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节水技术应用机理及热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鹏 曹华 +3 位作者 詹伟 曹引波 范永申 马春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75,共8页
滴灌是一种用水效率高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少量多次、节水增产的特点。它能有效减少土壤蒸发和深层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其自动化程度高,可减少劳动力和运行管理成本。滴灌已成为国内外缺水地区的重要灌溉技术之一。目前,我国... 滴灌是一种用水效率高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少量多次、节水增产的特点。它能有效减少土壤蒸发和深层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其自动化程度高,可减少劳动力和运行管理成本。滴灌已成为国内外缺水地区的重要灌溉技术之一。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广泛使用滴灌技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多个层面对滴灌技术的发展现状、适应作物类型、滴灌节水技术应用的研究热点、滴灌节水节肥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滴灌技术未来发展的建议,旨在为智慧滴灌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缺,实现农田科学用水,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节水 水肥 趋势 应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微灌过滤器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仵峰 高兴杰 +3 位作者 宰松梅 刘伟业 黄静 聂敏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3,共7页
为了综合评价微灌过滤器的性能并实现优选,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的微灌过滤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过滤器的额定性能、工作性能、过滤水质性能和价格4个层面选取了11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分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 为了综合评价微灌过滤器的性能并实现优选,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的微灌过滤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过滤器的额定性能、工作性能、过滤水质性能和价格4个层面选取了11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分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以主、客观组合赋权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各种微灌过滤器的评级。以4种常见的单体微灌过滤器和2种组合过滤器为例,运用构建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常见灌溉水质与过滤流量20m^(3)/h工况条件下,砂石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较差”,离心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一般”,网式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一般”,叠片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较好”,砂石+网式组合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较好”,离心+网式组合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较好”。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确定权重的微灌过滤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过滤器4个层面的性能进行评价,相较于单一根据经验或流量来选型,评价结果更客观合理,可为微灌过滤器的选型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灌过滤器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ANET的微灌小区灌水均匀度研究
3
作者 仵峰 黄静 +3 位作者 宰松梅 聂敏敏 刘伟业 高兴杰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8,共7页
为提升规模化微灌管网的灌水质量,基于EPANET模拟软件,以200m×500m为水力计算单元,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和UL9(33)均匀正交试验,研究了毛管管径、滴头流量和支管首部压力对不同管网灌水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EPANET软件可以较好地模... 为提升规模化微灌管网的灌水质量,基于EPANET模拟软件,以200m×500m为水力计算单元,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和UL9(33)均匀正交试验,研究了毛管管径、滴头流量和支管首部压力对不同管网灌水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EPANET软件可以较好地模拟微灌小区的水力性能。在树状管网中,增大毛管管径,灌水均匀度略有提升,提升幅度为0.24个百分点,在混合管网中,增大毛管管径,灌水均匀度先显著上升后趋于平缓,提升幅度为6.61个百分点;加大滴头流量,两种管网的灌水均匀度均下降,树状管网和混合管网的下降幅度分别为4.50、3.37个百分点;增加支管首部压力对两种管网灌水均匀度的提升效果均不明显,提升幅度分别为0.19、0.16个百分点。各因素对树状管网灌水均匀度的影响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滴头流量、支管首部压力、毛管管径,对混合管网的影响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毛管管径、滴头流量、支管首部压力。滴头流量对两种管网的影响效果均显著,毛管管径仅对混合管网影响效果显著,而支管首部压力对两种管网的影响均不显著。在毛管管径、滴头流量、支管首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混合管网的灌水均匀度较树状管网分别提升2.03~8.40、6.95~8.08、7.75~7.72个百分点。采用混合管网、选用合适的滴头流量对保证规模化微灌管网的灌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微灌管网 毛管管径 滴头流量 支管首部压力 灌水均匀度 EPA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节水灌溉施肥装置研究现状 被引量:39
4
作者 韩启彪 冯绍元 +3 位作者 黄修桥 李金山 孙浩 李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6-79,83,共5页
施肥装置是节水灌溉系统基本配套设备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灌溉与施肥的质量,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施肥装置主要有文丘里、注肥泵、压差施肥罐、自压施肥装置和智能施肥机等5种。介绍了这些施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概况并着重... 施肥装置是节水灌溉系统基本配套设备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灌溉与施肥的质量,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施肥装置主要有文丘里、注肥泵、压差施肥罐、自压施肥装置和智能施肥机等5种。介绍了这些施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概况并着重对目前我国节水灌溉施肥装置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施肥 文丘里 注肥泵 压差施肥罐 自压注肥 智能施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应对干旱灾害的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忠 翟国亮 +4 位作者 吕谋超 李迎 宗洁 蔡九茂 冯俊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2-165,共4页
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最大,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较严重。分析了我国农业干旱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经济损失大、突发性和季节性较强的特点,从农艺技术、化学调控措施、节水灌溉技术与应急抗旱装备等方面,探讨了目... 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最大,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较严重。分析了我国农业干旱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经济损失大、突发性和季节性较强的特点,从农艺技术、化学调控措施、节水灌溉技术与应急抗旱装备等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农业应对旱灾的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对干旱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农业应对干旱灾害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加强对农作物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加强研发适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应急性抗旱装备,大力开展抗旱预警技术研究与防控预案制定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干旱灾害 抗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区农业水权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代小平 仵峰 +2 位作者 张亮 宰松梅 李陆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8-72,共5页
灌区农业水权分配是开展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农业水权转让的基础。从灌区农业水权的界定、分配主体、分配对象、分配方法等方面,分析了灌区农业水权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灌区农业水权分配应界定灌区的农业用水... 灌区农业水权分配是开展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农业水权转让的基础。从灌区农业水权的界定、分配主体、分配对象、分配方法等方面,分析了灌区农业水权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灌区农业水权分配应界定灌区的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水权。农户的农业水权应包括水量、保证率、优先权、有效期等。建议建立农业水权保险制度,农户交纳农业水权保险费购买一定水量和优先权的年度农业水权。保险费用于补偿灌区管理机构为提高供水保证率增加的成本,补偿未灌溉的农户的损失以及量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建议建立农业水权分配中的补偿机制、农业水权分配中的对话和监督机制以及农业水权的监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农业水权分配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小麦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宗洁 吕谋超 +4 位作者 翟国亮 邓忠 张文正 蔡九茂 李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71,共3页
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但同时也是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地区,干旱问题一直制约着小麦产业良性发展,因而研究该地区的小麦灌溉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小麦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模式,并提... 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但同时也是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地区,干旱问题一直制约着小麦产业良性发展,因而研究该地区的小麦灌溉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小麦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利于北方麦区节水灌溉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麦区 节水灌溉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室外气象信息的温室通风期室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模型
8
作者 龚雪文 李雨 +4 位作者 葛建坤 刘浩 李欢欢 强小嫚 张磊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9-659,共11页
为实现温室作物灌溉管理的便利化,构建了基于室外气象信息估算温室通风期室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_(o))模型。于2020、2021年5—6月在塑料大棚牧草栽培条件下开展试验研究,利用Penman-Monteith(PM)方程... 为实现温室作物灌溉管理的便利化,构建了基于室外气象信息估算温室通风期室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_(o))模型。于2020、2021年5—6月在塑料大棚牧草栽培条件下开展试验研究,利用Penman-Monteith(PM)方程计算了温室内部和外部ET_(o),并分析了温室内外ET_(o)的辐射分量(Radiative component of ET_(o),ET_(o),rad)和平流分量(Advective component of ET_(o),ET_(o),adv)变化特征,通过引入辐射透射率τ和风速衰减率ω分别对方程中的辐射分项方程和平流分项方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基于室外气象信息估算室内ET_(o)简易模型。结果表明:温室内平均ET_(o)、ET_(o),rad和ET_(o),adv较室外分别减少45.6%、17.1%和94.0%;试验期间辐射分量衰减因子ζ_(rad)、平流分量衰减因子ζ_(adv)和总通量衰减因子ζ_(o)总体上表现为ζ_(rad)>ζ_(o)>ζ_(adv),2年平均ζ_(rad)较ζ_(o)和ζ_(adv)分别高23.1%~33.3%和90.1%~93.3%。ζ_(rad)与τ以及ζ_(adv)与ω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4和0.90,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07和0.0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9和0.05。构建的基于室外气象信息估算室内ET_(o)简易模型方程包括室外净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差和风速4个气象因子以及τ、ω2个温室特征因子,通过与实测结果比较发现模型精度稳健,R^(2)为0.96,MAE和RMSE分别为0.17、0.22 mm/d。该模型精度高、参数少、易获取,为温室群灌溉管理便利化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信息 温室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辐射和平流分量 模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喷灌机在河南地区的应用与推广前景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蔡九茂 李莉 +4 位作者 翟国亮 宗洁 张文正 邓忠 李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72,共3页
高效节水灌溉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大型喷灌机灌溉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灌溉的一种模式,在我国各地的推广速度越来越快。通过对大型喷灌机技术在西北、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推广应用进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型喷灌机在河南地区应用推广面临... 高效节水灌溉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大型喷灌机灌溉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灌溉的一种模式,在我国各地的推广速度越来越快。通过对大型喷灌机技术在西北、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推广应用进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型喷灌机在河南地区应用推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河南地区逐步引入大型喷灌技术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喷灌机 节水灌溉 农业现代化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营养水对温室黄瓜生长影响及其节水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道西 王一博 +3 位作者 高粱河 李彦彬 雷宏军 王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1,共4页
通过灌溉"植物营养水"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易推广的农艺措施。采用小区试验,以普通井水灌溉为对照,另外设置3个不同灌水定额的营养水灌溉处理,对比观测了温室黄瓜植株及根系生长变化。结果显示:植物... 通过灌溉"植物营养水"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易推广的农艺措施。采用小区试验,以普通井水灌溉为对照,另外设置3个不同灌水定额的营养水灌溉处理,对比观测了温室黄瓜植株及根系生长变化。结果显示:植物营养水对温室黄瓜的株高、茎粗、根系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平均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营养水处理较对照增产1.24倍;过量的营养水灌溉将更多地促进植株地上干物质的积累,但产量增加不明显,且显著降低水分生产率;反之,若较少的营养水灌溉将更多地促进植株地下根系的生长,同时产量会有所下降,但可以显著提高水分生产率。因此,适宜的营养水灌溉量也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营养水 温室 黄瓜 根系 产量 水分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相对水分利用效率与理论节水潜力 被引量:4
11
作者 代小平 周雯晶 +3 位作者 韩宇平 窦明 冯吉 Svensson Jesper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2-690,共9页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评价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由于气候差异,采用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评价不同区域的用水效率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尚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潜在水分利用效率指标和气象数据,计算了2014年中国小麦、玉米和水稻在充分灌溉条件下...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评价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由于气候差异,采用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评价不同区域的用水效率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尚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潜在水分利用效率指标和气象数据,计算了2014年中国小麦、玉米和水稻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区域气候差异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了相对水分利用效率和理论节水潜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各类作物在不同站点的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的标准差为0.49~1.01 kg/m 3,多数作物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大于实际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主要作物的平均相对水分利用效率为50.7%,其理论节水潜力为884.8~4 064.5 m 3/hm 2;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广义节水潜力指标可能高估或低估作物的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研究认为在比较区域间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时不能忽略气候差异的影响;由于考虑了区域气候差异,相对水分利用效率和理论节水潜力指标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水分利用效率 理论节水潜力 粮食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对冬小麦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仵峰 刘林宝 +3 位作者 宰松梅 魏焕宇 李欣 刘丹婷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67,共7页
为了推进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技术的应用,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灌溉对照相比,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对冬小麦的生长与产量的提... 为了推进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技术的应用,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灌溉对照相比,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对冬小麦的生长与产量的提升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的提升效果最显著。与地表滴灌相比,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显著提升了冬小麦起身期至抽穗期的株高、开花期之后的叶面积指数及地上干物质量,冬小麦穗长和穗粒数分别增加了5.84%和9.23%,产量提升了15.55%,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1.88%与15.55%,净收益提高了77.95%。与地下滴灌相比,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提高了冬小麦返青期后的株高、叶面积指数与开花期后的地上干物质量,冬小麦穗长和穗粒数分别增加了5.15%和9.8%,产量提高了5.11%,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81%与5.11%,净收益提升了23.53%。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有助于促进拔节期以后冬小麦生长,提高冬小麦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较高,在补充灌溉区对大田密植作物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复合管 地下灌溉 灌溉方式 冬小麦 生长指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加气对再生水滴灌灌水器堵塞的影响
13
作者 董聪慧 李浩 +3 位作者 李瑞 孙浩 韩启彪 李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研究再生水滴灌时水中加入微纳米气泡对灌水器堵塞的影响,选用4种不同类型的灌水器,设置再生水不加气、再生水加气2个处理,以平均流量比(Dra)表征灌水器堵塞的发展程度,以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Cu)、统计均匀系数(Us)评价随试验运行时... 为研究再生水滴灌时水中加入微纳米气泡对灌水器堵塞的影响,选用4种不同类型的灌水器,设置再生水不加气、再生水加气2个处理,以平均流量比(Dra)表征灌水器堵塞的发展程度,以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Cu)、统计均匀系数(Us)评价随试验运行时间推移滴灌系统的均匀性变化.结果表明:微纳米加气对再生水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具有显著影响,相较于不加气处理,加气处理下4种灌水器(E1,E2,E3,E4)的Dra值分别提高了16.2%,24.4%,18.2%和22.1%;加气处理下各灌水器的Cu和Us值大于不加气处理;加气对不同类型灌水器堵塞的控制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微纳米加气可降低灌水器的堵塞风险,延缓堵塞程度,延长灌水器的使用寿命,且对整个滴灌系统的均匀性有积极影响.试验结果可为再生水滴灌和加气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器 滴灌堵塞 微纳米加气 再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秸秆掺土还田量对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仵峰 张凯 +2 位作者 宰松梅 王华震 赵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01-105,共5页
为探求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的影响,利用非饱和导水率测定仪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采用van-Genuchten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试验以不掺加任何秸秆为对照,另设计分别掺加小麦或玉米秸秆的4个处理,掺加量分别为干土... 为探求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的影响,利用非饱和导水率测定仪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采用van-Genuchten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试验以不掺加任何秸秆为对照,另设计分别掺加小麦或玉米秸秆的4个处理,掺加量分别为干土质量的1.0%、1.6%、2.25%、3.2%,比较各处理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和水分有效性差异。结果表明,掺加秸秆后模型进气值倒数值均小于对照;在秸秆掺加量为1%~2.25%时,形状系数值随着秸秆掺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掺加量为3.2%时反而减小;秸秆的掺入还影响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土壤残余含水率和土壤饱和含水率,掺加2种秸秆后,土壤饱和含水率均比未掺时小;土壤残余含水率变化规律与形状系数值一致,掺加小麦秸秆后,土壤残余含水率略低于对照,而掺加玉米秸秆后,土壤残余含水率略高于对照。掺加秸秆能减少土壤重力水19.3%~73.3%,在掺加小麦秸秆3.2%、掺加玉米秸秆2.25%时,土壤中易利用水比例系数最大,分别为26.3%、30.6%,所以通过掺加秸秆能显著提高土壤的保水性。研究可为阐明秸秆还田后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 作物 混合 小麦秸秆 玉米秸秆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水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曝气压力与活性剂浓度对滴灌带水气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雷宏军 臧明 +3 位作者 张振华 刘欢 刘智远 徐建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3-69,共7页
适宜的工作压力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循环曝气效率的提高及地下滴灌水气传输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循环曝气系统,设置工作压力和活性剂浓度2因素3水平共9个曝气组合,每组均进行非曝气对照试验,分析曝气组合条件对掺气比例、氧传质效率、... 适宜的工作压力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循环曝气效率的提高及地下滴灌水气传输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循环曝气系统,设置工作压力和活性剂浓度2因素3水平共9个曝气组合,每组均进行非曝气对照试验,分析曝气组合条件对掺气比例、氧传质效率、滴灌带水气传输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曝气条件下,不添加活性剂时,压力提高有利于掺气比例增加,添加后,趋势相反;压力一定时,掺气比例随活性剂浓度升高而增加;滴灌带出水均匀性和出气均匀度分别在95%和70%以上;活性剂浓度及压力对氧传质系数分别起到了促进和抑制作用,活性剂的添加大大缩短了曝气时间;掺气比例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曝气滴灌系统中水气传输特性。研究结果对循环曝气滴灌系统水气传输效率的提高及运行成本的降低有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压力 循环曝气 水气传输 掺气比例 氧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文丘里施肥器吸肥性能比较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韩启彪 黄兴法 +2 位作者 刘洪禄 吴文勇 范永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117,136,共6页
对北京地区微灌常用的6种文丘里施肥器进行了试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建立了6种文丘里施肥器吸肥量、入口流量、临界流量和临界压差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压力直接影响了施肥器的吸肥量和入口流量... 对北京地区微灌常用的6种文丘里施肥器进行了试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建立了6种文丘里施肥器吸肥量、入口流量、临界流量和临界压差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压力直接影响了施肥器的吸肥量和入口流量,施肥器YR、RF对压力波动等不利工况较敏感,而AD系列和NF则更能适应波动的工作压力环境。NF和AD-1等临界压差小,工作区间大;而RF和YR工作区间小,只有临界压差达到进口压力1/2以后才可正常吸肥。文丘里施肥器的结构对其水力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丘里施肥器 吸肥性能 吸肥量 入口流量 临界压差 临界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曝气地下滴灌的温室番茄生长与品质 被引量:30
17
作者 雷宏军 臧明 +3 位作者 张振华 刘鑫 徐建新 潘红卫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259,共7页
循环曝气滴灌可以大幅度提高灌溉水掺气比例,有效改善普通地下滴灌引起的黏质型土壤根区间歇性缺氧环境,提高作物生产力.以河南省中牟县黄河淤积黄黏土为供试土壤,以温室番茄为供试对象,研究循环曝气地下滴灌对番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 循环曝气滴灌可以大幅度提高灌溉水掺气比例,有效改善普通地下滴灌引起的黏质型土壤根区间歇性缺氧环境,提高作物生产力.以河南省中牟县黄河淤积黄黏土为供试土壤,以温室番茄为供试对象,研究循环曝气地下滴灌对番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地下滴灌(对照处理)相比,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曝气处理番茄果实前5次产量提高了29.15%;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0.72%.曝气处理气孔导度提高了30.51%,植物的生长活力得到增强.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13.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8.62%,糖酸比提高了22.05%,而总酸含量和硬度分别下降了15.50%和11.19%.曝气处理最大根长增加了16.75%,根冠质量之比提高了25.81%.综合分析表明,曝气滴灌可显著促进黄黏土中番茄的生长,促进番茄果实成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番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番茄 曝气地下滴灌 生理指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机全喷洒域与叠加域水量分布特性的静态模拟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震 段福义 +2 位作者 范永申 贾艳辉 黄修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4-111,共8页
该文研究喷灌机喷头组合喷洒特性,针对大型平移式喷灌机Nelson R3000、O3000旋转折射式喷头,开展试验测量其单喷头水量分布并计算其喷洒均匀系数(Christiansen uniformity,CU)、分布均匀系数(distribution uniformity,DU)。用MATLAB编... 该文研究喷灌机喷头组合喷洒特性,针对大型平移式喷灌机Nelson R3000、O3000旋转折射式喷头,开展试验测量其单喷头水量分布并计算其喷洒均匀系数(Christiansen uniformity,CU)、分布均匀系数(distribution uniformity,DU)。用MATLAB编程模拟了2喷头和多喷头组合,针对多喷头组合,分析和区分全喷洒域和叠加域,计算2种喷头全喷洒域与叠加域的CU、DU和平均喷洒强度(mean spraying intensity,MSI),全面掌握并评价喷头水力性能。结果显示:在安装压力调节器情境下,R3000单喷头在压力150 kPa、O3000单喷头在压力200 kPa时,CU、DU值最大。2个喷头组合无法展现喷灌机喷头组合效果。R3000多喷头组合全喷洒域内,CU最大值68%,DU随喷头间距的增大逐渐上升;O3000多喷头组合CU、DU最大值分别为72%、57%。叠加域内R3000、O3000喷头CU、DU、MSI值高于全喷洒域,但达不到行喷CU≥85%的要求,可能由于计算CU、DU等的数据点多、单喷头数据不理想、常规测量方法测量点少且在叠加域内等原因。该文发现当前大型喷灌机的喷头间距组合不是CU、DU最优组合,区分了喷头喷洒组合后叠加域和全喷洒域,并分别计算叠加域和全喷洒域CU、DU和MSI,为喷灌机系统的安装设计提供了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头 均匀度 压力 NELSON R3000 O3000 叠加法 喷洒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灌系统堵塞机理分析与微灌过滤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邓忠 翟国亮 +5 位作者 宗洁 冯俊杰 李迎 蔡九茂 张文正 刘文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74,共4页
以杂质颗粒堵塞微灌系统的时空变化过程,研究了微灌灌水器堵塞的机理与形成过程,详细阐述了灌水器堵塞的类型及其关系和堵塞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过滤器过滤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微灌过滤技术发展及过滤设备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微灌系统 灌水器 堵塞 过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灌石英砂过滤器反冲洗数值模拟验证与流场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景海 翟国亮 +2 位作者 黄修桥 冯俊杰 刘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82,共9页
微灌石英砂滤层的反冲洗,是实现滤料再生的有效途径,为了对反冲洗过程流场进行分析,并确定合理的反冲洗速度。该文建立了石英砂过滤器几何模型并进行了网格划分,采用Eulerian模型作为石英砂滤层反冲洗数值模拟模型,分别对石英砂当量粒径... 微灌石英砂滤层的反冲洗,是实现滤料再生的有效途径,为了对反冲洗过程流场进行分析,并确定合理的反冲洗速度。该文建立了石英砂过滤器几何模型并进行了网格划分,采用Eulerian模型作为石英砂滤层反冲洗数值模拟模型,分别对石英砂当量粒径为1.06、1.2和1.5 mm的3种滤层的反冲洗过程进行了瞬态模拟,并将滤层整体压降和整体密度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整体压降的最大模拟误差为7.03%,整体密度的最大模拟误差为1.93%,说明数值模拟准确可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英砂滤层反冲洗过程压降的波动规律、压降均值和压降标准偏差随反冲洗速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滤层密度的分布规律、密度均值和密度标准偏差随反冲洗速度的变化趋势。根据压降波动的稳定性,结合滤层密度分布的稳定性,确定了石英砂滤层反冲洗强度的合理范围,3种滤层分别为0.0149~0.0212、0.0146~0.0218和0.0191~0.0261 m/s。该研究为石英砂滤层反冲洗过程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为砂过滤器反冲洗性能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计算机仿真 石英砂滤层 反冲洗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