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构造隐伏花岗岩体及其热液成矿系统——以河南省熊耳山铁炉坪银多金属矿田为例
1
作者 王春永 刘红涛 +1 位作者 郭方方 徐书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3-457,共25页
以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河南省熊耳山铁炉坪银多金属矿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地质构造、成矿作用、物化探资料、遥感影像等综合研究,发现该矿田是一个与同构造隐伏花岗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推测该隐伏岩体为一个东宽西窄、东... 以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河南省熊耳山铁炉坪银多金属矿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地质构造、成矿作用、物化探资料、遥感影像等综合研究,发现该矿田是一个与同构造隐伏花岗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推测该隐伏岩体为一个东宽西窄、东厚西薄的“鞋底”状花岗质岩席,其总体空间形态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下盘的东向运动学方向密切相关。高位岩浆房的主体(隐伏岩体厚大部分)定位于故县水库以东地带。区内已发现的银、金多金属矿床主要是隐伏岩体东部主体顶上带外缘区定位的中温热液脉状矿化。推测在隐伏岩体顶上带的中南部还有三个隐伏岩钟发育部位,正是岩浆热液二次沸腾核心区域,因而是形成高温的斑岩型铜钼矿或隐爆角砾岩型钼金矿的最有利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花岗岩体 热液成矿系统 深部预测 斑岩型铜钼矿 铁炉坪银多金属矿田 耳山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通的黄河出现在早更新世:来自华北平原郑州钻孔的约束
2
作者 林旭 谢克家 +5 位作者 刘静 宋睿智 刘海金 李庆康 任利平 赵少攀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3-1791,共19页
大河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研究大河的形成历史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黄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河流,但其形成时代还存在较大争议。基于这一现状,我们选取黄河流出三门峡东流入海必经的开封坳陷开展沉积钻孔的古地磁、... 大河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研究大河的形成历史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黄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河流,但其形成时代还存在较大争议。基于这一现状,我们选取黄河流出三门峡东流入海必经的开封坳陷开展沉积钻孔的古地磁、磁化率、粒度和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钻孔ZK02底部已经打穿第四系,而钻孔ZK04底部的沉积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钻孔ZK02的沉积环境以河流相为主,而钻孔ZK04在1.0~0.15 Ma时为河流相、湖相沉积,自0.15 Ma开始到顶部转变为黄土沉积。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示踪结果表明钻孔ZK04在1.0~0.15 Ma的物源主要来自秦岭东部,自0.15 Ma受邙山黄土的影响较大。钻孔ZK02的物源主要和黄河演化过程有关。三门峡东部的物质至少自2.2 Ma已经出现在现今郑州附近。但是黄河上、中和下游的整体连通发生在1.9~1.6 Ma,这主要和区域内的湿润气候有关。黄河流域在0.7~0.5 Ma沉积物粒度显著变粗,这主要受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影响。类似现今华北地区的黄河和渤海分布格局在中更新世形成。钻孔ZK02在0.15 Ma依然存在黄河的物质信号,说明黄河自2.2 Ma流经该区域后,主要的河道形态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演化 物源示踪 更新世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和D、^(18)O同位素的豫西某矿山地下水水源识别
3
作者 赵少攀 杨森 +5 位作者 张东兴 常成 闫佳喆 刘念 麻倩倩 张茜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22,共10页
笔者通过对研究区进行水文调查,发现坑道内地下水均为构造裂隙水,并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地表水和坑道水进行了针对性的采样分析。水化学特征显示,地表水中阴阳离子随丰水期和枯水期而发生变化显著,而地下水阴阳离子含量变化小,水化... 笔者通过对研究区进行水文调查,发现坑道内地下水均为构造裂隙水,并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地表水和坑道水进行了针对性的采样分析。水化学特征显示,地表水中阴阳离子随丰水期和枯水期而发生变化显著,而地下水阴阳离子含量变化小,水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通过对2021年420中段丰水期涌水量和同位素与水库水对比分析,推测在特殊水文年水库水参与该中段地下水活动。而其余地段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D、^(18)O同位素含量均有较大区别,说明地表水参与地下水活动不显著。综上所述,研究区地下水具有较为独立的含水系统,主要接受岩层内构造裂隙水补给,平时基岩裂隙水和溪沟水补给水库水,当遇到大暴雨,水库水位上升至大于地下水位时,才会反补地下水,推测在水库水位大于535 m时,地表水参与个别中段地下水活动,但涌水总量不大,整体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构造裂隙水 水化学 D、^(18)O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更新世末期郑州西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4
作者 赵少攀 王利康 +2 位作者 宗宇姮 杨森 张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571-10578,共8页
为明确郑州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趋势,通过综合分析郑州西部嵩山山前的ZK05钻孔沉积物的粒度变化情况,在精确测年框架基础上,对晚更新世晚期(18 ka)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18~14.9 ka(第一... 为明确郑州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趋势,通过综合分析郑州西部嵩山山前的ZK05钻孔沉积物的粒度变化情况,在精确测年框架基础上,对晚更新世晚期(18 ka)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18~14.9 ka(第一阶段)该时期ZK05钻孔沉积环境为边滩沉积,气候寒冷干旱;14.9~6.38 ka(第二阶段)该时期河流水动力明显减少,沉积环境为河漫滩沉积,气候逐渐变暖湿;6.38~2.73 ka(第三阶段)该时期较上一阶段,水动力减少明显,沉积环境为河漫滩沉积,气候温暖湿润;2.73 ka以来(第四阶段)该时期沉积环境为河床相,水动力明显增强,气候温暖湿润。通过粒度和年代学分析,为该区域沉积环境演化和气候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晚期 郑州西部 粒度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施工中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雷朝锋 冯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7-I0007,共1页
测绘是每个施工项目中不容忽视的重点工序。工程测绘技术在建筑、交通、水利这三大建设领域中有着广泛运用,大到水电大坝,小到排水管道,都离不开测绘技术的支持。工程测量测绘技术的应用,使工程测量精准度得到了有效提升,也使工程施工... 测绘是每个施工项目中不容忽视的重点工序。工程测绘技术在建筑、交通、水利这三大建设领域中有着广泛运用,大到水电大坝,小到排水管道,都离不开测绘技术的支持。工程测量测绘技术的应用,使工程测量精准度得到了有效提升,也使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得到了巨大飞跃。目前较为常见且先进的测绘技术是数字测图技术。数字测图技术以平板测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硬件软件为工具,对测量所得的图像采用图形数学法进行处理,经算法处理后得到一张地形环境电子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硬件 地形环境 算法处理 数字测图技术 水电大坝 排水管道 测绘技术 电子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地区全新世以来沉积物地球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少攀 杨森 +3 位作者 张茜 常成 刘念 麻倩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3-1195,共13页
文章对郑州地区钻孔剖面全新世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光释光和14C测年数据,A-CN-K图解、A-CNK-FM图解、化学风化指数(CIA)、退碱系数(Bc)、Na/K值、Rb/Sr值、Ba/Sr值等指标,探讨该地区全新世以来沉积... 文章对郑州地区钻孔剖面全新世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光释光和14C测年数据,A-CN-K图解、A-CNK-FM图解、化学风化指数(CIA)、退碱系数(Bc)、Na/K值、Rb/Sr值、Ba/Sr值等指标,探讨该地区全新世以来沉积物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并成功反演出古降雨量和古气温数据,重建了全新世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表明,该钻孔剖面沉积物全新世以来整体处于低等化学风化阶段,全新世古气候相对稳定,整体温暖湿润,年均古降雨量639.69 mm,年均古气温11.78℃。依据古气候演变序列,可将全新世古气候划分为4个干冷事件和1个暖湿事件,自古至新依次为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干冷事件、8200a BP干冷事件、6600a BP干冷事件、4200a BP干冷事件、晚全新世暖湿气候事件。第一次干冷事件强度最大,古降雨量和古气温较现今郑州地区分别低155.77mm和5.49℃,暖湿气候事件较现今郑州地区分别高282.23mm和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沉积物 化学风化 古气候 郑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