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温贮藏期间淀粉添加对水滑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柳艳霞 于家欢 +5 位作者 赵改名 李苗云 孙灵霞 祝超智 王齐 刘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0-298,共9页
水滑肉是中国传统的菜肴,具有爽滑细嫩、鲜香无比的特点。为了探究水滑肉淀粉外壳变化对水滑肉品质的影响,以质构、剪切力、水分含量、回生程度、淀粉热力学特性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在冰温贮藏期间水滑肉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水... 水滑肉是中国传统的菜肴,具有爽滑细嫩、鲜香无比的特点。为了探究水滑肉淀粉外壳变化对水滑肉品质的影响,以质构、剪切力、水分含量、回生程度、淀粉热力学特性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在冰温贮藏期间水滑肉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水煮肉进行对照,在冰温贮藏期间淀粉的添加显著抑制了水滑肉的硬度、咀嚼性及剪切力的增加;水滑肉在贮藏期品质指标劣化,但感官得分优于对照组。在冰温贮藏期间,水滑肉外壳的水分含量、糊化焓值及1047 cm^(-1)和1022 cm^(-1)处的峰强度比值(R_(1047/1022))依次增加了7.29%、327.42%、5.17%,增长幅度均低于淀粉组(P<0.05);肉的存在显著减缓了水滑肉淀粉外壳的回生(P<0.05)。在冰温贮藏条件下,淀粉外壳的回生与水滑肉的质构指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即淀粉外壳的回生会劣化水滑肉的硬度、咀嚼性和剪切力。冰温条件下,肉中水分向淀粉外壳转移可能会延缓淀粉外壳的回生,从而延缓其品质劣化。研究结果可为水滑肉预制菜肴品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变化 淀粉回生 冰温贮藏 质构 水滑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不同部位牛肉的煎制风味差异性研究
2
作者 孙灵霞 张文韬 +3 位作者 李苗云 朱瑶迪 祝超智 赵改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明确5个不同部位牛肉煎制后的气味差异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为牛肉的合理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电子舌、电子鼻以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研究了牛腱、眼肉、牛后、牛腩和上脑5个牛肉部位煎制后的滋味和气味差异,... 【目的】明确5个不同部位牛肉煎制后的气味差异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为牛肉的合理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电子舌、电子鼻以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研究了牛腱、眼肉、牛后、牛腩和上脑5个牛肉部位煎制后的滋味和气味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结果】眼肉煎制后苦味水平较低,鲜味和咸味在5个不同部位牛肉中最高。眼肉和上脑煎制后的气味特征较为接近,与牛腩差异最大,与牛腱差异较小;牛后气味特征介于牛腩和牛腱之间,与两者气味均较为接近。5个部位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明显,其中上脑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与其余几个部位差异最大,牛腩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为丰富。5个部位样品中共筛选出30种挥发性物质形成特征挥发物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不同部位的煎制牛肉。【结论】5个不同部位的牛肉煎制后滋味和气味差异明显,眼肉滋味品质最高,气味品质较差。特征挥发性物质的信号强度在不同部位牛肉间存在显著差异,牛腱中的苯甲醛、眼肉中的3-甲基丁醇、牛后中的2、3-戊二酮和z-3-己烯醇、牛腩中的丁醛、上脑中的2-丙醇、1-己醇、2-戊酮和3-甲基-3-丁烯醇均显著高于其余4个部位(p<0.05),是造成不同部位牛肉煎制后风味差异的关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电子舌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特征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链预包装酱卤猪头肉实时新鲜度预测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刘倩 朱瑶迪 +6 位作者 马汉军 杨书锋 赵莉君 梁栋 孙灵霞 盖争艳 李苗云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4-251,共8页
研究在波动温度(2~35℃)条件下,运用一步动态数值分析和优化方法,构建酱卤猪头肉中菌落总数生长和存活的三级模型,用于实时新鲜度预测。验证结果表明,菌落总数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26(lg(CFU/g)),残差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0.047(lg(C... 研究在波动温度(2~35℃)条件下,运用一步动态数值分析和优化方法,构建酱卤猪头肉中菌落总数生长和存活的三级模型,用于实时新鲜度预测。验证结果表明,菌落总数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26(lg(CFU/g)),残差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0.047(lg(CFU/g))与0.125(lg(CFU/g)),在正常的实验误差范围内。本研究结果可用于预测酱卤猪头肉在冷链和温度滥用期间菌落总数的变化,获得预包装酱卤猪头肉在2~35℃的实时新鲜度预测模型,为监测预包装酱卤猪头肉在波动温度下的实时新鲜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猪头肉 波动温度 细菌总数 实时新鲜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肉源乳酸菌生长特性及其发酵特性的研究
4
作者 周佳乐 李苗云 +4 位作者 赵莉君 朱瑶迪 刘世杰 孟德真 孙灵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3-170,共8页
该研究以自然发酵酸肉为目标乳酸菌供体,找出适合动物源基质发酵的生长能力强、耐受性能好和发酵性强的乳酸菌。经分离纯化得到3种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植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片球菌。以自然发酵酸肉为目标乳酸菌供体,筛选分离纯化得... 该研究以自然发酵酸肉为目标乳酸菌供体,找出适合动物源基质发酵的生长能力强、耐受性能好和发酵性强的乳酸菌。经分离纯化得到3种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植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片球菌。以自然发酵酸肉为目标乳酸菌供体,筛选分离纯化得到3种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植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片球菌。通过测定菌株的生长能力、产酸能力、耐受性、蛋白降解以及脂肪水解能力。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菌株最大活菌数分别为植物乳植杆菌7.8×10^(10)CFU、戊糖片球菌3.5×10^(10)CFU、乳酸片球菌3.8×10^(10)CFU;产酸速度最大时间段分别为植物乳植杆菌3~14 h、戊糖片球菌和乳酸片球菌为3~10 h;3种菌株最大耐高温度为65℃;最高耐受NaCl添加量均为6%;最高耐受NaNO_(2)含量均为100 mg/kg;最低pH值耐受度均为4.0;对葡萄糖、蛋白质均有降解能力;戊糖片球菌和乳酸片球菌对脂肪水解能力较为明显;3种菌株之间没有拮抗作用,可以协同培养。因此,3种乳酸菌不仅能够为肉制品的发酵提供良好的抑菌环境,还能丰富其风味特征,为后续发酵肉制品的开发及品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肉制品 乳酸菌 生长特性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法对冷藏鸡肉饭团风味保持工艺的研究
5
作者 孟德真 蒋超萍 +5 位作者 王娟 李苗云 朱瑶迪 王钰莹 王艺粲 赵莉君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以鸡肉饭团为研究对象,以感官评价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为主要依据,探究熟制方式、抗氧化剂添加量、包装方式对鸡肉饭团品质的影响,确定有利于鸡肉饭团风味保持的关键参数。高压蒸煮的米饭的风味感官评价显著优于常压蒸煮的米饭(P... 以鸡肉饭团为研究对象,以感官评价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为主要依据,探究熟制方式、抗氧化剂添加量、包装方式对鸡肉饭团品质的影响,确定有利于鸡肉饭团风味保持的关键参数。高压蒸煮的米饭的风味感官评价显著优于常压蒸煮的米饭(P<0.05),且在米饭制作过程中添加0.5 g/kg的β-环糊精更有利于低温贮藏期间风味的保持;经过炸制的鸡肉的风味感官评价显著优于蒸制的鸡肉(P<0.05),且在鸡肉腌制过程中加入0.1 g/kg的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低温贮藏期间风味的保持更有利。此外,在使用真空包装方式时不仅鸡肉饭团的风味保持效果最佳,而且微生物的生长被抑制。该研究确定了有利于鸡肉饭团在冷藏过程中风味保持的关键工艺参数,为今后饭团的风味品质控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团 滋味 冷藏 真空包装 模糊数学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炸条件对挂糊肉制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柳艳霞 刘纯 +5 位作者 李苗云 孙灵霞 赵改名 于家欢 闫晓戈 赵志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7-486,共10页
【目的】探究油炸参数对挂糊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及淀粉糊的作用。【方法】通过改变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借助质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研究挂糊肉制品的品质和淀粉糊的结构变化,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淀... 【目的】探究油炸参数对挂糊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及淀粉糊的作用。【方法】通过改变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借助质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研究挂糊肉制品的品质和淀粉糊的结构变化,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淀粉糊的结构改变对挂糊肉制品品质形成的贡献。【结果】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和油炸时间的延长,挂糊肉制品亮度值升高,红度值与黄度值降低,水分含量降低,硬度与咀嚼性无显著变化,总体感官得分逐渐上升;表面淀粉的结晶结构及分子构型遭到破坏,含油率上升,直至19.4%;包裹淀粉糊可以提高挂糊肉制品亮度值,减少水分流失,并降低油炸挂糊肉制品的硬度与咀嚼性;直至温度达到170℃或时间延长至140 s以后时,淀粉的结晶衍射峰逐渐平缓,含油率下降,水分含量进一步降低至46.13%,硬度与咀嚼性迅速升高至819.12 g和472.18 g,此时挂糊肉制品表面呈现金黄色,口感质地最为酥脆;淀粉R 1值降至最低值0.9982,结构被破坏转为无序,对肉的保护作用降低,但此时挂糊肉制品的感官得分达到最高点。【结论】马铃薯淀粉糊可以提高油炸肉制品的亮度值,增加水分含量及出品率,并降低硬度与咀嚼性,进而提高挂糊肉制品的感官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糊 挂糊肉制品 油炸 淀粉结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煮制过程中卤煮鸡肉色泽变化的动力学模型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柳艳霞 刘纯 +3 位作者 李苗云 赵改名 于家欢 闫晓戈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9-256,共8页
为探究煮制过程中鸡肉不同部位色泽变化,研究测定了鸡肉表面、中心、里层3个部位色差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肌红蛋白含量以及感官评分,并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构建鸡肉色泽预测动力学模型,以提高卤煮鸡肉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温... 为探究煮制过程中鸡肉不同部位色泽变化,研究测定了鸡肉表面、中心、里层3个部位色差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肌红蛋白含量以及感官评分,并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构建鸡肉色泽预测动力学模型,以提高卤煮鸡肉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部位亮度值L、感官得分与脱氧肌红蛋白(deoxymyoglobin,DMb)占比呈上升趋势,而红度值a、黄度值b与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OMb)占比则呈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亮度值L、红度值a与OMb占比呈下降趋势,黄度值b呈上升趋势,感官得分和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Mb)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与L、OMb及感官得分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DMb和OMb均与MMb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a建立的预测方程经验证拟合度较好,能较准确预测95℃以下卤煮鸡肉的色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煮鸡肉 色泽 肌红蛋白 阿仑尼乌斯方程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卤煮鸡肉与鸡汤滋味差异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柳艳霞 于家欢 +4 位作者 赵改名 朱瑶迪 刘世杰 武苏苏 常亚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01-311,共11页
【目的】阐释鸡肉卤煮过程中的风味形成规律。【方法】应用电子舌和高效液相色谱仪,联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卤煮鸡肉与鸡汤滋味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在高温(95℃)和低温(85℃)卤煮下,除... 【目的】阐释鸡肉卤煮过程中的风味形成规律。【方法】应用电子舌和高效液相色谱仪,联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卤煮鸡肉与鸡汤滋味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在高温(95℃)和低温(85℃)卤煮下,除低温卤煮鸡汤的咸味和苦味外,鸡肉和鸡汤的电子舌滋味强度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都将样品分为2类,鸡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鸡汤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升高。特定氨基酸均对鸡肉与鸡汤中鲜味和咸味的电子舌响应值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鸡肉和鸡汤中鲜味和咸味与氨基酸的灰色关联系数回归方程。其中,鸡肉中鲜味和咸味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653和0.8550,鸡汤中鲜味和咸味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依次为0.9580和0.7930,表明回归方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结论】电子舌对卤煮鸡肉与鸡汤滋味有较好的区分效果,游离氨基酸与卤煮鸡肉和鸡汤的鲜味和咸味高度相关,可采用特定氨基酸评价鸡肉与鸡汤的鲜味和咸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煮 鸡肉 鸡汤 电子舌 滋味 游离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的添加对肉丸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莉君 肖妍 +4 位作者 朱瑶迪 李苗云 马阳阳 徐丽娜 张颖慧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38,共6页
为探究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对肉丸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添加量的肉丸感官、出品率和质构进行评价,确定酸肉风味肉丸的最佳配方,并将用最佳配方制作的肉丸与空白对照组及市售代表性较高的肉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发酵酸肉... 为探究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对肉丸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添加量的肉丸感官、出品率和质构进行评价,确定酸肉风味肉丸的最佳配方,并将用最佳配方制作的肉丸与空白对照组及市售代表性较高的肉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的添加对肉丸品质存在显著性影响,肉丸的最佳配方为6%发酵酸肉、6%抗性淀粉,且添加鸡肉酸肉和猪肉酸肉的肉丸体外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81.65%、83.20%,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消化180 min的血糖生成指数分别为70.70,70.16,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适量酸肉和抗性淀粉可以改善肉丸的品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外蛋白质消化率,降低血糖生成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肉 抗性淀粉 肉丸 血糖生成指数 体外蛋白质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RS技术的基底增强效应对比及食源性芽孢快速检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家齐 李苗云 +9 位作者 朱瑶迪 赵莉君 刘世杰 刘惟佳 蒋培 赵改名 徐丽娜 孙灵霞 马阳阳 梁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7-265,共9页
为了实现食源性芽孢的快速识别,该研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以产气荚膜梭菌芽孢(C.perfringens spores)、艰难梭菌芽孢(C.difficile spores)和生孢梭菌芽孢(C.sporogenes spores)为研究对象,将3种不同纳米溶胶材料AuNPs、AgNPs和Au... 为了实现食源性芽孢的快速识别,该研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以产气荚膜梭菌芽孢(C.perfringens spores)、艰难梭菌芽孢(C.difficile spores)和生孢梭菌芽孢(C.sporogenes spores)为研究对象,将3种不同纳米溶胶材料AuNPs、AgNPs和Au@AgNPs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对食源性芽孢的增强效应进行对比,确定较佳增强效果的纳米材料,进一步开展基于较优纳米溶胶材料为基底的SERS技术对不同种属食源性芽孢的光谱解析及快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Au@AgNPs对食源性芽孢的SERS增强效果最较好,其增强因子达3.49×10^(4),且光谱特异性和重现性良好。经拉曼光谱解析,Ca^(2+)-DPA的拉曼峰是三种食源性芽孢的共有标志特征峰,拉曼振动峰在1017、1440和1570 cm^(-1)波段显示且峰强度不同。C.perfringens芽孢在740、787、821、1203、1308和1627 cm^(-1)有独特的拉曼峰,C.sporogenes芽孢在852 cm^(-1)有独特的拉曼峰,在1017 cm^(-1)(Ca^(2+)-DPA)、1081 cm^(-1)(DNA、O-P-O)处峰位强度C.perfringens芽孢>C.sporogenes芽孢>C.difficile芽孢,在1332 cm^(-1)(核酸中腺嘌呤核酸)、1440 cm^(-1)(Ca^(2+)-DPA)处峰位强度C.perfringens芽孢>C.difficile芽孢>C.sporogenes芽孢,3种食源性芽孢的SERS图谱出峰位置和峰强度差异明显。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构建定性识别模型,经PCA分析,其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2.90%,然后利用LDA进行分析,其识别率可达到100%。结果表明,以Au@AgNPs为基底的SERS技术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食源性芽孢的快速识别,为食源性芽孢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模型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溶胶纳米材料 食源性芽孢 快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RS技术的食源性致病菌芽孢拉曼光谱特征结构分析及快速识别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世杰 朱瑶迪 +4 位作者 李苗云 赵改名 赵莉君 马阳阳 王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74-2780,共7页
为了探究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拉曼特征指纹图谱,实现快速识别,该研究以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艰难梭菌(C.difficile)和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的芽孢为研究对象,以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AgNPs溶胶为基底材料,用SERS技术对芽孢进... 为了探究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拉曼特征指纹图谱,实现快速识别,该研究以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艰难梭菌(C.difficile)和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的芽孢为研究对象,以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AgNPs溶胶为基底材料,用SERS技术对芽孢进行拉曼光谱检测,解析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分子结构、不同芽孢之间的异同之处。将3种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SERS光谱与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相结合并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不同种属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定性识别。结果表明,不同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SERS光谱的特异性和重现性良好。芽孢光谱中Ca^(2+)-DPA的拉曼振动峰数量和峰强度占主要地位,其拉曼振动峰位置在657~663,818~820,1017,1389~1393,1441~1449和1572~1576 cm^(-1)波段。C.difficile spores SERS光谱中Ca^(2+)-DPA的六个特征峰峰强度均高于C.perfringens spores和B.cereus spores,C.perfringens spores次之。Ca^(2+)-DPA在1017 cm^(-1)(Ca^(2+)-DPA)处拉曼峰强度在3种芽孢的SERS光谱中均最高且差异明显,是Ca^(2+)-DPA的主要特征峰,也是3种芽孢的主要特征峰。此外,C.perfringens spores在936 cm^(-1)(磷脂N—C拉伸)、1294 cm^(-1)(脂质中的CH_(2)变形振动)、1609 cm^(-1)(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1649 cm^(-1)(蛋白质中的酰胺I)显示特有拉曼振动峰;C.difficile spores在890 cm^(-1)(═C-O-C═拉伸)显示特有拉曼振动峰。PCA分析结果显示PC1和PC2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1.1%和39.7%,累积贡献率达90.8%,可以将所有样本有效区分。HCA分析可以看出3种芽孢的SERS光谱被分为三个聚类,3种芽孢各自聚类无交叉干扰。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不仅有效实现了3种芽孢之间的区分,也实现了梭菌属芽孢和杆菌属芽孢的区分,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芽孢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AGNPS 光谱解析 快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材料对调理川香鸡柳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江涛 谢伟 +5 位作者 李苗云 赵改名 赵莉君 朱瑶迪 马阳阳 韩爱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3,共5页
以鸡小胸肉为主要原料,按照常规工艺制作调理川香鸡柳。研究3种类型共计8样包装材料,分别为透明包装材料:聚氯乙烯(PVC)、低密度聚乙烯(PE-LD)、聚酰胺(尼龙)、聚偏二氯乙烯(PVDC);半透明包装材料:高密度聚乙烯(PE-HD)、乙烯-乙酸乙烯... 以鸡小胸肉为主要原料,按照常规工艺制作调理川香鸡柳。研究3种类型共计8样包装材料,分别为透明包装材料:聚氯乙烯(PVC)、低密度聚乙烯(PE-LD)、聚酰胺(尼龙)、聚偏二氯乙烯(PVDC);半透明包装材料:高密度聚乙烯(PE-HD)、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不透明包装材料:珠光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流延聚丙烯(珠光膜-PET-CPP)、镀铝箔对调理川香鸡柳保鲜效果的影响。以色差值、色泽感官评分、硫代巴比妥酸(TBA)值、菌落总数为指标评价不同包装材料对调理川香鸡柳的保鲜能力。结果表明,包装材料对调理川香鸡柳的保鲜效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以色泽感官评分、a^(*)值和b^(*)值评价不同包装材料的保鲜效果依次为珠光膜-PET-CPP、镀铝箔>PVC、PVDC>PE-HD>PE-LD、尼龙、EVA。以TBA值、菌落总数指标评价不同包装材料的保鲜效果依次为珠光膜-PETCPP、镀铝箔>PVC、PE-LD>尼龙、PVDC>PE-HD、EVA。综上所述,调理川香鸡柳最大化保鲜宜选用珠光膜-PET-CPP、镀铝箔不透明包装材料。此外,半透明包装材料中PE-HD材质效果最佳,透明包装材料中PVC材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川香鸡柳 包装材料 保鲜 色泽 菌落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