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金矿山尾矿金属资源调查及综合利用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白俊豪 祝朝辉 +3 位作者 时永志 常海亮 侯雪刚 段超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3-691,共9页
矿山尾矿是污染源,但也是潜在的低开采成本资源,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研究对象。河南省是我国的金矿生产大省,金矿山尾矿的资源潜力分析是相应尾矿综合利用的基础。笔者对河南省代表性金矿山尾矿堆存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尾矿库进行... 矿山尾矿是污染源,但也是潜在的低开采成本资源,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研究对象。河南省是我国的金矿生产大省,金矿山尾矿的资源潜力分析是相应尾矿综合利用的基础。笔者对河南省代表性金矿山尾矿堆存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尾矿库进行了系统样品采集,通过尾矿共伴生金属元素测定和工艺矿物学研究,对金矿山尾矿综合利用潜力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大部分金矿山尾矿的Au、Te平均含量超过其综合利用指标,部分尾矿的Ag、W、Mo、Pb和Zn平均含量超过其综合利用指标。尾矿堆存量约6700万吨,蕴含Au 18吨、Ag 184吨、Te 196吨,潜在经济价值约60亿元;载W独立矿物粒径相对大、解离度高,载Ag独立矿物粒径、解离度差别较大,载Au独立矿物粒径小、解离度低,需要针对具体尾矿的利用设计不同的回收技术。国内对回收金矿山尾矿中Au、W等元素已经有较好技术积累和矿山示范,但河南省仅有个别金矿山综合回收尾矿的Au,建议国家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加强相关研究,推进金矿山尾矿金属资源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利用 评估 金矿山尾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郝铭 段琳琼 +2 位作者 陈常优 梁流涛 潘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7-277,共11页
[目的]探查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差异性特征,为有效提升两地农业用水效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9—2019年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19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并结合M... [目的]探查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差异性特征,为有效提升两地农业用水效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9—2019年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19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并结合Malmquist指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Tobit回归等方法对其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1)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呈整体上升趋势,黄河流域各年效率值波动幅度较大,内部差异明显,其效率重心于山西省与陕西省边界摆动;而长江经济带各年起伏较缓,其效率重心呈现向西南部迁移趋势,年均效率值略高于黄河流域。(2)技术进步均是引起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的主要原因,2009—2019年黄河流域技术进步指数略高于长江经济带。(3)影响两地农业用水效率增长的因素差异较大,其原因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联系。[结论]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良好,但区域差异性较大。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并从科技投入、政府引导与农民参与等多个维度推动两地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与持续优化,实现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TOBIT回归 黄河流域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南上白垩统夏馆组冲积扇沉积序列及相分析
3
作者 田云晴 金毅 +4 位作者 付梦薇 曹希强 胡斌 宋慧波 张彬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5-2552,共18页
本文以豫西南夏馆盆地马山口镇一带出露良好的上白垩统夏馆组为研究对象,按照沉积学的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该组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及古水流方向,识别出扇根、扇中和扇缘三种亚相及其筛状物、泥石流、水道和片流沉积物等四种类型,划分出七... 本文以豫西南夏馆盆地马山口镇一带出露良好的上白垩统夏馆组为研究对象,按照沉积学的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该组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及古水流方向,识别出扇根、扇中和扇缘三种亚相及其筛状物、泥石流、水道和片流沉积物等四种类型,划分出七种沉积序列类型并论述了这些类型从扇根至扇缘的分布特征,构建了研究区夏馆组中冲积扇的沉积环境模式。同时,还绘制了该组冲积扇的沉积序列类型横向分布图和沉积环境模式图。研究表明,夏馆组的冲积扇沉积形成于山间盆地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经历了从扇根→扇中→扇缘的沉积环境演化及两次大的旋回沉积过程。该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冲积扇沉积理论,而且还为豫西南地区晚白垩世富含恐龙蛋化石的“红层”所形成的古环境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相 夏馆组 上白垩统 夏馆盆地 冲积扇沉积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度边界的“三线”冲突融合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希朝 李效顺 +3 位作者 蒋冬梅 沈春竹 李天阁 成菊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6,共10页
研究目的:构建“三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冲突融合研究框架,基于适度边界化解“三线”冲突,为调控城市扩张、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空间叠加分析识别“三线”冲突、价值测算模型、空间... 研究目的:构建“三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冲突融合研究框架,基于适度边界化解“三线”冲突,为调控城市扩张、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空间叠加分析识别“三线”冲突、价值测算模型、空间插值法提取适度边界。研究结果:(1)理论分析表明,“三线”冲突可划分为农田—建设型、生态—建设型和生态—农田型,基于价值均衡原理推荐适度边界作为化解“三线”冲突的空间界线;(2)在徐州市城镇开发边界内,农田—建设型冲突面积为34.06 km^(2),生态—建设型冲突面积为25.56 km^(2),生态—农田型冲突面积为4.60 km^(2),适度边界内的冲突区域(38.39 km^(2))应保留建设用地,其余冲突区域(21.33 km^(2))建议保留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3)冲突融合得到2025年徐州市城镇开发边界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为55.21 km^(2)、76.63 km^(2)和378.54 km^(2)。研究结论:本文基于价值均衡原理,采用适度边界解决“三线”冲突的新思路和研究结果,能够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定量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冲突 价值均衡 适度边界 冲突融合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新蔡BIF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崇科 卢欣祥 +2 位作者 杨延伟 刘心宁 王丽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58-1268,共11页
新蔡铁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舞阳-霍邱铁矿成矿带中部,矿体赋存于新太古代太华岩群变质岩系中。铁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局部为透镜状。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少量浸染状及块状。矿石主要由TFe_(2)O_(3)和SiO_(2)组成,其次为MgO和Ca... 新蔡铁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舞阳-霍邱铁矿成矿带中部,矿体赋存于新太古代太华岩群变质岩系中。铁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局部为透镜状。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少量浸染状及块状。矿石主要由TFe_(2)O_(3)和SiO_(2)组成,其次为MgO和CaO,Al_(2)O_(3)及其他如Na_(2)O、K_(2)O、P_(2)O_(5)、TiO_(2)、MnO含量大多小于0.1%。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明显亏损,此外Rb、U、La、Pb、Eu元素具正异常,Ti/V值平均24.13,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平均为12.8×10^(-6)。经PAAS标准化后,铁矿石均表现为重稀土元素相对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_(PAAS)=0.43~0.79,平均值0.55),具有明显的La正异常(La/La^(*)_(PAAS)平均值1.15)、Eu正异常(Eu/Eu^(*)平均值2.88)和Y异常(Y/Y^(*)_(PAAS)平均值1.68),微弱的Ce负异常(Ce/Ce^(*)_(PAAS)平均值0.90)。较高的Y/Ho值(平均值44)说明含铁建造形成于相对缺氧的古海洋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与海底火山活动相关的高温热液和海水的混合溶液。对矿体围岩斜长角闪岩原岩恢复及构造环境判别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弧后盆地玄武岩,代表其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这也基本代表了本区含铁建造沉积时的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认为,新蔡铁矿属于与弧后盆地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的Algoma型B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磁铁矿 矿床成因 河南新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间尺度的黄河流域植被NPP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赵金彩 潘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22,232,共10页
[目的]刻画黄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特征,并揭示气候因子对植被NPP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植被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CASA模型逐月估算2000—2020年期间黄河流域植被NPP,... [目的]刻画黄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特征,并揭示气候因子对植被NPP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植被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CASA模型逐月估算2000—2020年期间黄河流域植被NPP,并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年度和季度两种时间尺度下探究了黄河流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2000—2020年期间黄河流域年植被NPP以1.68 g/(m^(2)·a)的速度显著增加,黄河中游地区的植被NPP最高,年增长速度最快。夏季植被NPP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特别是黄河中游地区。黄河流域年度NPP显著受降水影响的范围最广,面积占比达31.95%,滞后期较长。气候因子影响季节NPP的滞后期普遍介于0~3个月。降水与夏、秋季植被NPP的关系以正相关为主,面积占比达70%以上;气温和日照时长正向影响冬季NPP的区域面积约占75%。[结论]黄河流域植被NPP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差异性,气候因子对植被NPP的影响具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期,黄河流域植被保护与恢复应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进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NPP 多尺度 驱动因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光谱和空间特征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极端随机树估算 被引量:14
7
作者 于海洋 谢赛飞 +2 位作者 郭灵辉 刘鹏 张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1-239,共9页
针对高光谱遥感土壤重金属含量估算研究中光谱特征信息弱、模型反演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构建污染源-汇空间特征量化污染物扩散与汇聚空间影响因子,融合光谱特征建立基于极端随机树(Extremely randomized trees,ERT)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估... 针对高光谱遥感土壤重金属含量估算研究中光谱特征信息弱、模型反演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构建污染源-汇空间特征量化污染物扩散与汇聚空间影响因子,融合光谱特征建立基于极端随机树(Extremely randomized trees,ERT)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估算模型。以济源市耕地土壤为研究区,布设采集土壤样本249个,分析了光谱特征、地形特征和污染源空间特征在土壤重金属铅(Pb)、铬(Cd)含量反演中的有效性及影响机理,采用置换重要性指数优选多源特征,通过与多种回归模型对比,评价ERT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表明,变换后的土壤光谱特征构建ERT模型引入地形特征和污染源空间特征后精度提升显著,尤其是污染源空间特征优势更为明显,Pb的ERT模型均方根误差由43.185 mg/kg下降到22.301 mg/kg,下降了48.36%。Cd的ERT模型均方根误差由0.738 mg/kg下降到0.371 mg/kg,下降了49.73%,充分说明引入污染扩散空间特征的有效性。与其他回归模型对比,ERT估算模型在各项指标评价中优势明显,其中Pb的ERT模型的测试集R^(2)达0.964,Cd的ERT模型R^(2)为0.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高光谱遥感 空间特征 极端随机树 置换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大庄铌-稀土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志丹 李山坡 +5 位作者 曾威 李效广 潘小娜 张哨波 郭虎 刘文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108,共27页
碱性岩型铌-稀土矿床是重要的铌-稀土矿资源类型。河南省方城县大庄铌-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例赋存于霞石正长岩中的,具有中型规模的碱性岩型矿床。大庄矿区内共圈定17个NW—SE向带状展布的,呈囊状、不规则状、... 碱性岩型铌-稀土矿床是重要的铌-稀土矿资源类型。河南省方城县大庄铌-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例赋存于霞石正长岩中的,具有中型规模的碱性岩型矿床。大庄矿区内共圈定17个NW—SE向带状展布的,呈囊状、不规则状、透镜状产出的铌-稀土矿体。铌-稀土矿石主要赋存于角闪霞石正长岩和黑云母正长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氟碳铈镧矿、褐钇铌矿和富铌榍石等。矿石的结构主要有斑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结构、共生结构、伟晶结构等。矿石构造分为块状、脉状和片麻状构造等。热液蚀变包括萤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等。碱性岩样品具有低SiO2、富碱、高铝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Nb、Ta、Th、U、Zr、Hf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Ba、Sr、P、Ti等元素。碱性岩全岩(87Sr/86Sr)i=0.68158~0.71090,εNd(t)=―1.11~―0.37,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601~1540 Ma,(206Pb/204Pb)i=16.018~17.502、(207Pb/204Pb)i=15.358~15.489、(208Pb/204Pb)i=36.684~40.340。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方城地区碱性岩的岩石类型为A型岩套A1亚型,岩浆演化主要受分离结晶控制,其原始岩浆形成于富金云母的地幔源区。总体上看,华北克拉通南缘大庄铌-稀土矿成矿主体受岩浆结晶分异控制,Nb、REE在岩浆结晶晚期大量富集,后期热液活动对铌-稀土成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方城地区碱性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背景,推测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矿床地质 Sr、Nd、Pb同位素 大庄铌-稀土矿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南山当家寺花岗岩体与晚三叠世脉岩及其对早中生代构造环境的约束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延伟 卢欣祥 +3 位作者 王丽伟 杨一 杨崇科 黄凡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6-811,共16页
当家寺花岗岩体是青海南山印支期花岗岩带中东部较大的一个岩体,形成于早三叠世(243.5±2.9 Ma、247.2±1.7 Ma)—中三叠世(240.1±2.1 Ma、241.0±2.6 Ma)。岩体内发育有众多的中-酸性脉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玢岩、... 当家寺花岗岩体是青海南山印支期花岗岩带中东部较大的一个岩体,形成于早三叠世(243.5±2.9 Ma、247.2±1.7 Ma)—中三叠世(240.1±2.1 Ma、241.0±2.6 Ma)。岩体内发育有众多的中-酸性脉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本研究获得闪长玢岩脉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5.6±2.4 Ma),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稍晚于当家寺岩体侵位时限。脉岩作为一种浅成侵入体,其与当家寺花岗岩体分布的构造位置相似,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近似的特点,说明二者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类似,可能为同一源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性脉岩SiO_(2)含量低(54.68%~64.75%),酸性脉岩SiO_(2)含量高(66.00%~77.13%),二者都具高铝(Al_(2)O_(3)=12.24%~17.11%)、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铝质的特点(A/CNK=0.85~1.04),具有典型的岛弧花岗岩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脉岩富集LREE、Rb、Th、K,亏损HREE、Nb、Ta、P、Ti、Ba,(La/Yb)_(N)=5.05~17.61,表现出中等强度Eu的负异常。综合分析认为,脉岩形成于晚三叠世共和裂谷闭合碰撞造山后构造环境由挤压向板内稳定-伸展的变迁阶段,指示晚三叠世早期共和盆地周缘已进入后碰撞的陆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脉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当家寺岩体 晚三叠世 青海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邑凹陷太原组-山西组泥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被引量:10
10
作者 常海亮 张宏伟 +3 位作者 杜春彦 祝朝辉 段超 侯雪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10845-10856,共12页
鹿邑凹陷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为深入探讨其沉积环境,对近期实施的LY1井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选择对沉积环境比较敏感的元素或组合,结合岩石学特征,对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 鹿邑凹陷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为深入探讨其沉积环境,对近期实施的LY1井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选择对沉积环境比较敏感的元素或组合,结合岩石学特征,对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条件、相对沉积速率、有机质保存条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蚀变指数法、SiO_(2)/Al_(2)O_(3)和Sr/Cu比值指示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具有温暖湿润的古气候背景;V/(V+Ni)、V/Cr、Ni/Co、Cu/Zn等比值的变化和岩石学特征指示太原组-山西组下部沉积期水体属还原-弱还原环境,山西组上部则为弱氧化-弱还原的过渡环境;Li、Ni、Ga、Sr的含量变化、Sr/Ba比值和TOC/TS比值的变化特征显示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水体属半咸水-淡水沉积环境,自下而上,淡水注入量逐渐增加,盐度呈震荡式降低;结合Rb/Zr比值,推测太原组、山西组为浅水沉积环境,自下而上深度逐渐变浅;LREE/HREE和La_(N)/Yb_(N)的变化特征反映太原组沉积速率相对稳定,山西组沉积速率波动幅度较大,且略高于太原组;太原组和山西组下部的沉积环境相对于山西组上部更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古盐度 古氧化还原条件 古水深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LY1井 鹿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