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谢力民 王晓明 +3 位作者 闫瑞 杨鹏伟 李文 闫继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术中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12 h内发病并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105例分为替格瑞洛组(58例)和氯吡格雷组(47例)。分别...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术中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12 h内发病并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105例分为替格瑞洛组(58例)和氯吡格雷组(47例)。分别于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或氯吡格雷600 mg嚼服。比较两组临床基线情况、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无复流/慢血流情况。结果:两组临床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术中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TIMI 3级血流、TMPG 3级患者比例明显增加(分别为94.8%vs 80.9%,89.7%vs 72.3%;P均<0.05),CTFC明显改善[(20.0±4.9)帧vs(31.8±3.9)帧,P<0.001],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低(P=0.016),术后6个月出血事件较氯吡格雷组无明显增加(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减少(P<0.05)。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可减少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且较安全,可减少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及药物干预(摘要) 被引量:9
2
作者 关怀敏 刘瑞云 +4 位作者 王生彦 黄振文 张延荣 马集体 李景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炎性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及药物干预(摘要)关怀敏刘瑞云王生彦黄振文张延荣马集体李景荣本文以犬心大静脉内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含量和心肌内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程度来反映缺血再灌注心肌内的炎性反应,并... 炎性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及药物干预(摘要)关怀敏刘瑞云王生彦黄振文张延荣马集体李景荣本文以犬心大静脉内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含量和心肌内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程度来反映缺血再灌注心肌内的炎性反应,并以粉防己碱干预,探讨炎性反应在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炎性反应 药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解金红 阎继锋 +1 位作者 关怀敏 董建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0-791,共2页
关键词 介入疗法 冠心病 合并症 左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 心血管疾病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心包腔与冠状动脉转染猪心肌效果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关怀敏 刘鹏 +2 位作者 解金红 曹林生 钱其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比较经心包腔与冠状动脉转染重组腺病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VEGF165)基因的效果。方法20头小型猪随机等分为心包转染组和冠状动脉转染组,2组均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心包组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即刻,采用经皮剑突下... 目的比较经心包腔与冠状动脉转染重组腺病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VEGF165)基因的效果。方法20头小型猪随机等分为心包转染组和冠状动脉转染组,2组均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心包组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即刻,采用经皮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内转染,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预先处理心包,然后注射Ad-VEGF1651.0ml(2.0×109pfu);冠状动脉组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即刻,经冠状动脉注射Ad-VEGF1651.0ml(2.0×109pfu),于注射后3d、7d、28d分别测定2组心肌组织内VEGF水平、微血管密度、心功能。结果心包转染组和冠状动脉转染组的心肌组织均表达有VEGF165基因,组织内VEGF水平在7d时达高峰,28d时降至基线水平,心包转染组高于冠状动脉转染组((702±85)ng/Lvs(592±59)ng/L,P=0.026)。2组微血管密度随转染时间增加,心包转染组心功能优于冠状动脉转染组(FS/%32.9±2.2vs30.6±2.1,P=0.049;EF/%72.11±5.20vs65.87±2.16,P=0.034)。结论导管介导的心包腔与冠状动脉转染Ad-VEGF165基因治疗心肌缺血是有效、切实可行的,而前者可能是更有前途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基因转染 心包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玉玲 赵晓燕 +1 位作者 黄振文 刘瑞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46-949,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 (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方法 :对 93例MI患者及 87例健康体检者 ,应用PCR方法扩增ACE基因特异性片段 ,并调查分析MI患者经典危险因素。结果 :①不同ACE基因型MI患者的年龄、性别、体...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 (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方法 :对 93例MI患者及 87例健康体检者 ,应用PCR方法扩增ACE基因特异性片段 ,并调查分析MI患者经典危险因素。结果 :①不同ACE基因型MI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等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MI组ACEDD基因型频率 (32 .3% )和D等位基因频率 (5 4 .3% )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在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中虽有增多趋势 ,但与单支病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CEDD基因型与MI的危险性增加相关 ,与冠心病的经典危险因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经心包腔转染急性心肌梗死猪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关怀敏 刘鹏 +5 位作者 谢金红 李靖 范卫东 王枫岭 曹林生 钱其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经心包腔转染的效率及持续时间。方法:应用磷酸钙沉淀方法制备携带大肠杆菌LacZ基因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Ad-LacZ)。12头中国小型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心肌梗死模型建立...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经心包腔转染的效率及持续时间。方法:应用磷酸钙沉淀方法制备携带大肠杆菌LacZ基因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Ad-LacZ)。12头中国小型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即刻采用经皮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内注射转染,28d后处死。实验组胶原酶1200u及透明质酸酶3000u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Ad-LacZ基因2.0×109噬斑集落形成单位;对照组:同样方法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ml。于注射后3d、7d及28d分别对缺血心肌进行HE、HBFP及X-gal染色。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前降支远端完全闭塞,病理学检查显示心肌有缺血和梗死。实验组注射Ad-LacZ基因后第3d、7d及28d后X-gal染色有阳性细胞,以7d最明显,对照组28d内均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应用球囊堵塞法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胶原酶及透明质酸酶预处理心包后,腺病毒载体可转染缺血心肌,并持续表达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急性心肌梗死 基因治疗 基因转染 心包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鹏 卢长青 +3 位作者 宋文翔 邱春光 黄斌 张文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口服血脂康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纳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4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血脂康组(n=35例)和对照组(n=3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口服血脂康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纳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4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血脂康组(n=35例)和对照组(n=3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血脂康组患者术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脂康1200mg/d,共1周,对照组除未服血脂康外其他治疗均与血脂康组相同。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至术后5d每d采集空腹静脉血3mL,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PCI术后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血脂康组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前预服血脂康可显著减少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 高敏C反应蛋白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玉善 张燕 李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6期424-426,433,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均为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根据...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均为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根据是否对CTO病变行PCI治疗,将患者分为PCI治疗组(n=48)和药物治疗组(n=40)。于CAG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校正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CAG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G术后1周时两组LVEDVI、LVESVI、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PCI组LVEDVI较术前显著降低,LVEF显著提高;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PCI组LVEDVI进一步降低,LVEF进一步提高。结论PCI能够改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CTO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闭塞病变 心室重构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燕 李靖 +1 位作者 李莉 关怀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0-832,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VSD)患儿4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36例、房间隔缺损(ASD)患儿30例,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5min、4h、24...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VSD)患儿4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36例、房间隔缺损(ASD)患儿30例,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5min、4h、24h测量血清H-FABP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清H-FABP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各组术后15min、4hH-FABP水平较术前均升高(F时间=55.312,F组间=62.161,P均<0.01),高峰均出现在术后15mi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年龄、手术时间、封堵器释放次数是影响术后血清H-FABP水平的主要因素(β分别为0.666,-0.460,0.589,0.483,P均<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可引起可逆性的心肌微损伤,血清H-FABP水平升高程度与病理类型、年龄、手术时间、封堵器释放次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封堵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鹏 卢长青 +3 位作者 韩战营 宋文翔 黄斌 邱春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4-1206,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和金属裸支架(BMS)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置入单个支架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3例,其中成功置入DES 43例,成功置入BMS 40例,另选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不同... 目的:探讨冠脉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和金属裸支架(BMS)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置入单个支架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3例,其中成功置入DES 43例,成功置入BMS 40例,另选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而未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5例作对照,3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病变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8、72 h和2周取静脉血2 mL,测定血浆CRP水平。结果:术前3组血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 DES和BMS组血浆CR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但DES组升高幅度较小(P<0.05)。术后2周3组血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S可能不会引发PCI术后的急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支架 金属裸支架 C反应蛋白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伴发晕厥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怀敏 解金红 +4 位作者 陈玉善 罗明华 王贺 朱明军 胡天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28-3430,共3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发晕厥的可能机制及其防治措施。方法:经皮介入治疗76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梗阻组),术后口服ACEI/ARB,半年后改为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治疗;LVOTPG<50 mm Hg或术中药物激发(PST)后<70 mm Hg的29例...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发晕厥的可能机制及其防治措施。方法:经皮介入治疗76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梗阻组),术后口服ACEI/ARB,半年后改为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治疗;LVOTPG<50 mm Hg或术中药物激发(PST)后<70 mm Hg的29例(对照组),一直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治疗。观察:(1)对照组晕厥发生率与PST阳性率的差别;(2)对照组服药半年、1年晕厥发生率与入院时比较;(3)梗阻组术前、后晕厥发生率比较;(4)梗阻组术后半年晕厥发生率与对照组同期比较;(5)梗阻组术后1年晕厥发生率与对照组同期比较。结果:对照组PST阳性率高达55.5%;半年后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梗阻组病史中晕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ST阳性发生率(P<0.05);梗阻组术后半年晕厥发生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下降(P>0.05);改服β受体阻滞剂半年后较前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HOCM晕厥原因除梗阻外,还有神经反射参与;PST对筛选介入适应证、分析其机制及指导用药均有帮助;β受体阻滞剂对HCM伴发晕厥具有较好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晕厥 药物激发试验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指标的变化及福辛普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继锋 解金红 +1 位作者 陈玉善 刘志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指标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5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福辛普利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福辛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福辛普利10mg/d,入院后当天和治疗后2周...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指标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5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福辛普利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福辛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福辛普利10mg/d,入院后当天和治疗后2周采血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与活性、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心力衰竭患者血浆PAI1含量与活性升高,tPA活性降低(P均<0.01);治疗后2周福辛普利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浆PAI1含量与活性明显降低(P均<0.01),tPA活性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纤溶活性降低,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其纤溶活性,对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纤维蛋白溶解 福辛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氧合功能及肺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运福 史景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9-470,共2页
目的:观察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氧合功能及肺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行右心导管术时,比较单纯高浓度吸氧患者8例与吸氧联合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患者10例肺动脉... 目的:观察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氧合功能及肺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行右心导管术时,比较单纯高浓度吸氧患者8例与吸氧联合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患者10例肺动脉平均压与全肺阻力下降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吸氧联合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后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22±4.78vs6.00±3.14)mmHg]与全肺阻力的降低[(3.25±1.13vs1.63±1.98)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提高[(6.93±1.98)%vs(5.01±2.61)%],均优于单纯高浓度吸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力农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平均压,改善肺氧合功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可选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肺动脉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高压 右心导管 米力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PCI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微血管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鹏 张新勇 +4 位作者 周晗 张燕 李靖 汤健民 卢长青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2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冠脉微血管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实行直接PCI的AMI患者86例,随...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冠脉微血管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实行直接PCI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46例,对照组40例;成功的PCI术前及术后即刻采用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分级评价梗死相关心外膜冠脉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判断心肌和微血管灌注情况,间接反映微血管功能。记录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率以及阿托伐他汀的肝毒性和肌毒性发生情况。结果①PCI术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的TMPG分级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分别χ2=25.514,P<0.001;χ2=8.348,P=0.039),但阿托伐他汀组TMPG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χ2=8.374,PPP==00..003399))。。②②随随访访的的3300天天内内,,共共1199例例患患者者发发生生MMAACCEE,,占占2222..11%%,,其其中中阿阿托托伐伐他他汀汀组组66例例,,占占1133..00%%,对照组13例,占32.5%(χ2=4.706,PPP==00..003300));;阿阿托托伐伐他他汀汀组组内内PPCCII术术后后TTMMPPGG33级级的的患患者者发发生生MMAACCEE3/27例,而对照组6/14例(42.9%vs.11.1%,χ2=5.423,PPP==00..002299));;在在达达到到TTMMPPGG33级级的的患患者者,,对对照照组发生MACE的危险度大约为阿托伐他汀组的3.857倍(RR3.857,95%CI:1.131~13.149)。③随访期间,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均无肌毒性和肝毒性事件发生。结论直接PCI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改善AMI冠脉微血管功能及短期预后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他汀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微循环 危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97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5-526,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合并症 糖尿病 冠脉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友民 崔天祥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4-16,共3页
测定34例Ⅰ期高血压病,46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对比。结果:健康对照组QTd为(24±19)ms,Ⅰ期EH组QTd为(35±17)ms,两者有差异有显著性,EH合并L... 测定34例Ⅰ期高血压病,46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对比。结果:健康对照组QTd为(24±19)ms,Ⅰ期EH组QTd为(35±17)ms,两者有差异有显著性,EH合并LVH组QTd为(76±24)ms,与对照组和Ⅰ期EH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QT间期离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P物质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友民 崔天祥 李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5-7,共3页
观察27例高血压病(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依那普利(enalapril)治疗12周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浆肾素活性(PRA)及血浆P物质(S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的... 观察27例高血压病(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依那普利(enalapril)治疗12周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浆肾素活性(PRA)及血浆P物质(S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结果:血浆SP水平由治疗前(12.62±5.11)ng·L-1升高至(37.21±11.06)ng·L-1(P<0.05),LVMI由治疗前(139.29±17.98)g·m-2降至(107.77±10.94)g·m-2(P<0.05);PRA由治疗前(2.33±1.61)μg·L-1·h-1降至(1.55±1.17)μg·L-1·h-1(P<0.05),血浆ANGⅡ水平由治疗前(172.56±53.39)ng·L-1降至(48.77±16.44)ng·L-1(P<0.05),血浆ALD水平由治疗前(98.22±21.23)ng·L-1降至(46.46±22.65)ng·L-1;治疗前后血浆SP水平与LVMI呈负相关(r=-0.5579,P<0.0005),与ANGⅡ水平亦呈负相关(r=-0.5971,P<0.0005)。提示:enalapril升高血浆SP水平是其治疗LVH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药物疗法 依那普利 R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心通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友民 崔天祥 周文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8-10,共3页
对比控释型钙拮抗剂(CaA)拜心通(AdalatGITS)治疗前与治疗12周及24周,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 对比控释型钙拮抗剂(CaA)拜心通(AdalatGITS)治疗前与治疗12周及24周,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血浆浓度的影响。结果:治疗12周末时,LVMI由(140.65±14.65)g·m-2降至(111.62±10.49)g·m-2(P<0.001)。之后LVMI下降趋缓,24周治疗结束时为(105.79±12.13)g·m-2,较12周末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周时PRA和血浆ANGⅡ、ALD浓度均有上升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4周末时,上述各指标变化不确定,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提示:控释型CaA对高血压合并LVH者的交感神经系统无明显激活作用,且可显著减轻L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药物疗法 拜心通 R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心包腔转染腺病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对猪冠脉血管形成的影响
19
作者 关怀敏 刘鹏 +2 位作者 解金红 曹林生 钱其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以腺病毒为载体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 VEGF165)基因经心包腔转染的表达规律、合适的剂量及对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头中华小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建立心肌... 目的:探讨以腺病毒为载体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 VEGF165)基因经心包腔转染的表达规律、合适的剂量及对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头中华小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后即刻,实验组采用经皮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心包腔内,以含胶原酶1200u及透明质酸酶3000u的生理盐水2ml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入含Ad VEGF165基因2.0×109pfu的生理盐水1ml;对照组同样方法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ml。注射后3d(n=2)、7d(n=2)及28d(n=6)分别用免疫组化、超声心动图检测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情况及心功能,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d VEGF165的表达。结果:Ad VEGF165基因经心包腔转染缺血心肌组织后,在心肌组织中呈高表达,于7d达到高峰,28d降至基线水平,血浆中无目的基因的表达;28d时,实验组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VD)、心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VD(517.00±75.70)mm-2vs(226.50±54.10)mm-2,P=0.009;LVEF(%)(72.11±5.20)vs(55.14±4.37),P=0.005)。结论:用胶原酶及透明质酸酶预处理心包后,经其转染Ad VEGF165可以诱导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局部VEGF蛋白表达,促进缺血心肌组织血管新生并能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基因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包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穿刺简易装置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鹏 刘宇 +3 位作者 解金红 关怀敏 王枫岭 钱其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3-225,I0007,I0008,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心包穿刺装置转染心脏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应用磷酸钙沉淀方法制备携带大肠杆菌LacZ基因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Ad-LacZ),将12头中国小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即刻... 目的探讨自制心包穿刺装置转染心脏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应用磷酸钙沉淀方法制备携带大肠杆菌LacZ基因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Ad-LacZ),将12头中国小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即刻,采用自制简易心包腔穿刺装置经皮剑突下穿刺,成功后置中心静脉导管于心包腔内并行转染,28 d后处死。实验组:胶原酶1200 U及透明质酸酶3000 U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Ad-LacZ基因2.0×109p.f.u;对照组:同样方法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于注射后3、7及28 d分别对缺血心肌进行染色及病理观察。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前降支远端完全闭塞,病理显示心肌有缺血和梗死;实验组注射Ad-LacZ基因后第3、第7天及28d后X-gal染色有阳性细胞,以第7天最明显,对照组无阳性细胞。结论自制的心包腔简易穿刺装置将腺病毒载体转染至缺血心肌是安全的,可行的,并且腺病毒可持续表达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心肌梗死 基因治疗 基因转染 心包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