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锆英石陶瓷生产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如琴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90,共4页
对锆英石陶瓷的生产工艺对材料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造粒粉颗粒的硬壳与空洞在坯体中形成大颗粒,如果在成型过程中末被完全破坏遗留在烧结体中而引起材料内部气孔的存在,使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制定合... 对锆英石陶瓷的生产工艺对材料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造粒粉颗粒的硬壳与空洞在坯体中形成大颗粒,如果在成型过程中末被完全破坏遗留在烧结体中而引起材料内部气孔的存在,使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制定合理的锆英石材料生产工艺、控制气孔的产生,是提高材料强度和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英石陶瓷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气孔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石/硅藻土基内墙砖的制备及室内甲醛净化 被引量:7
2
作者 高如琴 黄豆豆 +2 位作者 程萌 全建军 王紫括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9-1452,1456,共5页
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电气石粉和烧结助剂,采用超细湿式研磨工艺制备釉浆,并浸渍在硅藻土基多孔陶瓷表面及孔道,通过低温煅烧,制备电气石/硅藻土基内墙砖。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材料进... 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电气石粉和烧结助剂,采用超细湿式研磨工艺制备釉浆,并浸渍在硅藻土基多孔陶瓷表面及孔道,通过低温煅烧,制备电气石/硅藻土基内墙砖。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以甲醛气体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了材料对其吸附和降解能力。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电气石/硅藻土基内墙砖,硅藻土原始孔结构与颗粒堆积形成的孔隙构成了有机整体;材料釉层经870℃煅烧,电气石的结构和性能并未发生改变;电气石/硅藻土基内墙砖对甲醛气体具有很好的吸附和降解能力,1 m3的环境舱内初始浓度为0.303 mg/m3的甲醛经5 h的净化,其浓度降至0.0782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基多孔陶瓷 电气石 内墙砖 甲醛 吸附与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研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如琴 王阳阳 +2 位作者 张润涛 王燕 全建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4-1308,1313,共6页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添加超细电气石粉和烧结助剂,采用湿式超细研磨和低温煅烧工艺,制备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对孔雀石绿的脱...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添加超细电气石粉和烧结助剂,采用湿式超细研磨和低温煅烧工艺,制备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对孔雀石绿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孔径细小均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适量超细电气石粉的引入使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反应5 h,孔雀石绿溶液脱色率达89.3%,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探讨了脱色前后孔雀石绿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孔雀石绿的脱色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基多孔陶瓷 电气石 孔雀石绿 脱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2含量对Al2O3/ZrO2复相陶瓷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白周喜 高如琴 +2 位作者 周宁生 石凯 全建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40-1644,共5页
本研究以耐磨结构陶瓷的应用为目标,研究了Al2O3-ZrO2复相陶瓷中加入不同的ZrO2陶瓷材料对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ZrO2在复相陶瓷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随ZrO2含量的增加,在相同烧结温度下,晶粒变小,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 本研究以耐磨结构陶瓷的应用为目标,研究了Al2O3-ZrO2复相陶瓷中加入不同的ZrO2陶瓷材料对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ZrO2在复相陶瓷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随ZrO2含量的增加,在相同烧结温度下,晶粒变小,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当ZrO2加入量为55%时,复相材料的抗折强度503 MPa,断裂韧性12.80 MPa·m1/2,密度4.88 g·cm-3,硬度(HV)为1432 kg·mm-2。探讨了Al2O3/ZrO2复相陶瓷的增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含量 AL2O3 ZrO2复相陶瓷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