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合并念珠菌血症107例
1
作者 关丽娜 曹伟杰 +2 位作者 白炎亮 林全德 郭树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107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107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并分析了与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07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学分析发现以热带念珠菌(73.8%)为主,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白念珠菌。药敏试验显示念珠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是43.9%、47.7%、4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不适当的抗真菌治疗是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7.795(2.274~26.723)、10.376(1.129~95.388)、9.107(1.789~46.361)、3.422(1.153~10.153)]。结论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死亡率高,分离病原菌以热带念珠菌感染为主,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MODS、不合适的抗真菌治疗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念珠菌血症 病原学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保根 杨树军 +3 位作者 李玉富 刘艳艳 张晓静 买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APBSC)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 dosechemotherapy ,HDC)治疗恶性肿瘤 (malignanttumor ,M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从 1999年 10月起 ,对住院治疗的 16例高危...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APBSC)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 dosechemotherapy ,HDC)治疗恶性肿瘤 (malignanttumor ,M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从 1999年 10月起 ,对住院治疗的 16例高危及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8例高危乳癌 (breastcan cer,BC)、1例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患者 ,常规治疗 4~ 6个周期后 ,行APBSC动员及采集 ,然后行HDC ,其中 1例MM行自体CD34+ 细胞移植。HDC方案 :NHL为CBV ,CTX 12 0mg/kg ,BCNU 6 0 0mg/m2 ,VP 1690 0mg/m2 ;BC为CTCb ,CTX 5 0 0 0mg/m2 ,TSPA 70 0mg/m2 ,CBP 90 0mg/m2 ;MM为HD Mel2 0 0mg/m2 。对未获CR的NHL及部分高危BC给予病灶局部放疗。结果 :16例NHL包括初治 10例、复治 6例 ,分别用CHOP、DICE方案化疗 ,获CR 9例 ,PR 7例 ,HDC后CR 9例仍为 ,PR 7例获CR 3例 ,CR率 4 2 .9% (3/ 7) ,4例仍为PR。8例高危BC术后患者 ,CAF方案化疗 4个周期后 ,获CR 7例 ,HDC后仍为CR ,1例采集APBSC后 ,出现多发骨转移 ,放弃大剂量治疗。 1例MM ,VAD方案化疗 4个周期后为PR ,HDC后为CR。造血功能重建 :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ANC)≥ 1.0× 10 9L-1所需要的中位时间为 10 (+8~ +14 )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治疗 恶性肿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学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于爱萍 朱梦阳 +3 位作者 林全德 王山梅 白炎亮 曹伟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并对患者确诊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 目的:探讨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并对患者确诊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学分析发现以热带念珠菌(68.8%)为主,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显示念珠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是43.8%、46.3%、5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为7.706(1.803~32.940)、10.211(1.071~97.379)和8.621(1.535~48.420)]。结论: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死亡率高,以热带念珠菌感染为主,唑类药物耐药严重。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MODS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念珠菌血症 病原学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抗原修饰的肿瘤疫苗治疗小鼠T淋巴细胞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明宜 高全立 +2 位作者 马保根 买玲 宋永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9-621,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半抗原修饰的瘤苗治疗小鼠T淋巴细胞瘤的方法。方法 :将C57BL/ 6小鼠随机分为灭活RMA(小鼠T淋巴细胞瘤来源的细胞系 )肿瘤细胞组 ,二硝基苯 (DNP)修饰的灭活RMA肿瘤细胞组 ,RMA肿瘤细胞破碎物组 ,DNP修饰的RMA肿瘤细胞破碎... 目的 :探讨用半抗原修饰的瘤苗治疗小鼠T淋巴细胞瘤的方法。方法 :将C57BL/ 6小鼠随机分为灭活RMA(小鼠T淋巴细胞瘤来源的细胞系 )肿瘤细胞组 ,二硝基苯 (DNP)修饰的灭活RMA肿瘤细胞组 ,RMA肿瘤细胞破碎物组 ,DNP修饰的RMA肿瘤细胞破碎物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共 5组 (每组 1 0只 ) ,于免疫接种后第 1 0d用RMA肿瘤细胞再攻击实验小鼠 ,观察它们抵抗RMA肿瘤细胞再攻击的能力 (主要观察出瘤时间 ,肿瘤生长速度和生存期 )。结果 :DNP修饰的灭活PMA肿瘤细胞可诱导小鼠产生抗肿瘤免疫保护力 ,主要表现为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减慢 ,生存期延长 ;而灭活RMA肿瘤细胞、RMA肿瘤细胞破碎物和DNP修饰的肿瘤组织破碎物不能诱导小鼠产生抗肿瘤免疫保护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硝基苯 肿瘤疫苗 淋巴瘤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血液血管干细胞特性观察
5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3 位作者 李玉富 林全德 吕晓东 魏旭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5-829,共5页
目的:检测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是否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的特性。方法:将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分别于血管内皮及造血细胞诱导培养体系中培养,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 目的:检测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是否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的特性。方法:将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分别于血管内皮及造血细胞诱导培养体系中培养,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在内皮细胞诱导体系中可分化为CD31+/vWF+细胞,在基底膜胶中可形成血管样结构;在造血诱导培养体系中可定向分化为表达GATA-1、GATA-2、β及γ珠蛋白的细胞,在甲基纤维素造血培养基中,这类造血细胞可定向分化为红系集落单位。结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在体外可同时向血管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分化,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血管干细胞 脂肪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诱导血液病患者免疫性溶血反应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董晓锋 郝宝岚 +4 位作者 祁欣 兰帅奇 任磊 周健 李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诱导血液病患者药物抗体的发生率及其引起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153例静脉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首次用药后第3、5、7和10天的血液样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诱导血液病患者药物抗体的发生率及其引起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153例静脉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首次用药后第3、5、7和10天的血液样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药物抗体检测。结果:153例血液病患者首次用药后第3、5、7和10天的DAT阳性率分别为7.2%、15.0%、21.6%和24.2%(P<0.001);DAT阳性组中药物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21.7%、24.2%和24.3%(P=0.801)。DAT阳性组与DAT阴性组、DAT阳性患者中药物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过程中,需要动态监测药物抗体,以避免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 药物抗体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免疫性溶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恶性胶质瘤生长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岗 张国栋 +3 位作者 王理想 李远超 周虎 程振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3-2118,共6页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恶性胶质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人恶性胶质瘤细胞U87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干预)、姜黄素低、中、高(10、20、40μmol·L^(-1))、替莫唑胺组(40μmol·L^(-1))、姜黄素40μmol·L^...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恶性胶质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人恶性胶质瘤细胞U87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干预)、姜黄素低、中、高(10、20、40μmol·L^(-1))、替莫唑胺组(40μmol·L^(-1))、姜黄素40μmol·L^(-1)+LY210976110μmol·L^(-1)、姜黄素40μmol·L^(-1)+SRI-01138110μmol·L^(-1),干预48 h。CCK-8法、Transwell法对各组U87细胞活性、迁移及侵袭能力测定,经由流式细胞术测定U87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U87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姜黄素组与替莫唑胺组干预48 h后U87细胞活性百分比、细胞迁移及侵袭数目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均随姜黄素剂量增大而下降(P<0.05)。对比空白对照组,姜黄素组及替莫唑胺组Sub-G_(0)期细胞数增多(P<0.05),G_(2)/M期细胞数减少(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及替莫唑胺组U87细胞TGF-β1、p-Smad 3、N-钙黏蛋白(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Smad 7、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与替莫唑胺组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姜黄素高剂量组,TGF-β1/Smad通路抑制剂能进一步抑制U87细胞活性、迁移及侵袭,降低TGF-β1、p-Smad 3、MMP-2、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提高Smad 7、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而TGF-β1/Smad通路激活剂反之(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恶性胶质瘤U87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瘤 姜黄素 U87 TGF-Β1/SMAD信号通路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周玲 王军亮 +4 位作者 王献伟 李扬威 邹喆 张龑莉 吕晓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268,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高通量测序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的效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集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47例CML患者的198例次样本,同时进行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检测ABL激酶... 目的:对比分析高通量测序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的效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集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47例CML患者的198例次样本,同时进行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检测ABL激酶区突变,并收集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法检出总体突变比例和≥2个突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anger测序法(P=0.01;P=0.046)。22例次检出≥2个突变,其中发现5例次(22.7%)复合突变。高通量测序法可检出Sanger法无法检出的低比例突变。198例次样本中检出低比例突变25例次(12.6%),高比例突变33例次(16.7%)和高低比例混合突变10例次(5.1%)。相关临床因素分析中,最佳反应期、失败期和警告期突变检出比例和发生低比例突变占比均逐渐升高(突变比例,P=0.016;低比例突变,P=0.005),伴随附加染色体异常出现突变的比例也明显升高(P=0.009)。接受一线、二线治疗的患者检出突变的比例明显低于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P=0.006)。基于突变位点的VAF值分析有助于可视化评估耐药CML细胞的克隆演变状态。结论:高通量测序法较Sanger测序法检测突变更加敏感、准确,有助于临床精准、可视化评估TKI治疗反应和优化CML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ABL激酶区突变 高通量测序 Sanger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和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吕璐璐 宋永平 +3 位作者 魏旭东 房伯俊 张艳莉 李玉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为了对比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与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生物学特性,从足月胎儿脐带组织和成人骨髓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MSC)。用有限稀释法、流式细胞术、倒置显微镜检及RT-PCR等方法检测UC-MSC和BM-MSC的分离成功... 为了对比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与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生物学特性,从足月胎儿脐带组织和成人骨髓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MSC)。用有限稀释法、流式细胞术、倒置显微镜检及RT-PCR等方法检测UC-MSC和BM-MSC的分离成功率、细胞产量、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增殖特性、免疫表型和多向诱导分化能力等并对比性研究二者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UC-MSC和BM-MSC的分离成功率均达100%;虽然由脐带组织中分离的有核细胞数低于骨髓(1×106/cmvs5.5×107/ml)(p=0.0002),但在培养第14天由脐带和骨髓中得到的贴壁细胞数无差异(8.6×105/cmvs8.4×105/ml)(p>0.05);UC-MSC形态、大多数分子表型、细胞周期状态、脂肪和骨诱导分化能力与BM-MSC相似,但UC-MSC的CFU-F比例(1∶1609±0.18)高于BM-MSC的CFU-F比例(1∶35700±0.01)(p<0.05)。此外,UC-MSC具有比BM-MSC更强的增殖能力(p<0.05)。UC-MSCHLA-ABC和CD106分子表达低于BM-MSC(p<0.05)。结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产量和绝大多数生物学特征与BM-MSC的相似,且具有比BM-MSC更高的增殖能力、较低的HLA-ABC和HLA-DR表达,UC-MSC有望成为BM-MSC理想的替代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君子汤联合环孢霉素A逆转白血病细胞株K562/VCR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廖斌 葛仁英 +4 位作者 陈霞 皇甫真萍 齐彦 宋永平 魏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52-755,共4页
本研究观察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联合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VCR细胞耐药性的效果,以便寻找有效的联合逆转剂。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研究FFJZ联合CsA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VCR耐药性的作用。结果... 本研究观察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联合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VCR细胞耐药性的效果,以便寻找有效的联合逆转剂。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研究FFJZ联合CsA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VCR耐药性的作用。结果表明:FFJZ联合CsA在体外对K562/VCR细胞的耐药性有明显的逆转作用(p<0.01),能提高K562/VCR细胞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且在药物有效浓度范围内对细胞本身无毒性作用。FFJZ联合CsA对K562/VCR细胞的P-gp表达的阳性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复方君子汤联合环孢霉素A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安全有效的耐药逆转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多药耐药 中药复方君子汤 环孢霉素A K562/VCR细胞 P-GP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脂肪源多能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房佰俊 宋永平 +3 位作者 魏旭东 林全德 李玉富 胡杰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1-825,共5页
目的:分离人脂肪源干细胞,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得到低密度成人脂肪源单个核细胞后,用免疫磁珠除去CD45+及GlyA+细胞,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体外扩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单克隆... 目的:分离人脂肪源干细胞,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得到低密度成人脂肪源单个核细胞后,用免疫磁珠除去CD45+及GlyA+细胞,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体外扩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单克隆源细胞体外传35代,超过92%的细胞仍处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细胞倍增时间约为30h;细胞的主要表型一直保持为:Flk1+、CD34-、CD45-、CD31-、GlyA-、vWF-、HLAⅠ类抗原-及HLA-DR-;该单克隆源扩增细胞体外维持着自我更新及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和肝上皮样细胞分化的潜能。结论:该脂肪源单克隆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极有可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治疗一些遗传及退行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脂肪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君子汤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廖斌 张逸 +6 位作者 陈霞 皇甫真萍 齐彦 陈毅宁 陈佳薇 宋永平 魏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79-1483,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对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细胞形态学、台盼蓝拒染法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四氮甲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表明:... 本研究探讨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对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细胞形态学、台盼蓝拒染法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四氮甲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的FFJZ作用于K562细胞后,随FFJZ药物浓度的升高其对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5.6mg/ml。在FFJZ浓度为4mg/ml时,细胞凋亡以早期凋亡为主,而至8mg/ml组时晚期凋亡比例显著增多,与未加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体外FFJZ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凋亡 中药复方君子汤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 m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敏 魏旭东 +3 位作者 吕晓东 范瑞华 尹青松 周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59-362,共4页
本研究目的旨在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F-κB mRNA的表达,以揭示NF-κB在AML发病中的作用。收集60例初诊AML患者的新鲜骨髓,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合成cDNA,以GAPDH为内参照进行荧光定量检测NF-κB m... 本研究目的旨在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F-κB mRNA的表达,以揭示NF-κB在AML发病中的作用。收集60例初诊AML患者的新鲜骨髓,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合成cDNA,以GAPDH为内参照进行荧光定量检测NF-κB mRNA的表达;在实验中选择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NF-κB mRNA在AML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5)。M4,M5亚型的NF-κB mRNA表达高于M1,M2,M3亚型组。结论:NF-κB在AML中表达升高,其表达上调在AML的发病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F-ΚB R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GM-CS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叔人 周春霞 +4 位作者 马文波 王东梅 张友会 高全立 张书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57-460,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GM-CSF基因的高效真核表达载体,筛选导入该载体后高水平表达GM-CSF的小鼠淋巴瘤细胞系RMA,并探讨转GM-CSF基因瘤苗治疗小鼠T淋巴细胞瘤的方法。方法:PCR扩增小鼠CM-CSF cDNA3’端770bp的片段,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目的:构建小鼠GM-CSF基因的高效真核表达载体,筛选导入该载体后高水平表达GM-CSF的小鼠淋巴瘤细胞系RMA,并探讨转GM-CSF基因瘤苗治疗小鼠T淋巴细胞瘤的方法。方法:PCR扩增小鼠CM-CSF cDNA3’端770bp的片段,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用电穿孔法将构建的载体导入小鼠淋巴瘤细胞系RMA,有限稀释法制备单个细胞克隆,经RT-PCR、骨髓祖细胞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筛选相对高表达GM-CSF的RMA克隆,该克隆细胞经丝裂霉素灭活后免疫小鼠以诱导其产生抵抗RMA肿瘤细胞再攻击的能力。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含有预期片段,插入方向正确,核酸序列无误;且获得了高表达GM-CSF的RMA克隆,将其用丝裂霉素灭活免疫小鼠后使它们产生了抗肿瘤免疫保护力。结论:转GM-CSF基因瘤苗可能作为有效的抗T淋巴细胞瘤瘤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治疗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T淋巴细胞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TPA对K562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芳芳 张旭华 +3 位作者 米瑞华 范瑞华 尹青松 魏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43-949,共7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单独或联合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TPA、As2O3、TPA联合As2O3分别作用于K562细胞株,在倒置显微镜... 本研究旨在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单独或联合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TPA、As2O3、TPA联合As2O3分别作用于K562细胞株,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K562细胞凋亡情况,集落形成实验检测K562集落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分化及细胞周期改变,Western blot检测P38及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TPA联合As2O3对K56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较单药组明显增强;As2O3使K562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TPA促使K562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分化;TPA使K562细胞阻滞于G1期,As2O3使K562细胞阻滞于G2期,TPA可增强As2O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TPA与As2O3联用增强As2O3促磷酸化P38蛋白表达的作用。结论:TPA与As2O3联合作用能增强As2O3对K56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AS2O3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TAK1表达以增强三氧化二砷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莎 袁芳芳 +3 位作者 米瑞华 汪小姣 范瑞华 魏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表达对三氧化二砷(As_2O_3)抑制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TAK1特异siRNA转染Kasumi-1细胞组,As_2O_3作用组及两者联合处... 目的:探讨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表达对三氧化二砷(As_2O_3)抑制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TAK1特异siRNA转染Kasumi-1细胞组,As_2O_3作用组及两者联合处理的Kasumi-1细胞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TAK1、p-JNK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0.5-20μmol/L范围内,As_2O_3作用于Kasumi-1细胞24 h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24 h的IC_(50)值为(3.79±0.36)μmol/L;在0.5-10μmol/L范围内,As_2O_3作用于Kasumi-1细胞48 h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之后As_2O_3对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进入平台期,48 h的IC_(50)值为(2.38±0.17)μmol/L。TAK1siRNA转染组和As_2O_3 3.5μmol/L作用24 h组,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0.86±1.64)%和(49.80±2.19)%,凋亡率分别为(8.47±0.75)%和(24.78±2.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作用于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65.63±0.83)%,凋亡率为(68.97±2.94)%,与对照组和各单独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K1siRNA转染和As_2O_3作用Kasumi-1细胞24 h能不同程度下调TAK1、p-JNK、c-Fos、c-Jun、BCL-2的表达,上调BAX和活化型(cleaved)Caspase-3、9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后该作用进一步加强(P<0.05)。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TAK1表达能够增强As_2O_3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通过TAK1下游的JNK信号传导通路,以及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 SIRNA干扰 三氧化二砷 KASUMI-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调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BM-MSC成脂/成骨分化异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全德 房佰俊 +5 位作者 周健 张艳莉 刘阳 王超 赵俊梅 宋永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67-1672,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脂与成骨分化失衡的调控作用。分离纯化AA患者BM-MSC,分别置于成脂与成骨诱导分化培养体系,在相应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As2O3、环孢...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脂与成骨分化失衡的调控作用。分离纯化AA患者BM-MSC,分别置于成脂与成骨诱导分化培养体系,在相应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As2O3、环孢霉素A(Cs A)、As2O3联合Cs A及不加药,As2O3的药物浓度为0.001μmol/ml,Cs A的药物浓度为2.5 mmol/ml。将细胞相应分为As2O3组、Cs A组、联合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油红O染色、Von-Kossa染色及RT-PCR等检测方法,检测相应分化标志。结果显示,在向成脂诱导分化方面,As2O3组的脂肪细胞分化率为(18.3±1.9)%,低于Cs A组的(91.8±2.7)%及对照组的(92.1±1.2)%(P<0.05),而与联合组的(8.3±1.9)%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Cs A组的脂肪细胞分化率要高于联合组(P<0.05),Cs A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RT-PCR检测结果显示,As2O3组的LPL-mRNA表达水平分要低于Cs A组及对照组(P<0.05),而与联合组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Cs A组的LPL-mRNA表达水平分要高于联合组(P<0.05)。通过Von-Kossa染色检测发现,在成骨诱导培养14 d后,在As2O3组、联合组可见明显钙盐沉积,而Cs A组及对照组则未观察到明显钙盐沉积现象。RT-PCR检测结果显示,As2O3组的OST-mRNA表达水平要高于Cs A组及对照组(P<0.05),而与联合组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Cs A组的表达水平要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As2O3可以抑制AA患者BM-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并可增强其向成骨细胞分化,Cs A对AA患者BM-MSC向成骨细胞分化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氧化二砷 环孢素-A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倍体相合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株移植建立CB6F1小鼠红白血病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健 李亚楠 +3 位作者 宋永平 魏旭东 郭坤元 吴远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128-1131,共4页
本研究探讨建立F1代单倍体相合小鼠FBL-3红白血病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FBL-3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将FBL-3H2-d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经尾静脉分别接种给小鼠C57BL/6和CB6F1H-2b/d(C57BL/6×BALB/c),观察两种小鼠的生存时间和染色... 本研究探讨建立F1代单倍体相合小鼠FBL-3红白血病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FBL-3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将FBL-3H2-d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经尾静脉分别接种给小鼠C57BL/6和CB6F1H-2b/d(C57BL/6×BALB/c),观察两种小鼠的生存时间和染色体变化,并对濒死小鼠的肝、脾、肺和肾进行病理检查,部分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分析骨髓和脾脏细胞染色体核型及MHC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静脉接种103-107个白血病细胞的情况下,C57BL/6小鼠和CB6F1小鼠发病率分别为100%和92.5%;接种的细胞数量与存活时间呈线性关系;接种相同数量FBL-3细胞的CB6F1小鼠平均生存时间较C57BL/6小鼠延长。白血病细胞主要侵及肝、脾、骨髓、肺和肾组织,糖原染色阳性、氯醋酸染色部分阳性,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丁酸染色均为阴性。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内病毒样颗粒。脾脏和骨髓细胞染色体多数为非二倍体,且H-2b表达率升高,H-2d表达率降低。结论:经尾静脉接种FBL-3细胞可以建立CB6F1小鼠红白血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小鼠 FBL-3红白血病细胞 小鼠红白血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损伤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潜能及造血干细胞龛位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杰 史明霞 +4 位作者 李炳宗 李静 房佰俊 孙慧 赵春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观察放射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MSCs)体外成骨潜能及体内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logic stemcells,HSCs)龛位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及接受4 Gy放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BMMSCs,用碱性磷酸酶(a... 目的观察放射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MSCs)体外成骨潜能及体内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logic stemcells,HSCs)龛位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及接受4 Gy放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BMMSCs,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法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鉴定BMMSCs体外成骨分化潜能的改变,并通过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放射后小鼠体内成骨细胞及纺锤形的、表达神经钙黏附分子的成骨细胞(spindle-shaped N-cadherin-expressing osteoblasts,SNOs)数量的变化。结果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后早期小鼠BMMSCs的成骨潜能增强,但随后迅速降低;TBI后28 d小鼠骨髓中成骨细胞和SNOs的数量均显著减少。结论4 Gy放射损伤后远期小鼠BMMSCs的成骨潜能显著降低,体内HSCs龛位也明显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潜能 骨髓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军杰 刘丽娜 房佰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6-499,共4页
目的:评价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疗效,从细胞分化角度分析原因。方法:54例AA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试验组接受ATO联合CsA治疗,对照组接受CsA治疗,患者同时常规口服司坦... 目的:评价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疗效,从细胞分化角度分析原因。方法:54例AA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试验组接受ATO联合CsA治疗,对照组接受CsA治疗,患者同时常规口服司坦唑醇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获取治疗前患者骨髓,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实验组加入0.001 mmol/L的ATO和2.5 mmol/L CsA,对照组加入2.5 mmol/L CsA,观察2组MSC成脂与成骨分化的情况。结果:试验组22例完全缓解,5例为部分缓解,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5例完全缓解,6例为部分缓解,有效率为40.7%。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实验组骨髓MSC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及抑制成脂细胞分化的作用强。结论:ATO联合CsA通过调控AA患者骨髓MSC成脂与成骨分化,可以较好地治疗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氧化二砷 环孢霉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