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科肿瘤术后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干预
1
作者 丁亚 贡俊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防止妇科肿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方法:做好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机械性干预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加强术后观察及出院指导,必要时给予药物预防。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对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高危患者做到了...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防止妇科肿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方法:做好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机械性干预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加强术后观察及出院指导,必要时给予药物预防。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对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高危患者做到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了发生率。结论:本文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治妇科肿瘤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栓塞 术后 妇科肿瘤 健康教育 药物预防 高危患者 发生 防止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
2
作者 丁亚 庞爱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保护性隔离 ,加强细菌易入侵部位的护理 ,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及饮食护理。结果 :67例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 ,经过上述护理措施均平安渡过了危险期。结论 :本文采用...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保护性隔离 ,加强细菌易入侵部位的护理 ,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及饮食护理。结果 :67例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 ,经过上述护理措施均平安渡过了危险期。结论 :本文采用的护理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Ⅳ度骨髓抑制 临床护理 心理疏导 饮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B方案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莉 刘风花 寇歆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证明HPB方案(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DDP、博莱霉素BLM)是宫颈鳞癌新的、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方法:用HPB方案对107例宫颈鳞癌Ⅰb~Ⅱb期病人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前后宫颈肿瘤体积变化及病理组织学化疗反应分级,双重判... 目的:通过研究证明HPB方案(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DDP、博莱霉素BLM)是宫颈鳞癌新的、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方法:用HPB方案对107例宫颈鳞癌Ⅰb~Ⅱb期病人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前后宫颈肿瘤体积变化及病理组织学化疗反应分级,双重判断化疗效果。比较化疗后手术与直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国外常用化疗方案B IP比较化疗的毒副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 i-67表达的变化及化疗前CD44v6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化疗前后肿瘤细胞的调亡指数(AI)。结果:巨块型宫颈癌的显效率(CR+PR)为71.43%,总有效率(CR+PR+SD)为98.41%。进一步研究的显效率(CR+PR)为78.2%,总有效率(CR+PR+SD)为100%。病理显著反应(Ⅱ+Ⅲ)率为73.9%。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非化疗直接手术者无差别(P>0.05)。化疗的毒性反应中骨髓Ⅲ~Ⅳ度抑制和消化道Ⅲ~Ⅳ度反应均明显低于国外B IP方案(P=0.000,P=0.030)。化疗前后PCNA、K i-67的表达和AI的检测值分别为:0.386±0.078、0.550±0.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羟基喜树碱 博莱霉素 新辅助化疗 宫颈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技术检测宫颈病变中hTERC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晁宏图 冯晓杰 +4 位作者 马杰 孙淼淼 罗艳林 魏丽惠 王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57-259,262,共4页
目的: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00例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hTERC基因表达。结果:良性细胞学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 目的: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00例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hTERC基因表达。结果:良性细胞学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脱落细胞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25.00%、54.29%、91.67%。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脱落细胞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4.29%、64.71%、75.00%、90.24%。结论: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到宫颈癌的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宫颈低度病变与高度病变hTERC基因检测可成为临床检查宫颈癌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HTERC基因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L-34、IL-10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慧 何婷婷 高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7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L-34、IL-10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AR组,60例非变应性鼻炎作为NAR组,并选取同期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取三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L-34、IL-10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AR组,60例非变应性鼻炎作为NAR组,并选取同期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取三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34(IL-3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R组与NAR组的血清IL-4、IL-34均高于对照组,IL-10均低于对照组(P<0.05);AR组的血清IL-4、IL-34高于NAR组,IL-10低于NAR组(P<0.05);Roc分析血清IL-4、IL-34和IL-10对AR患者具有诊断价值(P<0.05)AR患者血清IL-4与血清IL-34呈正相关(r=0.344,P<0.001),血清IL-10与血清IL-34呈负相关(r=-0.234,P=0.022)。结论血清IL-4、IL-34以及IL-10水平异常升高与AR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34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1和uPA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陈红敏 王莉 张明川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上皮癌(EOC)和正常卵巢组织中MUC1和uPA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单克隆抗体C595和#394作为免疫组化的一抗分别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UC1和uPA的表达。结果:MUC1和uPA...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上皮癌(EOC)和正常卵巢组织中MUC1和uPA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单克隆抗体C595和#394作为免疫组化的一抗分别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UC1和uPA的表达。结果:MUC1和uPA在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83.3%(50/60)和73.3%(44/60),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0.0%(2/20)和5.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UC1和uPA在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中大多为中——强度表达,并有趋势与较高的临床分期和较低的病理分级有关。结论:MUC1和uPA在上皮性卵巢癌存在特异的过度表达,有可能作为良好的肿瘤标志物,成为卵巢癌靶向治疗的备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95 UPA 上皮性卵巢癌 MUC1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与MMPs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陈红敏 王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2期133-137,143,共6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研究uPA、uPAR与MMPs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30例相应的转移灶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研究uPA、uPAR与MMPs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30例相应的转移灶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uPAR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uPA、uPAR与MMP-2、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联合表达。结果:①uPA、uPAR在大多数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均高表达,而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②uPA和uPAR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腹水及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后残留肿瘤无关(P>0.05)。③uPA、uPAR与MMPs在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均联合表达。结论:uPA和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PA、uPAR与MMPs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与侵袭;uPA、uPAR可成为晚期、复发卵巢癌治疗的靶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效果及血清CA125水平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靖 白惠娟 《安徽医学》 2017年第9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卵巢癌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血清CA125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实施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79例患者,以抽签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7例)与对照组(42例),试验组术后... 目的探讨研究卵巢癌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血清CA125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实施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79例患者,以抽签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7例)与对照组(42例),试验组术后第1、2、3天行腹腔内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术后腹腔内放置化疗药物联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最高值、血清CA125水平及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2、3天,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最高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验组患者术后第1周、第3周、半年、1年、2年、3年试的血清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血清CA125的水平,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25 卵巢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示踪前哨淋巴结在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苏宁 刘若男 +3 位作者 罗艳林 陈红敏 贾漫漫 王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0期3693-3695,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前哨淋巴结(SLN)在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39例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前于宫颈正常组织注射纳米炭,腹腔镜下识别SLN并切取,随后行宫颈癌根治术,...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前哨淋巴结(SLN)在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39例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前于宫颈正常组织注射纳米炭,腹腔镜下识别SLN并切取,随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所有标本行常规病理学检查。记录SLN显影时间,观察盆腔SLN分布情况,计算SLN检出率,分析SLN检出与术前宫颈CKC、肿瘤病灶大小、FIGO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出现黑染SLN时间为3~11 min,平均(7. 8±1. 8) min。39例患者中双侧SLN检出率为86. 8%(33/38),38例成功检出至少1枚SLN,检出率为97. 4%(38/39),共检出SLN 268枚。术后有1例(2. 6%,1/38)患者检出1枚阳性SLN。SLN检测的灵敏度为100%(1/1),特异度为100. 0%(37/37),假阴性率为0,阴性预测值为100. 0%(37/37)。SLN检出最多见于闭孔淋巴引流区,检出SLN50枚,其次为骼外淋巴引流区37枚,骼总淋巴引流区8枚,腹股沟淋巴引流区未检出SLN。术前宫颈CKC、肿瘤病灶大小、FIGO分期与SLN检出率无关(P> 0. 05)。结论在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纳米炭是一种高效、理想的前哨淋巴结示踪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前哨淋巴结 纳米炭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