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FR靶向PCR法检测CTC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连欢欢 丁志丹 +2 位作者 袁东风 马杰 秦建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3-820,共8页
背景与目的评价一种通过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方法用于肺癌临床诊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及进一步探究CTC在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磁珠负向富集方法从3 m L外周血中... 背景与目的评价一种通过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方法用于肺癌临床诊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及进一步探究CTC在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磁珠负向富集方法从3 m L外周血中捕获循环肿瘤细胞,再用肿瘤特异性叶酸配体-寡核苷酸偶和物标记捕获的循环肿瘤细胞,洗去没有结合的偶和物后,洗脱下特异性结合的偶合物的寡核苷酸用于定量PCR扩增分析。结果 97例肺癌患者的CTC水平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P<0.001)。本检测方法以8.7 Folate Units/3 m L为cutoff值,结果显示靶向PCR法对肺癌的检测灵敏度为82.5%,特异性为72.2%,特别是在I期肺癌灵敏度达到86.8%。与其他肿瘤标志物(NSE、CEA、CYFRA21-1)比较,CTC对肺癌及I期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0.859;95%CI:0.779-0.939)和(0.912;95%CI:0.829-0.994)。5例肺癌患者术后2周内CTC水平高于cutoff值。结论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可以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即使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受体 循环肿瘤细胞 靶向PCR 辅助诊断 术后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PD-L1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冯稳 吴新新 +2 位作者 郭永军 常玉喜 夏庆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89-593,共5页
目的:研究PD-L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CRC根治性手术的患者210例,分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high-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 目的:研究PD-L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CRC根治性手术的患者210例,分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high-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微卫星低度不稳定(low-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L)、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3个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的表达,分析PD-L1在各型CRC中的表达特点。结果:PD-L1在低分化CRC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CRC(P<0.05),PD-L1在MSI-H的CRC中阳性率为75.8%,在MSIL/MSS中的阳性率为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部分CRC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尤其是在MSIH的CRC阳性率显著高于MSI-L及MSS的CRC。PD-L1阻断剂对MSI-H的CRC患者疗效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