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白芝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卫双玲 张海洋 +2 位作者 卫文星 张体德 王素亭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1期15-17,共3页
白芝麻是河南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它以皮薄籽大,籽粒纯白,含油量高闻名全国,走俏国际市场。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硫氨基酸和维生素E,具有软化血管,延缓衰老之功效,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因此,稳定河南省白芝麻种... 白芝麻是河南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它以皮薄籽大,籽粒纯白,含油量高闻名全国,走俏国际市场。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硫氨基酸和维生素E,具有软化血管,延缓衰老之功效,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因此,稳定河南省白芝麻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开发芝麻深加工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芝麻 种植 营养元素 生产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不同芝麻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建涛 詹倩如 +3 位作者 钟思志 周志文 冉忠伟 苗红梅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2-17,共6页
为提高芝麻单产提供理论支撑,以豫芝DW607、豫芝DS7921、豫芝11为研究对象,于2022—2023年在信阳开展不同密度(12万株·hm^(-2)、15万株·hm^(-2)、18万株·hm^(-2)和21万株·hm^(-2))下3个品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分析,... 为提高芝麻单产提供理论支撑,以豫芝DW607、豫芝DS7921、豫芝11为研究对象,于2022—2023年在信阳开展不同密度(12万株·hm^(-2)、15万株·hm^(-2)、18万株·hm^(-2)和21万株·hm^(-2))下3个品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分析,测定生育期、产量、株高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芝麻生育期的影响不大,同一年份、同一品种、不同密度的生育期一致,裂蒴性也一致;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18万株·hm^(-2)和21万株·hm^(-2)密度下产量较高,其中豫芝11的产量较高;芝麻产量与株高、始蒴部位、空梢尖长度、主茎果轴长度、单株蒴数、单株产量这些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密度下,与产量相关的性状之间差异较大。综上,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和21万株·hm^(-2)时,芝麻产量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密度 品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芝麻生产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永宏 高桐梅 +2 位作者 司马青焕 卫双玲 李春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芝麻为优质油料作物,近年来芝麻种植面积及总产逐年下滑,国内需求与进口量逐渐增加。为此,分析了我国芝麻生产优势有科技、品质、区域、贸易、比较效益、成本等;存在问题有品质一致性差、产量低而不稳、病虫害重、缺乏政策等;并提出了... 芝麻为优质油料作物,近年来芝麻种植面积及总产逐年下滑,国内需求与进口量逐渐增加。为此,分析了我国芝麻生产优势有科技、品质、区域、贸易、比较效益、成本等;存在问题有品质一致性差、产量低而不稳、病虫害重、缺乏政策等;并提出了促进芝麻产业稳健发展的扩大种植面积、加强科研投入、建立生产基地、建立产业协会、加强政策扶持、建立信息网络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产业 生产优势 存在问题 种植面积 政策扶持 油料作物 信息网络 生产基地 品质 科研投入 国内需求 产业协会 比较效益 一致性 进口量 病虫害 区域 贸易 科技 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4个播期7个生育时期打顶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定选 卫文星 路凤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7,共4页
5年17点次4个播期7个生育时期打顶研究结果表明,各播期接近空梢尖形成始期打顶处理的产量均最高,增产9.8%~17.6%。归纳了打顶的“三个同步”生育规律,提出了推算最佳打顶期公式。适期打顶优化了冠层结构与生育进程,... 5年17点次4个播期7个生育时期打顶研究结果表明,各播期接近空梢尖形成始期打顶处理的产量均最高,增产9.8%~17.6%。归纳了打顶的“三个同步”生育规律,提出了推算最佳打顶期公式。适期打顶优化了冠层结构与生育进程,改善了植株的生育性状及产量要素结构,促使了总生物学产量的增加与经济系数的提高,并使籽实饱满、秕粒减少、色泽纯正、商品品位提高1~2个等级。72点次示范增产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空梢尖 形成始期 打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机理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鸿善 柳家荣 屠礼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25-428,共4页
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之后的无液泡小孢子期,败育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败育前小孢子大量液泡化,其线粒体异常膨大与质体的基质化可作为小孢子开始败育的标志。败育小孢子缺少花粉外壁上的覆盖层。芝麻花药绒毡层的异常... 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之后的无液泡小孢子期,败育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败育前小孢子大量液泡化,其线粒体异常膨大与质体的基质化可作为小孢子开始败育的标志。败育小孢子缺少花粉外壁上的覆盖层。芝麻花药绒毡层的异常,包括有机物贮量的降低;细胞内含物的异位分布及迅速减少与消失;不能及时或缺乏分泌胼胝质酶和花粉外壁来源的乌氏体等,是芝麻小孢子败育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育 芝麻 小孢子败育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基因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屠礼传 梁秀银 +2 位作者 王文泉 郑永战 柳家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4-39,共6页
通过群体改良对芝麻雄性不育原始材料进行基因重组,产生了大量优秀变异。用系内连续姊妹交、回交等手段育成了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不育度为99%以上、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可供杂交种生产应用的ms86-1不育系。形态学研究... 通过群体改良对芝麻雄性不育原始材料进行基因重组,产生了大量优秀变异。用系内连续姊妹交、回交等手段育成了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不育度为99%以上、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可供杂交种生产应用的ms86-1不育系。形态学研究证明,所选不育系雄蕊败育彻底,雌蕊发育正常,具有正常的结籽能力;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后的无液泡小孢子期;雄性不育性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根据初步的遗传分析推测,不育性可能不是受单隐性基因控制,而至少涉及两个基因位点。在不育系内连续进行姊妹交可提高不育株出现频率。用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豫芝9号(ms86-1×Danbackggae)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基因雄性不育系 小孢子败育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种质营养品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柳家荣 郑永战 徐如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对410份芝麻种质分析表明,脂肪平均含量为53.13%,变异系数为3.53%,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6.39%,变异系数为7.03%,并建立了二者的回归方程。分析出脂肪中有6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总和在80%以上。脂肪酸组分对脂肪含量的通径分... 对410份芝麻种质分析表明,脂肪平均含量为53.13%,变异系数为3.53%,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6.39%,变异系数为7.03%,并建立了二者的回归方程。分析出脂肪中有6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总和在80%以上。脂肪酸组分对脂肪含量的通径分析表明,油酸和亚油酸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6907和0.9322。筛选出19个脂肪含量高达56%以上,同时又具有蛋白质、油酸、亚油酸优质性状的品种。探讨了粒色与营养品质的关系,表明脂肪含量随着粒色加深而下降,显示出芝麻品种的粒色演进为黑粒——褐粒——黄粒——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 营养 品质 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雄性核不育两系制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文泉 郑永战 +2 位作者 柳家荣 屠礼传 梁秀银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15,共4页
利用选育成的芝麻雄性核不育系及相应恢复系,研究以现蕾至始花期花药特征为标记获得全不育的芝麻两系法制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不育度达到99.0%.制种田不育株自然异交结实率可达99.5%以上。制种亩产量常21.... 利用选育成的芝麻雄性核不育系及相应恢复系,研究以现蕾至始花期花药特征为标记获得全不育的芝麻两系法制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不育度达到99.0%.制种田不育株自然异交结实率可达99.5%以上。制种亩产量常21.3—42.5公斤,不育系繁殖亩产量20.25公斤,繁殖田、制种田与生产田面积比为1:100:1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雄性核不育 制种 两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对枯萎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文泉 柳家荣 屠礼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4-89,共6页
试验采用3个高抗、2个感染芝麻枯萎病的芝麻品种组配双列杂交,获得F_1、F_2代及其抗×感组合的部分回交世代,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研究了芝麻对枯萎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芝麻对枯萎病抗性主要表现加性遗传,其病情指数的遗传方差... 试验采用3个高抗、2个感染芝麻枯萎病的芝麻品种组配双列杂交,获得F_1、F_2代及其抗×感组合的部分回交世代,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研究了芝麻对枯萎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芝麻对枯萎病抗性主要表现加性遗传,其病情指数的遗传方差以一般配合力方差为主,特殊配合力方差在F_1代不显著,F_2代显著,但F_2代SCA/GCA值仍较小;Hayman法分析除表明病情指数在F_1、F_2代加性方差极显著外,给出F_1代平均显性度为0.66,抗性的狭义和广义遗传力分别为59.0%和76.0%。F_2代二类遗传力为46.6%和79.9%。5个抗×感组合的六世代均值分析进一步揭示在部分组合中存在抗性基因互作效应的方式。试验还表明,3个抗源品种中,河南一号抗性最强,抗性偏隐性;豫芝一号具有强的显性抗性基因,济源太峪白芝麻抗性稍弱,亦具显性抗性基因。文章对抗源品种在芝麻育种工作中的应用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枯萎病 抗病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0
作者 卫文星 丁法元 +1 位作者 蒋居平 张定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10,共2页
1989—1991年研制芝麻种子丸粒化配方16个,3年39点次田间试验结果,33点次表现增产,增产幅度3.25%—37.37%。丸粒化处理区单株蒴数和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0.97%和25.06%。处理区的病株率平均低于对照27.08%,出苗期均晚于对照。
关键词 芝麻 种子 丸粒化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关键因子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艳阳 郑永战 +1 位作者 梅鸿献 张海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6-119,共4页
为了探索最佳的染色体制片方法,以芝麻活体种子根尖为材料,研究根尖预处理方法、解离时间、取材长度和染色方法等关键因子对芝麻染色体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为40 mg/L的放线菌酮溶液处理3 h、饱和对二氯苯溶液处理4 h或0.002... 为了探索最佳的染色体制片方法,以芝麻活体种子根尖为材料,研究根尖预处理方法、解离时间、取材长度和染色方法等关键因子对芝麻染色体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为40 mg/L的放线菌酮溶液处理3 h、饱和对二氯苯溶液处理4 h或0.002 mol/L 8-羟基喹啉溶液处理3 h;取材长度为0.5~1.0 mm;在V无水酒精∶V浓盐酸=1∶1的解离液中解离10 min;染色液以改良石碳酸品红染色8 min染色体制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染色体制片 处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空间育种后代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桐梅 卫双玲 +2 位作者 张海洋 李春明 王永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69,共4页
利用"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搭载豫芝11号、日本黑芝麻、郑芝D15、郑芝05N01和郑芝06ms030芝麻品种(系),对其SP2、SP3世代进行性状诱变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P2各材料均表现为生育期较对照缩短3~11 d(郑芝05N01除外),株高增加2... 利用"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搭载豫芝11号、日本黑芝麻、郑芝D15、郑芝05N01和郑芝06ms030芝麻品种(系),对其SP2、SP3世代进行性状诱变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P2各材料均表现为生育期较对照缩短3~11 d(郑芝05N01除外),株高增加26.0~134.9cm(郑芝06ms030除外);SP3生育期较对照延长1~11d(郑芝D15除外),株高增加9.6~60.7 cm。豫芝11号、郑芝D15和郑芝06ms030在SP3世代平均单株产量、单株蒴数及千粒重均较对照明显增加,分别为1.66 g、73个、0.116 7g,是适合航空诱变育种材料。此外,SP3出现分枝、茎秆颜色分化、蒴果形状分化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空间育种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生育期各阶段间的相关关系及其遗传力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路凤银 卫文星 +2 位作者 卫双玲 张海洋 张体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41,共5页
以芝 麻4 个早 熟品种为 母本,6 个晚熟 品种 为父 本, 采用 N CⅡ 设计 ,对 其24 个杂 交 组合的生育 阶段进 行了分析 ,结果表 明:在出苗 ~现蕾 和盛花~ 封顶 阶段, 早熟 品种 比晚 熟品 种生 育天数短,生 长发育 快... 以芝 麻4 个早 熟品种为 母本,6 个晚熟 品种 为父 本, 采用 N CⅡ 设计 ,对 其24 个杂 交 组合的生育 阶段进 行了分析 ,结果表 明:在出苗 ~现蕾 和盛花~ 封顶 阶段, 早熟 品种 比晚 熟品 种生 育天数短,生 长发育 快,而在终 花~成 熟阶段,早 熟品种 比晚熟 品种 生育 天数 长,灌 浆时 间长, 这是 早熟品种取 得高产 的重要生 理原因; 现蕾早 晚 可作 为芝 麻 早熟 性 的重 要指 示 性状, 而 初花 早晚 与 成熟期没有 直接关 系;在同一 生育期 内,各阶段 的生育 天数是互 相制约 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生育期 早熟性 相关系数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灌浆特性与灌浆期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桐梅 卫双玲 +2 位作者 张海洋 李春明 李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64-2470,共7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芝麻品种‘郑芝98N09’的灌浆特性及灌浆期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为芝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第9~17节位芝麻籽粒干物质率最高;下部(8节以下)蒴果在灌浆24d时的蒴果...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芝麻品种‘郑芝98N09’的灌浆特性及灌浆期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为芝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第9~17节位芝麻籽粒干物质率最高;下部(8节以下)蒴果在灌浆24d时的蒴果鲜重达最大值(1.596g/蒴),27d时籽粒鲜重达最大值(0.318g/蒴),灌浆最快的时期为灌浆15~33d,干物质积累量达籽粒干重的61.75%;中部(9~20节)蒴果在灌浆27d时的蒴果鲜重达最大值(1.622g/蒴),籽粒鲜重也同期达最大值(0.379g/蒴),灌浆最快的时期为灌浆21~36d,干物质积累量达籽粒干重的74.21%;上部(20节以上)蒴果籽粒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为灌浆9~12d和24~27d两个阶段。(2)中部蒴果GA3含量大于下部和上部蒴果,而ABA和IAA的含量则小于下部和上部蒴果;除GA3/ZR比值外,中部蒴果的ABA/GA3、ABA/ZR、GA3/IAA和ZR/IAA比值都小于下部和上部蒴果。(3)较高的ZR含量和较低的ABA/ZR、ABA/GA3、IAA/GA3和IAA/ZR比值利于胚乳细胞分裂、蒴果发育、籽粒库容建成及籽粒干物质充实。(4)单一激素含量与不同部位蒴果单蒴粒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内源激素相互间的关系对下部蒴果粒重增加影响较小,适当提高IAA/ZR、ABA/GA3、IAA/GA3比值,能显著提高中部和上部蒴果的单蒴籽粒干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籽粒灌浆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顶对芝麻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桐梅 卫双玲 +2 位作者 张海洋 李春明 张仙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在大田管理条件下,研究了打顶对芝麻叶片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出苗后20 d开始至出苗后80 d打顶,各处理光合速率分别是对照的195.92%,142.86%,118.71%,120.75%,109.86%,108.16%和109.52%,对蒸腾强度和气孔导度的影响为出苗后... 在大田管理条件下,研究了打顶对芝麻叶片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出苗后20 d开始至出苗后80 d打顶,各处理光合速率分别是对照的195.92%,142.86%,118.71%,120.75%,109.86%,108.16%和109.52%,对蒸腾强度和气孔导度的影响为出苗后30 d打顶处理最大.打顶对芝麻品质的影响为前期打顶能显著增加各种氨基酸的含量,特别是在出苗后第40天和第50天打顶处理,氨基酸含量最大,而后期打顶则降低了芝麻子粒中各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打顶能促进芝麻子粒中脂肪酸各组分的进一步转化,促进脂肪酸由饱和状态向不饱和状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打顶 光合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杂种优势与配合力效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法元 蒋居平 +1 位作者 张定选 李贵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4-49,共6页
本文对54个芝麻杂交组合,1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效应关系研究表明:芝麻杂种优势普遍存在,而且超显性优势较强,其优势顺序依次为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果轴长>株高,其它性状优势较小.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特殊配合力效应均呈... 本文对54个芝麻杂交组合,1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效应关系研究表明:芝麻杂种优势普遍存在,而且超显性优势较强,其优势顺序依次为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果轴长>株高,其它性状优势较小.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特殊配合力效应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杂种优势主要由其特殊配合力效应提供.但某些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很小,甚至为负值,其杂种优势表现也很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中包括很大部分杂种优势效应.因此,在选配强优组合时,除了考虑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外,亲本的优势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豫芝五号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17
作者 卫文星 丁法元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2-14,共3页
除叶片外,豫芝五号的整林及其它分类解剖器官的极限生长量,平均生长强度和最大生长强度均高于对照豫芝四号,这是豫芝五号高产的内在机制。该品种各器官的生长曲线拐点坐标(出苗后天数)大于对照,表明豫芝五号各器官生长发育较晚,因此,早... 除叶片外,豫芝五号的整林及其它分类解剖器官的极限生长量,平均生长强度和最大生长强度均高于对照豫芝四号,这是豫芝五号高产的内在机制。该品种各器官的生长曲线拐点坐标(出苗后天数)大于对照,表明豫芝五号各器官生长发育较晚,因此,早播和延迟收获是豫芝五号丰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品种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岳文娣 魏利斌 +3 位作者 张体德 李春 苗红梅 张海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86-2296,共11页
利用42对具明显多态性的SSR引物,分析国内外545份芝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检测到106个等位变异位点,引物多态位点范围为3~9个,平均为3.8个/引物,Y1994引物的等位位点最多,为9个。引物Shannon’s信息指数(I)范围为1.4834~... 利用42对具明显多态性的SSR引物,分析国内外545份芝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检测到106个等位变异位点,引物多态位点范围为3~9个,平均为3.8个/引物,Y1994引物的等位位点最多,为9个。引物Shannon’s信息指数(I)范围为1.4834~0.1233,平均值为0.6450;多态信息指数(PIC)范围为0.7481~0.0516,平均值为0.4092,平均杂合度(He)为0.1162。UPGMA聚类、二元主成分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供试545份芝麻资源可被分为3个UPGMA组群,在群体结构上分为3个亚群;芝麻资源整体遗传分化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中国7个生态群种质相似系数范围为0.9811~0.5462,东北西北等区域资源与黄淮、江汉、华中华南等区的亲缘关系较远;国外7个生态群相似系数为0.9726~0.7442,非洲区与日本区种质亲缘关系较近,与中国资源亲缘关系较远。中国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较为狭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而国外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在今后芝麻育种工作中,应加强国外资源的引进与利用,并注重国内不同类群资源利用,拓宽我国芝麻品种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种子吸水丸衣剂配方的筛选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新田 崔兰恩 +3 位作者 马卫东 路凤银 薛书钦 庞铁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12期9-11,共3页
关键词 芝麻 保水剂 丸衣剂配方 筛选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密度对山西省复播芝麻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文萍 卫双玲 +2 位作者 申珂 任果香 文飞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8期90-92,共3页
研究了山西省小麦收获后复播区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处理对芝麻生育期、生物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在小麦收获后9 d播种、密度为300 000株/hm2最佳,产量达到783.0 kg/hm2,与其他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关键词 芝麻 播期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