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的丝氨酸族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谱 被引量:2
1
作者 常翠芳 王改平 +4 位作者 朱秋实 王磊 张富春 马纪 徐存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9-838,共10页
为了解大鼠肝再生中8种肝脏细胞的丝氨酸族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谱,文章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免疫磁珠分选分离大鼠的8种再生肝细胞,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等检测它们中丝氨酸族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用Cluster和Tree... 为了解大鼠肝再生中8种肝脏细胞的丝氨酸族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谱,文章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免疫磁珠分选分离大鼠的8种再生肝细胞,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等检测它们中丝氨酸族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用Cluster和Treeview等软件分析上述基因在肝再生中表达模式,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方法分析上述细胞中丝氨酸族氨基酸代谢活动。结果表明,在27个发生有意义表达变化的基因中,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卵圆细胞、肝星形细胞、窦内皮细胞、库普弗细胞、陷窝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基因数分别为13、16、11、14、13、11、12、14,相应细胞的上调、下调和上/下调的基因数分别为7、6和0,2、10和4,2、8和1,8、3和3,6、5和2,4、6和1,2、10和0,6、6和2。总的来看,肝再生中各细胞的表达下调基因占优势,但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肝星形细胞和窦内皮细胞的表达上调基因占优势。上述丝氨酸族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谱预示丝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的肝细胞、肝星形细胞、窦内皮细胞和库普弗细胞中增强,它们的降解主要在肝再生进展阶段的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陷窝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RatGenome 2302.0芯片 甘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的毕赤酵母表达及其激活NF-κB和p38途径促进BRL-3A细胞增殖
2
作者 张继红 许晓亚 +2 位作者 杨刚刚 马诚凯 徐存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8-466,共9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条件及其对BRL-3A细胞的增殖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 PIC9K-IL-18,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PCR、Western blotting和SDS-PAGE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的正确性,并对发酵条件进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条件及其对BRL-3A细胞的增殖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 PIC9K-IL-18,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PCR、Western blotting和SDS-PAGE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的正确性,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再经双水相萃取偶联DEAE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表达产物.然后,MTT法检测重组大鼠IL-18(rr IL-18)对BRL-3A细胞的增殖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L-18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在3 L发酵罐规模下600的菌体密度、p H=6.0、诱导温度23℃、体积分数分别为20%DO和0.25%甲醇浓度条件下表达质量浓度最高约为280 mg/L,经分离纯化后纯度可达95%.此外,质量浓度为15-20 ng/m L rr IL-18孵育48 h,能明显促进BRL-3A细胞增殖(P〈0.5),且IL18R、My D88、NF-κB及其下游靶蛋白cyclin B1和cyclin B2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5).同时,p38途径的ATF2及其下游靶蛋白cyclin A2和Bcl-2的表达量也随之升高(P〈0.5).结论:成功构建大鼠IL-18表达载体,优化在毕赤酵母中的发酵条件和纯化工艺,并首次证实IL-18能通过NF-κB和p38/ATF2途径激活细胞增殖相关靶蛋白cyclin B1、cyclin B2、cyclin A2和Bcl-2,进而促进BRL-3A大鼠肝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毕赤酵母 双水相萃取 细胞增殖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炎症反应与肝再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改平 李晓芳 +2 位作者 陈莎莎 靳伟 徐存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5-1119,共5页
肝脏作为最大的消化腺,一方面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由代谢物、毒性物质、微生物等引起的损伤,导致肝细胞死亡并诱导炎性细胞的募集,诱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肝切除手术或毒物造成肝损伤后,残肝细胞能迅速由静止状... 肝脏作为最大的消化腺,一方面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由代谢物、毒性物质、微生物等引起的损伤,导致肝细胞死亡并诱导炎性细胞的募集,诱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肝切除手术或毒物造成肝损伤后,残肝细胞能迅速由静止状态进入细胞周期,通过DNA合成和有丝分裂补偿丢失的肝组织,恢复肝脏功能。在多种肝脏炎性疾病,如暴发性肝炎和肝硬化中,肝再生是肝组织的急、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细胞损伤后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脏炎症 炎症反应 肝损伤 肝细胞死亡 肝细胞凋亡 肝切除手术 炎性疾病 细胞损伤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及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在大鼠肝脏再生中的作用
4
作者 蔺芳 张家洋 +1 位作者 皮川真 徐存拴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37,共6页
为了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氧及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在大鼠肝脏再生(LR)中的作用,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检测了上述在大鼠再生肝中表达变化,用真、假手术比较方法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81个与肝再生相关。其中,肝再生... 为了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氧及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在大鼠肝脏再生(LR)中的作用,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检测了上述在大鼠再生肝中表达变化,用真、假手术比较方法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81个与肝再生相关。其中,肝再生启动、G0/G1过渡、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等四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42、9、35和2;基因的总表达次数为42、31、77和50。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上调317次,下调161次,分为6类表达方式,表明肝再生中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多样和复杂。芯片结果分析表明,肝再生早期和前期过氧化氢和超氧化物代谢增强;几乎在整个肝再生中氧化反应和谷胱甘肽结合反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肝切除 RAT Genome2302.0芯片 氧及活性氧代谢 肝再生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