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新国 李彩霞 +2 位作者 郭树龙 郭冬冬 路振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7期11217-11221,共5页
根据灌区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对灌区末级渠系管理的要求,以及构建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模式的目标及应具有的功能,结合对末级渠系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改革的政策环境与发展趋向要求末级渠系管理应以农民用水自治的... 根据灌区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对灌区末级渠系管理的要求,以及构建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模式的目标及应具有的功能,结合对末级渠系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改革的政策环境与发展趋向要求末级渠系管理应以农民用水自治的管理体制为核心、以配套完好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保障、以建立健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为目标。灌区末级渠系管理创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灌区末级渠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末级渠系 管理模式 管理要求 管理目标 创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玉顺 路振广 +4 位作者 王敏 秦海霞 王艳平 和刚 邱新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2,17,共5页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指标之一。综合考虑河南省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灌区管理水平、水源类型及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2015年从全省选取112处样点灌区,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qu...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指标之一。综合考虑河南省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灌区管理水平、水源类型及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2015年从全省选取112处样点灌区,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得到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412~0.873范围内;分析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即大型灌区0.479、中型灌区0.482、小型灌区0.559和纯井灌区0.709;按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年毛灌溉用水量加权平均,推算出河南省现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01。上述测算成果为有关部门进行水资源管理及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测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资源问题及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芳 潘国强 +2 位作者 张玉顺 路振广 梁志宸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5,共4页
结合河南省实际,分析了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河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4个分区,并分别从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城镇生活等建设载体方面提出河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河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 结合河南省实际,分析了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河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4个分区,并分别从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城镇生活等建设载体方面提出河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河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效,为河南省未来一个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资源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工业用水效率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4
作者 潘国强 李韶彬 赵佳茵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3,共8页
水资源短缺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基于2013—2022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绿色工业用水效率及其驱动效应,构建涵盖科技生产力... 水资源短缺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基于2013—2022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绿色工业用水效率及其驱动效应,构建涵盖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与数字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TOPSIS法评估其综合水平,进一步采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绿色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绿色工业用水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省辖市间差异显著,具有较大提升潜力;2)规模效率是绿色工业用水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技术进步与纯技术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3)研究期河南省各省辖市的新质生产力指数均呈增大趋势,其中郑州的新质生产力指数最大,其次是洛阳,济源的最小;4)新质生产力和人均GDP对绿色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工业增加值占比也对工业用水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建议: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技术进步,提升工业节水管理与技术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规模效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实现工业用水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工业用水效率 新质生产力 DEA-Malmquist模型 TOBIT回归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路振广 孟春红 王晓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6-78,共3页
针对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目标函数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建立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最优灌溉制度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提出了有条件的随机生成初始种群方式来处理线性约束条件的策略。对武嘉灌区冬小麦不同水文年... 针对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目标函数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建立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最优灌溉制度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提出了有条件的随机生成初始种群方式来处理线性约束条件的策略。对武嘉灌区冬小麦不同水文年的最优灌溉制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水年冬小麦灌水2~3次为宜,总灌水量为900~1350m3/hm2;偏旱年灌水4~5次为宜,总灌水量为1800~2250 m3/hm2;特旱年灌水5~6次为宜,总灌水量为2250~2700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优化灌溉制度 非充分灌溉 冬小麦 武嘉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农业节水实用技术在粮食核心区的推广与应用
6
作者 王艳平 张玉顺 秦海霞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9期183-184,共2页
我省农业灌溉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节水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的缓解了农业灌溉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各种节水灌溉措施的实行,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文章对节水灌溉节水技术及目前农业灌溉存在问... 我省农业灌溉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节水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的缓解了农业灌溉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各种节水灌溉措施的实行,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文章对节水灌溉节水技术及目前农业灌溉存在问题做了概述及分析,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核心区 农业节水 灌溉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作物微喷带灌溉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芳 李永鑫 +1 位作者 和刚 邵慧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77,共2页
2008—2009年,在河南省惠北水利科学试验站进行了微喷带冬小麦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微喷带灌溉与塑料软管灌溉对比,约节水166 m3/hm2,节水率为20.0%;平均产量增加19.4%,平均千粒重增加8.5%;移动式微喷带系统比固定式灌溉系统节约投资... 2008—2009年,在河南省惠北水利科学试验站进行了微喷带冬小麦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微喷带灌溉与塑料软管灌溉对比,约节水166 m3/hm2,节水率为20.0%;平均产量增加19.4%,平均千粒重增加8.5%;移动式微喷带系统比固定式灌溉系统节约投资3 000元/hm2。微喷带系统对水质的要求低、易于推广,还可保持良好土壤环境,降低空气湿度、减轻作物病害,从而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另外,还提出了微喷带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微喷带 综合效益 大田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喷带喷洒均匀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芳 丁学赏 +1 位作者 秦海霞 马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82,共2页
选用10条长度均为20 m的微喷带进行了喷洒均匀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微喷带工作水头为3-30 m情况下,风力较小时,微喷带喷洒比较均匀,一般均匀度可达70%;在工作压力范围内,微喷带工作压力越大,其喷洒均匀度越高。影响微喷带喷洒均匀度的... 选用10条长度均为20 m的微喷带进行了喷洒均匀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微喷带工作水头为3-30 m情况下,风力较小时,微喷带喷洒比较均匀,一般均匀度可达70%;在工作压力范围内,微喷带工作压力越大,其喷洒均匀度越高。影响微喷带喷洒均匀度的因素主要有微喷带单孔的结构特性和制造工艺、微喷带单孔的布置形式、微喷带的组合间距、微喷带的工作压力、风速和风向、地面坡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微喷带 喷洒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元水循环的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孟春红 路振广 +1 位作者 马细霞 邱新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92-97,共6页
针对中国北方灌区的水文特点,在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指导下,对自然流域水文模型SWAT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改进了SWAT模型的灌溉水运动模块、稻田水分循环模块、稻田水量平衡各要素和产量模拟的计算方法,增加了渠系渗漏模... 针对中国北方灌区的水文特点,在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指导下,对自然流域水文模型SWAT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改进了SWAT模型的灌溉水运动模块、稻田水分循环模块、稻田水量平衡各要素和产量模拟的计算方法,增加了渠系渗漏模拟模块等。以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利用改进的SWAT模型对该灌区的水循环过程进行了模拟。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选用Nash-Suttclife效率系数(纳西效率系数)E、线性回归系数R2来评估模型在校准和验证过程中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合灌区水分循环的模拟。模型的构建和改进,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研究和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灌溉水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水循环理论 分布式水文模型 高强度人类活动 灌区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亏缺灌溉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静敬 路振广 +1 位作者 潘国强 和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1,共4页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不同程度水分亏缺的测坑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并选用Jensen模型对产量与阶段耗水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亏缺灌溉有利于冬小麦耗水量的降低,但同时也降低冬小麦的...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不同程度水分亏缺的测坑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并选用Jensen模型对产量与阶段耗水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亏缺灌溉有利于冬小麦耗水量的降低,但同时也降低冬小麦的产量;抽穗-灌浆期的水分对产量影响最敏感,应避免在该阶段出现水分亏缺现象;播种-拔节期和拔节-抽穗期可进行轻度水分亏缺,有利于冬小麦节水高效,灌浆-成熟期的水分对产量影响最不敏感,可进行水分亏缺调控,降低冬小麦的灌溉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耗水规律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文忠 马志林 +2 位作者 张玉顺 潘国强 李文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7,共6页
焦作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水资源承载力的矛盾,需要采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解决。对焦作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指标进行需水预测,以焦作市的四级流域和行政区划分析水资源配置为计算单元,从水源工程与用水户的关系确定水资源的分配关系,以... 焦作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水资源承载力的矛盾,需要采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解决。对焦作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指标进行需水预测,以焦作市的四级流域和行政区划分析水资源配置为计算单元,从水源工程与用水户的关系确定水资源的分配关系,以及水源工程的性质、用水户对水质的要求,得到水源工程优先级和用水户的用水优先级,分析构建水资源配置的数学模型;结合3次平衡分析的方法,将地下水、当地地表水、流域外调水等水资源,按照水资源配置规则进行分配计算,给出焦作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推荐方案,为焦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提供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数学模型 计算单元 供水优先规则 用水优先规则 焦作市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与玉米增产潜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孟春红 路振广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23,26,共6页
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增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灌溉农业、雨养农业以及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发展趋势变化。研究表明,在粮食自给率95%的情况下,保证全国年播种面积1亿hm2以上,生产粮食5亿t以上,加之国际市场调剂小于5%的交... 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增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灌溉农业、雨养农业以及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发展趋势变化。研究表明,在粮食自给率95%的情况下,保证全国年播种面积1亿hm2以上,生产粮食5亿t以上,加之国际市场调剂小于5%的交易量,即可保持粮食供需的平衡;另外,从单产提高的主要措施、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角度,分析了50多年来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变化。从1949至2007年中国玉米单产每公顷提高了4 205.1kg,增幅为437.3%,年均增加85.84kg/hm2;总产由1 241.8万t提高到15 230.0万t,增加了12.3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68.4%、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31.6%,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米增产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 增产因素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次平衡的焦作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文忠 胥书亭 +1 位作者 潘国强 张玉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28,共5页
根据焦作市水资源利用现状,针对不同的水资源供需特点,采用三次平衡分析方法对焦作市水资源配置进行了分层的平衡分析,以未来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的水资源需求量来明确各规划水平年在现状供水能力下的需水量,采取节水、治污和当地水源挖潜... 根据焦作市水资源利用现状,针对不同的水资源供需特点,采用三次平衡分析方法对焦作市水资源配置进行了分层的平衡分析,以未来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的水资源需求量来明确各规划水平年在现状供水能力下的需水量,采取节水、治污和当地水源挖潜等措施确定了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全部发挥后的缺水量,通过新建、改造水利工程,增加外调水实现了本地水和外调水联合配置。结果表明,依托南水北调等外部水源,焦作市的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可行,且具有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平衡 水资源 优化配置 南水北调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耕条件下调亏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玉顺 路振广 +4 位作者 邱新强 秦海霞 和刚 张明智 孙彬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6-42,共7页
为探明深松耕条件下调亏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对不同水分调亏水平与深松耕深度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株高与地上干物质质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增加趋势,叶面积指... 为探明深松耕条件下调亏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对不同水分调亏水平与深松耕深度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株高与地上干物质质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增加趋势,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灌水下限在田间持水率的40%~70%范围内,随深松耕深度的增加,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质量、穗长、穗粒数、千粒重、耗水量与产量均呈显著性增加趋势,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性减小趋势(P<0.05)。在深松耕土壤20~60 cm范围内,随灌水下限的增加,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质量、穗长、茎粗、穗粒数、千粒重、耗水量与产量均呈显著性增加趋势,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性减小趋势(P<0.05)。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播前深松耕工程难易程度综合考虑,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55%与播前深松耕40 cm组合处理可不显著性降低冬小麦产量,同时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以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从而使冬小麦各项生理指标达最佳。该研究为深松耕条件下调亏灌溉技术的应用、冬小麦高产高效节水以及河南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下限 深松耕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金茹 张玉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68,共3页
采用系统工程理论,以民权县引黄灌区为例,以灌区年净灌溉效益最大为目标,以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引黄水、灌区各行业需水量、机电井出水能力、适宜地下水埋深等为约束条件,对灌区"三水"在不同水文年、不同农作物及农作物生育... 采用系统工程理论,以民权县引黄灌区为例,以灌区年净灌溉效益最大为目标,以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引黄水、灌区各行业需水量、机电井出水能力、适宜地下水埋深等为约束条件,对灌区"三水"在不同水文年、不同农作物及农作物生育期间进行了优化分配,为区域水资源管理部门统筹调度"三水"资源提供了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水资源 优化配置 数学模型 二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灌溉用电管理与控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忠 胥书亭 +1 位作者 潘国强 张玉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7-220,共4页
针对农业灌溉用电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低压供电网的变压器与各用电端口分别设置中心控制器和终端控制器,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对供电网内的灌溉用电设备进行监控管理,可解决用电成本高、收费难,防盗、窃电等管理问题,为农... 针对农业灌溉用电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低压供电网的变压器与各用电端口分别设置中心控制器和终端控制器,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对供电网内的灌溉用电设备进行监控管理,可解决用电成本高、收费难,防盗、窃电等管理问题,为农业灌溉用电管理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载波 用电管理与控制 PL3106 输电线路 灌溉设备 峰谷用电 防盗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市水资源问题及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芳 潘国强 +2 位作者 李虎星 王艳平 邵慧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结合济源市实际,分析了济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分别从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城镇生活等建设载体方面提出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初... 结合济源市实际,分析了济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分别从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城镇生活等建设载体方面提出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为济源市未来一个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建设 济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决策的灌区农业经济技术应用
18
作者 孟春红 路振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6,共3页
为了对灌区农业经济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农业经济技术的指标体系,并拟定相应的分级标准,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隶属函数,利用变异系数法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相对偏差距离最小法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人... 为了对灌区农业经济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农业经济技术的指标体系,并拟定相应的分级标准,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隶属函数,利用变异系数法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相对偏差距离最小法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农业经济技术方案的优劣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用水安全保障的条件下,保证劳力出勤,搞好科学管理,施药量和除草剂尽量少用,保护生态环境,产出效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隶属度 权重 农业经济技术 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提升工业用水效率的实证研究
19
作者 潘国强 何伟 +2 位作者 邬红梅 王静 陈军飞 《人民黄河》 2025年第9期145-151,共7页
为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与工业用水效率关系中的作用以及数字经济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测度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空间溢出效应模... 为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与工业用水效率关系中的作用以及数字经济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测度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空间溢出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和工业用水效率提升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间接提升工业用水效率;空间异质性检验表明,西部和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对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正向效应,中部地区则具有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工业用水效率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润灌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明智 牛文全 +3 位作者 路振广 李元 王京伟 邱新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71-1683,共13页
为探明微润灌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夏玉米和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比研究微润灌不同毛管间距布置(20 cm、40 cm、60 cm)、地下滴灌和无灌溉对大田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下... 为探明微润灌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夏玉米和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比研究微润灌不同毛管间距布置(20 cm、40 cm、60 cm)、地下滴灌和无灌溉对大田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下滴灌相比,微润灌用水量约为地下滴灌的1/4~4/5;由于灌水差异较大,作物产量有所降低,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P<0.05),冬小麦产量下降,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两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随微润管布置间距的减小,作物产量呈增加趋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减小趋势。综合考虑分析,在较为缺水的塿土区微润管最佳布置间距60 cm,此时可不显著降低产量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此外,微润灌布置间距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较小。采用微润灌与地下滴灌处理时,随土层深增加,作物各生育期土壤电导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微润灌与地下滴灌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微润灌下作物产量与灌浆成熟期10~2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和10~80 cm土层土壤平均电导率之间相关性显著。因此,采用灌浆成熟期10~2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或10~80 cm土层土壤平均电导率预估微润灌下的作物产量具有可行性。上述研究可为微润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润灌 地下滴灌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电导率 夏玉米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