套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要时采用脂溶性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病虫害 技术试验 防控技术 茶园 优势害虫 室内模拟试验 农药防治 信阳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茶叶产业化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金开美 吕立哲 +3 位作者 吴淑平 龚凤萍 蒋双丰 党永超 《中国茶叶》 2009年第7期35-36,共2页
截至2007年,河南省信阳市茶园面积达7万hm^2,年产干茶超过2万t,茶叶综合产值20多亿元,茶农95万人。信阳茶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龙潭),省级著名商标9个,市级知名商标1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截至2007年,河南省信阳市茶园面积达7万hm^2,年产干茶超过2万t,茶叶综合产值20多亿元,茶农95万人。信阳茶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龙潭),省级著名商标9个,市级知名商标1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茶产业已成为信阳富民强市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然而,信阳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仍然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市 产业化发展 茶叶 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茶园面积 主导产业 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性系茶叶示范园建设集成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开美 赵丰华 +2 位作者 蒋双丰 郑杰 党永超 《中国茶叶加工》 2011年第2期37-40,共4页
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将强力助推信阳茶叶产业化进程。本文结合信阳茶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信阳毛尖的适制性,从园地选择与整理、品种选择与茶苗标准、茶苗运输与栽植要求、幼龄及青壮年茶园管理技术等几方面将我们建设无性系良种... 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将强力助推信阳茶叶产业化进程。本文结合信阳茶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信阳毛尖的适制性,从园地选择与整理、品种选择与茶苗标准、茶苗运输与栽植要求、幼龄及青壮年茶园管理技术等几方面将我们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即信阳茶叶示范园的经验予以汇总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茶区 无性系 茶树品种 茶园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6
作者 张香凝 陈涛 +3 位作者 史福刚 李太魁 赵丰华 郭战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4-1102,共9页
茶园老化、茶园地力退化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差等已成为制约有机茶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有机茶园接种了不同生态型蚯蚓,探讨不同生态型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接种密度为300条·m^(-2)的... 茶园老化、茶园地力退化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差等已成为制约有机茶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有机茶园接种了不同生态型蚯蚓,探讨不同生态型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接种密度为300条·m^(-2)的赤子爱胜蚓(E),接种密度为100条·m^(-2)的威廉腔环蚓(P),同时接种密度为150条·m^(-2)的赤子爱胜蚓和密度为50条·m^(-2)的威廉腔环蚓(EP),以及未接种蚯蚓(CK);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接种蚯蚓处理(E、P和EP)显著增加了土壤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TU)个数,优势OTU个数从100增至269。与CK处理相比,接种蚯蚓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Shannon、Simpson和Fisher指数均有所提高(除EP处理外,其余均显著)。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茶园土壤真菌优势类群,接种单一类型蚯蚓的处理中,子囊菌门进一步增加,混合接种不同类型蚯蚓处理中略有减少。与CK处理相比,EP处理被孢霉门相对丰度(10.16%)增幅最大;EP处理出现了更多未知真菌,其比例约为29.61%,种群均匀性最好。与常规有机茶园相比,接种蚯蚓可以在降低腐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的同时,促进病理-腐生-共生过渡型真菌的生长;P处理还可以增加病理型真菌的生长;EP处理可以减少专性腐生真菌,促进病理-腐生-共生真菌生长及腐生-共生过渡型真菌的生长,减少病理真菌。由此可见,蚯蚓类型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胜过竞争,混合接种不同生态型蚯蚓有助于控制潜在病原体,从而为改善有机茶园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真菌群落多样性 有机茶园 真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扦插繁殖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淑平 吕立哲 蒋双丰 《中国茶叶》 2010年第7期13-14,共2页
扦插繁殖是茶树无性繁殖最常见的方法,该技术利用茶树的再生作用,将茶树植株营养器官的一部分插入湿润疏松基质里,培养成完全独立的植株。扦插繁殖培育出的茶苗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具有繁殖系数大,扦插后发根成苗快等优点。用扦... 扦插繁殖是茶树无性繁殖最常见的方法,该技术利用茶树的再生作用,将茶树植株营养器官的一部分插入湿润疏松基质里,培养成完全独立的植株。扦插繁殖培育出的茶苗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具有繁殖系数大,扦插后发根成苗快等优点。用扦插苗建成的茶园,茶树蓬面整齐一致,便于机械化操作,并能提高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扦插繁殖 茶树 原理 机械化操作 无性繁殖 营养器官 优良性状 繁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淑平 吕立哲 +2 位作者 蒋双丰 党永超 郑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6-58,共3页
为探讨微生物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以不施肥为对照,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和设不同的施肥处理,观测茶树物候期、百芽重、新梢生长速度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春茶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对茶树物候期影响效果明... 为探讨微生物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以不施肥为对照,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和设不同的施肥处理,观测茶树物候期、百芽重、新梢生长速度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春茶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对茶树物候期影响效果明显,茶树芽萌动提前3~4 d;可以促进茶树新梢生长;提高茶鲜叶中内含物含量。试验中,以施用微生物肥BIOIONE 4.20 mL/hm2处理的茶树芽萌动最早,以微生物肥BIO1ONE 4.20 mL/hm2和茶叶专用有机肥2.67 kg/hm2混施处理的百芽重最高(33.9 g),品质最佳。由此可见,微生物肥对茶叶具有增产提质的作用,应积极在茶园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 茶树 物候期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市主栽茶树品种春季物候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淑平 吕立哲 +2 位作者 蒋双丰 郑杰 党永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25-3327,3332,共4页
2010~2012年,对信阳市6个主栽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品种乌牛早(C.sinensis cv.Wuniuzao)、白毫早(C.sinensis cv.Baihaozao)、平阳特早(C.sinensis cv.Pingyangtezao)、迎霜(C.sinensis cv.Yingshuang)、碧香早(C.sinen... 2010~2012年,对信阳市6个主栽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品种乌牛早(C.sinensis cv.Wuniuzao)、白毫早(C.sinensis cv.Baihaozao)、平阳特早(C.sinensis cv.Pingyangtezao)、迎霜(C.sinensis cv.Yingshuang)、碧香早(C.sinensis cv.Bixiangzao)、舒茶早(C.sinensis cv.Shuchazao)从鱼叶期到1芽3叶展开期进行了物候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在茶芽萌发期因茶园干旱造成茶树水分亏缺,使6个主栽品种的物候期比2010年推迟17~35 d;2012年在茶芽萌发期因环境的旬平均温度、≥10℃有效活动积温均降低,使6个主栽品种的物候期比2010年推迟1~11 d,由此可见,气候条件是影响茶树物候期的重要外界因素,在茶芽萌发期出现干旱少雨、旬平均温度及≥10℃有效积温降低的情况下,都会使茶树物候期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 )O Kuntze] 春季物候期 调查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性系茶树品种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开美 吕立哲 +1 位作者 蒋双丰 郑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8-30,共3页
对信阳茶叶示范园引进种植的茶树无性系主栽品种进行田间物候期调查以及鲜叶主要品质成分、叶绿素和光合参数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运用数理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对比鉴定白毫早、乌牛早、平阳早、碧香早、舒茶早、迎霜等6个主栽无性系茶树... 对信阳茶叶示范园引进种植的茶树无性系主栽品种进行田间物候期调查以及鲜叶主要品质成分、叶绿素和光合参数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运用数理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对比鉴定白毫早、乌牛早、平阳早、碧香早、舒茶早、迎霜等6个主栽无性系茶树的品种特性,进而作出适应性评价,为信阳茶区大面积推广无性系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物候期 光合参数 品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的溴虫腈防治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丰华 吕立哲 +1 位作者 任红楼 竹玮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64-66,共3页
应用1 000,1 500,2 000倍的溴虫腈药液与常规对照化学农药1 000倍的联苯菊酯、1 500倍的吡蚜酮,进行田间防效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 000,1 500,2 000倍溴虫腈药液对茶尺蠖的药后1 d防效分别为94.5%,91.0%,83.0%;14 d防效为95.95%,93.... 应用1 000,1 500,2 000倍的溴虫腈药液与常规对照化学农药1 000倍的联苯菊酯、1 500倍的吡蚜酮,进行田间防效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 000,1 500,2 000倍溴虫腈药液对茶尺蠖的药后1 d防效分别为94.5%,91.0%,83.0%;14 d防效为95.95%,93.89%,85.27%;而对比的农药联苯菊酯药后1 d为69%,药后14 d为71.04%。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药后1 d效防效分别为96.65%,94.93%,88.76%;药后14 d防效为91.5%,90.17%,89.69%,而对照农药吡蚜酮药后1 d防效为88.50%,药后14 d仅为54.14%。说明溴虫腈对茶尺蠖及假眼小绿叶蝉等茶园害虫有高防效及较长的持效期,可在无公害茶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虫腈 茶尺蠖 假眼小绿叶蝉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和茶细蛾性诱剂在豫南茶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丰华 吕立哲 +2 位作者 党永超 蔡一鸣 李霞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91-94,共4页
在信阳市马鞍山茶园开展性诱试验,以筛选出对豫南茶区茶尺蠖和茶细蛾成虫引诱能力最强的诱芯,并在五里店镇凤台村茶园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可使下一代茶尺蠖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8.28%,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94.7%,防控... 在信阳市马鞍山茶园开展性诱试验,以筛选出对豫南茶区茶尺蠖和茶细蛾成虫引诱能力最强的诱芯,并在五里店镇凤台村茶园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可使下一代茶尺蠖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8.28%,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94.7%,防控效果好于灯诱效果;可使茶细蛾下一代田间虫口量平均下降98.07%,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100%。性引诱剂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茶细蛾 性诱剂 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金开美 吕立哲 张顺 《茶叶》 2009年第2期67-69,共3页
以深加工技术开发为核心内容的茶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是未来茶产业深层次发展的希望所在。本文主要从技术分类、开发领域、与茶产业的相互促进关系等方面对茶资源深加工加以详细阐述,概述了茶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深加工 茶产业 开发 茶叶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茶园主要害虫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丰华 任红楼 +1 位作者 蒋双丰 郑杰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94-98,共5页
应用6%乙基多杀菌素等9种脂溶性农药设置高中低3种不同剂量处理,进行防治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当剂量进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氰氟虫腙对茶尺蠖防效高、速效性好和持续性好;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对茶尺蠖... 应用6%乙基多杀菌素等9种脂溶性农药设置高中低3种不同剂量处理,进行防治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当剂量进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氰氟虫腙对茶尺蠖防效高、速效性好和持续性好;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对茶尺蠖速效性慢,但控制时间长;噻虫啉不适合防治茶尺蠖;溴虫腈、茚虫威、唑虫酰胺、阿立卡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高、速效性好、控制时间长;飞电不适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筛选出适合防治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和适当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杀虫剂 茶尺蠖 假眼小绿叶蝉 试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优茶春茶开采期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淑平 赵丰华 +3 位作者 蔡一鸣 冯雨 王杉 吕立哲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1期17-20,25,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名优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名优茶开采期的早晚直接影响着全年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名优茶春茶开采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茶树品种特性、树龄等植物学因素,修剪方式、采摘方式和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名优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名优茶开采期的早晚直接影响着全年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名优茶春茶开采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茶树品种特性、树龄等植物学因素,修剪方式、采摘方式和茶园肥培水平等栽培管理因素,以及气候条件、茶园地貌等环境因素;简要概述了春茶开采期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春茶开采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茶 开采期 植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名优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新型低毒农药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红楼 吕立哲 +1 位作者 赵丰华 郑杰 《中国茶叶》 2013年第4期28-29,共2页
茶尺蠖是信阳茶园中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发生严重时可连叶脉也吃光,造成秃枝,致使树势衰弱,甚至死亡。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指出,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茶尺蠖的抗性已有增强,许多曾经用于防治茶尺蠖的药剂防效受到... 茶尺蠖是信阳茶园中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发生严重时可连叶脉也吃光,造成秃枝,致使树势衰弱,甚至死亡。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指出,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茶尺蠖的抗性已有增强,许多曾经用于防治茶尺蠖的药剂防效受到了很大影响。在信阳茶区,茶尺蠖已经对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性,所以防治效果不甚理想,茶尺蠖在多地曾出现大暴发的现象,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凯恩、噻虫啉、艾法迪、艾绿士、雷通是近几年在国内获得登记的新型低毒农药,与有机磷类、菊酯类和其他种类农药无交互抗性,同时也是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园农药替代计划"重点推广的药剂。本研究对上述5种农药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以期打破近两年信阳对茶尺蠖"治虫难"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防效试验 低毒农药 茶尺蠖 防控效果 菊酯类农药 信阳茶区 防治效果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一鸣 吕未 +4 位作者 吴淑平 蒋双丰 王杉 冯雨 吕立哲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2,共4页
相较于其他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豫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够深入。通过对豫南茶树种质资源现状的研究,阐述了完善建立豫南茶树种质资源圃和信息数据库、分析遗传多样性、探究亲缘关系以及发掘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豫南 茶树种质资源 现状 创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抗虫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丰华 李彩丽 +1 位作者 李平 吕未 《中国茶叶》 2015年第9期20-23,共4页
茶树的抗虫性是茶树长期适应虫害胁迫过程中通过自然和人工选择而逐步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一种形态的和生理生化的特性。研究茶树品种的抗虫性,不仅是开展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对茶树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抗性育种以及提高和保持... 茶树的抗虫性是茶树长期适应虫害胁迫过程中通过自然和人工选择而逐步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一种形态的和生理生化的特性。研究茶树品种的抗虫性,不仅是开展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对茶树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抗性育种以及提高和保持现有品种的抗虫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开始关注茶树对害虫的抗性研究,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抗虫性 害虫综合治理 抗性育种 生理生化 人工选择 品种资源 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特点及危害损失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红楼 蒋双丰 +1 位作者 赵丰华 竹玮 《茶叶》 2013年第2期70-71,74,共3页
本文通过系统调查研究信阳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并利用网罩法测定了不同虫口密度对茶叶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信阳地区每年出现2个发生高峰,第1个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2个出现在9月上中旬;建立了不同... 本文通过系统调查研究信阳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并利用网罩法测定了不同虫口密度对茶叶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信阳地区每年出现2个发生高峰,第1个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2个出现在9月上中旬;建立了不同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为Y=0.2303X-0.5026和Y=0.2854X-0.8795(Y-产量损失;X-百叶虫数)。研究结果能为我们制定信阳地区假眼小绿叶蝉的预报预警和防控防治措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 发生特点 危害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鄂茶11、鄂茶12在豫南茶区的适应性研究
20
作者 吴淑平 赵丰华 +5 位作者 郑杰 蒋双丰 蔡一鸣 冯雨 马汉云 吕立哲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65-67,共3页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鄂茶11、鄂茶12在豫南茶区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芽1叶期鄂茶11达到特早生种水平,鄂茶12达到中生种水平;2个品种发芽密度均超过对照,鲜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增产24%以上;2016—2018年鄂茶1...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鄂茶11、鄂茶12在豫南茶区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芽1叶期鄂茶11达到特早生种水平,鄂茶12达到中生种水平;2个品种发芽密度均超过对照,鲜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增产24%以上;2016—2018年鄂茶11、鄂茶12的绿茶感官品质评审得分分别比对照高1.5、3.1分;抗寒性均比对照强。因此,建议鄂茶11、鄂茶12在豫南茶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种 鄂茶11 鄂茶12 区域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