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表达水平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婷 刘金燕 +4 位作者 刘朝俊 李洁瑶 陈壬寅 王丽萍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中PD-1的表达水平,根据肿瘤细胞PD-1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PD-1阴性组、PD-1低表达组、PD-1中表达组和PD-1高表达组,并分析肿瘤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细胞PD-1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TNM分期(P=0.024)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4),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肿瘤细胞PD-1阴性组和PD-1低、中、高表达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03,P<0.001),PD-1阴性组中位生存期(28.7个月)长于PD-1低表达组(15.1个月)、中表达组(10.9个月)、高表达组(14.5个月);PD-1的表达是NSCLC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细胞表面PD-1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作为评价NSCLC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联合二甲双胍对CD8^(+)T细胞记忆分化及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姚畅 田永贵 +2 位作者 张震 吴欣爱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IL-10联合二甲双胍对CD8^(+)T细胞记忆分化及抗肿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细胞免疫磁珠分选法从健康供者外周血中获得CD8^(+)T细胞。将CD8^(+)T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处理)、IL-10处理组(100μg/L人IL-10重组蛋白... 目的:探讨IL-10联合二甲双胍对CD8^(+)T细胞记忆分化及抗肿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细胞免疫磁珠分选法从健康供者外周血中获得CD8^(+)T细胞。将CD8^(+)T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处理)、IL-10处理组(100μg/L人IL-10重组蛋白处理)、二甲双胍处理组(200μmol/L二甲双胍处理)和联合处理组(100μg/L人IL-10重组蛋白和200μmol/L二甲双胍共同处理)。分组处理7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CD8^(+)T细胞记忆亚群比例、表面标志物、功能性细胞因子及增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IL-10和二甲双胍均可有效增加CD8^(+)T细胞向干细胞样及中心记忆性CD8^(+)T细胞的分化(P均<0.05),促进表面激活型标志CD28、CD69表达(P均<0.05),并有效提高功能性细胞因子IFN-γ、颗粒酶B和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P均<0.05);两者联合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P<0.05)。结论:IL-10联合二甲双胍能够促进CD8^(+)T细胞记忆分化,同时增强其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细胞 IL-10 二甲双胍 记忆分化 抗肿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对CD8^+ T细胞免疫检查点、功能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少燕 李峰 +3 位作者 平玉 赵启泰 吴欣爱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对CD8^+ T细胞免疫检查点、功能及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分选CD8^+ T细胞。对照组利用CD3/CD28活化磁珠激活CD8^+ T细胞,实验组在激活的同时加入Notch1信号通路抑制剂LY3039478。应用流式... 目的:探讨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对CD8^+ T细胞免疫检查点、功能及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分选CD8^+ T细胞。对照组利用CD3/CD28活化磁珠激活CD8^+ T细胞,实验组在激活的同时加入Notch1信号通路抑制剂LY3039478。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细胞免疫检查点(PD-1、TIM-3)、功能性细胞因子[(IFN-γ、IL-2和颗粒酶B(GZMB)]及增殖(Ki-67)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D8^+ T细胞PD-1、TIM-3、IFN-γ、IL-2、GZMB和Ki-67的表达明显受抑(P <0. 05)。结论:Notch1信号通路在CD8^+ T细胞免疫检查点、功能、增殖的表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细胞 Notch1信号通路抑制剂 PD-1 TIM-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IDO1的表达及犬尿酸对间皮素CAR-T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裕琳 张震 +2 位作者 曹玲 申春一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吲哚加双氧酶1(IDO1)的表达,及其代谢产物犬尿酸对间皮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数据分析食管癌组织中IDO1的表达对患者生存的影响;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吲哚加双氧酶1(IDO1)的表达,及其代谢产物犬尿酸对间皮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数据分析食管癌组织中IDO1的表达对患者生存的影响;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细胞免疫磁珠分选出CD8+T细胞;采用病毒感染的方法制备间皮素CAR-T细胞,用200μmol/L犬尿酸处理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和细胞内因子分泌的水平,检测其对KYSE510细胞的杀伤能力。以未用犬尿酸处理的间皮素CAR-T细胞作对照。结果:高表达IDO1的食管癌患者预后较差。与对照组相比,犬尿酸处理组间皮素CAR-T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PD-1表达上调(P <0. 05),而激活性分子CD28表达下降(P <0. 05),效应因子IFN-γ和IL-2分泌减少(P <0. 05);与KYSE510细胞共孵育后,间皮素CAR-T细胞CD107a表达降低,杀伤能力下降(P <0. 05)。结论:犬尿酸可以抑制间皮素CAR-T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加双氧酶1 犬尿酸 间皮素CAR-T细胞 食管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小鼠食管组织中IL-17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梦醒 郑雨佳 +2 位作者 唐博 张毅 黄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变过程中IL-17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变化。方法:8只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饮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食管癌模型(4-NQ组),5只正常饮水小鼠作对照。监测小鼠体重变化。28周后处死小鼠,取食管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 目的:探讨食管癌变过程中IL-17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变化。方法:8只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饮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食管癌模型(4-NQ组),5只正常饮水小鼠作对照。监测小鼠体重变化。28周后处死小鼠,取食管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小鼠食管组织中IL-17、IL-1β、IL-23、CXCL1、CXCL2、S100A8、S100A9、MMP-9和MMP-13mRNA的表达。结果:4-NQO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食管组织出现增生、炎症等改变,细胞异型性明显。与对照组小鼠相比,4-NQO组小鼠食管组织中IL-17、IL-23、IL-1β、CXCL1、CXCL2、S100A8、S100A9、MMP-9和MMP-13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4-NQO组小鼠食管组织中IL-23、CXCL1、CXCL2、S100A8、S100A9、MMP-9和MMP-13mRNA与IL-17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18、0.909、0.725、0.924、0.941、0.940和0.943,P均<0.05)。结论:IL-17可能通过促进CXCL1、CXCL2、S100A8、S100A9、MMP-9和MMP-13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硝基喹啉-1-氧化物 食管癌 IL-17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通过调节浸润性淋巴细胞抑制小鼠肺腺癌的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庆花 赵璇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小鼠肺腺癌进展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小鼠Lewis肺癌(LLC)细胞分为3组,分别给予PBS或LPS(10、20 mg/L)处理0、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率。...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小鼠肺腺癌进展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小鼠Lewis肺癌(LLC)细胞分为3组,分别给予PBS或LPS(10、20 mg/L)处理0、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率。取10只6~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皮下注射LLC细胞构建移植瘤小鼠模型,成瘤后将小鼠均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腹腔注射PBS(对照组)或LPS(LPS组),每3 d注射1次,共注射4次。小鼠第1次腹腔注射PBS或LPS 6 h后,尾静脉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末次注射后第3天处死小鼠,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采用荧光抗体标记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CD45^(+)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的表达水平。结果:LPS体外对LLC细胞的增殖、凋亡无影响(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均减小,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均<0.05);LPS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TIM-3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LPS可能通过促进浸润性淋巴细胞增多并降低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TIM-3的表达,抑制小鼠体内肺腺癌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肺腺癌 肿瘤微环境 T淋巴细胞 PD-1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