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鲜胺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禾谷镰孢的抑菌活性及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
1
作者 崔永源 高续恒 +2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刘圣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70,310,共10页
为确定咪鲜胺对河南省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对孢子萌发、分生孢子产生、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 _(50))分别为3.8689、0.3156、0.0631μg/mL... 为确定咪鲜胺对河南省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对孢子萌发、分生孢子产生、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 _(50))分别为3.8689、0.3156、0.0631μg/mL和0.0223μg/mL。对2019年、2021年和2022年河南省6个地市随机选取的210株禾谷镰孢对咪鲜胺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咪鲜胺对供试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EC _(50)范围为0.0018~0.0572μg/mL,平均EC _(50)为(0.0233±0.0086)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测定了咪鲜胺原药与叶菌唑、氰烯菌酯、氟啶胺、咯菌腈4种杀菌剂原药之间分别按照质量比1∶5、1∶3、1∶1、3∶1和5∶1配比的复配剂对禾谷镰孢的联合毒力。结果显示:增效系数(SR)范围为0.54~3.94。不同组合、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增效作用,其中咪鲜胺∶氟啶胺按质量比3∶1复配时,增效系数最大。表明咪鲜胺可以与叶菌唑、氰烯菌酯、氟啶胺、咯菌腈等杀菌剂复配使用。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5%咪鲜胺水乳剂与50%氟啶胺悬浮剂按照3∶1比例复配以160μg/mL浓度喷施保护效果达到100%。本试验结果可以为小麦赤霉病的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 咪鲜胺 复配剂 敏感性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菌唑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效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鑫雨 高续恒 +2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89,共9页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真菌病害。为明确叶菌唑对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的抑制活性,测定了叶菌唑对从供试的219株菌株中随机选取的3株菌株(JY2208、HB2201和XC2116)不同...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真菌病害。为明确叶菌唑对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的抑制活性,测定了叶菌唑对从供试的219株菌株中随机选取的3株菌株(JY2208、HB2201和XC2116)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以及叶菌唑分别与咪鲜胺、氰烯菌酯、氟啶胺和咯菌腈按质量比5:1、3:1、1:1、1:3和1:5复配对菌株JY2208的联合毒力;采用胚芽鞘接种法测定了叶菌唑及其复配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效。结果显示:叶菌唑对3株假禾谷镰孢菌JY2208、HB2201和XC2116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0.0397±0.0035)、(0.9549±0.1152)、(0.6114±0.0393)及(0.0235±0.0015)μg/mL;叶菌唑对219株假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范围为0.0207~0.0839μg/mL,平均EC50值为(0.0406±0.0114)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可作为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对叶菌唑的敏感性基线。叶菌唑与咪鲜胺、氰烯菌酯、氟啶胺以及咯菌腈复配的增效系数(SR)范围为0.51~2.32,不同组合、不同配比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增效作用,表明叶菌唑可以与咪鲜胺、氰烯菌酯、氟啶胺、咯菌腈复配使用。其中,当叶菌唑与氟啶胺按质量比5:1复配时,增效作用最强,SR为2.32。8%叶菌唑悬浮剂与50%氟啶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质量比5:1复配,在80μg/mL剂量下,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治效果达100%。该研究结果可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禾谷镰孢菌 小麦茎基腐病 叶菌唑 复配剂 抑菌活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唑醇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及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梦雨 高续恒 +2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0-548,共9页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优势致病菌。为明确己唑醇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测定了己唑醇对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己唑醇对采自河南省6个地区的205株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优势致病菌。为明确己唑醇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测定了己唑醇对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己唑醇对采自河南省6个地区的205株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最后采用胚芽鞘接种法测定了己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结果表明:己唑醇对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EC_(50)值(μg/mL)从大到小依次为孢子萌发(22.5750)>分生孢子产量(2.1686)>芽管伸长(0.8922)>菌丝生长(0.3862)。己唑醇对205株禾谷镰孢菌的EC_(50)值在0.0345~0.9439μg/mL之间,平均EC_(50)值为(0.3578±0.1928)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均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田间不存在对己唑醇敏感性下降的抗性亚群体。己唑醇与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咪鲜胺及氟唑菌酰羟胺复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加或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范围在0.5042~3.7293之间。其中,己唑醇与氟唑菌酰羟胺按质量比1:5复配时,SR最大,为3.7293,实际EC_(50)值为0.0133μg/mL。室内防效测定结果显示,复配剂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药剂多菌灵、己唑醇和氟唑菌酰羟胺。己唑醇与氟唑菌酰羟胺按质量比1:5复配后在9μg/mL下,对小麦胚芽鞘的防效为93.93%。生产中可将己唑醇与氟唑菌酰羟胺或咯菌腈进行复配或轮换使用,以延缓田间抗药性的产生。该研究结果可为己唑醇的科学使用以及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唑醇 杀菌剂复配 禾谷镰孢菌 抑制活性 小麦赤霉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菌唑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及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殷铭灿 高续恒 +3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张承启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4-982,共9页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三唑类杀菌剂灭菌唑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室内测定了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发现其敏感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孢子萌发<芽管伸长...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三唑类杀菌剂灭菌唑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室内测定了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发现其敏感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EC_(50)值分别为18.16、1.332和0.4613μg/mL。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南省9个地市采集分离的101株禾谷镰孢菌对灭菌唑的敏感性,结果显示:EC_(50)值范围在0.0586~0.9183μg/mL之间,平均值为(0.3866±0.1969)μg/mL,且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该平均EC_(50)值可作为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基线。灭菌唑分别与氟唑菌酰羟胺、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咪鲜胺5种杀菌剂复配后,对禾谷镰孢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增效系数(SR)在0.53~3.76之间,不同组合、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咪鲜胺与灭菌唑按质量比1:3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SR=3.76)。室内离体防治效果测定显示,在有效成分400μg/mL剂量下,咪鲜胺与灭菌唑质量比1:3复配剂的治疗作用防效最高,为82.63%。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灭菌唑的科学合理使用,并为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敏感性 灭菌唑 咪鲜胺 复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啶酰菌胺和氟酰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5
作者 张毅凯 钱乐 +4 位作者 段雪莲 李慧鸣 郝同昱 姜佳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8-678,共11页
随着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其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目前关于温度变化下SDHI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综合影响的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以啶酰菌胺和氟酰胺作为SDHI类杀菌... 随着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其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目前关于温度变化下SDHI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综合影响的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以啶酰菌胺和氟酰胺作为SDHI类杀菌剂的代表药剂,以斑马鱼作为试验水生生物,采用静态法进行暴露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下两种杀菌剂对斑马鱼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8、28和38℃条件下,啶酰菌胺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值分别为2.428、2.649和0.387 mg/L;氟酰胺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值分别为4.358、4.482和0.516 mg/L。结果表明高温(38℃)加剧了啶酰菌胺和氟酰胺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效应。通过观察胚胎发育形态发现,高温会加快斑马鱼胚胎的发育进程,表现为体节发育进程加快;低温(18℃)会延缓胚胎发育,表现为色素沉着异常、体节形成缺失并导致心包和卵黄囊水肿。氧化应激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高温(38℃)条件下啶酰菌胺和氟酰胺暴露引起斑马鱼胚胎体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增加,这表明高温会加剧斑马鱼胚胎的氧化应激效应,导致氧化损伤,从而加重药剂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酰菌胺 氟酰胺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温度 斑马鱼 胚胎发育 毒性效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烟株内生放线菌分离及拮抗促生菌株筛选和鉴定
6
作者 朱凯 何雷 +4 位作者 杨建新 杨晋燕 王俊 康业斌 徐建强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754,共8页
为了从烟株内筛选出具有拮抗烟草疫霉和促进植物生长特性的内生放线菌,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来自三门峡地区的健康烟株进行了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并分析了烟株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组织的菌株分离情况;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初筛和菌... 为了从烟株内筛选出具有拮抗烟草疫霉和促进植物生长特性的内生放线菌,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来自三门峡地区的健康烟株进行了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并分析了烟株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组织的菌株分离情况;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初筛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复筛,评估内生放线菌拮抗烟草疫霉的活性;采用Salkowski比色液显色法测定菌株产3-吲哚乙酸(IAA)能力;综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拮抗促生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4个采样点的团棵期、旺长期、采收期烟株的根、茎、叶中共分离获得250株内生放线菌;烟株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占比为:根部>叶部>茎部,分别为68.80%、19.20%和12.00%;烟株不同生长时期分离的菌株占比为:团棵期>旺长期>采收期,分别为47.20%、42.40%和10.40%;初筛获得对烟草疫霉拮抗活性60%以上的菌株共64株,复筛获得对烟草疫霉有拮抗活性的菌株8株,抑制率为16.06%~70.89%;产IAA能力的菌株7株,产量为17.15~40.09μg/mL;结合初筛和复筛抑菌率以及IAA产量,将T-66和C-77确定为候选菌株,分别鉴定为草原链霉菌(Streptomyces pratensis)和娄彻链霉菌(S. rochei)。本研究筛选到的2个菌株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烟草疫霉 内生放线菌 抑菌活性 生长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视觉因子对重阳木锦斑蛾觅偶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郭闪闪 王玥 +3 位作者 庞诗恩 孔梦超 朱品红 杨海博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7,共7页
为明确不同视觉因子对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成虫觅偶行为的影响,在野外设置的网室内悬挂重阳木锦斑蛾雌蛾塑封标本或彩色纸板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试验分别观察重阳木锦斑蛾雄蛾对不同距离雌蛾塑封标本的定位率、对不同翅状态和翅... 为明确不同视觉因子对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成虫觅偶行为的影响,在野外设置的网室内悬挂重阳木锦斑蛾雌蛾塑封标本或彩色纸板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试验分别观察重阳木锦斑蛾雄蛾对不同距离雌蛾塑封标本的定位率、对不同翅状态和翅展尺寸雌蛾塑封标本的访问情况、对雌蛾7种翅颜色纸板模型的访问情况。结果表明:重阳木锦斑蛾雄蛾对不同距离的雌蛾塑封标本的定位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距离增加,定位率显著下降;雄蛾对展翅状态雌蛾标本的访问次数约27次,显著多于未展翅雌蛾标本(约12次);雄蛾对大型翅标本的访问次数(约46次)显著高于中、小型翅标本的访问次数(分别约40次和31次);雄蛾对雌蛾7种翅颜色模型均有访问且访问次数存在显著差异,而停留次数差异不显著。重阳木锦斑蛾雄蛾利用视觉觅偶的距离约在30 cm范围内,超过30 cm无法成功定位雌蛾;对展翅和大型翅雌蛾标本表现出明显偏好,对紫色、红色、绿色和黑色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偏好。该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重阳木锦斑蛾的配偶选择机制及其防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阳木锦斑蛾 觅偶行为 视觉因子 展翅状态 翅展尺寸 翅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