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钒矿资源禀赋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1
作者 罗清威 李明 +6 位作者 王昊 张克川 张全傅 余文丽 黄亚 周亚丽 尹润森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0-750,共11页
钒矿资源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河南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其钒矿资源禀赋优越,但受限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成矿机制,其开发利用程度长期偏低。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及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典型矿床特征,梳理了河南省钒矿成矿规律,... 钒矿资源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河南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其钒矿资源禀赋优越,但受限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成矿机制,其开发利用程度长期偏低。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及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典型矿床特征,梳理了河南省钒矿成矿规律,构建了成矿模式,揭示了制约资源开发关键因素,为扩大找矿成果、优化勘查布局及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河南省钒矿主要赋存于青白口纪-寒武纪黑色岩系中;(2)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有陆源碎屑物和热液喷流作用带来的深部富钒物质等;(3)成矿作用呈现"沉积预富集-热液再活化-表生改造"三阶段特征;(4)资源分布受古陆边缘裂陷盆地控制,矿床类型以沉积变质型和沉积型为主。研究成果深化了华北板块南缘钒成矿系统的理论认识,为河南省制定钒矿资源开发规划、实现资源优势转化提供了决策支撑,对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矿 资源特征 成矿规律 开发利用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洛阳农田土壤中硒锌的有效态与形态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刊 周建川 +3 位作者 王喜宽 刘俊芳 黄岚 侯进凯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9,共15页
农田土壤中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态是评价元素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者利用有效态来代表哪几种形态大多是引用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专门的研究资料参考,影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精准度。本文按照国家相关分析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 农田土壤中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态是评价元素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者利用有效态来代表哪几种形态大多是引用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专门的研究资料参考,影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精准度。本文按照国家相关分析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分析方法对河南洛阳市农田土壤Se高背景区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和不同形态进行分析,采用含量对比、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及地质背景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的平均含量为3.63mg/kg,高于(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的平均含量2.74mg/kg,远高于(水溶态+离子态)Zn的平均含量0.42mg/kg。有效态Zn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之和代表。在玄武岩区发育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含量为0.023mg/kg,与水溶态Zn含量0.027mg/kg相当,具有低活性特征。种植小麦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为0.019mg/kg,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Se含量之和平均值为0.019mg/kg,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之和代替。种植玉米、谷子、芝麻、花生、红薯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分别为0.006mg/kg、0.007mg/kg、0.007mg/kg、0.009mg/kg、0.007mg/kg。水溶态、离子态Se之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09mg/kg、0.010mg/kg、0.013mg/kg、0.007mg/kg、0.010mg/kg,这些农作物种植的土壤中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之和代替。农田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及形态主要受全量的影响,同时受种植农作物、p H和有机质的影响。对于农田土壤,利用形态代替有效态进行Se、Zn的有效性评价时,需要结合农业种植、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洛阳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有效态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马其顿矿产资源特征与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3
作者 冯东洲 王卓 +5 位作者 Aleksandra G 孙巍 陈熙 许逢明 刘礼广 冯帆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4-1295,共12页
北马其顿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点,不仅是东西方文明和商业交流的关键枢纽,而且其复杂的地质结构富含矿产资源。作为一个非欧盟成员国,北马其顿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制度体系,营造出一个总体上优越的投资环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中小规... 北马其顿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点,不仅是东西方文明和商业交流的关键枢纽,而且其复杂的地质结构富含矿产资源。作为一个非欧盟成员国,北马其顿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制度体系,营造出一个总体上优越的投资环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中小规模投资者具有显著的吸引力,成为国际矿业投资合作的重要目标国之一。本研究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北马其顿的基础地质背景和矿产资源的详尽概述,构建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文章深入分析了北马其顿的矿产管理架构和最新的矿业政策,以助投资者把握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同时,本研究还评估了北马其顿的政治经济状况、国际合作潜力,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为投资者提供了宏观的投资环境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综合评价了北马其顿矿业投资的环境,并分析了投资的潜在优势与挑战。最终,文章提出了五个推荐投资领域:矿产勘探与开发、矿业设备与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教育与培训,并提出在北马其顿进行矿业投资时需注意的关键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概况 矿业投资环境 矿业开发 矿业权管理 北马其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pH对微胶充填体强度及尾矿重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焦华喆 王琪 +6 位作者 杨小林 许军强 王辉 陈勋 徐平 李公成 申宏栋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8,共8页
为探明矿井水酸碱度及水泥掺量对重金属离子浸出行为与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通过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及重金属长期静态浸出试验方法,结合重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估水泥耗量变化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并针对不同浸泡时间下低耗水泥充填体的单... 为探明矿井水酸碱度及水泥掺量对重金属离子浸出行为与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通过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及重金属长期静态浸出试验方法,结合重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估水泥耗量变化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并针对不同浸泡时间下低耗水泥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某金矿中Zn、Cu、Pb、Ni重金属总量为2478.96 mg/kg,其中Pb和Ni生物可利用态占比超过50%。在矿井水pH=7条件下浸泡120 d,灰砂比为1∶30的充填体重金属浸出量显著增加,Zn、Cu、Pb、Ni的浸出量分别是灰砂比为1∶10时的6.40倍、5.05倍、5.15倍和7.64倍;重金属污染潜力指数普遍超过污染临界值。低耗水泥充填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化能力从传统“强固化”转为“弱固化”。在120 d浸泡条件下,不同灰砂比(1∶10、1∶15、1∶20)的充填体抗压强度分别降至1.12、0.87、0.41 MPa,随着水泥耗量减少,水化产物减少,充填体强度下降,抵抗侵蚀能力减弱,强度下降趋势随时间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 水泥耗量 重金属浸出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蒲阵沟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模型
5
作者 吴煜 豆贯铭 +3 位作者 许保国 岳涛 王建统 李新萍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3,共13页
豫西崤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银、钼、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蒲阵沟铅锌矿为热液型矿床,是蒲阵沟岩体西缘发现的首个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稀散元素铟金属量达到大型规模,铅锌矿规模有望达到中型。多学科、多手段综合找矿方法的应用... 豫西崤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银、钼、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蒲阵沟铅锌矿为热液型矿床,是蒲阵沟岩体西缘发现的首个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稀散元素铟金属量达到大型规模,铅锌矿规模有望达到中型。多学科、多手段综合找矿方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异常解释的准确性。本文以豫西蒲阵沟铅锌多金属矿为例,在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勘查手段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东秦岭成矿带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伴生铟、铊、镉等稀散元素)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并总结了勘查工作流程,以期为区域上寻找同类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提供参考和依据。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是以铅、锌、银为主的元素组合异常,伴生有金、钨、砷、钼等元素异常;地球物理特征以弱极化、低-中电阻率为主的激电异常特征。勘查工作流程及方法选择具体如下:首先,综合研究区域1∶200,000、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各类异常,筛选重点找矿靶区。其次,选择土壤化探扫面+激电中梯剖面扫面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组合,对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查证,逐步缩小重点靶区的范围;再次,选择岩石化探剖面+槽探的地质-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组合,基本查明土壤异常产生的原因以及地表断裂构造蚀变带的含矿性;最后,利用大功率时间域激电测深+钻探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方法组合,查明并验证矿体深部的延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带 物化探异常 找矿模型 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 蒲阵沟 崤山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农田土壤钼含量特征及其近20年时空变化
6
作者 宋延斌 侯进凯 +2 位作者 王喜宽 黄岚 刘俊芳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1-707,共7页
通过分析研究2004年和2018年开展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2022年开展的洛阳市农田土壤碳汇变化规律研究数据,系统总结分析了洛阳市农田土壤钼地球化学特征、钼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 通过分析研究2004年和2018年开展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2022年开展的洛阳市农田土壤碳汇变化规律研究数据,系统总结分析了洛阳市农田土壤钼地球化学特征、钼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对土壤钼含量时空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年平均增速、增幅两个指标对土壤中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洛阳市农田土壤钼平均含量为1.09 mg/kg,高于河南省及全国土壤钼平均值,呈富集特征,整体表现为南部高、北部低的特征。近20 a来,同一点位钼含量年最大增长速率达1.467 mg/(kg·a),最大流失速率为0.083 mg/(kg·a),平均增速0.040 mg/(kg·a),增速明显。钼含量时空变化受地理因素、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距离钼矿区越近,土壤钼含量和增速越大,在农业种植区含量逐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市 农田土壤 钼含量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平陆县西山头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廉凯龙 赵胜利 +3 位作者 薛磊 豆贯铭 靳妙杰 代金拴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101,共6页
西山头铝土矿区位于平陆—夏县铝土矿成矿带内,区内本溪组为铝土矿含矿地层,主要形成于海相沉积环境中,自下而上分为铁质岩段、铝质岩段、硅(碳)质岩段。区内铝土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溶斗状、透镜状产出于奥陶系古风化壳之上,是在晚石... 西山头铝土矿区位于平陆—夏县铝土矿成矿带内,区内本溪组为铝土矿含矿地层,主要形成于海相沉积环境中,自下而上分为铁质岩段、铝质岩段、硅(碳)质岩段。区内铝土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溶斗状、透镜状产出于奥陶系古风化壳之上,是在晚石炭世海侵背景下,中条古陆上的铝硅酸盐风化壳中的富铝物质,被搬运到溶斗、溶洼等有利的成矿地带,在潮坪环境中沉积形成的,成矿过程分为母岩风化阶段、沉积成矿阶段、成岩阶段、表生阶段等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含矿地层 地球化学 成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铬酸钾容量法和高频红外碳硫仪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蔡兴 王腾飞 +6 位作者 付小波 闫晓 张金燕 王凯凯 刘宗超 文田耀 孙文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258,共6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准确测定其含量对农业生产和土壤环境监测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类是重铬酸钾容量法;另一类是使用高频红外碳硫仪进行测定,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准确测定其含量对农业生产和土壤环境监测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类是重铬酸钾容量法;另一类是使用高频红外碳硫仪进行测定,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再乘以校正系数间接求得有机质的含量。选用6种含量不同的土壤和沉积物标准物质,通过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测定,考察了两种方法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当样品有机质含量较低时,两种方法的精密度都较差,但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结果更加稳定、准确,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均表现出稳定的状态,相比较而言,高频红外碳硫仪法前处理简单,测定方便,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有机质的快速测定。选取豫北某地区土壤样品进行验证实验,使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和高频红外碳硫仪法测定的有机质含量在15.8~29.0g/kg,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相对偏差分别为0.8~1.1和0.6~1.0g/kg,精密度2.8%~6.1%和2.1%~6.2%,符合相关标准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容量法 高频红外碳硫仪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改性蒙脱石对中国北方中碱性农田土壤镉钝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利文 任超 +3 位作者 李竞天 田沛宜 肖建辉 李萍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中国农产品环境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钝化材料是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关键材料,研究开发出高效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对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和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非常重要。本文以蒙脱石为原材料,将巯基基...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中国农产品环境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钝化材料是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关键材料,研究开发出高效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对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和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非常重要。本文以蒙脱石为原材料,将巯基基团负载在其表面或层间制备巯基改性蒙脱石,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表征巯基改性蒙脱石的特性,并开展室内土培试验,采用二乙三胺五乙酸浸提-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土壤镉的有效态,通过Tessier修正顺序七步提取法分析土壤镉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蒙脱石经巯基改性后不仅新增了C-H、S-H共价键,而且增强了-OH和C=O化学键的活性,能与Cd2+发生巯基及羟基配位吸附。供试土壤添加巯基改性蒙脱石后,由于巯基配位吸附作用使土壤离子交换态镉转化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而增强的羟基配位吸附作用使其转化为碳酸盐结合态,结果使土壤中镉的赋存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离子交换态大幅减少,作物根系可吸收的土壤有效镉显著降低。添加1%、3%、5%巯基改性蒙脱石后,土壤有效镉分别降低21.92%、69.11%、82.90%;而作为对照组添加1%、3%、5%蒙脱石仅分别降低3.37%、1.80%、6.71%。蒙脱石经巯基改性后对土壤镉的钝化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土壤有效镉的降低幅度有随巯基改性蒙脱石添加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巯基改性蒙脱石对中国北方中碱性农田土壤镉的钝化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巯基改性蒙脱石 钝化 镉污染土壤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Tessier修正顺序七步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杨砦峪-樊岔矿段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10
作者 王立峰 薛志强 +6 位作者 王振强 王鹏飞 张苏坤 孙保花 王社全 杨智超 张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7,共14页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目前探明金储量611 t。前人对该区金矿床做了大量科研工作,但区内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物质来源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以小秦岭金矿田南中矿带杨砦峪、樊岔金矿床S60矿脉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目前探明金储量611 t。前人对该区金矿床做了大量科研工作,但区内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物质来源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以小秦岭金矿田南中矿带杨砦峪、樊岔金矿床S60矿脉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野外观察与镜下鉴定,将黄铁矿从早到晚分为3个世代,并对不同世代的黄铁矿进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取得认识如下:不同世代黄铁矿中Au、Ag、Te、As、Co、Ni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性,各个世代黄铁矿中As的含量均很低,暗示该区金矿床的形成与As无关;第2世代黄铁矿中Au与Te尤为富集且两者存在显著和稳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指示该世代为金矿床形成重要阶段,并且Te元素在成矿过程中对Au的搬运、富集、沉淀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S60矿脉中普遍发育Te-Au-Ag矿物,并且黄铁矿中呈现低As、高Te特征,暗示小秦岭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可能来自深部岩浆的脱挥发分或地幔脱气作用,小秦岭地区成矿地质背景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LA-ICP-MS 微量元素 S60矿脉 南中矿带 小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焦条件优化对油页岩Cd^(2+)、Pb^(2+)吸附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竞天 田沛宜 +3 位作者 朱利文 刘俊芳 李炳晖 任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652-13664,共13页
为深入研究温度对半焦油页岩Cd^(2+)、Pb^(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新疆巴里坤矿区油页岩(oil shale,OS)渣为原料,在200~800℃下半焦改性,制备出4种半焦油页岩(OS-200、OS-400、OS-600、OS-800)。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 为深入研究温度对半焦油页岩Cd^(2+)、Pb^(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新疆巴里坤矿区油页岩(oil shale,OS)渣为原料,在200~800℃下半焦改性,制备出4种半焦油页岩(OS-200、OS-400、OS-600、OS-800)。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比表面积分析方法BET(Brunauer-Emmett-Telle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技术进行了物相表征,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其对Cd^(2+)、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温度的焦化,OS的物理性状、热重特性等均发生明显变化,在未改变其基本矿物成分的基础上改变了—OH、C O和Si—O—Si化学键的活性,增加了其比表面积。OS-600表现出更好的吸附性能,在pH=7,25℃的条件下,Langmuir方程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吸附过程。拟合结果显示OS-600理论Cd^(2+)最大吸附量为9.04 mg/g,Pb^(2+)最大吸附量为44.84 mg/g。实测OS-600对Cd^(2+)、Pb^(2+)的实测吸附量分别为6.69、35.42 mg/g,分别高出OS原样吸附量的53.44%、71.69%。OS半焦温度以400~700℃为宜,半焦时间不低于2 h,研究结果为半焦OS制备吸附材料时温度条件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半焦 吸附特性 Cd^(2+)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分选矿石图像的轮廓提取算法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思冬 饶宇欢 +3 位作者 余新阳 范家豫 梁毅 姚旗升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89,共12页
近年来,图像处理技术在矿石的智能分选领域广泛应用,但当前的智能分选图像处理算法在精度、算法效率和通用性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X射线分选矿石图像的轮廓提取是实现智能分选的重要前提之一,根据轮廓信息确定矿石中矿物分布、尺寸及形... 近年来,图像处理技术在矿石的智能分选领域广泛应用,但当前的智能分选图像处理算法在精度、算法效率和通用性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X射线分选矿石图像的轮廓提取是实现智能分选的重要前提之一,根据轮廓信息确定矿石中矿物分布、尺寸及形态等特征,进而优化分选流程,提高矿石的回收率,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对X射线智能分选机的成像原理及图像噪声特性进行分析,概括了图像预处理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经典Canny算法和深度学习的HED、DeepEdge、U-Net轮廓提取算法的原理和网络结构,对算法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X射线智能分选矿石图像处理算法现存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为X射线智能分选图像处理系统矿物轮廓提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选矿 轮廓提取 CANNY算法 深度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DTPA浸提-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砷和有效硒 被引量:4
13
作者 文田耀 蔡兴 +2 位作者 时志路 闫晓 付小波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622,共7页
硒和砷是土壤中重要元素,目前关于提取测定有效硒和有效砷的报道比较缺乏。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以AB-DTPA为浸提剂,通过考察浸提剂加入量,即土液比(m/V),浸提时的振荡时间和振荡频率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准确测定本地区土壤中有效硒和有效... 硒和砷是土壤中重要元素,目前关于提取测定有效硒和有效砷的报道比较缺乏。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以AB-DTPA为浸提剂,通过考察浸提剂加入量,即土液比(m/V),浸提时的振荡时间和振荡频率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准确测定本地区土壤中有效硒和有效砷的分析方法。确立了适用于本地区土壤有效硒和有效砷提取分析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浸提剂的不断加入,所测土壤中有效硒和有效砷含量逐渐增大,当土壤称样量和浸提剂使用体积比为1∶5时,所测土壤有效硒和有效砷含量最高,继续加入浸提剂后形成稀释效应导致测量结果偏低,故将土液比(m/V)定为1∶5;当振荡时间不断增大时,所测土壤中有效硒和有效砷含量逐渐增大,振荡时间为30 min时,浸提效果最佳,继续增加振荡时间至50 min时对浸提效果影响不大,故将30 min确立为最佳振荡时间;随着振荡频率的增大,有效硒和有效砷提取量逐渐增加,振荡频率为90~130 r/min时,浸提效果最好,继续增大振荡频率,所测土壤中有效硒和有效砷含量变化不大。选取五种土壤标准物质(GBW07441、GBW07442、GBW07443、GBW07444、GBW07445)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五种不同的土壤标准物质中有效硒和有效砷含量测定值准确,测定误差在-2.84~1.03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5.3%~8.9%,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AB-DTPA 有效硒 有效砷 原子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