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昆虫病毒混合悬液对菜粉蝶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晓容 匡石滋 +3 位作者 吴洁芳 石尧清 张慧 连书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在温度为20~22℃的实验室条件下,用AfMNPV和PrGV的混合病毒悬液感染3龄期菜粉蝶幼虫,可有效降低2种病毒的用量,并显示出良好的增效作用,PrGV和AfMNPV毒力倍数分别为单剂的600倍和400倍以上.不同浓度混合病毒悬液的LT50分别比AfMNPV和P... 在温度为20~22℃的实验室条件下,用AfMNPV和PrGV的混合病毒悬液感染3龄期菜粉蝶幼虫,可有效降低2种病毒的用量,并显示出良好的增效作用,PrGV和AfMNPV毒力倍数分别为单剂的600倍和400倍以上.不同浓度混合病毒悬液的LT50分别比AfMNPV和PrGV单剂的LT50缩短1.10~2.06 d和0.40~1.93 d.用PrGV病毒悬液感染4龄期菜粉蝶幼虫,其LT50比3龄期增加3.43~6.0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蝶 颗粒体病毒 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酯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晓容 邓海滨 +3 位作者 匡石滋 吴洁芳 邢巧梅 连书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3-556,共4页
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NPV)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幼虫血淋巴进行了酯酶和酚氧化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2种酶带在感染12 h后其活力发生了明显变化;酯酶酶带2 d后发生位移,酚氧化酶酶带5 d发生位移... 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NPV)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幼虫血淋巴进行了酯酶和酚氧化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2种酶带在感染12 h后其活力发生了明显变化;酯酶酶带2 d后发生位移,酚氧化酶酶带5 d发生位移,且各自建立新的酶系统。酚氧化酶比活力分析结果表明:感染NPV后,1 d达到最高点,2~3 d处于最低点,4 d后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多角体病毒 棉铃虫 酯酶 酚氧化酶 酶活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