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腐酸钾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盐碱土调理的应用
1
作者 刘小培 李中贤 +6 位作者 王俊伟 董学亮 宋跃 靳瑞文 张奇 王冰磊 余学军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以黄腐酸钾(HA)、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钾(KPS)、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黄腐酸钾接枝丙烯酸。对其进行了FTIR、HPLC、GPC-MALLS表征和盐碱土调理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共聚物制备成功,残余单... 以黄腐酸钾(HA)、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钾(KPS)、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黄腐酸钾接枝丙烯酸。对其进行了FTIR、HPLC、GPC-MALLS表征和盐碱土调理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共聚物制备成功,残余单体含量0.11%,重均分子量4236,数均分子量2267,分散系数PDI 1.869,适合用作土壤调理剂;②调理剂能提升棉花种子发芽率,不同浓度调理剂使发芽率从45%提高到60%~90%,以每公斤土壤施用0.26 g调理剂效果最佳,调理剂亦能增加棉花幼苗生物量,尤其对根长影响较大,更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促进生长发育;③调理剂能显著降低盐碱土壤pH值及盐含量,土壤颗粒之间开始团聚、土壤表面变得粗糙,颗粒间孔隙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钾 丙烯酸 接枝共聚物 盐碱土 棉花 种子萌发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施改良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盐碱土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小培 唐中杰 +5 位作者 宋跃 李中贤 董学亮 王俊伟 靳瑞文 余学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118,共8页
新疆植棉区土壤盐碱化严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土壤肥力进而获得棉花高产,通过盆栽试验,以南疆库尔勒盐碱化土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制天然-合成聚合物土壤改良剂对棉花种子萌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棉花幼苗根茎长、干鲜重的影响,并... 新疆植棉区土壤盐碱化严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土壤肥力进而获得棉花高产,通过盆栽试验,以南疆库尔勒盐碱化土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制天然-合成聚合物土壤改良剂对棉花种子萌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棉花幼苗根茎长、干鲜重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方法对土壤改良剂作用下土壤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自制土壤改良剂1#即矿源黄腐酸钾-聚丙烯酸接枝盐碱土壤改良剂在3个不同浓度条件下均能改善棉花种子萌发、早期生长状况,以A2处理(880 mg土壤致良剂1#+1000 mL蒸馏水)效果最佳,相对于CK处理(1000 mL蒸馏水),发芽势和萌发率分别提高了63.2%和50.0%,幼苗鲜重增加了99.0%,干重增加了76.9%。自制土壤改良剂2#即矿源黄腐酸钾-聚丙烯酸共混盐碱土壤改良剂在低浓度下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物量,中高浓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改良后土壤的红外光谱变化不大,有机质吸收峰稍有增强;添加土壤改良剂能改善原始土壤致密紧实的结构,土壤颗粒之间开始团聚、土壤表面变得粗糙,改良剂1#以A2处理土壤团聚颗粒最大,颗粒间孔隙最多,改良剂2#土壤也变得相对疏松,但不同添加浓度之间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化耕地 土壤结构 土壤改良剂 天然-合成接枝共聚物 棉花 种子萌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增深剂的制备及在涤纶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小培 王俊伟 +4 位作者 董学亮 张彦昌 靳瑞文 宋跃 李中贤 《印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增深剂,并用于阿拉伯国家专用黑色涤纶织物增深整理。当增深剂质量浓度为40 g/L,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3 min时,整理织物的增深比达39.46%,撕裂强力、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无明显变化,织物表面被一层颗... 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增深剂,并用于阿拉伯国家专用黑色涤纶织物增深整理。当增深剂质量浓度为40 g/L,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3 min时,整理织物的增深比达39.46%,撕裂强力、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无明显变化,织物表面被一层颗粒状微球组成的膜状物包覆,织物表面C元素质量分数从73.22%减少到70.17%,O元素质量分数从26.78%减少到25.44%,新引入了4.39%N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深剂 丙烯酸酯 涤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多酸催化合成十二、十三碳二元酸酯类耐寒增塑剂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伟 赵清香 +1 位作者 王玉东 刘民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46,共3页
以杂多酸 (HPA)为催化剂 ,用十二、十三碳二元酸分别与正丁醇、正己醇、正辛醇、异辛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 8种长链脂肪酸酯 ,用核磁共振碳谱与氢谱进行了结构确证 ;并考察了反应时间、醇 /酸物质的量之比、脱水剂用量及催化剂HPA用量... 以杂多酸 (HPA)为催化剂 ,用十二、十三碳二元酸分别与正丁醇、正己醇、正辛醇、异辛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 8种长链脂肪酸酯 ,用核磁共振碳谱与氢谱进行了结构确证 ;并考察了反应时间、醇 /酸物质的量之比、脱水剂用量及催化剂HPA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最佳反应条件为 :正已醇与十二、十三碳二元酸物质的量之比为 2 3∶1,正辛醇与十二、十三碳二元酸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1,HPA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 0 8% ,苯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酸 催化合成技术 催化剂 正丁醇 正已醇 脂肪酸酯 核磁共振碳谱 脱水剂 酯化反应 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彦昌 王冬梅 +3 位作者 赵献增 李天仚 曹金丽 赵清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2,74,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C相对分子质量趋于增大;反应温度从65℃升至85℃过程中,PDMC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75℃时,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残留率逐渐降低,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但超过2h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溶液聚合 PD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包水”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彦昌 王冬梅 +1 位作者 赵献增 李天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9-520,共2页
The emulsion of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was prepared by a soap-free polymerization,using water as media,the oligomer that prepared by myself as emulsifier and stabilizer,(NH4)2S2O8 as initiator.The effect of the amoun... The emulsion of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was prepared by a soap-free polymerization,using water as media,the oligomer that prepared by myself as emulsifier and stabilizer,(NH4)2S2O8 as initiator.The effect of the amount of isopropanol,oligomer and the ratio of DMC/AM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were all studied.The best amount of isopropanol,oligomer are 25%,20% of the total monomer and the ratio of DMC/AM is 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水包水”乳液 齐聚物 无皂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E)-1-取代苯基-3-(3′-取代吲哚基)-2-丙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晓河 程森祥 +2 位作者 程桂芳 谢晶曦 常俊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60-1663,共4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丙烯酮化合物3a^3p,其结构经1H NMR,IR,LC/MS确证.用化合物对小鼠耳部巴豆油炎症影响的炎症模型测定化合物3a^3i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d,3f,3g可明显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部炎症.其抑制率分别为19.5%,27.6%,16.1%.
关键词 丙烯酮类化合物 抗炎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增深用NMA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小培 李中贤 +3 位作者 宋跃 靳瑞文 董学亮 王俊伟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BMA)为聚合反应单体,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为交联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功能单体,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NMA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种类及用量、NMA用...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BMA)为聚合反应单体,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为交联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功能单体,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NMA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种类及用量、NMA用量对乳液稳定性和粒子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非离子Tween-40/阳离子CTAC复配为乳化剂,质量分数(相对于单体质量)为4.5%,NMA质量分数(相对于单体质量)为5%时,制备的乳液呈带蓝光半透明清亮状,平均粒径69 nm,可稳定贮存6个月。该乳液可用于黑色及宝蓝色织物的增深后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深剂 丙烯酸酯微乳液 N-羟甲基丙烯酰胺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彦昌 王冬梅 +3 位作者 赵献增 李天仚 曹金丽 赵清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3,55,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C相对分子质量趋于增大;反应温度从65℃升至85℃过程中,PDMC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75℃时,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残留率逐渐降低,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但超过2 h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溶液聚合 PD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混合配合物[Cu_2(C_8H_4F_3O_2S)_2O(C_3H_3N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冬梅 赵献增 李天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室温下利用金属铜粉和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吡唑反应,合成了新的双核铜(II)[Cu2(C8H4F3O2S)2O(C3H3N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导率进行表征.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 室温下利用金属铜粉和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吡唑反应,合成了新的双核铜(II)[Cu2(C8H4F3O2S)2O(C3H3N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导率进行表征.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6 63(16)nm,b=1.792 0(4)nm,c=1.705 3(3)nm;V=2.359 3(8)nm3,Z=4,Dc=1.843 g.cm-3.结果表明,每个铜原子由3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方结构,2个铜原子由吡唑和氧桥联形成双核铜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粉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PU半预聚体改性酚醛发泡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朝晖 杨洁 +2 位作者 赵伟 孟超 赵彩荣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采用端羟基聚氨酯(PU)半预聚体改性酚醛发泡材料,研究了端羟基PU半预聚体的结构、用量等因素对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端羟基PU半预聚体法能够有效增加发泡材料的回弹性,在设计n(OH)/n(NCO)为4/1、端羟基PU半预聚体用量占总量2%... 采用端羟基聚氨酯(PU)半预聚体改性酚醛发泡材料,研究了端羟基PU半预聚体的结构、用量等因素对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端羟基PU半预聚体法能够有效增加发泡材料的回弹性,在设计n(OH)/n(NCO)为4/1、端羟基PU半预聚体用量占总量2%~8%(质量分数)下,增韧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泡沫 PU 端羟基PU半预聚体 增韧 回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和R-五味子丙素非对映异构体的圆二色谱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岩峰 董黎红 +4 位作者 王威 王强 王书洋 赵鹏 常俊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748-2750,共3页
园二色谱(CD)是测定有机化合物绝对构型的常用方法。文章用圆二色谱仪对合成的4个联苯类化合物进行了表征(2个非桥键联苯化合物和2个桥键联苯化合物),得到两对几乎完全对称的圆二色谱谱图。根据其圆二色谱Cotton效应确定了4个化合物的... 园二色谱(CD)是测定有机化合物绝对构型的常用方法。文章用圆二色谱仪对合成的4个联苯类化合物进行了表征(2个非桥键联苯化合物和2个桥键联苯化合物),得到两对几乎完全对称的圆二色谱谱图。根据其圆二色谱Cotton效应确定了4个化合物的联苯键的绝对构型。化合物3分别在256nm出现负的Cot-ton效应,且在220nm出现正的Cotton效应,表明这个化合物是S-构型;而化合物3’出现了相反的Cotton效应,表明这个化合物是S-构型。由化学相关法可以得知化合物2是R-构型,化合物2’是R-构型。通过这些数据得出结论,以S-噁唑啉为手性合成子的Ullmann反应得到的是S-构型联苯类化合物,而以S-噁唑啉为手性合成子的Ullmann反应得到的是R-构型型联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丙素 非对映异构体 圆二色光谱 Cotton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