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胞外区原核重组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1
作者 薛德明 梁永波 +4 位作者 常秋霜 翟晋豫 张东辉 柴素真 齐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4,共6页
为制备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胞外区多肽及其鼠源性多克隆抗体,根据UniProtKB数据库中公布的其胞外区基因序列(标识符:Q9NZQ7-1)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de I上游和Xho I位点下游的序列,设计合成带有同源臂的特异性引物.以合成的PD-L1... 为制备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胞外区多肽及其鼠源性多克隆抗体,根据UniProtKB数据库中公布的其胞外区基因序列(标识符:Q9NZQ7-1)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de I上游和Xho I位点下游的序列,设计合成带有同源臂的特异性引物.以合成的PD-L1胞外区基因为模板,PCR扩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胞外区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PD-L1-E,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中,扩增并提取其质粒,然后将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亲和层析镍柱纯化重组蛋白后,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确认表达蛋白正确.浓缩换液后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品系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成功获得抗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胞外区血清.该研究对于研发某些肿瘤伴随诊断检测试剂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胞外区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FISH快速检测反应体系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玲玲 李贵喜 +3 位作者 李三华 张绍敏 刘文弟 齐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3-605,共3页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通过带有荧光标记的核苷酸片段,经过变性、复性结合到目的基因片段上,用以获得目的基因信息状态的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以来[1],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架起了细...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通过带有荧光标记的核苷酸片段,经过变性、复性结合到目的基因片段上,用以获得目的基因信息状态的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以来[1],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架起了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桥梁,在血液病、产前诊断和乳腺癌、膀胱癌、子宫颈癌等实体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2]。尽管相对于其他诊断方法,FISH具有诸多优势如:荧光试剂和探针经济、安全,探针稳定,一次标记后可在2年内使用且实验周期短、迅速得到结果、特异性好、定位准确,但是传统FISH仍需要过夜杂交(>16 h)以促使荧光信号能够达到判读标准[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 快速检测 FISH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免疫组化的突触素与嗜铬素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临床初步评价
3
作者 闫敏 宋军营 +5 位作者 曾华辉 袁永 张钟允 翟晋豫 张振强 刘文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8-1831,共4页
目的:制备突触素与嗜铬素A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期望可初步应用于临床。方法:设计Syn与Cg A融合基因,并构建至表达载体上表达获得融合蛋白。经过抗原免疫、细胞融合后筛选获得目标抗体。通过临床样本对比验证,研究Syn和Cg A两者的特异性... 目的:制备突触素与嗜铬素A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期望可初步应用于临床。方法:设计Syn与Cg A融合基因,并构建至表达载体上表达获得融合蛋白。经过抗原免疫、细胞融合后筛选获得目标抗体。通过临床样本对比验证,研究Syn和Cg A两者的特异性,评价相关系数。结果:通过筛选,共获得2株分别针对Syn与Cg A的抗体3D9和4A12。通过对比抗体试剂共同验证19种蜡块组织,统计结果分析,结果符合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r=0.989 2与r=0.993 9。结论:该方法成功制备获得了可初步适用于免疫组化的突触素与嗜铬素A抗体,该方法可为免疫学抗体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素 嗜铬素A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