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年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鉴定成果一览表
1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度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鉴定成果
2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78—1984年获奖科研成果介绍
3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5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地理研究所 河南省 科学院 科研成果 大科技 奖状 地震局 生态效益研究 新乡地区 综合农业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78——83年获奖科研成果介绍
4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3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我所创建以来,各方面都较大发展,接受国家和河南省等有关部门的科研任务,巳取得了一百多项研究成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科学的春天降临中州大地,所的科学研究工作也随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我所创建以来,各方面都较大发展,接受国家和河南省等有关部门的科研任务,巳取得了一百多项研究成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科学的春天降临中州大地,所的科学研究工作也随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所广大科技工作者,意气风发,辛勤劳动,协同攻关,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四化”建设和发展我省的国民经济,做出了一定贡献。现将1978—83年获奖的科研项目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地理研究所 大科技 科学院 科研成果 革命委员会 奖状 人民政府 重大成果 农业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度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鉴定的科研成果
5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郭兰博 赵冬 尤清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29,138,共8页
以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维度探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非遗数量上豫北最多,豫西最少,总体呈现聚类分布。各... 以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维度探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非遗数量上豫北最多,豫西最少,总体呈现聚类分布。各类型数据相差较大,表演类非遗最多,医药类非遗最少。(2)河南省传统村落各地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形成豫北、豫中和豫南三大核心区域。(3)河南省传统村落空间聚集程度大于非遗空间的聚集程度,不同类型非遗的空间聚集程度先增加后降低。(4)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遗分布在低海拔、坡度较缓、距水系3 km的区域。人口、经济和文化是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传统村落和非遗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两者相互交融,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析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进展与对策初探
7
作者 董建国 申泓彦 陶振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3-95,共3页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软科学作为决策科学,体系不断完善,领域进一步拓展,对推进河南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针对当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软科学研究与发展,应重视对软科学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软科学作为决策科学,体系不断完善,领域进一步拓展,对推进河南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针对当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软科学研究与发展,应重视对软科学研究的政府支持和宏观指导、软科学研究成果的科学评价、强化全民的科学决策意识。软科学也要加强自身方法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科学 对策 河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驱动机理与模式分析——以河南省新县为例
8
作者 丁静 王亚晨 +3 位作者 冯鹏飞 兰潇 汪柯彤 路子为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7,43,共9页
基于2021年的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截面数据和2009—2021年新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模型、自回归分步滞后模型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结合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以及新县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 基于2021年的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截面数据和2009—2021年新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模型、自回归分步滞后模型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结合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以及新县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以期为欠发达革命老区振兴提供发展思路。结果表明:(1)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2)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乡村振兴程度的地区差异明显,新县的乡村振兴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低区间,需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3)新县的新质生产力能有效推动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的自身强化作用明显,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县乡村振兴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与优化策略
9
作者 远萌 闫思雨 +1 位作者 刘家汝 周园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2期44-47,共4页
科学分析乡村旅游地发展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目前呈现“豫西、豫南起步早,豫北、豫中强势发展,豫东较弱”的时空分布特征。受地形地貌、城镇化水平、私人车辆拥有... 科学分析乡村旅游地发展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目前呈现“豫西、豫南起步早,豫北、豫中强势发展,豫东较弱”的时空分布特征。受地形地貌、城镇化水平、私人车辆拥有量、人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因素影响,存在发展不够均衡、不够充分的问题。为进一步因地制宜优化河南省乡村旅游地格局,建议不断强化“三山一滩”乡村旅游地理格局,打造“多点开花”式近郊乡村旅游格局,鼓励特殊类型地区乡村旅游地开发,以文化产业赋能提升乡村旅游地建设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乡村旅游地 空间分布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以河南省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翟海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以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量调研工作实践,将传统村落视为由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4个要素所构成的复杂乡村地域系统。在此基础上,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参考层次分析法、五级记分法等方法,构建了包括4项准则... 以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量调研工作实践,将传统村落视为由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4个要素所构成的复杂乡村地域系统。在此基础上,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参考层次分析法、五级记分法等方法,构建了包括4项准则和25个评价指标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评价体系,对河南省黄河流域15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检验,对部分传统村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数据易得、计算简便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良好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与发展 评价体系 实证检验 黄河流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艳 李保国 +2 位作者 周园 远萌 赵鹏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118-120,共3页
剖析了乡村康养旅游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方面的促进作用,介绍了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重要举措,指出了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优化顶层设计,开发全品类康养产品,完善配套设施,培养专业人才... 剖析了乡村康养旅游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方面的促进作用,介绍了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重要举措,指出了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优化顶层设计,开发全品类康养产品,完善配套设施,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智能化等方面,提出了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河南省 乡村康养旅游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49
12
作者 赵永江 董建国 张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2,共4页
确定指标体系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依据,指标确定的适宜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深入研究全国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初步确定的15项指标基础上,并充分考虑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提出了确定河南省划定... 确定指标体系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依据,指标确定的适宜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深入研究全国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初步确定的15项指标基础上,并充分考虑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提出了确定河南省划定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初步提出了适合河南省省情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同时就构建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指标体系 规划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冯德显 张莉 +1 位作者 杨瑞霞 赵永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历史剖析,探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规划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实践价值。结合河南人地关系发展现状,以构建和谐的人...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历史剖析,探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规划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实践价值。结合河南人地关系发展现状,以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为目标,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进行了研究,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构思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目前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主体功能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稀土不同含量区粮油作物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玉枝 肖艳 +2 位作者 赵华 邓挺 周守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74,共6页
通过对稀土不同含量区粮油作物品质的研究,得知稀土元素能促进粮油作物籽粒中蛋白质和P2O5的积累,且具有提高酸性土壤作物吸收多种元素的能力。从试验数据中看出。
关键词 河南 稀土族 含量 品质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础与方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国强 张蕾娜 宋艳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3,共4页
为了探讨农用地产能的概念、核算的基础和方法,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明确了农用地产能的概念和层次;探讨了农用地产能核算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关系,指出农用地分等成果是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础,农用地产能核算是农用地分等成果的... 为了探讨农用地产能的概念、核算的基础和方法,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明确了农用地产能的概念和层次;探讨了农用地产能核算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关系,指出农用地分等成果是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础,农用地产能核算是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应用与继续;可以依据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核算农用地理论产能,依据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核算可实现产能,依据农业统计数据核算实际产能,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以不同层次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核算不同层次的产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分等 产能 核算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生态系统胁迫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杰 钱发军 +1 位作者 李双权 宋立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00-303,共4页
生态系统胁迫是指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良好演变不利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两类。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对河南省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胁迫变化进行研究,建立了生态系统胁迫评估指标体系以及人类活动胁迫综合指... 生态系统胁迫是指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良好演变不利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两类。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对河南省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胁迫变化进行研究,建立了生态系统胁迫评估指标体系以及人类活动胁迫综合指数、自然灾害胁迫综合指数。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胁迫大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胁迫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而自然灾害胁迫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人类活动胁迫综合指数结果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胁迫综合指数 自然灾害胁迫综合指数 主成分分析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建锋 王国强 王玉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河南省的耕地资源在数量上不断下降,经历了一个先减少后稍有增加并趋于平缓的变化态势。研究认为,耕地资源的空间转移并没有引起相一致的粮食生产质心的转移。这说明该省耕地资源虽然最近几年保持了数量上的动态平衡,但是耕地资源的“... 河南省的耕地资源在数量上不断下降,经历了一个先减少后稍有增加并趋于平缓的变化态势。研究认为,耕地资源的空间转移并没有引起相一致的粮食生产质心的转移。这说明该省耕地资源虽然最近几年保持了数量上的动态平衡,但是耕地资源的“隐形”减少,即耕地资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最后就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粮食生产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粮食生产 动态变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震宇 王超 范青凤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1-63,共3页
边界地区经济学是一片尚未开恳耕耘的“处女地”,特别是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 ,研究就更少。文章从河南省边界经济发展态势着手 ,研究其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 ,提出今后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边界地区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莉 冯德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4,共5页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和转变。作者在全面分析河南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条件的过渡性是影响河南省主体功...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和转变。作者在全面分析河南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条件的过渡性是影响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本底因素;土地、水等重要资源严重不足并且开发利用强度高成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刚性限制因素;生态环境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尤其是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划定作用显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省经济的高增长势头和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主体功能区划分需要把握的重要经济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划分 主导因素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产业联系方向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冯德显 乔旭宁 杨永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8,共6页
文章论述了区域经济联系的一般关系,进而用经济联系的观点,通过对河南交通流量和流向变化规律的分析以及河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变化实际模拟结果比较,探讨了由经济联系方向、强度变化而引起的新时期河南产业布局的新变化,并对产业轴发展... 文章论述了区域经济联系的一般关系,进而用经济联系的观点,通过对河南交通流量和流向变化规律的分析以及河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变化实际模拟结果比较,探讨了由经济联系方向、强度变化而引起的新时期河南产业布局的新变化,并对产业轴发展趋势及动力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产业布局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